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深圳前海博物館的施工現場照片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這座由何鏡堂院士領銜設計的地標性建築,以其獨特的造型引發了廣泛討論,被網友戲稱為“可摺疊泡腳桶”的翻版。


然而,這座看似幽默的建築背後,實則蘊含著深遠的設計理念與文化使命。

專案概況與地理位置
前海博物館作為深圳近年來重點推進的“新時代重大文化設施”之一,位於前海合作區前灣片區,坐擁山海軸線的核心起點,背靠大小南山,交通網路四通八達。

未來,這裡將成為連線城市與自然的重要文化樞紐,承載著傳承與展示大灣區文化的重任。

設計進展與規模
自2023年9月主體工程開工以來,前海博物館的建設進展迅速。至2024年12月中旬,專案已宣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標誌著工程正式邁入室內外裝飾與機電安裝的新階段。
預計2025年將完成內部裝修與裝置除錯,並於2026年正式竣工投入試運營。該博物館總建築面積達12.6萬平方米,佔地約3.24萬平方米,建築最高點高達68米,規模宏大,堪比一座中型商業綜合體。

設計理念與造型特色
前海博物館的設計理念以“文明之樹、時代明燈”為核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銜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團隊傾力打造。其外觀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主體結構的“層外擴傾斜式巨柱”設計。

▲ 何鏡堂先生
28根巨型鋼柱從底部向上逐層外擴,最大傾斜角度達23.07度,宛如一棵參天大樹的枝幹向外蓬勃生長,展現出勃勃生機與動態美感。

這一設計不僅體現了何鏡堂院士一貫的設計風格,也讓人聯想到他設計的上海世博館中國館的相似形態。

功能佈局與生態融合
在功能佈局上,前海博物館同樣巧妙地融入了“樹”的意象。地上五層空間如枝幹般延展,分別設定了常設展廳、專題展廳、臨時展廳及學術交流區,


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與交流平臺。地下兩層則似根系深扎,設有文物庫房、技術修復中心及後勤保障設施,確保了博物館的正常運營與文物保護工作。

設計團隊還特別強調生態融合,透過智慧遮陽系統、綠色建材與自然通風設計等先進手段,使建築能耗降低了20%以上。這不僅體現了建築設計的環保理念,也為觀眾創造了一個更加舒適、宜人的參觀環境。

文化使命與精神家園
何鏡堂院士曾表示,前海博物館不僅要成為大灣區的文化地標,更要承載“精神家園”的使命。在這座博物館內,觀眾不僅可以透過玻璃幕牆遠眺山海美景,還能在展陳中感受文明的脈絡與歷史的變遷。

這種“建築與自然對話,歷史與未來交織”的設計理念,使得前海博物館成為了一個集文化傳承、藝術欣賞與教育普及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

你覺得這個“泡腳桶”如何?
其實不少博物館專案都涵蓋著超乎你想象的設計手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獨特的建築設計手法,
那博物館方案絕對是首選!
最後,臺長為你精心整理了一份
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等精品建築資料集
趕緊下載看看吧
超精品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設計資料合集

資料目錄
01-精品博物館文化館類建築文字(2019-2021年+經典專案,16個)
02-各大高校博物館競賽獲獎作品圖紙(77個 )
03-88款精品博物館su模型(88個)
04-博物館設計基礎研究文字(6個)
精品博物館文化館類建築文字






































各大高校博物館競賽獲獎作品圖紙



















88款精品博物館su模型









博物館設計基礎研究文字













限時秒殺
限 前10名:14.8元
10名後恢復原價:88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快速下單

輕V會員可登入官網:www.yooooc.cn
直接下載



免責宣告:
以上圖片及資料內容部分來源於網路,由我方再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此相簿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絡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