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大環境不好,但我還是離職了…

沒想到25年的開年,也是我本命年的這一年,我做的最出格的一件事,竟是主動申請離職。

實不相瞞,這個想法其實是最近才有的,但是“想要離職”的種子早在很久之前就種下了。

01

在提出離職的那一刻,我是有後悔的,當時內心反而並沒有想太多。

當領導再次勸說我時,我後面也有想過留下來,但是在第二天晚上又一次談話時還是終於繃不住了。
可能平時工作中,我的個人狀態並沒有很明顯,但是內心早已壓抑的太久,提完離職的兩天裡雙眼哭腫了兩次。
按理說,現在提出離職是極其不理智的行為,而我所在的公司,其實除了單休,其他方面我都比較滿意。
每月工資10號準時到賬,每逢節假日都會有現金獎勵,薪資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也是我所喜歡的文案工作;
可我就是失去了最初的動力,每天都陷入深深的內耗之中,並且也無力好好完成當下的工作。
可人到了一定狀態,你的身體真的會作出反抗,你的意識會替你作出決定。
那一刻想要離職的念頭,會遠遠超出了你想要維持下去的決心。
02
當再次和領導溝通完以後,回到工位上默默流淚的那個晚上,我突然想通了很多事情。
我一直在以較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我住著自己並不舒服的狹小房間;

我長時間吃不好睡不好還瘦了很多;

我對我的工作漸漸失去動力和信心;

我喪失物慾和表達欲大腦變得麻木;

……

以上種種,都不是導致我離職的直接原因,卻都是逐漸累積的間接性因素。

現在我才明白,人真的不要頑強到與自己的天性去對抗。
作為一個低能量的人,就不要妄圖對自己抱有太高期望和要求,因為即便你能撐得了一時,也撐不了多久。
就像我從未想過要放過自己,對自己降低要求,即便在單休的情況下,我也從未放棄過堅持做副業的念頭。
有的人總是習慣性未雨綢繆,而我就是會習慣性感到焦慮,會害怕未來不穩定的因素。
儘管有主業在身,我也始終覺得:為了獲得提升和繼續做自己,我也需要堅持新媒體寫作,為自己增加額外收入,更為了“保持熱愛,奔赴山海”。
但這一次反而是主業先倒下了,這是連我自己也沒有料到的。
我想著,可能會有這麼一天,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03
提離職的時候,領導追問我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始終在含糊其詞,說不到點子上,因為我最初給的答案他們並不滿意。
我說,我想重新換個環境,調整一下自己。
但老闆不這麼想,他認為員工離職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受了委屈,二是薪資不滿意,可我偏偏都不是。
我只是想調整一下狀態,好好休息一下。
說實話,我自己也十分焦慮,因為在當下的環境背景下,你存在這種想法貌似就是原罪。
當我開始慢慢向身邊人述說時,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你為什麼不先找好下家,你後面工作怎麼辦?”
包括身邊最親近的人,當父母得知後,電話那頭也是傳來很焦急的聲音,
“你怎麼現在提離職了?你年前怎麼不考慮好,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已經不好找工作了……”
每個人都說大環境不好,每個人都告訴你現在不好找工作,但是現實是: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時節,是最適合找工作的,也沒有根本找不到的時候。
我在實習結束後那一個月裡,找工作也非常著急,當時面試了很多家,都不是很理想。不是薪資太低,就是福利待遇不齊全(比如五險一金),要麼就是工作環境太差,公司看著不正經……
可最後我還是找到了一份薪資和各方面都很滿意,也是我所感興趣的工作,除了是單休以外。
04
大環境是很差沒錯,可大環境也從來就沒好過。
我當然知道——自己所做的這個決定,的確不算太好,但我想也不算太糟。
我的離職可以說提得非常倉促,甚至都還沒開始投遞新公司的簡歷,但是畢業這半年多以來,靠著平時省吃儉用手裡也攢有1w塊的積蓄了。
從零開始也好,重新陷入迷茫和焦慮也好,也都是我最終的選擇;
未來的境遇是好是壞,都是我必須要經歷的,逃避不了了,就只能面對。
借用《哪吒2之魔童鬧海》中的一段話,“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無路可走,我才明白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何況我並沒有無路可走,我只是需要暫停腳步、緩和一段時間,再重新出發,找回那個被遺失的自己。

05
以前我總會覺得,只有在工作中我才能持續獲得成長和進步,但是現在想通這一切的我,又何嘗不是在收穫另一種成長呢?
前方的路還是不確定的,但是我相信一定不是絕路。
也許我還是沒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也許我最後還是會妥協去選擇單休,
也許我會發現另一種生活模式也不是我所想要的。
但畢竟我還年輕,我也願意去試錯,當下的決定可能會讓我有片刻後悔,但是選擇了便不再會有遺憾。
很多人說,只要工資還照常發,你就繼續在崗位上堅持著,起碼都還是有保障的。
可我們要清楚:真正能為我們兜底的,只有我們自己,而不是公司,任何人的去留都有他的意義。我不懷疑我的能力,所以我也允許我的停下。
在現在的環境下,身邊人都習慣性擔心我們的今後,但是有誰真正想過:我們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呢?
停下來,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生命的長河,允許你的等待和停留。
源 |  是凝汐呀(ID:gh_b9e74a8bd79d)
作者  凝汐汐  ;  編輯 | 蝦餃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