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兒,早點看清這4點,不要把她養得太乖

五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這樣形容剛出生不久的二寶:
她也不太像童話故事的小公主膽子大、嗓門大,年紀不大,主意很正,眼神透著堅定和果敢……想要什麼,翻山越嶺也要拿到。
如今一眨眼,她就從“小娃”長成了“小姑娘”,到了要上小學的年齡,真快啊!
五年過去,她有了一些改變。
原來像個假小子的她,現在喜歡各種各樣的漂亮裙子,尤其喜歡漢服。
有段時間,每天穿不同的漢服去學校。外教老師跟我說,他們很喜歡她的裙子,每一件都很amazing。
五年過去,她又好像沒有什麼變化。
開始喜歡公主故事,但更喜歡《冰雪奇緣》《魔發奇緣》,不喜歡《白雪公主》《灰姑娘》。
最愛的是孫悟空
她參加學校裝扮活動,扮演的就是孫悟空;她最喜歡聽的歌,是各種版本西遊記的主題曲、尾曲,最近反覆播放的是西遊記動畫片前七集的主題曲(估計很少人記得,不是《猴哥》);她有好幾根金箍棒,毛絨的、木質的、金屬的,每一個都能舞起來……
愛穿公主裙,但也不影響她同時爬上爬下、瘋跑、爬樹……
我經常看著她想,幸虧長得很女生,不然我會以為自己又生了一個兒子。
在外人眼裡,她肯定是“另類”的女孩。穿著裙子撒歡地跑,大嗓門、大笑、做鬼臉,竄上竄下,跟個小猴子似的。
每天早上穿著漂漂亮亮、乾乾淨淨去上學,下午放學一身髒得沒法看,顏料、泥土……甚至頭髮上還有草根、樹葉。
每次看到她這樣,我都是一邊頭疼,一邊高興。
頭疼於又要“大洗”一番,高興於她正在努力突破一些人為設定的邊界,突破這個世界對女孩單一的期待。
女孩,就要是乖的、靜的、溫柔的嗎?
當然不是。
這五年,我和老王從沒有刻意教她要“特別”,但她就這樣在自己的節奏裡成長著,長成了有些“另類”的樣子。
女孩顯得“另類”
是主體意識正在覺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女孩,越來越“不一樣”了。
她們越來越敢於表達自己,越來越有主意,好像世界對她們的傳統定義正在逐漸失效。
放在十幾二十年前,這是妥妥的“另類”,而在今天,我願意稱之為“主體意識覺醒”
首先,是身體的覺醒。
女孩開始在具體的行動中,建立對自我的掌控。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兒童的認知發展,始於感知運動階段。”
換句話說,孩子最早認識世界的方式,是透過身體的探索,而不僅僅是透過語言和思考。
登高、爬樹、甚至滿地打滾弄得渾身灰塵泥土,都是孩子在主動使用自己的身體去探索世界,是孩子覺醒主體意識的重要步驟,男孩女孩都一樣。
前幾天聽到一個說法,覺得有一些道理。孩子每天放學回家乾乾淨淨的,其實不是好現象,說明TA在學校很拘束、沒玩盡興。
但在傳統觀念裡,女孩應該是安靜的、乾淨的,應該乖乖坐在一邊玩娃娃、過家家。
於是,女孩的探索就在一句句“哎呀你怎麼這麼淘氣!”“受傷留疤怎麼辦?”“一點都不像個女孩!”中,被約束住了。
無形的規訓削弱了她們與環境互動的能力,精緻的裝扮、對他人目光的在意讓女孩收回了淘氣的想法。
可以說,很多對女孩的關注看似是保護,是誇獎,其實是限制,禁錮了女孩探索世界的本能。
好在,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不願意限制女兒,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改變。
比如,女孩參加的運動越來越多元。
我們能看到女孩跑步、爬樹、攀巖、玩滑板、拳擊、散打、學馬術……各種過去刻板印象裡更適合男孩的運動,女孩都可以玩,也都玩得好。
都是透過運動,用身體去探索可能性、鍛鍊協調性和反應能力,對於女孩來說,沒有適不適合,只有喜不喜歡。
在探索的過程中,她們既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身體,又學會了評估風險,還學會了相信自己的力量。
而我們相信,在未來,當她面對更復雜的人生問題時,她也會用同樣的方式思考——“我可以嘗試,我可以克服,我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
補充兩句,我會這樣說,不是因為我盲目樂觀

,而是有理論依據的。

根據“自我效能理論”成功完成挑戰性任務(尤其是非競爭性的體育運動,比如攀巖),青少年會增強對自身能力的信心,即自我效能感。
而根據ROX釋出的調查報告《女孩與體育影響報告(The Girls and Sports Impact Report)》顯示,中學階段(尤其是五到九年級)的女生自信心會顯著下降,但那些參與體育運動的女孩比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女孩更有自信自信的程度大約高8%。
所以說,女孩的問題從來不是“好動”“皮”,而是不夠“皮”,“動”得少。
接下來,是思想的覺醒。
“另類”女孩不再等待誰來拯救,她們想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主角。
這裡,我很想表揚幾部陪伴二寶長大的公主動畫片。
過去的童話,公主總是等待王子來拯救,比如《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
公主們有美麗的外表,溫柔善良的品格,但從成年人的角度去品,總覺得差了點什麼。
她們總是能讓我想起,我極度不認同的那句話:一個女孩最好的出路就是成為一個 beautiful little fool(美麗的小傻瓜)(出自《了不起的蓋茨比》)
好在,這些年,傳統的敘事模式變了。
之前我給大家推薦過繪本《紙袋公主》,一個不太一樣的公主的故事。
伊麗莎白曾是一位典型的童話公主,穿漂亮裙子,戴著王冠,住在城堡裡,愛慕著一位王子。
但當城堡和公主裙都被龍燒燬、王子也被龍抓走時,她卻沒有停在原地哭泣,而是自己想辦法打敗了惡龍。
最終她還發現,王子其實並不值得她的愛
穿上紙袋救王子的公主
二寶很喜歡這個故事。
紙袋公主之外,二寶還有更喜歡的公主(或者說女王)——《冰雪奇緣》裡的艾莎。
一代小女孩共同的偶像
圖源:豆瓣
從公主到女王,女孩們的偶像從“等待他人拯救的公主”,變成了“勇敢、聰明、有決斷力的大女主”
比如艾莎,比如《勇敢傳說》裡的梅莉達、《海洋奇緣》裡的莫阿娜……
圖源:豆瓣
她們嚮往自由、堅韌無畏,會犯錯,也會成長,最重要的是,沒有王子,她們同樣活得精彩。
圖源:豆瓣
就這樣,一個又一個“新公主”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女孩,女孩天生不需要靠別人,她們一樣可以主動選擇、主動思考,自己定義命運。
圖源:豆瓣
可以說,從身體的覺醒,到思想的覺醒,女孩的成長軌跡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我們的女兒們,或許仍然喜歡公主裙,但不再等待王子;或許仍然喜歡童話故事,但更想要成為英雄。
她們的思維方式不再是“等待”型,而是“行動”型。
如果這叫“另類”,那我一定舉雙手支援二寶繼續“另類”下去。
怎樣養育一個“另類”女孩?
那麼,我們該如何養育一個勇敢、自由、獨立的“另類”女孩呢?
我覺得這四個方面很重要:
1.愛她,全心全意地愛她,讓她一輩子有底氣和力量
有人說,女孩的一生,歸根結底就是在尋找愛。
這句話我不打算反駁。因為我覺得所謂的愛,不僅是異性之間的愛情,還有來自父母的親情,來自同齡人之間的友情……歸根結底,是人類對正面情感的需求。
這種需求,不只女孩有,男孩也有,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男孩也被刻板印象搞得不敢宣告自己的情感需求而已(這是另一個話題,不多展開)。
對於女孩來說,在童年的時光裡,父母的愛就是她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一個被深深愛過的女孩,往往會比其他人更自信、更勇敢。
為什麼有的女孩遇事容易膽怯、猶豫,總是渴望從別人那裡得到認可?大多都因為她從小就習慣了透過“討好”得到關注,她害怕失去,害怕不夠好。
她們成長在“你要聽話”“你要懂事”“你要符合別人的期待”的環境裡,漸漸地,她們不再表達真實的自己,而是努力迎合別人,以換取所謂的“愛”。
但如果一個女孩知道,無論如何,自己都會被愛,她就會擁有足夠的底氣,去探索世界,去堅持自己。
所以,我傾盡全力地愛她、呵護她,希望她以後任何時刻想到我的時候,想到的都是我的愛。
以後,等她長大了,我也會告訴她:
“你不必討好任何人,你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愛。”
哪怕未來的某一天,她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了風雨,她的內心依然可以堅定無畏,因為她知道,就算失敗,她也有家可回,有路可退。
2.富養她,經濟和精神雙重富養,讓她相信自己配得上世界上美好的一切
很多人提到富養女兒,第一反應是物質拉滿,買漂亮的衣服,送她去最好的學校,滿足她的一切需求;
也有人說,所謂富養不是物質,而是要滿足女兒的精神世界。
這裡我要說,真正的富養,既要經濟,又要精神。
經濟上的富養,讓她明白自己的“價值”;精神上的撫養,讓她內心富足。
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貴氣”。
①經濟上
有人說,女孩被富養,會變得嬌氣,不懂得吃苦。
但事實並非如此——真正被富養的女孩,往往不會在未來被廉價的物質吸引,不會為了“依附”別人而委曲求全。
我願意在能力範圍內,讓她接觸各種可能性。我願意讓她知道,女孩不該因為匱乏物質而被束縛在某個角落。
而我相信,她一定會知道,自己值得最好的,也有能力去爭取最好的。
②精神上
女孩需要讀書,需要接觸文學和藝術,需要了解科學和技術,需要廣闊的視野。
如果她喜歡一本書,我會陪她讀,和她討論故事裡的世界;如果她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我會支援她去嘗試,不會因為“女孩子不適合做這個”而設限。
我希望她明白,世界不僅僅是家庭、學校,還有書本中的智慧,有旅途中的風景,有各種各樣有趣的人。
她可以去探索,去學習,去體驗。
只有精神足夠富足,她才會真正內心強大、才能真正獨立自由。
3.磨鍊她,讓她身體更強大,意志更堅韌
如果說愛和富養是讓女孩擁有雙翼,那麼適當的磨練,就是讓她擁有翱翔天空的能力。
人生本來就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我們無法幫她掃清所有障礙,能做的,是讓她足夠強大,有能力去面對風雨。
①讓她強健身體,敢於挑戰
女孩不需要“柔弱”,她們也可以爬樹、瘋跑、下水、踢球。身體的力量會帶來心靈的力量,讓她更有自信去面對挑戰。
所以,我不會因為她是女孩,就讓她少運動、不流汗;相反,我希望她體驗各種各樣的運動,讓她知道,女孩經過鍛鍊的身體並不會比沒鍛鍊過的男孩更弱。
②磨鍊她的意志力,讓她學會堅持
成長的路上,遇到困難是必然的,關鍵在於,她有沒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所以,當她遇到難題時,我不會第一時間替她解決,而是鼓勵她自己去嘗試;當她想要放棄時,我會陪她總結經驗,帶鼓起勇氣再試一次。
我們帶她去爬山、跟著再板牙科考營去探索大自然,去戈壁沙漠徒步,是另一種鍛鍊。在福流體驗中,看到世界的精彩、自己的強大。
未來,真正幫她克服困難的,不是外界的幫助,而是一天比一天更強大、更有韌性的自己。
4.父母要努力,成為她最牢固的底氣
最後這點,有些俗套,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女孩能夠成長到什麼程度,離不開父母的託舉和影響
希望她勇敢,我們有面對生活的勇氣嗎?
希望她獨立,我們的精神獨立嗎?
希望她愛生活,我們對待生活又是什麼樣的態度?
父母(尤其是同性別的母親)的一言一行,是女孩成長最重要的土壤。
所以,我們也要努力:
終身學習,讓自己與時代一起進步,時刻有能力做孩子的榜樣,提供“富養”的條件;
不斷成長,讓孩子看到“成長型思維”指導下的更多可能性;
不斷探索,告訴孩子世界不只有一面,生活並不只有一種活法。
還是那句話,孩子的成長,不是我們塑造她,而是我們和她一起成長。
退一步說,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是她停下來喘口氣、重新出發的底氣。
她一直知道,身後始終有肩膀可以依靠,沒什麼大不了,我還有家人、還有爸媽。
五年前的文章裡,我這樣寫全家對二寶的期待:
我們也樂見其成,她長大以後不那麼“公主”
比起五年前,我的想法更進了一步。
無論是“像小公主”還是“不那麼公主”,這兩種說法都不對,應該反過來說:
二寶成長為什麼樣,公主就是什麼樣。
現在,我會希望她:
成為一個有勇氣、有能力創造幸福的人;
而不是把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的人。
成為一個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人;
而不是一個等待生活給予答案的人。
一個自己掌握自由的人;
而不是等待別人拯救自由的人。
部分圖源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
1.羅伯特·蒙施[美]:《紙袋公主》
2.Luke Rommel 國際科學:研究發現:女生愛運動,至少有4大好處
3.豆瓣電影:《冰雪奇緣》等

也許你還想看看

【多喝牛奶孩子能長得更高嗎?】

喜歡記得點亮小紅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