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既要會投資,又要會打假

本期導讀:
GP除了在募、投、退三端持續承壓外,還要練就額外“功力”。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這兩年,GP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市場越來越卷,機會卻愈發難找,監管層面趨嚴,進一步倒逼機構練就多方綜合能力。
上週五,一紙新規,再度引發行業熱議。其中政策中提及到了GP的勤勉盡責責任,明確加強對基金所投專案財務真實性的盡職調查和投後管理,防範造假行為發生。
有人坦言:“GP既要會投資,又要會打假”。
今年,GP除了在募、投、退三端持續承壓外,還要練就額外“功力”。
GP既要會投資,又要會打假
7月5日,證監會發布: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通知共七項二十條,其中包括“堅決打擊和遏制重點領域財務造假、最佳化證券監管執法體制機制、加大全方位立體化追責力度等。
在“堅決打擊和遏制重點領域財務造假”中明確:強化對特定領域財務造假的打擊。依法懲治證券發行人、上市公司透過“空轉”、“走單”等虛假貿易方式實施的財務造假。嚴厲打擊利用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票據交易等方式實施的財務造假。從嚴懲處基於完成併購重組業績承諾、便於大股東攫取鉅額分紅、滿足股權激勵行權條件、規避退市等目的實施的財務造假。壓實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勤勉盡責責任,加強對基金所投專案財務真實性的盡職調查和投後管理,防範造假行為發生。
近兩年,因財務造假被監管披露處罰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有媒體統計,僅2023年全年就有超30家上市公司被處罰,進入2024年,隨著監管的進一步趨嚴,這一趨勢持續上升,僅7月5日,證監會就對5家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和大股東資金佔用等資訊披露違法行為作出嚴厲處罰,合計罰款高達1.21億元。
針對這一現象,監管層面持續出臺重磅舉措,此次《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的出臺,在業內人士看來:“處罰措施表明,監管部門正在加大對財務造假行為的打擊力度,以維護資本市場的公平公正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此前,已有多家IPO財務造假被重罰,且其相關保薦機構也有相應處罰。
如今,不僅僅是中介機構、企業本身,對於GP而言,也意味著要提升辨別能力,做好打假準備。
資產質量不佳“再難逃”
自雙創時代以來,創業潮推動了一級市場的繁榮,頭幾年大批新經濟公司不惜“流血”也要上市的局面還歷歷在目,而今,新經濟浪潮之後,在科技創新的當下,“破發”現象也不在少數。與此同時,部分達不到收益門檻的公司,為了更好上市,財務造假事件頻出。
而伴隨著“827新政”、“315新政”以及“國九條”、《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等監管政策的陸續出臺,IPO持續釋放出從嚴監管的訊號,對一級市場的GP而言,短期之內將持續增加求生的難度。
對於IPO“破發”、“造假”等行為,監管層面釋放出“零容忍”訊號,因此,今年主動撤回IPO申請材料的企業不在少數。據證券日報訊息:截至7月2日,今年以來,三大交易所已公佈終止審查(撤材料+否決/終止註冊)企業達到309家,超過去年全年(294家)。
此前,FOFWEEKLY合夥人周瑞智就曾指出:“上市即破發,IPO有名無實,背後本質上是資產質量不好。
無論是財務造假還是上市破發,本質上都指向了專案質量不佳。
實際上,受多方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投資人出手的速度明顯減緩。一方面是市場環境不樂觀,機構整體出資更加謹慎,另一方面是好的、優質專案不好找,有價值的專案發掘難度變高了。
近期就有不少機構表示:“挖掘優質專案的週期變長了,即便手裡還有子彈,卻也遲遲未能出手”。
“專案越看越不好,越看越不值得投”,投資人發出靈魂拷問:“現在到底是創業者質量降低了,還是投資人看專案的標準變高了,為啥找不到能夠投的專案”。
開年至今,擺在GP面前的疑難問題越來越多,面對愈加困難的生存現狀,GP對專案的篩選、把控標準自然也要更加嚴格。
而持續重磅的監管,也引發部分機構哀嘆。不少投資人坦言:“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總結
過去幾年,股權投資行業的分化、動盪,以及持續從嚴的監管等,讓市場信心幾度陷入一次比一次更冰的冰點。
但從長遠來看,監管趨嚴、市場降溫,也將出清一級市場過剩的劣質產能,倒逼市場迴歸理性。
FOFWEEKLY日前釋出的《GP生存發展報告》中曾出:市場進入調整週期,這一時期主要體現了三個趨勢特徵:換擋、分化、出清,但市場最終發展還是要迴歸常識、迴歸本質。
股權投資基金的本質是什麼?既是金融產品,又是金融工具。作為產品,需要能賺錢,才能有存在的價值。作為工具,它承擔著為初創企業融資的功能。做到這兩點的基金,才有價值在市場上存在下去,才能在所有品類的資管產品當中,吸引市場化資本投資,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投資機構的核心屬性是什麼?是資產管理人,存在的意義是資產的管理、運營和增值。同時,要滿足出資人對於資本運營方向和運營邏輯的要求,在政府資本、產業資本為主的市場環境裡,GP還要強調自己的功能性。
世界正在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的經濟也處於“再轉折”階段,貨幣資產、金融資產、經濟引擎、資產配置偏好都在經歷不同程度地分化;監管政策的調整、行業的出清、投資風格的改變、以及投資者訴求切換下,市場表現出前所未見的複雜性,但同時也開始內生性修復,隨著出清的加深,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已經出現了曙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