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CC
來源:每晚一卷書(ID: JYXZ89896)
愛意隨風起,風止意難平。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亞楠朗讀音訊
最近,一則關於“長大後才讀懂的詩詞”話題,在網上爆火。

眾人紛紛回想起了年少時讀過的那些詩詞。
只是當時年紀小,只知詩美,不解其意,總是囫圇吞棗,亂背一通。
直到多年後,經歷了詩人所經歷過的坎坷,體味了詩中的辛酸和無奈。
那一發年少時射出的子彈,才狠狠擊中我們的眉心,我們也終於明白那句:
人永遠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等到歷經滄桑,再去回看以前的詩詞,才發現,它早已寫透了我們心底裡最深的遺憾。

少不更事時,我們都覺得,讀書是世上第一的苦差事。
看不完的枯燥課本,寫不完的課堂作業,老師們的苦心教誨,都讓我們覺得難以忍受。
只盼著能快點下課,快點放學,快點逃離學校。
全然不知,那些看似枯燥無味的日子,鋪就的是一個人的希望和未來。
後來,我們終於如願逃離了那個地方,來到社會中摸爬滾打,本以為能一路順遂,卻屢屢碰壁。
進廠打工,面臨的是工資低、福利差、前途無望;自己創業,又沒錢、沒資源、沒背景。
多年下來,八方謀業,東奔西跑,竟是一事無成。
這一刻,我們才終於明白:讀書雖苦,卻是我們一生中最好走的路。
奈何,此時再想回到學校多讀點書,多學點知識,早已回不去了,只能繼續把這日復一日的苦日子過下去。
初讀是詩詞,再閱已是人生。
希望現在每一個仍有選擇的孩子,永遠不要重複我們走過的老路。

有人說,年少時不能遇見太驚豔的人,一旦過早遇見了,要麼餘生都是她,要麼餘生都是回憶。
詩人崔護當年在長安南郊遊玩時,就曾在桃花樹下偶遇了這樣一個女子。
雖然只是一面之緣,崔護卻將那女子的一顰一笑都記在了心裡。
一年後,他再次回到那個地方,盼著能與對方重逢,等來的卻是桃花依舊,故人難尋。
讀到此處,我想起了三毛的那句話:因為緣分而來的種種,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
我們年少時愛過的那個人,也會隨著畢業,隨著世事變遷,消失在了時間的洪流裡。
此後,她變成了白月光,變成了硃砂痣,變成了我們心底裡求不得又放不下的那個人。
愛意隨風起,風止意難平。
有些人的出現,註定只能止於唇齒,掩於歲月。
當一段緣分註定沒有結果,你我都要告訴自己:有些人、有些事,遇見了便已足夠一生歡喜。
此後,懷念就好,不必執著,不要回頭。

到了一定年紀,我們身邊的朋友都會越來越少。
那些曾說要做一輩子朋友的人,轉身就會消失在人海里;
那些曾天天跟你無話不談的人,漸漸也會跟你失去了聯絡;
那些玩得很好的童年夥伴,好不容易見了一面,又發現彼此之間再沒了共同話題。
這些友情的變淡、消失,並不是因為有了爭吵、矛盾,而是敗給了時間和經歷。
作家蘇眉細細說:
曾經兩小無猜的好朋友,真情還在,中間卻已經隔了一條河。
這條河太寬,裡面隔了歲月,盛滿了人生酸甜苦辣,再也無法逾越。
人和人的關係,都是季節性的,知交零落更是人生常態。
既然已經站到了路的兩頭,就好好告別,而後各奔前路。
如此,也不枉當初相識一場。

這世間的愛情有很多種模樣,最遺憾的一種,莫過於開始時極盡溫柔,結局時又滿目瘡痍。
然而這種遺憾,絕大多數人又都親身經歷過。
所以納蘭容若才感慨,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
可惜,人生不只有風花雪月的浪漫,還有柴米油鹽的平淡。
只要相處在一起,就要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就會有數不盡的誤解爭吵。
有些人,吵著吵著就背棄了相守一生的諾言;有些人,過著過著就和家庭脫了軌。
等到感情完全破碎,曾經愛過的兩個人,才靜下來回首往事,又覺情深。
可是,一切都難以挽回。
林語堂曾說,所謂美滿婚姻,不過是夫婦彼此遷就和習慣的結果,就像一雙舊鞋,穿久了便變得合腳。
能走到最後的感情,熬的從來不是歲月,而是心態。
當兩個人之間,都懂得了包容與體諒,善待和妥協,那麼人生就會少很多悲劇和遺憾。

每個身在異鄉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時刻。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裡,見屋內漆黑,萬家燈火沒一盞為自己而亮,心底就會莫名生出一種漂泊感。
年少時,我們心比天高,總是嚮往外面的世界,以為那裡是一片任我們翱翔的廣闊天空。
長大後才驚覺,外面的世界也不盡如人意,而那個我們熟悉的故鄉,也早已成為他鄉。
賀知章年輕時,也曾為了做官,離鄉四十餘載,等到他回來時,早已是白髮滿頭。
路過的孩童不認識他,便笑著問他,來自何處。
賀知章這時才感慨道:自己竟然成了異鄉人,多麼淒涼啊。
人到了一定年紀,都會開始懂得故鄉的含義,明白老家在心中的重量。
遺憾的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和故鄉之間已經有了一條無形的界線。
永遠走不近,永遠也離不開。
只能在每一個漂泊異鄉的夜晚,懷念故鄉的人與景,聊作安慰。

這世間絕大多數人,是無法直面自己的衰老的。
就連王國維的夫人,看到鏡中憔悴的自己,眼角也漸漸爬上皺紋時,心底裡也會不可抑的恐慌。
因為人在面對衰老時是無力的。
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奪取你的一切,卻無法反抗。
所以作家菲利普·羅斯才說:衰老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
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想要青春永駐,也無法阻擋歲月的痕跡。
這是人生的規律,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有句話說得很對,沒有人可以永遠十八歲,卻永遠有人十八歲。
與其一味哀嘆自己的老去,不如活得通透一點,靜守自己的從容,欣賞別人的芳華。
或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去喜歡的地方旅行,去詩意地活在當下。
正所謂:心若年輕,歲月不老。
當你不再感嘆衰老,只是盡情地去感受生活,便能讓遲暮的年華,再次鮮活起來。

18歲時,你終於買得起年少時最想要的零食和汽水,可卻再也吃不出兒時的滋味;
28歲時,你得到了一本曾經最喜歡的漫畫,卻再找不回年少時讀它的那種衝動;
38歲時,你終於有能力去看這個世界,可你走過了很多地方,卻發現風景也不過爾爾。
這個時候,你也許就會深刻地體會到,詩裡所表達的那種物是人非。
因為人生就是這樣,很多事情,一旦錯過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但你也不要為此過度嘆惋,我想跟大家說的是,人生不只有過去,還有當下。
過去的種種遺憾,教會我們的,也不應該僅僅只有感傷。
《上陽賦》裡說:
年少不可得之物終將困其一生,但最後,我們又終會因一物一事而解終生之惑。
所以活在此刻吧,有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有想去的地方,趁現在出發。
答案在路上,自由就在風裡,與其徒留遺憾,不如珍惜當下。
▽
有人問:為何以前背起來沒什麼感覺的詩詞,現在再讀,卻覺得直擊靈魂?
清代文人張潮的一句話,我覺得是最好的回答: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年少時,閱歷不到,我們讀不懂詩中的遺憾,後來經歷了諸多不如意,這才終於真正明白那些詩句。
此刻感慨萬千,但也不要因此過多感傷。
因為我們的人生還有很長,一程有一程的風景,一山有一山的錯落。
十八歲沒看成的風景,三十歲再去欣賞也沒什麼;
年少時沒追到的人,將其珍藏於心也是一種美好。
這煙火人間,事事遺憾,事事也值得。
你若能知遺憾而惜當下,那麼往後所有的經歷,便都會讓你邂逅生命裡最美的風景。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