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舉世矚目的十座全新公共建築,近半數在中國

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耀勻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建築,是人類文明的豐碑,是時代精神的凝結。2025年將成為建築界的重要年份,因為標誌性專案的竣工,也因為對全球重大事件和城市轉型的見證。
本期特別精選今年新建的世界最令人矚目的公共建築 —— 從悉尼新魚市場的流線型屋頂,到深圳科技館的未來主義外觀,再到蘇州當代美術館與傳統園林的完美融合,每座建築都猶如城市的詩篇,訴說著時代的變遷和文明的進步。
建築大師路易斯 • 康曾說:「建築創造了存在感。它創造了寂靜;它是一種不發聲的語言。」這些即將落成的建築以獨特的設計語言訴說著對美的追求,對環境的關懷以及對未來的憧憬,不僅是城市的新地標,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建築大師阿爾瓦 • 阿爾託說:「建築的任務是使生活更人性化。」這些新建築致力於創造舒適、環保、富有人性化的公共空間,提供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讓我們一同期待這些建築的落成,它們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見證,激發我們對未來的無限想象。它們不僅塑造了城市的面貌,更塑造了我們的未來。
建築不只是關於空間,更是關於時間
它創造了存在感,創造了無聲的語言

NO.01

2025大阪世博會場館

Expo Osaka 2025 signature pavilions

大阪,建築與創意的盛宴正悄然醞釀。2025年「世界博覽會」時隔55年,再度回到日本大阪舉行,並將充滿科技感的人工島夢洲化身「未來社會的實驗室」。
在瀨戶內海景色環繞下,邀請「自然系」日本建築大師藤本壯介設計環狀迴廊「大屋根」,為展館與廣場供遮陽避雨的空間,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木造結構建築。
大屋根的設計靈感取自於日式傳統建築,綿延1.2公里的圓形迴廊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呈現「生命之間」的迴圈美學,身處其中,感悟到人與自然的連線。
中國館以「中華書簡」為靈感,外形宛如展開的書卷,傳遞東方智慧與自然哲學;
義大利館以「理想城市」為主題,重塑文藝復興時期的廣場與花園意象,同時採用可持續木材,體現綠色建築理念;
荷蘭館圍繞「新黎明」的主題,以流動的水波造型,象徵清潔能源的無限潛力。沙烏地阿拉伯館透過傳統村莊元素的多層結構,結合視聽裝置描繪文化的豐富多樣;
瑞士館則以輕量化球形模組嵌入自然環境,展示人類與生態共存的新可能性,其泡沫覆層更將在世博會後被重新利用。
各國展館獨具匠心的建築語言,讓世博會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一場關於未來社會、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合作的深刻對話。

NO.02

上海大歌劇院

Shanghai Grand Opera House , Snøhetta

上海黃浦江畔,一朵巨大的白色「玉蘭花」正悄然綻放。這座由挪威建築事務所Snøhetta 設計的大歌劇院,將為2010年世博會舊址帶來全新的文化生機。
設計巧妙融合東西方元素:建築外形宛如徐徐展開的扇子,優雅曲線既呼應中國傳統美學,又體現了北歐設計的極簡主義,象徵國際都市上海的開放與包容。

扇面化身宏偉的螺旋樓梯,巧妙連線地面與屋頂,創造出全天開放的公共空間。

劇院內部猶如藝術迷宮,綢緞般的裝飾呼應中國傳統美學,三個主要表演廳分別滿足不同規模演出需求。玻璃幕牆讓自然光線流淌其中,營造出獨特的空靈氛圍。

這座總面積達146,786平方米的文化綜合體不僅是一座歌劇院,更是一個多元化的藝術中心。內部設有餐廳、圖書館和電影院等設施,為市民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
屋頂花園則成為觀賞黃浦江美景的絕佳地點,日落時分,金色陽光灑在白色建築表面,彷彿為建築鍍上一層夢幻光暈。
隨著2025年底的盛大開幕,上海大歌劇院將成為黃浦江畔新地標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為藝術生態注入全新活力。

NO.03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

Guggenheim Museum, Abu Dhabi, Frank O. Gehry

在阿聯酋薩迪亞特島的文化區,一座由 Frank Gehry 匠心打造的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將於2025年揭開神秘面紗,成為全球藝術愛好者期待的朝聖之地。
佔地4萬平方米的建築群以11個錐形結構組成,如同廣袤海島上的視覺交響樂。
傳統中東建築元素——「尖塔與圓頂」被重新演繹,創造出一個「有序中的無序」空間。而最高聳立88米的錐體,猶如一座現代燈塔,指引著文化的航向。
內部空間同樣歎為觀止,跨越四層的玻璃橋樑,宛如懸浮於空中的藝術長廊;中央宏偉的中庭則成為藝術交流的中心。

先進的藝術與科技中心、兒童教育設施,以及配備完善的檔案館、圖書館和修復實驗室,共同構築全方位的文化殿堂。
作為西亞、北非和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的重要收藏地,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將與盧浮宮阿布扎比、扎耶德國家博物館一起,共同構成薩迪亞特文化區的璀璨三角。

NO.04

拉巴特大劇院

Grand Théâtre, Rabat, Zaha Hadid Architects

拉巴特大劇院是已故建築大師扎哈生前設計的最後遺作,於2014年開工,但因設計變更、成本激增、扎哈離世及團隊更迭等原因多次延期,建設歷程充滿曲折。
作為非洲最大劇院,佔地55,000平方米的劇院主廳可容納1,800觀眾,戶外露天劇場可容納7,000人。儘管建築主體已於2021年完工,但一直未能正式開放。
然而,近期有跡象表明這座備受矚目的文化地標可能將於2025年迎來曙光。據報道,劇院外觀已經完成,其標誌性的流線型設計在拉巴特天際線上熠熠生輝。

建築融合佈雷格河的蜿蜒曲線和書法的優雅,展現了扎哈標誌性的未來主義風格。
內部空間同樣令人驚歎,金色主廳牆面呈現獨特的幾何圖案,靈感源自摩洛哥傳統的穆卡爾納斯裝飾。創新的照明設計讓建築從內部發光,營造出夢幻般的氛圍。
作為摩洛哥文化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拉巴特大劇院有望成為北非地區的文化新地標,為這座千年古都注入新的活力。

NO.05

深圳科技館新館

Shenzhen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效果圖  ©Brick

深圳光明區的新科技館由國際知名的扎哈建築事務所設計。這座佔地6.6萬平米的科技殿堂於2025年正式開放,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重要展示視窗。
效果圖  ©Slashcube
建築設計巧妙融合未來主義與自然元素。異形不鏽鋼面板和巨型拉索玻璃呈現流暢的動態曲線。呼應城市交通流線和光明公園的自然景觀,形成多層露臺結構。
效果圖  ©Slashcube
科技館分為七大功能區:科技展示區、科普影院區、創新實踐區、科技交流區、公眾服務區、業務管理區和科普公園區。
效果圖  ©Slashcube
深圳科技館實現可持續發展承諾,按照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打造,採用雨水回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太陽能發電等先進技術,致力於成為綠色低碳環保建設典範。
效果圖  ©Slashcube
深圳科技館新館作為集展示傳播、活動交流、創新培育、城市宣傳和科技休閒於一體的國際頂級特大型公益性科學中心,也將成為這座創新之城的又一閃亮名片。

NO.06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新館

The new Fondation Cartier location, Paris

2025年底,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在巴黎皇家宮殿廣場迎來全新館址。
作為基金會40週年獻禮,這座努維爾設計的建築不僅延續了探索當代藝術的使命,更以創新設計重新定義歷史與現代的對話,成為巴黎文化版圖的耀眼新星。
新館巧妙融入始建於1855年的奧斯曼建築。這裡從豪華酒店到百貨商場,再到古董市場,如今被賦予全新的生命。
建築開放透明,落地窗模糊了室內外界限,開放立面將皇家宮殿廣場與展覽空間無縫連線,邀請城市與藝術展開對話。

內部空間更是別具匠心,6,500平方米的展覽區域採用移動式平臺設計,可以根據展覽需求重新配置,垂直空間最高達11米,為大型裝置藝術提供了無限可能。

環繞展廳步道以流動的美感,從不同角度呈現動態的藝術體驗。屋頂天窗巧妙引入自然光線,營造出獨特的觀展氛圍。
新館不僅是巴黎文化遺產的延續,更是激發創意與對話的平臺。將以其開放性、靈活性和創新性,成為全球當代藝術的重要舞臺,引領未來藝術與建築的融合。

NO.07

悉尼新魚市場

New Sydney Fish Market, Sydney

悉尼黑瓦特爾灣畔,新魚市場經過多年建設終於盛大開幕。這座佔地3.6公頃的現代化綜合體不僅是世界第三大魚市,更是融合商業、文化和休閒的多功能場所。
魚市設計巧妙平衡旅遊設施與批發市場的功能需求。四層建築採用分割槽設計:地下層用於物流和運營;上層則設有市場大廳和拍賣廳,可在此競拍新鮮海產。
這種佈局既保證市場的正常運作,又為遊客提供了獨特的「多感官魚市體驗」。
起伏的屋頂靈感來自魚鱗,與海港景觀完美融合。這個長達200米的南半球最大木質屋頂,裝配350塊三角形太陽能板,體現了專案對於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新魚市場還包括商店、餐廳、海濱長廊和城市公園,作為連線羅澤爾灣和伍盧穆盧的重要樞紐,成為悉尼港又一座標誌性建築,為這座海港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

NO.08

杭州「城市峽谷」

Urban Glen, Hangzhou,Büro Ole Scheeren

位於杭州西湖與錢塘江之間的「城市峽谷」,是由兩座塔樓和一箇中央基座組成的獨特綜合體,靈感源自杭州的丘陵景觀,旨在打造一個高度互動的城市空間。
建築群佔地1.48公頃,總建築面積80萬平方英尺,包含辦公、酒店和休閒空間。

其中一座塔樓將設有豪華酒店,另一座是辦公空間。連線兩座塔樓的基座「城市峽谷」包含宴會廳、會議空間、餐廳和零售區,以及藝術展示空間和景觀露臺

建築設計呈現出雙重性:面向城市的外立面採用凹槽和玻璃結合,而內層立面則面向內部「峽谷」,通過幾何構圖展現建築的層疊輪廓,並融入豐富的綠化元素

作為對城市密度的重新定義,「城市峽谷」透過多樣化的生活空間,將生活、工作、自然和文化融為一體,有助啟用城市的活力,並培養社群感與社會互動
城市峽谷,將為漢州增添獨特的現代色彩,成為杭州望江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NO.09

洛杉磯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

Lucas Museum of Narrative Art, Los Angeles, MAD Architects

洛杉磯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正接近完工。這座由MAD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標誌性建築位於世博公園,毗鄰紀念體育場。
博物館包括巨大的展覽空間和兩個影院。建築外觀由1500塊玻璃纖維增強聚合物面板構成,呈現出獨特的有機流線型結構,彷彿一艘降落在城市中的未來飛船。
博物館將展示各種形式的視覺敘事藝術,包括繪畫、攝影、雕塑、插畫、表演和電影等。館藏包括盧卡斯夫婦的各類藝術藏品,以及盧卡斯影業的檔案資料。
博物館原計劃於2023年開放,此後由於各種原因推遲,但專案建設仍在穩步推進。屋頂綠化和太陽能板安裝工作已經完成,周邊景觀設計也在積極實施之中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將透過講述多元化的故事,連線不同文化和時代,激發觀眾對藝術和社會的全方位思考。

NO.10

蘇州當代美術館

Suzhou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坐落於金雞湖畔的蘇州當代美術館預計於2025年竣工,屆時將成為蘇州乃至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建築設計巧妙融合蘇州園林精髓與現代建築理念,12個村落般的展館亭呈現出「一步一景」的園林美感,兼具濱水性、開放性、標誌性和複合性等多重特性。

引人注目的絲帶狀屋頂,在整個場地蜿蜒展開,形成遮蔭的長廊,不僅連線各展館,還與周圍景觀完美融合,延伸至金雞湖中,提供了欣賞摩天輪的絕佳視角
波紋狀的弧形玻璃外立面旨在反射周圍的園林景觀,不僅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還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衝擊力和藝術感。
內部空間包括四個主要展覽館和五個功能各異的附屬展館,涵蓋多功能廳、劇院、餐廳和宏偉的入口大廳,透過通道相連,允許根據季節和展覽型別靈活安排。
蘇州當代美術館不僅是藝術殿堂,更是開放的公共空間。為蘇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增添一抹現代藝術的魅力。
Reference
1.cnn.com|11 architecture projects set to shape the world in 2025
2.domusweb.it|The most anticipated buildings of 2025
3.archdaily.com|The 25 Most Anticipated Projects of 2025
4.azuremagazine.com|15 Projects that Will Shape Architecture in 2025
5.archdaily.com|Unveiling the 15 Most Significant Architectural Events of 2025
建築是生活的鏡子
|90:12|

©Copyright
||


精品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