《資料週報43》:三季度名義GDP增長4.04%

會員可免費收看資料週報(文末掃碼下單)

資料週報43(10月14日-10月19日)
摘要:
1.社保基金能否依靠投資來持續?
2.“新棚改”能否拯救房地產市場?
3.普通投資者未來應如何投資A股市場?
4.名義GDP與實際GDP差值連續6個季度為負
5.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降至49.9%
6.財產性淨收入增速首次轉負
7.未來消費變遷的趨勢
8.新一輪存款降息,來了!

正文

1.社保基金能否依靠投資來持續?
近期,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發布2023年度報告。社保基金權益投資2023年收益額達250.11億元,投資收益率為0.96%。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7.36%,累計投資收益額16825.76億元。
從收益率率來看,2023年上證綜指下跌3.7%,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分別下跌11.38%、7.42%。社保基金權益投資勉強錄得正數,投資收益率0.96%,除了2008年、2018年、2022年的年度收益率為負,其餘年份均為正值,年均投資收益率達到7.36%,遠超A股平均收益率。
後臺有不少社友提問,能否利用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來延緩趨勢。
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是緩解支出壓力的辦法之一,但目前的社保基金還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是當前的投資體量較少,近五年的平均絕對值收益也就1300億(社保基金年度缺口1.6萬億);第二是目前社保基金90%投資依賴於國內市場,需要提高全球化投資能力。

2.“新棚改”能否拯救房地產市場?
01.為什麼旨在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釋出會,反而讓股市房地產板塊下跌?
答:市場對政策的預期過高,導致實際政策出臺後,市場反應冷淡。此前央行的降準降息等刺激政策已將市場預期推至高位。
02.如何評價新增的100萬套貨幣化安置政策?
答:從數字來看,上一輪棚改貨幣化期間,每年的規模都在600萬套以上,這次100萬套規模相對較小,但主要是市場的預期可能太高了。
大家需要關注的是貨幣化安置實際執行情況。2015年這輪棚改貨幣化,央行直接設立抵押補充貸款(PSL)提供資金,規模達到3萬億。那時房地產整個是上升態勢,所以落地的速度快,吸引的資金規模也非常大。這一次,資金主要來自地方發行的專項債。地方有多大的動力去發行專項債實施貨幣化的安置,這個可能各地有差異。在這種市場行情下,政府對發債比較謹慎,約束性也比較強。所以這次棚改落地的效率可能沒有之前那麼高。
03.如何評價4萬億白名單專案信貸規模的政策?
答:4萬億的信貸主要是為了支援信用較好的房地產公司的合格專案,以填補因市場下行而迅速萎縮的貸款規模。過去一年,銀行信貸每月減少約1000億,因此這個規模不小。
不過,落地問題依賴於商業銀行的態度,而它們近年來對開發商貸款持謹慎態度。儘管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信貸增加,但市場行情仍會影響實際效果,帶來一定的市場擔憂。
那接下來房地產市場怎麼走呢?
後房地產時代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3.普通投資者未來應如何投資A股市場?
A股三大指數在經歷上週大幅回落後,本週震盪微漲。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微漲0.62%,深證成指漲2.37%,創業板漲3.57%。
當前的市場對於投資者來說充滿挑戰,題材分散、容錯率較低。指數在五日線和十日線的壓力位附近徘徊,多次嘗試突破但未能成功。
這周線上下活動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社長如何看待A股的後續走勢,特別是普通散戶該如何參與交易?”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段調整期充滿了不確定性,單邊上漲的機會已經過去。在這樣的市場中…
……
剩餘週報內容(6組2500字)
掃碼看全文,儲存高畫質圖片
智本社&財新 聯合會員 
活動即將結束,掃碼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