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4歲女兒逼成抑鬱,我才後悔:一個充滿“內耗”的家庭,是孩子最大的災難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眼裡容不下沙子的父母,很容易養出抑鬱的孩子。學會抓大放小,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他們才有動力去變好。
——薩姐
作者:暖爸老白
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
01
女兒今年14歲,上初二。一直以來,她的整體學習情況其實還好,成績中上,每天也會主動完成作業。
但有些習慣和毛病,一直讓我看不慣。比如放學後,總喜歡拖著不學習,寧可坐在那發呆,也不專心早點寫完作業,可以早點休息。
而且對自己的要求也不夠高,總覺得“差不多就行了”。
小學時,因為學習任務不重,作業量不大,學習內容難度低,女兒這樣的學習態度還算能應對,成績也不錯。
但自從上了初中,學習任務的數量和難度都明顯提升後,我發現,女兒變得力不從心了。
因為學習效率不高,她就無法高效完成作業,幾乎每天都要晚上10點後才能寫完。
遇到不會的,就把筆一扔,要麼發牢騷,要麼想要查答案。
考試成績也是逐漸下滑,一學期比一學期差,從初一班上前10名,現在都快到30名了。
看她這個樣子,我既焦慮又生氣,覺得女兒就是不要強。如果她能改進自己的壞習慣,提升學習效率,那麼成績一定會比現在好的多。
再不改進,以後可能會越來越差,萬一上不了高中,就真的麻煩了。
於是,我一改過去寬鬆的教育理念,開始對她嚴格要求。
每天一下班,我就直接回家輔導她作業,緊緊盯著女兒的表現,隨時糾正。
我也要求她,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坐下來寫作業,不允許東張西望幹別的。
學習磨蹭、不認真,我會高聲呵斥她,讓她專心。
遇到難題,不動腦不思考,更能直接引爆我的情緒,對她一頓訓斥。
這一較真才發現,女兒哪哪都是毛病!
每天坐在一旁,我明顯能感受到,自己對她的態度越來越不耐煩。
女兒很委屈,被我訓哭了好多次,說我對她全是要求和責罵。每天上了一天課,回到家連玩會兒都不行,就得馬上寫作業。
老公也對我說,你管女兒的樣子,我看了都害怕,讓我想起了小學時那個眼裡容不下沙子的班主任。
我不為所動:“她的分數不是比之前高了嗎?說明嚴格要求還是有用,以前我就是對她太鬆了。”
但很快,女兒的變化,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的笑容越來越少,整個人也變得消極低沉。
被我責罵,就一言不發,呆呆望著課本,我大聲質問,“你到底聽懂我的話沒有?”她也低著頭不說話。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發現了她的日記,裡面寫滿了對生命的厭倦。
覺得自己活著沒意思,每天都很痛苦,希望自己沒有出生,等等。
通篇消極抑鬱的情緒,讓我又驚又怕。
我也意識到,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否則,還沒等把女兒改造成功,她就要徹底抑鬱了!
02
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女兒能改掉毛病,變得更好,學習態度更加積極,可為什麼結果卻適得其反呢?
在疑惑和痛苦中,我開始尋找答案,看教育專家的影片、直播,也看教育書……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才發現,作為旁觀者的老公,其實早就意識到問題出在了哪裡。
自從我緊盯女兒學習之後,我整個變得無比焦慮,看女兒哪哪都不滿意,眼裡容不了一點沙子。
而眼裡容不下沙子,整天跟孩子內耗的家長,最容易養出抑鬱的孩子!
因為我看得緊,眼裡不容沙子,總用挑剔的眼光審視孩子的行為,發現了女兒身上無數毛病和缺點。
這種高標準嚴要求的教育方式,是一種教育上的簡單粗暴。
不考慮孩子當下的情況、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性,而是將完美的標準,確立為孩子的努力目標。
不斷給孩子提要求,也給自己洗腦:
只要努力,你就能做到。
別人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你就是自己懶!你自己不認真!
你怎麼又錯了?怎麼這麼簡單的都不會?
眼裡不容沙子的父母,能發現孩子每一處沒做到,沒做好的地方。
進而進行說教、指責、批評。
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嚴重的家庭內耗!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和自我否定,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
他們覺得自己不管怎麼做,也無法讓家長滿意,慢慢的,就會喪失自信心和努力的動力。
另外,苛刻的標準和過度的指責,還會破壞親子關係,讓孩子對家長產生牴觸心理和畏懼情緒。
每天身處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孩子的心理負擔會進一步加重。
如果長期無法擺脫,最後情緒就會日漸消極,甚至陷入抑鬱。
明白了這一點後,我才意識到,過去自己對女兒的高標準和要求,不斷指出問題,讓她改正的方式,是一種多麼“有毒”的教育。
我以為自己眼裡不容沙子,隨時指出女兒的錯誤,糾正她的問題,能讓她立刻改進,變得更好。
但沒想到,這種“有毒”的教育,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得積極努力,反而消磨了她的積極性,給她造成了深深的傷害。
我也意識到,想要真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改進態度,糾正問題,就要做一個眼裡能容得下沙子的家長!
改變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糾正錯,而是表揚對!
為此,我按照以下3個步驟,成功扭轉了女兒的抑鬱情緒,讓她心情愉悅的改善了學習態度,調動了積極性。
03
1. 立即停止對孩子的挑錯教育,改變教育方式,修復親子關係,做“抓大放小”的家長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很多家長都因為過度關切,容易對孩子嚴厲批評,要求過高。
尤其在陪伴寫作業時,在成年人看來很簡單的問題,孩子卻怎麼都學不會,做不好,家長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還有一些小問題,小毛病,屢教不改,屢禁不止,更容易激發家長的怒火,朝著孩子一頓猛烈輸出。
但結果就是,我們變成了一個吹毛求疵的家長,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心生恐懼,不願意配合。
人無完人,孩子也是一樣。很多小問題,小毛病,家長完全可以抓大放小,不必指出。
而是把建議用在刀刃上,糾正少數你覺得重要的地方。
大部分小問題是不必指出的,你只需指出少數比較重要的地方。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首先,孩子不會產生挫敗心理,認為自己怎麼做父母都不滿意,就是對自己挑這挑那。
情緒也不會用來維護自尊,對抗家長,而是聽得進去。
其次,卸下了心理負擔,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放在自己怎樣提高上面,願意去改變。
這樣抓大放小,也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在“對事不對人”,不容易產生對抗情緒,親子關係也會在寬容的氛圍裡變得融洽。
2. 改變溝通方式,變挑錯、指責為發問、引導,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家長對於孩子,相當於高位對低位。
所以,面對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是不注意表達方式的。從語氣到態度,都是隨心所欲,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我曾經也是如此。
因為我知道自己有多愛女兒,多希望她好,所以批評起來非常用力,有時用詞甚至刻薄,只希望能把她罵醒,讓她知恥而後勇,儘快改正。
看她寫作業時,更是火眼金睛,眼裡不容沙子,嘴上不饒人。
慢慢的,女兒好像變得更“笨”了。
因為我一直在證明自己有多麼對,她有多麼錯。
現在,我改變了表達的方式,讓女兒覺得,我不是在攻擊和否定她,而是在幫她。
陪伴學習時,也讓自己變成弱勢的一方,顯得慢一些,笨一些,引導女兒去尋找答案,告訴自己。
比如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要是在之前,我會不耐煩的呵斥女兒:“你怎麼這麼笨?我都講了多少遍了,你還不懂?!到底是你上學還是我上?”
現在,我會先示弱:“我也不怎麼清楚,要麼再讀讀題目,靜下心看看需要用到哪些知識點?最後實在想不出來,我們再去對照答案,看看是怎麼解的?再來總結看看是不是我們漏了什麼知識點……”
果然,在我平和冷靜的引導下,女兒慢慢開始靜下心來去分析題目,我也跟她一起去對照、分析,漏缺了哪些知識點,再去針對性複習。
也是在不斷分析、總結、複習的過程中,女兒有了主動探索和鍛鍊的機會,也能感受到成功和成長,面對不會的題,也不再是一味畏難、抱怨,敢於去嘗試、解決。
3. 停止安排和包辦,把孩子放在主動的位置上,家長配合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之前,我對女兒最大的不滿,就是她學習態度不積極,每天回家都要先玩,發呆,才去寫作業。
在我的思維裡,學習態度應該端正,該做的事就要先做完,養成習慣。
所以,為這件事,我沒少說她,但女兒屢教不改。
現在想想,我之所以老想讓女兒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是因為我的腦海裡充滿了“應該和不應該”的思維,一旦她沒按我的期望去執行,我就會憤怒焦慮。
同時,我也把自己放在了主導的位置上,女兒只是按照我的安排做事,她感覺學習就是在“為我打工”,女兒怎麼會調動出學習積極性呢?
現在,我放下了安排、包辦的控制慾,把女兒放在主導的位置上。
我告訴她,以後放學是先寫作業再玩,還是先玩再寫作業,你自己說了算。媽媽對你只有一個期望,就是玩的時候好好玩,學的時候也要用心。
女兒非常高興,但開始幾天,她總是玩很久,才坐下來寫作業。
這導致完成的時間拖後了一個小時,影響了她的睡眠。
要是在過去,我早就罵她了。
但現在,我跟女兒一起針對這個現象,覆盤、分析原因,幫她梳理好時間,跟她一起去解決發生的問題。
我問她:
你是不是白天上了一天學,自控力消耗很大,所以回家必須先放鬆,不然整個人學不進去,加上這才剛開始,我讓你先玩再寫作業,你沒控制好時間?
女兒狂點頭表示認同。
我的態度讓女兒感到放鬆,她發自內心的對我說:
媽媽,你得讓我玩痛快了,我才能痛快的寫。
接著,我們一起商量,怎樣在玩痛快的基礎上,不影響後續的學習和完成作業,怎樣安排更好。
引導女兒主動去解決問題,把解決的過程,當成鍛鍊孩子提高能力的必經之路。
這樣,才能實現學習和放鬆的雙贏安排。
在我的努力和引導下,女兒慢慢擺脫了過去的消極影響。
她發現,過去那個吹毛求疵,眼裡不容沙子的媽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願意包容她的小錯誤,小毛病,並用心傾聽她心聲的開明媽媽。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她懂得了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怎樣透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難題。
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女兒也體會到了自己一點點進步的快樂。
她的成績,也在自我驅動、自我負責的態度裡,越來越好。
看著女兒從消極抑鬱到積極快活,我也告誡所有家長:
我們再渴望孩子變好,也不能操之過急,眼裡不容沙子。
相反,身為家長,我們越能俯下身來看見孩子,認可孩子,幫助孩子切切實實解決問題,培養孩子自主責任意識,才能讓孩子在積極的情緒裡,逐步改進,越來越好。
點亮“在看”,願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與人生越來越幸福!
-END-
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