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介
New Book Recommendation


《命若朝霜——<紅樓夢>裡的法律、社會與女性》
柯嵐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5年版
文末附親籤贈書福利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柯嵐,湖北孝感人,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教於西北政法大學、西北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哲學、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兼任中國法治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律講堂”(文史版)資深主講人,2016年來主講系列節目《紅樓夢成書傳世之謎》(12集)、《鐵腕雍正》(17集)、《紅樓夢中的法文化》(36集)。近年來致力於從文史哲法多角度研究清代法律與社會,並向青年和社會公眾普及傳播傳統法律文化。獲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最具新媒體影響力”獎(2017)。入選教育部高校網路教育名師(2022)。著譯有《紅樓夢成書傳世之謎》、《法哲學中的諸神之爭——西方法哲學流派述評》、《美國危機》、《命若朝霜——<紅樓夢>裡的法律、社會與女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大學問”2025年1月)。

內容簡介
Description of contents

《命若朝霜——<紅樓夢>中的女性社會與法律》這本書是一部跨學科的研究作品,結合了文學、歷史和法律的視角,深入探討了《紅樓夢》中所反映的清代社會和法律背景。書中透過對《紅樓夢》中女性人物的行為和命運的分析,揭示了清代法律制度對女性地位的制約以及這種制度性缺陷對個人命運的影響。作者柯嵐教授不僅展示了其對文學的細膩理解和對歷史的深刻洞察,還表達了對女性命運的深切同情和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批判。這本書為《紅樓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補充了前人關於清代性別、家庭、法律和政治之間互動關係的研究,是一部具有人文關懷的的作品。

推薦語
Recommendation Letter

推薦者:陳惠馨,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榮休教授,臺灣地區著名法學家,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法制史、清代法制史、性別與法律、民法親屬編與繼承編
🔹 閱讀柯嵐教授這本著作,讀者不僅能辨識出紅樓夢故事背後隱含的清朝法律,也能理解清朝法律如何從唐朝以來的中國法規範變遷成為清代的形態,並對於傳統中國多數人民的生命產生重大的影響。柯嵐教授的書以“命若朝霜“”一詞點出了《紅樓夢》的作者對於書中不同身份地位女性的生命處境的憐惜與同情。在《命若朝霜》一書中,我們看到十二個不同身份的女性的命運以及在她們命運背後無形作用的各種制度與法規範。
🔹 作為一個清代法律的研究者,在讀了這本書後我深刻的感受就是:要了解清朝整體法律的運作,僅透過成文的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判決(刑案匯覽或刑科題本)還不足以瞭解當時法律的面貌與執行的實際效果;唯有透過《紅樓夢》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我們才能夠更清晰的看到法律制度如何形塑人性,形成人們的慣性思維,讓人難以跳脫時代或社會給予的限制。
🔹 我在柯嵐教授的書中,不僅看到她的文學分析功力,更看到她有能力從性別、階級與法理論、法社會學及法制史的角度,結合《清實錄》、《大清會典》、各種奏摺與時人的研究等等文獻,說出《紅樓夢》的作者想要講述的書中各個人物的生命故事,真實再現了清朝的法律與制度的實際運作現場,以及這些運作如何深深影響了人們的生命處境。透過柯嵐教授的分析,讓我們理解到《紅樓夢》一書的作者是一個多麼偉大且悲天憫人的文學家。
🔹 透過柯嵐教授《命若朝霜》一書,我相信讀者可以因此更深刻地理解《紅樓夢》的偉大與它所呈現的法律制度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影響與意義。柯嵐教授的寫作筆鋒深刻,論述清晰,能帶給讀者閱讀的快感,我認為這是一本法律與文學的精彩評論,也為法制史、法人類學研究及法文化研究創立了一個具有創新意義的範例。
推薦者:梁治平(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中西書院&光華法學院全職兼任教授,《法律文化研究文叢》主編)
🔹 本書是一部文學、歷史與法律的跨學科研究之作,作者透過《紅樓夢》這部百科全書式的文學經典,為我們展示了清代法律與社會的風貌,同時讓我們對書中各色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行為與命運,有了基於制度與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因為有這樣的理解,作者筆端的同情與批判既內在於歷史,又超乎時代。
推薦者:林少陽(澳門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南國學術》主編)
🔹 清代法律如何制度性地決定了女性地位的低下?這些深層的制度性缺陷又如何成為曹雪芹絕望的根源?就這些問題,作為法律學者的作者以其深切的同情,揭示了一個“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女性命運世界。本書展示了作者纖細的文心、深邃的史識和深切的關懷。法律社會史角度的《紅樓夢》解讀,也許是作者對前輩學者蕭公權、瞿同祖相關論著的呼應、補充。本書兼有法律史、社會史、政治史和文學的視角,它令人再次感覺,《紅樓夢》是一本有情、可感、有細節的信史。
推薦者: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臺北“中研院”史語所《法制史研究》總編輯)
🔹 《紅樓夢》研究著作早已汗牛充棟,柯嵐教授立足「法學與文學」研究取徑,再為紅學研究提供新意與勝義。作為長年鑽研清代法律與社會的法學家,柯嵐教授渴望揭示《紅樓夢》作者及書內人物如何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當時禮俗與法律的限制,還有他們對自己理解當時法律知識與社會禮俗的反思與批判。這是繼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之後,另一部能夠深入考察清代性別、家庭以及法律、政治之間有機互動與複雜演變關係的難得佳著。
推薦者:俞曉紅(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紅學會副會長)
🔹 法眼觀紅樓,釐清疑案罪因,莫過香塵落定時,冷觀處見大悲憫;律科說情紀,辨正陋規巫術,奈何花魄飄零久,平說中聞小驚雷。

作者後記(節選)
Author's Afterword (excerpt)

本書是在央視“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紅樓夢>中的法文化》部分講稿基礎之上加工而成的,書稿對講稿中的一些內容做了學術性梳理,增補了一些論證,添加了學術註釋,我保留了原來講稿的次序,也儘可能保留了講稿的原貌。這是一種嘗試,希望它能方便節目原有觀眾的閱讀,也能引起學術讀者的興趣。
《<紅樓夢>中的法文化》系列節目在疫情期間克服種種困難,四年時間才陸續完成。電視講座在中國當下的學術體系中還不被視為是學術研究的成果,而僅僅被視為一種通俗的口頭演義,但我在準備和錄製這個節目的過程中,始終是把它當做嚴肅的學術作品對待的,努力追求通俗的語言表達和準確清晰的學術論證的結合。因為節目製作的週期較長,整合不及時,中間有幾處小的疏漏,包括幹名犯義罪的解釋等,書稿訂正了這些疏漏。《<紅樓夢>中的法文化》系列節目播出以來了得到了很多觀眾朋友的鼓勵,有的觀眾朋友能夠背下這個節目的一些內容,有的一直在追蹤節目的播出,也有觀眾朋友透過在這個節目中瞭解的清代“威逼人致死”等法律知識,延伸到了對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的思考,這是尤為讓我欣慰的。如果觀眾朋友能夠給予這個節目以多樣的肯定,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紅樓夢》確實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鉅著,對它的理解存在豐富的維度,只有儘可能貼近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現實和社會背景去客觀理解,才能讓這部鉅著擁有經久不衰的魅力。
本書是一部法律史、社會史、法社會學和紅學的交叉研究之作,感謝梁治平教授、林少陽教授、邱澎生教授、俞曉紅教授的慷慨薦書。梁治平教授是在當代中國開創法律文化研究的知名法學家,林少陽教授是研究文學史和清代思想史的知名史學家,邱澎生教授是研究清代法律史和社會史的知名史學家,俞曉紅教授是研究古典文學和推進《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文學和紅學大家。特別感謝臺灣政治大學陳惠馨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此書作序,在我開始《紅樓夢》中的法文化這個主題的研究以來,陳惠馨教授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對法律史、紅學和法社會學有著和我同樣的交叉研究知識興趣的法學同仁,她是臺灣法學界研究清代法制史的權威學者。幾位前輩學者從他們各自不同的研究領域出發,對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做了專業評價,他們對我這樣一個年輕的交叉學科研究者都表示了非常慷慨的肯定,但本書一切文責自負。作為一種跨學科的研究嘗試,我盡力閱讀了紅學、清史、法律史、社會學等領域的大量文獻,但限於自己的學力,可能仍然存在不少錯誤,期待方家不吝賜教。
2016年以來,我受到一些學術同仁的邀請,在很多大學開展了以《紅樓夢》中的法文化為主題的學術講座。他們幾乎都沒有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旨趣,我不能給他們所在的大學帶來任何評審上的幫助,研究的領域也不是熱點前沿的很具實用性的問題,他們都是出於對我人品的信任,不憚行政手續的麻煩,為我提供了和眾多學子交流探討的機會,我也藉此機會為很多同學普及傳播了《紅樓夢》這部經典的閱讀,其間和很多老師、同學的問答幫我修正了過去思路中還不完善的地方,受益匪淺,這些討論對這部書的寫成都是十分寶貴的幫助。衷心感謝諸位同仁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趙豔、張潔、周莉娟編審對本書的大力支援。
柯 嵐
2024年7月21日

本書目錄
Contents

序(陳惠馨)
引言 《紅樓夢》記錄了宗法社會中的女性悲劇
甄英蓮的命運與清代的司法黑暗
一、英蓮被賣與清代的人口拐賣
二、護官符出場
三、葫蘆案:一個體制性的冤案
四、香菱的遭遇與清代奴婢的命運
秦可卿之死與清代的親屬相姦罪
一、八大懸疑
二、秦可卿之死被改寫
三、清代的婦女自殺問題與威逼人致死罪
四、秦可卿自殺的導火索——焦大之怒
五、清代的親屬相姦罪與清律中的“被害人有罪論”
六、天香樓的真相
七、瑞珠、寶珠與尤氏的困境
八、離奇的葬禮
九、原型何人
趙姨娘的詛咒與清代的巫術犯罪
一、妻妾的區別
二、馬道婆的生意
三、清代的巫術犯罪
寶黛悲劇與清代的婚姻繼承法制
一、表親的婚姻
二、林黛玉的嫁妝與林如海的立嗣
三、寶黛的婚姻誰做主
四、寶黛姻緣與禮教
寶釵結局與清代的選秀制度
一、寶釵待選宮女
二、寶釵落選
三、金玉良緣
四、寶釵結局
鮑二家的之死與清代的僕婦貞節
一、賈璉的懼內
二、王熙鳳的全武行
三、鮑二家的無罪
四、王熙鳳的反訴
王熙鳳管家與清代的宗族治理
一、榮國府的授權管家
二、王熙鳳的婦德
三、王熙鳳的見識
四、王熙鳳的高利貸
探春治家與賈府的陋規
一、好學的探春
二、探春和她的兩個母親
三、探春的改革
四、探春改革失敗
尤三姐之死與清代的定婚法制
一、金玉之質
二、淪落的尤家
三、三姐的反抗
四、柳湘蓮退親
五、三姐之殤
尤二姐之死與清代的妻妾宗法
一、王熙鳳會不會被休
二、賈璉的重婚
三、王熙鳳的毒計
四、借刀殺人
紅樓伶人與清代的查禁女戲
一、家班的由來
二、女伶是最下賤的階層
三、齡官不甘心她的命運
四、雍正朝解散家班
五、十二伶的結局
十二釵的結局與清代的籍沒刑罰
一、傳統中國的籍沒刑罰
二、十二釵的可能結局
三、蘇州織造李煦家人的遭遇
四、“女清男濁”的啟蒙
後記
贈書福利
在評論區留下您想要這本書的緣由,中美法律評論會選取點贊數最高的一條評論進行書籍贈送,所送書籍為作者親筆簽名版,獲獎情況以中美法律評論通知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