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
星標
新的一年到來了,在2025年,建築大師們的作品將相繼在世界各地亮相。
全新的地標,不斷嘗試著建築設計的各種可能性。
我們為大家蒐集了2025年即將建成的25座最值得期待的建築,一起來看看吧!
2025年大阪世博會
不可錯過的盛會
2025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將於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世博會的主題是“構建未來社會,想象明日生活”。在五十多年前的1970年,大阪就已作為亞洲首座舉辦世博會的城市,登上了世界建築舞臺,本屆世博會也將是一場建築的盛會。
01 大阪世博會園區建築
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為2025年大阪世博會設計了宏偉的木結構“圓環”,“圓環”總周長達2千米,直徑700米,將環繞世博展館。“圓環”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了日本傳統的木結構建築藝術,展現了木材作為可持續材料在未來建築中的巨大潛力。
2025年大阪世博會園區建築效果圖(圖源:Sou Fujimoto Architects)
2025年大阪世博會園區建築效果圖(圖源:Sou Fujimoto Architects)
圓環迴廊採用無障礙綠色屋頂,綠植與花朵覆蓋屋頂,形成“空中花園”,登上屋頂,可以欣賞環內形態各異的展館,以及外圍的海景。
建設中的大阪世博會園區建築(圖源:Sou Fujimoto Architects)
02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
大阪世博會中,我們最期待的一定是中國館的建築,目前,中國館主體結構已經順利封頂。
中國館建築“中華書簡”,取形於中國傳統的書簡長卷,融合竹子、漢字、書卷三個主要元素,展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華文明精神和文化精髓。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效果圖(圖源: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館內部延續書簡長卷的主題立意,與現代展覽有機結合,層層遞進的展示空間猶如文明演進,從歷史走向未來。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內部效果圖(圖源: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阿布扎比薩迪亞特文化區
普利茲克獎得主作品扎堆
薩迪亞特,在阿拉伯語中意味著“幸福”與“快樂”,阿布扎比薩迪亞特文化區,如今擁有由3位普利茲克獎得主——弗蘭克·蓋裡、諾曼·福斯特、讓·努維爾親自設計的地標建築,文化區將於2025年全面竣工,屆時這裡將成為世界矚目的文化藝術中心。
薩迪亞特文化區整體規劃效果圖(圖源: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bu Dhabi)
已建成的讓·努維爾作品——有著“現代城市奇蹟”之稱的阿布扎比盧浮宮(圖源:Archdaily,攝影:Roland Halbe)
03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與世界聞名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一樣,都是由弗蘭克·蓋裡設計的。這座博物館由數個錐形體構成,這些空間由玻璃橋連線,外形十分獨特。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效果圖(圖源:Gehry Partners)
沙漠景觀、美麗的水域和該地的光線,都是博物館的獨特之處,這座充滿動感的奇特建築是否能延續甚至超越畢爾巴鄂和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影響力?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將隨著該專案2025年的落成而揭曉。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效果圖(圖源:Gehry Partners)
04 扎耶德國家博物館
在扎耶德國家博物館人們將看到阿布扎比及其他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近代社會與經濟發展史料,博物館由英國著名建築事務所福斯特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設計。
扎耶德國家博物館效果圖(圖源:Foster + Partners)
該博物館設計靈感來源於獵鷹的羽翼,遠遠望去建築宛如五隻高聳的翅膀,它們實際上是五座太陽能熱塔,可以實現冷熱空氣交換,為博物館大廳提供新鮮涼爽的空氣,節省能源。
扎耶德國家博物館施工現場(圖源: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bu Dhabi)
05 阿布扎比自然歷史博物館
阿布扎比自然歷史博物館由荷蘭梅卡努建築事務所設計,這是一座岩石與綠植相互碰撞、彼此相容的奇特建築。
阿布扎比自然歷史博物館效果圖(圖源:Mecanoo)
博物館為蜂窩狀,類似天然岩石的形態,旨在提高人們對自然界的關注和認知。水和植被在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象徵著沙漠中強大的生命力。
阿布扎比自然歷史博物館施工現場(圖源:Mecanoo)
全新藝術打卡地
每一座都值得探訪
2025年,世界範圍內將有不少值得期待的新美術館開幕,它們展示了不同城市與國家的藝術氣質。
06 直島新美術館
由安藤忠雄設計的日本直島新美術館計劃於2025年春季開館。建築外立面進行了黑灰色粉刷處理,模仿燒焦的雪松牆,與當地的傳統建築風貌相呼應。建築與山頂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引導著人們從山頂一步步接近美術館。
直島新美術館效果圖(圖源:Andou Tadao)
美術館室內設計也充分展現了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和極簡主義設計風格。
開館展覽將展示來自亞洲的十一位知名及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蔡國強、村上隆、徐道獲等。
直島新美術館室內效果圖(圖源:Andou Tadao)
07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於2025年底揭幕位於巴黎皇家宮殿廣場的全新空間,新館由讓·努維爾擔任設計,建築師將全新建築專案和諧地融入這座奧斯曼風格歷史建築的格局之中。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位於巴黎皇家宮殿廣場的全新空間(圖源:卡地亞基金會)
讓·努維爾的室內設計以一種“使空間能夠隨時間演變”的方式改造了這座歷史建築,他的設計為建築提供了靈活的結構。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室內設計渲染圖(圖源:Jean Nouvel / ADAGP)
08 美國紐約新美術館擴建
由OMA建築事務所的建築師重松象平與雷姆·庫哈斯設計的美國紐約新美術館擴建工程,將於2025年完成。這座新建築將使新美術館的展覽空間擴大一倍,為藝術家駐留和公共專案創造新的場所,新建築在中庭建造了一個垂直樓梯,建築中還創造了很多公共空間。
OMA建築事務所希望“在兩個部分之間創造一種出人意料的、浪漫的糾纏關係”。
MAD事務所
中國建築事務所“出海”的排頭兵
2004年4月1日,國際知名中國建築師馬巖松創立MAD建築事務所,20年過去了,MAD已成為當今極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建築事務所,2025年,MAD將迎來豐收的一年,該事務所在世界各地的地標建築都將竣工。
09 Fenix移民博物館
鹿特丹Fenix移民博物館,由一座建於1923年的老倉庫改造而成,MAD提出的改造與設計方案保留了原來的老廠房,兩條盤旋上升的銀色樓梯如同龍捲風般破土而出,透過玻璃幕牆依稀可見。
鹿特丹Fenix移民博物館效果圖(圖源:MAD建築事務所)
一座海鷗雕塑輕巧地落在建築一角,隱喻著移民歷史,也呼應了水濱港口的環境。建築臨河的底層空間融合了創意、餐飲、文化等多元功能,充分激發了社群活力。
鹿特丹Fenix移民博物館效果圖(圖源:MAD建築事務所)
10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
MAD在2014年於國際設計邀請賽中勝出,獲得了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的設計權,然而後來歷經波折,建築原址定在芝加哥,但因為用途爭議,改成了洛杉磯,整個方案要推翻重來,MAD的設計也遭到了星球大戰粉絲的抵制和美國媒體的質疑。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效果圖(圖源:MAD建築事務所)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如同一座超現實主義的戰艦,它好似漂浮在城市上空,為人們帶來無限的想象,它又像樹冠一樣庇廕著簷下的公園,讓這裡的每個人從心靈到身體都能得到充分的放鬆。
建設中的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圖源:MAD建築事務所)
11 安吉“兩山”未來科技城文化藝術中心
MAD設計的安吉“兩山”未來科技城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會議中心、文化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活動中心、藝術教育中心等六處場館在此平緩鋪開,散落在青綠茶田和“竹葉”屋頂之下,如同一處大地藝術景觀。場館的屋頂像是隨意散落的竹葉,鮮活靈動。
安吉“兩山”未來科技城文化藝術中心整體鳥瞰效果圖(圖源:MAD建築事務所)
中軸連廊為開放的戶外平臺,為市民提供了活動和觀景空間。專案採用屋頂綠化、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雨水資源化利用及場地豎向設計等,全面控制雨水徑流,以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
安吉“兩山”未來科技城文化藝術中心效果圖(圖源:MAD建築事務所)
12 深圳灣文化廣場
深圳灣文化廣場位於深圳南山區的後海中心海濱,預計2025年全面建成交付。該專案以大海邊的石頭為設計靈感,由屋面覆土廣場、地景建築以及地下公共展覽空間三部分組成,構成了一片具有原始感的超現實大地景觀。
深圳灣文化廣場外觀效果圖(圖源:MAD建築事務所)
不同規格和高度的展覽空間,讓整個綠坡隨之起伏,該專案自由曲面混凝土結構面積近4萬平方米,規模為國內之最。
中國文化建築迎來“井噴”
都是值得期待的新地標
2025年,中國將有多座文化建築建成,每一座都十分讓人期待。
13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
2025年,故宮將迎來高光時刻——故宮博物院建院100週年,作為故宮博物院歷史上的重大專案,故宮北院區預計於2025年10月竣工,以慶祝建院百年。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效果圖(圖源: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作為故宮的“別苑”,北院區設計延續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理念。建築外觀呼應紫禁城的風格,建築主體借鑑中國古典宮殿的“三段式”原則,即臺基、牆身、屋頂,灰色外城、紅色內牆、重簷屋面等設計都出自故宮。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效果圖(圖源: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14 北京新國展二期
被稱為“紫金絲帶”的北京新國展二期目前正處於施工最後階段,將於2025年初投入運營。建築由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設計,從中國傳統建築金色琉璃瓦的紋理獲取靈感,寓意共建“一帶一路”,表達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美好願景。
新國展二期效果圖(圖源: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ZHA)
“魚骨式佈局”的中央綠軸透過一系列連廊及室外庭院,將展廳、會議中心和酒店串聯起來,使超大尺度空間迴歸到人的尺度。
新國展二期實景照(圖源: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ZHA)
15 上海大歌劇院
位於上海後灘的上海大歌劇院,預計於2025年底竣工。建築主體如同一把摺扇,徐徐展開,將表演者與觀眾匯聚到同一屋簷下,階梯呈螺旋式上升,延伸至天空,將地面與天空連在一起,既雕塑了建築空間,也勾勒出寬闊的屋面。
上海大歌劇院鳥瞰視角效果圖(圖源:Snøhetta建築事務所,渲染:MIR)
景觀設計也是採用放射狀佈局,呼應建築扇形結構的同時,也確保了建築與周邊城市空間之間無阻礙的開闊視野。歌劇院的屋頂既是表演舞臺,也是公共廣場,可用於舉辦大型活動,也歡迎訪客的日常參觀與休憩。
上海大歌劇院屋面公共空間效果圖(圖源:Snøhetta建築事務所,渲染:Plomp)
16 西安“未來之瞳”大劇院
著名建築師王澍設計的西安“未來之瞳”大劇院,最近以其獨特的外形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網友們紛紛熱議,該專案建築外形宛如一群鱷魚在悠然飲水。
王澍的設計靈感其實來源於連綿起伏的秦嶺山脈,希望建築能與周圍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形成一幅生動的建築與大自然相互交織的畫卷。
“未來之瞳”大劇院效果圖(圖源:公眾號“設計氣象臺”)
在建築材料與肌理方面,王澍依舊沿用了其擅長的肌理磚瓦拼貼方式,色彩靈感來源於《千里江山圖》的色彩以及唐三彩的淺綠古瓷色調,經過多次實驗與精細的砌築工藝,提煉出一系列獨特的色彩組合。
“未來之瞳”大劇院立面肌理(圖源:公眾號“設計氣象臺”)
17 深圳科技館新館
由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深圳科技館新館2025年將完工,科技館呈U形,引導訪客穿過一系列以中庭為中心的相連空間、互動展廳等。
作為可持續建築的範例,此專案藉助詳細的計算機建模和風洞測試,對熱效能、自然採光、風級和空氣質量進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力求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同時確保訪客的舒適度與參觀體驗。
深圳科技館新館效果圖(圖源: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ZHA)
18 深圳自然博物館
深圳自然博物館是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該專案所在的坪山片區匯聚了燕子嶺、坪山河及溼地、林田等要素,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為設計提供了核心靈感:崎嶇的地形,高聳的懸崖,豐富的文化和生態歷史。
深圳自然博物館效果圖(圖源:Courtesy of 3XN)
該專案以“河流三角洲”為設計靈感,模擬河水和河畔的流線型寬敞的走廊,建築像是一根從大地延綿而起的飄帶,公共花園從地面延伸到屋頂,自然地吸引遊客走上來,欣賞周邊的景色,外立面如同瀑布的水流貫穿上下。
深圳自然博物館效果圖(圖源:Courtesy of 3XN)
19 蘇州當代美術館
由BIG、ARTS Group和Front Inc共同設計的蘇州當代美術館專案已完成封頂,計劃於2025年竣工。蘇州當代美術館位於金雞湖濱水公共區域,緊鄰摩天輪而建,佔地近5萬平方米。
蘇州當代美術館鳥瞰效果圖 (圖源:Bucharest Studio)
美術館對蘇州傳統園林要素“廊”進行了現代演繹,以9個巧妙連線的獨棟單體呈現“一步一景”的設計構思。絲帶狀的傾斜屋頂,在整個場地蜿蜒展開形成遮陰的長廊,每個展館的外牆由波紋狀和弧形玻璃以及暖色調的不鏽鋼構成,與園林色彩相得益彰。
20 無錫美術館
無錫美術館的建築設計靈感源自江南特有的太湖石形態,並以蘇式園林藝術與現代人文肌理作為加持。
整個建築空間虛實相生,其複雜結構,創造了一個優雅而又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使得人們可以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獲得安寧。
21 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預計2025年底建成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將成為杭州的新地標,由Herzog&de Meuron設計。這座造型獨特的博物館形似一條“懸浮”於運河之上的“船”,在層層水波間航行。
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效果圖(圖源:Herzog & de Meuron)
博物館的展覽空間被高抬於13米的空中,下部最大限度地減少落地元素,形成開放的市民廣場,建築外立面採用深藍色的映水琉璃材料,琉璃表面肌理與波光粼粼的運河水面交相輝映,營造出“懸浮的博物館”的獨特效果。
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效果圖(圖源:Herzog & de Meuron)
22 臺中綠美圖
位於中國臺灣省臺中市的“臺中綠美圖”,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主持的SANAA事務所設計,以“森林中的美術館、公園中的圖書館”為設計理念,透過設計將文化和綠色引入建築,使建築成為城市和公園的延伸。
整個場館由8個大小不一的空間單元相互連線,像是許多小盒子組成的建築組群,自然風光和人群可以透過盒子之間的縫隙,從四面八方流動到建築組群中。
建築內部透過挑空、錯位等多種處理方式打造出了大量的中庭和庭院空間,呈現出立體式、多層次的流動空間氛圍,可為讀者提供舒適、寬敞、明亮的環境。
新崛起的總部大樓
重新整理你對摩天大樓的想象
重新整理城市天際線的全新總部大樓,展示著摩天大樓的新技術,也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給出了新的詮釋。
23 柏林“亞馬遜未來辦公大樓”
柏林“亞馬遜未來辦公大樓”由丹麥BIG事務所設計,建築高140多米,目前已基本完工,預計將在2025年開放使用,是柏林市的新建築地標。
柏林“亞馬遜未來辦公大樓”效果圖(圖源:Archdaily)
這座大樓被設計為德國“最健康”的摩天大樓之一。建築的立面為雙層鋁幕牆,立面空腔還配有自動百葉窗,每兩層設有一個梯田式露臺,創造出了開放的讓人充滿活力的辦公空間。開放的透明設計也創造出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空間,吸引行人的進入。
柏林“亞馬遜未來辦公大樓”效果圖(圖源:Archdaily)
24 摩根大通全球總部大樓
這座60層、高423米的大樓位於曼哈頓中城,由國際知名的建築設計公司Foster + Partners擔綱設計。
摩根大通全球總部效果圖(圖源:Foster + Partners)
大樓以其獨特的倒三角形底部結構和扇形柱支撐系統,將建築底層架空,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建築美學與結構創新。
作為紐約最大的“全電動”摩天樓,摩根大通全球總部大樓將實現運營過程的淨零排放,建築電力將完全來自紐約州水力發電廠的可再生能源,該專案從舊建築中回收、再利用或升級改造的材料佔比高達97%。
摩根大通全球總部大樓底層效果圖(圖源:Foster + Partners)
25 招商銀行全球總部大廈
招商銀行全球總部大廈位於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五座塔樓參差錯落,主塔樓高達388米,傲視群雄,大廈將於202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是深圳的嶄新地標。
招商銀行全球總部大廈效果圖(圖源:Foster + Partners)
大樓南立面設計受到中國傳統摺紙藝術的啟發,使用了一系列三角形凸窗,北立面的設計靈感則源自中國的岩石峰林地貌,採用了不同高度的堆疊式構造。極富時尚感的造型,塑造了大樓的“領軍角色”。
招商銀行全球總部大廈特寫(圖源:Foster + Partners)
結語
人們對於創造更好空間的渴望,從未止息。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2025年,這些嶄新的地標建築將如何閃亮登場,它們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美好可能性。
參考資料
《Year Ahead 2025|是時候去南亞和中東看看了!2025全球15座新開與改建博物館》(公眾號“藝術新聞中文版”,作者:TAJ)
《到阿布扎比,相遇下一個文化藝術中心》(公眾號“三聯生活週刊”)
《王澍近期作品“未來之瞳”初具規模!網友:實物好像又可以了!》(公眾號“設計氣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