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 莊 祥 香港大學
崔 雪 天津師範大學法學本科
責編 | 劉一賢 國際關係學院 法學本科
本期嘉賓
劉思達教授,北京大學法學學士,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社會學系禮任教授。在加入香港大學之前,劉教授曾任教於多倫多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劉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法社會學、中國法律與社會、刑事司法、法律與全球化以及法社會學理論。他對中國法律改革和法律職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實證研究。除了實證研究之外,劉教授還專注於有關法律、職業和社會空間等理論問題的寫作。
主要專書著作有:《失落的城邦:當代中國法律職業變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割據的邏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分析》(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版)、《中國的刑事辯護:律師工作中的政治》(與Terence C. Halliday合著,劍橋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亞洲法律與社會讀本》(與Lynette J. Chua和David M. Engel合著,劍橋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他還在Law & Society Review, Law & Social Inquiry, Law & Policy, 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等國際知名的法律和社會科學期刊上發表諸多文章。
閱讀文字

《法社會學信札》
劉思達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
ISBN: 9787301355404
本書透過一位法科學生與一位社會學教授的對話,一次次跨越時空,將讀者帶上天馬行空的旅程:從19世紀在美國盛行的法律形式主義談起,到20世紀興起的法律現實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結構功能主義、及各種後現代思潮,再聚焦21世紀中國學者所關注的華中村治研究。內容涵蓋了當代社科法學中最有影響力的學者、核心理論、有趣的研究發現,而且透過對話,使理論的源流、意涵和指向更清晰;書信體帶來的“符號互動主義”也展示出年輕學人在求學、治學中所經歷的種種困惑、挑戰、掙扎與努力。本書既是法律社會學“路線圖”,更是充滿力量和情感的學術探索之旅。
具體形式
本期讀書會首先由劉思達老師主講,兩到四位報告人(讀者自由報名擔任)隨後作讀書報告,由老師進行評議答疑,最後,參會讀者自由提問、與老師交流。
參與方式
北京時間2025年4月27日(週日)晚19:00—21:00
騰訊會議線上舉辦
有意者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讀者群管理員微信入群(請以“院校/工作單位—姓名”傳送驗證,屆時在群內發入會連結),後續我們會在群內徵集讀書報告和互動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