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營銷品牌官(ID:aaaacopys)
作者:有人(授權釋出)
先看影片
今年甘肅省博物館的麻辣燙文創大火,
緊接著山西省博物館也推出了同款肉夾饃文創,
前段時間滬上阿姨推出了滬上毛絨甜品周邊,
會發現,都能有意無意看到Jellycat品牌的影子。

知道Jellycat的使用者肯定對這個品牌有一定的瞭解,不知道的使用者或許也看過這個很火的茄子表情包,這是Jellycat很火的一款玩偶“活潑茄子”。

01.
Jellycat的成長之路
Jellycat於1999年誕生在英國倫敦,今年正好是Jellycat的25週年。
創始人是Willian Gatacre和Thomas Gatacre兩兄弟,之前兩人就一直從事玩具零售生意,之後才創辦了自己的玩具品牌。
據說因為Thomas的兒子很喜歡果凍(jelly)和貓咪(cat),
所以就將品牌命名為Jellycat。
相比於其他玩具品牌,比如樂高(1932)、美泰(1945),Jellycat算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玩具品牌了。
Jellycat的初始品牌定位是嬰幼兒的安撫玩具和入睡玩具,後來發現這種“安撫”的效果在成年人身上也起著重要作用。
就像人們一直以為童話故事的受眾是兒童,殊不知成年人的世界才更需要童話,Jellycat就是將這種玩具所具有的情緒價值提供給成年人。
正因為Jellycat品牌的最初定位是嬰幼兒,這也就意味著Jellycat非常注重玩偶的安全性。
在面料上,Jellycat採用高密度聚酯纖維,不僅面料手感光滑,還進行了脫敏處理;在填充物上,選擇了高品質材料,如中空三維的PP棉,所以玩偶的柔軟度高、回彈能力強,即使經過長時間的擠壓或洗衣機的清洗也不易變形。
2014年,Jellycat開始轉型,從兒童玩具品牌到高階禮品品牌方向轉變,這一轉變直接擴大的品牌的目標群體。
Jellycat在中國的發展要追溯到2006年,首次在中國設立了專櫃,2015年步入中國電商平臺,大概於2021年左右在中國開始火了起來。
Jellycat除了火以外,還有一點就是它的價格是真的貴。
根據淘寶旗艦店顯示,最低價格是129,最高價格可達7999,其中一款399的巴塞羅熊在旗艦店銷售量高達20w+。

2014年5月份,Jellycat
和野獸派聯名推出的鮮花禮盒,最低的價格為599,最高的價格高達13880,直接賣出了奢侈品的價格。

即使Jellycat的價格這麼高,但也沒有成為銷售過程中的壁壘,有人為了買Jellycat累計花費了上萬元,一些絕版玩偶在二手平臺更是賣出了高價,可以說是新型理財產品了。
在豆瓣,甚至有專門戒斷購買Jellycat的互助小組,目前已有6w多人加入。

根據Jellycat的年報顯示,2022年的營收達到了13億,毛利潤達到了8億。
天貓資料顯示,2023年Jellycat“雙十一”銷量同比增長44.8%,銷售額同比增長超70%,超過迪士尼成為毛絨布藝品類最高銷售額寶座的新主人。
02.
Jellycat為何成為頂流?
1)療愈經濟
談起Jellycat最大的賣點,就是它提供的情緒價值很到位。
估計很多人都在網上刷到過Jellycat的打包方式,比起傳統消費者的購物過程,Jellycat似乎刻意表現出消費者購買的不是單純使用的“物品”,而是一個需要被呵護的具有生命的物品。
根據消費者的需要,過家家式的滿足購買者的喜好,這似乎看起來有點荒誕,其實為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喚起一種童年記憶。

另外,購買者也會從玩偶中獲得自我療愈。
有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也有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但狂人想,後者才是多數人的情況。
Jellycat正是迎合了當下火熱的“童趣經濟”,而購買者的心態屬於一種童年補償心理。
關於“第一隻Jellycat的意義”的討論小紅書已經有58w+篇筆記,
品牌理念傳達的意義象徵著“愛意”與“重視”,每個玩偶的吊牌上都有一句話“Please look after me(請照顧我)”。

後來由粉絲群體衍生出了新的意義,即“我不在的時候,就讓它替我陪在你身邊”。

@圖來源於南方知道
從上面衍生出的額外意義來看,反映了一個普遍心理,不管是他人贈送還是自己購買,每個人都渴望陪伴和被愛、被重視。
在這種營銷思路下,Jellycat的玩偶便很大程度上脫離了物的使用屬性,而向意義價值層面更近了一步,在這種意義加持下吸引了很多消費者消費。
對於情侶之間來說,送Jellycat是彼此相愛的證明。
對於自己來說,買Jellycat是一種自愛、悅己的證明。
與其說是對玩偶的執著,不如說是對意義的執著,證明“我值得被愛” “我有人愛”。
除了養貓、養狗以外,年輕人還流行養Jellycat,很多人將玩偶當成了一種陪伴物。
給自己的玩偶製作身份證和戶口本,賦予它們獨一無二的身份。
帶自己的玩偶去旅行打卡,和他們成為旅遊搭子,像朋友一樣相處。

@圖來源於蝸蝸、絕對愛吃
在這些消費者眼裡,與其說是玩具玩偶,不如說是一種“情緒搭子”。
2)玩具擬人化
Willian Gatacre和Thomas Gatacre兩兄弟從從事玩具零售業到創立自己的品牌,是因為他們覺得市場上的很多毛絨玩具都像在製作標本,毫無親和力可言,他們希望創造出有靈魂、有生命力的毛絨玩偶,這一點就和很多毛絨玩具品牌打出了差異化。
從外觀來看,Jellycat的毛絨玩偶都有一雙標準的豆豆眼和一張微笑的嘴巴,模仿人類的表情,非常具有品牌辨識度。

品牌還給玩偶設定了一種啟用儀式,玩偶吊牌上附有一張啟用儀式卡片,“好好搖一搖Jellycat,喚醒它”,試圖與使用者產生一種情感連結。

另外Jellycat的玩偶形象設計涵蓋很多物品,包括動物系列、花草系列、果蔬系列、甜品系列、體育器材系列……,主打一個“萬物皆可Jellycat”。
因此Jellycat的上新速度也很快,年終、年末都會上新,大概每年會推出200款新品,同時打造一份獨特的產品手冊,給玩偶打造專屬人設。
在手冊中賦予玩偶人格化的故事背景和個性化的故事內容,玩偶的出生地、年齡及性格等都有介紹,官方也會給玩偶製作mbti屬性。
雖然上新速度很快,但Jellycat卻是一個飢餓營銷的思路,每年會在官網公佈一批停產的毛絨玩偶,官方並不稱為“停產” “下架”,而將這些毛絨玩具歸屬到“retired designs",即“退休名單”。
3)名人傳播
Jellycat在營銷過程中除了引爆“自來水”流量,很多名人、明星也在其中起到了推廣作用。
貝克漢姆的女兒小七、湯姆克魯森的女兒蘇瑞都是Jellycat的忠實粉絲。
在2005年聖誕節前夕凱特王妃釋出了一張夏洛特公主和一隻Jellycat小狗玩具玩耍的照片,Jellycat也獲得了英國皇室的認可。
在國內,很多知名明星都曾在社交媒體曬出過自己的Jellycat玩偶,趙露思、龔俊、王源等。
2024年3月,Jellycat宣佈樊振東成為全球首位真人代言人,這標誌Jellycat向體育領域跨界合作,推出了乒乓球拍玩偶更是“一拍難求”。

包括9月21日在上海開展Jellycat CAFÉ限時體驗店更是成為了當下上海最火的快閃店。
▼
隨Jellycat越來越火,也有很多消費者並不理解的這種消費邏輯,品牌溢價過高,近幾年價格漲幅也很大。
即使這樣,說Jellycat是今年毛絨玩具的頂流一點也不為過,畢竟在品牌領域、使用者領域都廣受歡迎,但之後Jellycat能否在毛絨玩具領域持續這種卓越的競爭力,還是得看它後續的發展情況。
你買過Jellycat嗎?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廣告
因為你連“廣告狂人”都沒有關注…

快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啊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