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LP爭搶GP

本期導讀:
春節前夕,各地母基金遴選GP的公告層出不窮,耐心資本正在湧動。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以往,春節前夕,投資人們聊得最多的話題無非是放假、年終獎和年會。然而今年,臨近春節,朋友圈裡卻冷冷清清、靜悄悄的。
有投資人調侃道:“往年臨近春節,飯局太多,分身乏術。今年被投企業卻異常安靜,公司年會也草草改為聚餐,匆匆結束。”緊接著便是那句熟悉的“年後再說”。
身邊不少機構已經開始放假,但仍有一部分機構在忙碌中。一位券商私募子的朋友,因腿部受傷,本週甚至“拄拐前行”,也不落下任何一次出差。而LP們也在一線奮戰,尤其是這兩週,各地母基金遴選GP的公告層出不窮,耐心資本正在湧動。
LP爭搶GP
2024年,一級市場經歷了諸多挑戰,行業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從業者們身心疲憊,悲觀情緒一度瀰漫。然而,即便在這樣的困境中,仍有一部分人堅守陣地,積極尋找突破。
春節前夕,多數機構已陸續進入假期模式,但仍有大量機構忙碌奔波,其中不乏LP的身影——他們或出差盡調,或積極佈局。這種忙碌並非偶然,事實上,往年春節前夕,大部分LP也大多處於忙碌的工作狀態中。
進入2025年年初,LP的活躍度並未因假期而減退,反而在近期達到高潮。尤其是過去兩週,多隻百億規模的母基金紛紛宣佈設立或招GP。
1月20日,備受關注的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申報指南正式釋出,即日起接受符合條件的子基金管理機構的正式申報,其中諸多亮點為未來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上海未來產業發展基金的總規模達100億元,存續期為15年。該基金定位為逆週期耐心資本,聚焦在推動上海和中國“0-1”原始創新的轉化。基金在對子基金的要求上推出多項寬鬆政策,包括在特定條件下不對子基金註冊地設限等,打破註冊地限制,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基金管理團隊和專案資源匯聚上海。
1月18日,中國國新聯合部分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在京共同舉行國新創投基金合作簽約儀式,據悉,國新創投基金出資合作單位有中國五礦、中國鋼研、中國建材、中國有研、中國電氣裝備、杭州資本、興湘集團等,首期規模100億元,存續期15年,同時將啟動杭州、湖南、西安等一批子基金,透過母子基金放大方式,圍繞“國家所需、創新所要、基金所能”,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科技強國建設和新質生產力培育貢獻力量。
1月9日,上海科創基金與上海國際集團、上港集團、長寧國投、上海信託、建元信託等新老投資人在“新起點、新熱點、新焦點,變局中的科創拐點——上海科創基金生態大會”上籤訂上海科創三期基金(以下簡稱“三期基金”)合作意向。
據介紹,三期基金由上海國際集團發起設立,目標規模為60億元至80億元。三期基金將進一步引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助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一線城市以外,近期河南、江蘇、廣西、江西、安徽等地也動作頻頻,多隻母基金紛紛宣佈招募GP,母基金規模從十幾億元到上百億元不等,涉及人工智慧、資訊科技服務、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醫藥、高階裝置等多個領域。
不過母基金對GP的要求也愈發細緻且明確,比如母基金要求子基金管理人擁有深厚的綜合服務能力與豐富資源,熟悉科技成果轉化的全流程,且具有豐富的投資孵化經驗,整體更強調GP的資源積累、投後賦能等多方能力。
近兩年,在政府引導基金加速佈局的浪潮中,一些新趨勢逐漸顯現。
據FOFWEEKLY觀察,隨著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變化,政府引導基金的返投和註冊等限定條件逐步調整,其中政府引導基金平均每年的返投要求比例在逐年遞減,對於返投的要求是放緩的,個別城市的投資比例低於一倍。
在註冊地要求方面,引導基金的策略正變得愈發靈活。繼四川、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區引導基金率先放寬要求後,一線城市的跟進,更為行業注入強勁動力。母基金的運營期限也在不斷延長,新設立的母基金期限通常達到15年。例如,上海未來產業基金、國新創投基金等多隻母基金存續期均達到15年。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於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再次提及“發展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紫荊資本法務總監汪澍表示:從近幾年的實踐情況來看,大量的基金歷經10年連DPI到1都可能難以實現,2016年以後成立的基金更是難看中的難看,10年期限可能真的不夠用了。現在很多新成立的政府投資基金的期限已經逐漸延長到12年~15年,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更長期限的政府投資基金。相信之後修訂的《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會解放10年的限制,允許根據實際情況自由探索基金週期。
杉域資本董事總經理王春傑指出:“隨著國辦1號檔案的落地,未來或將推動更多引導基金放寬註冊和返投要求,並逐步延長基金期限。
耐心資本湧動
過去兩年,一級市場整體低迷,GP和LP普遍面臨焦慮情緒。資金結構錯配、投資動力不足以及GP與LP之間信任缺失等問題交織,使得市場環境愈發複雜。然而,焦慮和悲觀並不能解決問題,儘管市場環境不容樂觀,但仍有機構成功完成募資。從資料來看,近期LP的活躍度顯著提升,傳遞出積極訊號。
據FOFWEEKLY統計的資料顯示:與2023年同期相比,市場不確定性增加,2024年12月份,機構LP整體出資同比下降 14%。但環比增長 80%,整體增長顯著。
雖然2024年私募股權市場溫度降至新的冰點,整體活躍度下降,但LP出資活躍度卻在年底迎來全面反彈,私募股權市場在複雜的環境中展現出獨特的發展態勢,這反映出政策導向在年末的集中發力,同時與政策協同性較強的產業與金融機構LP出資活躍度也達到年度最高。
當前,國資和政府引導基金佔據行業主導,政策型資金透過股權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正在成為行業的重要推動力。根據FOFWEEKLY統計的資料顯示:截至12月31日,國資和政府基金佔據募資市場80%以上比重,成為市場的絕對主力軍。
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一級市場的重重挑戰不斷加劇,行業內的消極心態此起彼伏,市場正處於調整期,悲觀情緒在所難免。然而,對於渴望突破困境的GP和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找到新的方向和突破點。
儘管近兩年創投圈從業者感受到的寒意頗為凜冽,但一級市場仍在經歷陣痛的同時,也不斷有積極聲音傳來。拉長週期來看,我們依然有理由保持樂觀。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長期主義與耐心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也是投資人與創業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正確選擇。上海未來產業基金、國新創投基金等長達15年的存續期,以及對子基金更加寬鬆靈活的要求,無疑為市場注入了更多的耐心活水,為GP及中小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日前,被被業界譽為“創投體制奠基人”的劉健鈞在接受中證報採訪時,篤定表示:“中國的創業投資能夠大有所為。
據介紹,劉健鈞,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與博士生導師、首都經貿大學股權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私募股權研究院首席專家、資本市場學院特聘教授與博士後導師、《中國科技投資》總編。原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金融處處長、原中國證監會市場二部一級巡視員兼副主任。
在談及耐心資本時,劉健鈞表示:國家現在鼓勵耐心資本。我認為耐心資本有兩個特點,第一,耐得起寂寞,做長期投資;第二,對高風險有足夠的承受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做好創業投資。
近兩年,GP在募資困境與流動性壓力的雙重夾擊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壓力顯著升級。然而,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國資卻頻頻發力,資金端不斷傳來好訊息,且突出耐心資本的特點,為長期投資與產業發展築牢根基,為市場注入信心。
相信隨著政策進一步推進,發展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完善不同型別基金差異化管理機制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將進一步激發引導基金的活力,為市場及地方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結語
市場的不確定性是投資人永恆的命題,面對重塑的市場,無論是資金端還是資產端,都需要更多耐心。
日前,FOWEEKLY創始合夥人、CEO,杉域資本合夥人張予豪在發言中指出:“我們需要給給企業一點時間,給GP多一點時間,給政策多一點時間,也給國資和引導基金多一點時間,同時也給我們自己多一點時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