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我馬上就要30歲了,也即將成為那個自己過去眼中的中年人,我20歲時候,總希望自己看起來成熟、年齡大一些,以為這樣可以見一些客戶時不會被認為很稚嫩,所以,每當有人問我多大了,我都會虛報幾歲年齡,但真正到了這個年紀時,反而沒有了這種感受。
今年我更新的頻率比較少,有些時候甚至是一個月也沒寫一篇文章,其實大多數時候我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測試專案,以及實操專案,心力、精力、體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就很難都同時兼顧。
所以,今年公眾號掉粉還是不少,陸陸續續負增長了差不多約2000人。
不過我心態很平和,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幾年前我剛做公眾號的時候,一定會難受的吃不下飯,甚至是生病,但現在內心一點情緒也沒有。
今年做了不少專案,也在這上面花了不少錢,也虧了不少錢,但很顯然,多數專案的回報是不及預期的,有的專案連成本也沒收回,就比如說同城相親專案。
但如此高失敗率的情況下,也不是說沒有結果,幾乎每個專案都賺錢了,只是結果不達預期罷了,賺的錢多與少的問題。
當然,很多專案沒有發展成為自營,沒有規模化,而僅是跑通了0到1的環節,就因為一些問題失敗,主要的還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是專案的問題。
我有認真思考過問題的根源,我認為還在最開始選擇專案的時候,沒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所以預期多少不切實際,再加上日常會接觸大量的賺錢資訊,所以內心也會多少有些浮躁。
不過這種浮躁日常自己是感受不到的,這也是很多和我一樣的人都有的通病,也可以說是人性,想克服這種毛病也挺困難。
不過因此我也想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不管哪個專案,我做它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源自於興趣,也不是源自於我過去有這個行業的經驗,更多的時候是認為我覺得它能賺錢,有機會賺很多錢。
當然,大多數時候對於行業的判斷是正確的,但是卻錯估了個人能力、資源、經驗與專案之間的差距,真正操作的時候會發現問題比想象中更難,問題也比預期中更多。
所以反覆拉扯後,自己的心力消耗得差不多了,一個專案也就基本接近尾聲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這些年來難以取得真正意義上成功的專案案例、失敗的經驗,倒是很適合做自媒體的內容輸出,反倒是成就了我這個ip本身。
我一直曾認為,有一個好專案就會一飛沖天,就會賺很多錢,但客觀來說,這樣的專案根本不存在,因為任何一個行業,一個專案,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來說,早就沒有了發展的紅利,如果沒有深度的積累和深耕,換誰來做,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成績。
我真正的成長,是我看清了人生方向,自己該走哪一條路,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達成財務上的自由。
過去很多年,一直沒有想明白這一點。
總結來說,就是一句話,持續讓自己值錢,著眼於未來,打造多元化的被動收入渠道,持續買入優秀公司吃到時代發展的紅利!
首先,是著眼於未來。
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整個市場,我始終堅信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會,只是大多數時候被認知的侷限性矇蔽了雙眼。
具體來說,我現在在學習Ai有關的一切,我也相信Ai這種新技術的出現,一定會提高很多行業原有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進而改變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一但發生變化,也就意味著一個行業的利益將重新分配。
我最近花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在學習如何利用Ai程式設計,因為我過去做過站長,做過seo,所以我知道對於一個站長來說最頭疼的地方,不是怎麼利用seo做流量,而是一些想法礙於技術問題實現不了,但是Ai解決了這個問題,將程式設計的門檻降低到了小學生級別,你會寫提示詞就會開發app。
所以,當我體驗過用Ai開發一些簡單的應用後,我就馬上就敏感的意識到了Ai在當下的市場機會,簡單來說,我打算開發一堆有點小用,但沒啥大用的app,海量上架到app store,吃平臺的自然流量,變現的話就是各種廣告。
關注我時間很久的兄弟應該知道,我做網站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聯盟廣告賺的,過去我也一直想做ios app,但是真的不會做啊,你花錢請人開發也不現實,成本巨大,如果你自學程式設計的話,沒有個一兩年的持續學習,你連個app毛都做不出來。
當然,Ai的機會也不僅僅體現在程式設計上,有機會我單獨寫一篇文章講講我對於Ai的看法。
其次,就是利用好槓桿。
說實話,我過去幾年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沒有好好學習下投資,特別是對於個人財務規劃一塌糊塗,我是真的每個月自己賺多少錢,也不知道具體數字,也懶得記賬的那種人。
可能也是因為大學時候被人坑過,所以對於一些金融市場就比較牴觸,2017底年頭一次買基金,就虧得非常難受,後來做港股打新,好不容易中籤率,上市後破發割肉後,結果又來了個深V反轉,就讓我徹底喪失了信心,後來也就沒怎麼關注過這方面。
唯一在這方面賺到錢,還是前兩年靠可轉債攤大餅賺到的,可惜那時候啥也不懂,就是一頓瞎買,可能是運氣好,反倒是賺了點小錢。
但是最近我開始買股票了,過兩天也準備去香港再開個港卡。
不過,我肯定不會去炒股,所以我用的是買這個詞,而不是炒。
因為我自始至終覺得,在緬A這種零和博弈的市場裡,你想賺錢只能比其他人更聰明,但是我不覺得我比其他人聰明,我也的確現實裡沒見過誰靠炒股發了財,都是一地雞毛,靠牛市賺的錢,最後都得靠實力虧回去,還得倒貼本錢。
就算炒股能掙錢,那也是極小機率事件,所以我不相信我自己能成為那極少的一些人中的一員。
那麼,對於我來說炒股跟賭博沒有本質性的差異,而我深知賭博的危害,所以也不可能賭博,那麼就不去炒股,也不建議大家炒股。
另一方面,是我也不想因為市場的巨幅波動影響心態,如果心態不穩定那麼工作肯定也就很難專注幹好。
所以,我是用長期定投的方式,買一些優秀的公司長期持有,做時間的朋友,例如騰訊,以5-10年為單位真正吃到時代的紅利,而不是低買高賣賺差價。
最後,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總結,就是與其做一個專案賺多少錢,不如讓自己值錢。
讓自己值錢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但是最適用於我的,也就是繼續享有這個市場賦予表達者的紅利,即做自己,做ip,持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我覺得對於很多人來說,讓自己值錢的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掌握一項新的生存技能,就好比程式設計師的人群來說吧,眼下從事人工智慧、大資料方向的年薪就比做應用開發的碼農高一倍不止,且短期沒有被裁員的可能。
因為市場在變化,從歷史的規律來說,過去的經驗也一定會被慢慢淘汰,也會慢慢沒有了市場需求,也再難創造價值,所以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要學習Ai的另一個重要理由。
想到哪說到哪,沒有太多邏輯性,如果你有什麼想聊聊的,可以評論區和我交流,有問必答,知無不言!
感覺公眾號限流了,聽說文章裡插入商品卡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也來嘗試一下吧!
這也是對我影響最深遠的書,“毛選”,每個人都應該向教員學習:實事求是、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辯證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