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深入研究Ai程式設計,也使用Cursor+Claude3.5大模型開發出了兩個ios app,其中一個已經被我上架到了AppStore。

具體叫啥名字我就不說了,免得有廣告嫌疑。
很多人看到我發的朋友圈後,表示不太理解我為什麼這麼做,因為畢竟我沒有做開發的經驗,也有不止一個朋友問我開發這個APP打算怎麼賺錢。
所以,今天來寫一篇文章,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和判斷。
首先,我之所以會往Ai上面花時間精力,是因為在我深度體驗AI的能力後,感知到AI一定會對於人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巨大變化,所以我覺得這是個大的未來趨勢。
趨勢也就意味著紅利,意味著簡單賺錢的機會,所以我也是在賭未來5年AI會不會成為像過去13年移動時代紅利、18年抖音短影片紅利這樣的紅利機會。
如果賭贏了,我名利雙收,輸了,其實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賠率很高,試錯成本就是我的時間和機會成本,我也能接受。
其次,AI的創業方向很多,有人是用AI+RPA的能力來輔助生產內容,然後分發到各大平臺,有的人是用AI的能力來做設計和繪畫。
雖然我過去大學是學油畫專業的,懂一些基礎的審美和繪畫技巧。
雖然我也做了七八年的自媒體,有一定內容創作能力。
但說實話,我對這倆領域是真的提不起半毛錢的興趣。
我為什麼會用AI來做開發,是因為我能看懂AI程式設計對於當下市場的機會,能夠看懂這裡面的業務邏輯。
很多人應該不知道,我做網際網路的第二桶金,其實是靠做網站賺錢的,17-18年這兩年我做了大量的網站,俗稱站群,但是當時我不懂什麼程式設計技術,我也不會用什麼站群軟體批次去做網站。
所以,剛開始我就是一個個網站靠手擼,做出了上千個這樣的網站,也是這個專案讓我頭一次知道了日入過萬是什麼感覺,這個錢也我出來混以後賺的最容易的錢,也是最爽的錢,印象很深刻,我一邊旅遊一邊就把錢掙到手了。
在我做網站之前,17年中旬我剛大學畢業,坐高鐵到了上海,剛畢業的時候兜裡也沒什麼錢,所以就找了個工作幹了倆月,我上班的那家公司,是一家做PC流氓軟體的公司。
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做一堆PC軟體,然後篡改你的瀏覽器首頁、收藏夾、桌面右鍵彈窗,給你各種方式彈廣告,沒事的時候以軟體升級為理由給你順帶安裝個別的軟體。
我說到這可能已經有人生氣了,我知道很多人深受這種流氓軟體的毒害苦不堪言,但是你別說這是真的賺錢啊!
這種業務有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夠滾雪球,也是真的賺錢。
當你一個軟體有一定使用者量後,你可以將其它的軟體推起來,直到形成一個閉環的矩陣,A推B,B推C,C又推A,迴圈增長。
流氓的地方在於,當你安裝一個軟體的時候,如果你沒仔細看,可能你就被一不小心裝了個全家桶。
更流氓的地方在於,當你以為你在某網站上下載的是A軟體,但其實下載下來的是B軟體,同樣附贈你一個全家桶大禮包。
有點類似於當年的微信公眾號互推,我不僅可以自家軟體互推,也可以和其它廠商的軟體互推,我也可以接受別人花錢找我推,所以能夠很快的滾雪球。
所以,明白我為什麼要做軟體了嗎。
那麼,我為什麼沒有選擇做PC軟體,而是做了IOS app。
首先,我覺得PC軟體的市場機會已經不多了,畢竟現在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在手機上,真正用到電腦除了打遊戲和辦公,用到電腦的日常需求也不多,所以基於哪裡魚多去哪裡釣魚的原則,我選擇做手機app。
所以我不僅沒有做pc軟體,也沒有做網站,也沒有做chrome外掛。
其次,我之所以沒有做安卓app,是因為國內各廠商的安卓對於個人開發者極其不友好,上架不僅需要各種資質、認證,而且每個手機品牌應用商店對於APP的各種協議要求不同,如果說我要同時上架小米、oppo、華為這些應用市場,也就是說我要寫好幾個版本的使用者協議和隱私協議,光這塊花費的時間和成本就巨大。
而IOS app,你只需要有一臺Mac,一個iphone,一個688/年的開發者賬號就可以了,其它啥也不用!
最後,也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我這個APP到底怎麼推廣,到底怎麼去賺錢?
關於變現方面,我覺得大家倒是不用過於擔心,IOS app的商業變現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了,你可以做付費下載的app,也可以提供app的會員增值服務,也可以掛廣告賺錢。
我目前主要希望靠google的廣告變現,而我做的也是工具類的應用,只要功能有用,一般使用者也不會輕易解除安裝,需要用的時候自然會開啟app,而在使用者開啟app的時候我給他彈一個開屏廣告就行了。
而我開發這樣的一個app,只需要五六個小時,加上設計圖示、app預覽圖、打包上架花費的時間,總共也就是一天時間。
我的打法是游擊戰,我先用極低的時間成本,做初一個初代版本,快速上架到應用市場,然後在小紅書發幾篇文章推廣,如果爆了就繼續發筆記推,然後繼續迭代APP的功能,不爆的話也不會浪費時間,繼續開發下一個APP。
推廣方面,APPStore也有類似SEO的機制,叫做ASO,關鍵詞搜尋排名最佳化,佈局好搜尋的關鍵詞,對於我的APP來說,也會有一些被動的搜尋流量。
我們再換個角度想,過去你想做一個功能簡單的APP,你至少得請兩個程式設計師,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花費不少於2萬的人員成本,請外包公司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而且你和程式設計師之間的溝通成本極高,往往就是你說東他理解的是西。
就算你是個資深程式設計師,你懂程式開發,但是你也不一定懂市場,不一定懂使用者的需求和人性,從開發效率上來說,一年你能做3個app,我一年能幹它一百個app,幾十倍的差距。
就算我app沒人用,我這100個app光賣馬甲包,下限也能賺個幾十萬,不過我也不會這麼做,我更看重這個生意的長期價值。
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我對於做這件事很感興趣,我在用cursor做開發的時候,能夠將整個身心投入進去產生心流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時間過得會很快,如果說你不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幹的很痛苦,你也堅持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