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生態環境部資訊,2025年3月6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以下簡稱“自願碳市場”)首批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完成登記。隨後在3月7日,首批簽發的CCER完成首次交易。CCER的簽發與交易是我國自願碳市場建設的重要實質進展,對推動和激勵我國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綠色低碳事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根據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公佈資訊,截至2025年3月7日,共有9個減排專案的CCER獲得登記簽發。從專案型別來看,目前只有兩類減排專案型別獲得CCER簽發,分別是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7個,併網光熱發電專案2個,合計簽發的CCER共948.2312萬噸。其中,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合計簽發CCER共897.9522萬噸,併網光熱發電專案合計簽發CCER共50.2790萬噸。
首批CCER在2025年3月6日簽發後便開展交易,並在3月7日達成了首次交易。根據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系統的資訊,2025年3月7日CCER成交均價80.45元/噸,相比自願碳市場重啟後在2024年1月22日的首日交易平均價格(約63.5元/噸),上漲了25.98%。原因包括:(1)自願碳市場重啟後首批CCER交易具有較大意義,存在一定溢價;(2)CCER交易價格與全國碳市場配額交易價格存在正相關關係;(3)自願碳市場CCER存量極少,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
隨著首批CCER的簽發和交易,我國自願碳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自願碳市場規模逐步擴大。第二批兩個減排方法學將帶動更多CCER減排專案申請,同時未來還有更多領域的方法學等待出臺。
二是自願碳市場潛在收益可觀。全國碳市場擴容後覆蓋排放量將達到80億噸左右,CCER需求將達到約4億噸;且由於CCER交易價格與全國碳市場配額呈正相關關係,交易價格將維持在一個高位水平。
三是CCER碳金融發展值得期待。CCER的充足供應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援將推動以CCER為基礎的碳金融發展。
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自願碳市場的發展,建議:一是完善交易規則。建議適時開放大宗協議交易和單向競價交易,從而幫助CCER更好地開展交易。二是推進國際互認。提升CCER國際認可度,以獲取國際資金以支援我國綠色低碳專案發展。
事件
根據生態環境部資訊,3月6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以下簡稱“自願碳市場”)首批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完成登記。隨後,在3月7日,首批簽發的CCER完成了首次交易。CCER的簽發與交易是我國自願碳市場建設的重要實質進展,對推動和激勵我國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綠色低碳事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一、自願碳市場發展脈絡
根據生態環境部的介紹,自願碳市場是我國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符合條件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經第三方機構審定與核查、註冊登記機構稽核後,可將減排量登記為核證自願減排量,透過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平臺開展交易,獲得減排收益。
我國自願碳市場建設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2009年國家發改委啟動了國家自願碳交易行為規範性檔案的研究和起草工作。隨後在2012年6月,《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發改氣候〔2012〕1668號)印發實施,代表著我國自願碳市場機制正式執行。但是自願碳市場真正正式執行是在2015年國家自願減排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上線後。隨後我國自願碳市場迎來飛速發展,審定專案超過兩千個,備案專案超過一千個。自願碳市場火熱發展一方面源自清潔發展機制(CDM)所延續的市場熱情,另一方面也因為當時國內先後共釋出了約200個減排方法學,因此有眾多專案有機會開發成為減排專案而獲得收益。由於方法學數量眾多且質量和適用性難以保證,加之當時自願碳市場機制尚不成熟,這也就為後續自願碳市場的執行帶來隱患。最終,在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釋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暫緩手裡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方法學、專案、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交易機構備案申請的公告》(2017年 第2號),暫停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新專案申請、減排量簽發等相關工作的受理。原因是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量小、個別專案不夠規範等問題。隨後,我國自願碳市場進入了漫長的“冬眠期”。
在進入2023年後,我國自願碳市場重啟工作開始加速。2023年3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公佈《關於公開徵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建議的函》(環辦便函〔2023〕95號),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建議,代表著自願碳市場重啟工作正式啟動。
2023年10月19日,生態環境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釋出自願碳市場頂層制度檔案《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令 第31號),代表著自願碳市場機制的正式確立,自願碳市場正式進入實質性重啟階段。隨後,在10~11月,自願碳市場又釋出了多項配套檔案,包括首批4個減排方法學,以及《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設計與實施指南》《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規則(試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至此,重啟後的自願碳市場制度框架基本建成,形成“1+1+4”機制。
隨著自願碳市場兩大基礎設施——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及資訊平臺和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系統的正式啟用,自願碳市場也在2024年1月22日開展了重啟後的首日交易。但此時我國自願碳市場距離實質性的重啟仍有一步之遙,原因是自願碳市場相關工作開展的重要參與方——審定與核查機構名單尚未出臺。最終,在2024年6月7日,國家認監委公佈了首批5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機構名單。相關減排專案旋即開始了專案申請公示相關工作。至此,我國自願碳市場才算是迎來真正的重啟。
而隨後,自願碳市場不斷發展完善。2025年1月3日,生態環境部分別釋出了第二批兩個減排方法學,分別為《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 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CCER—07—001—V01)》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 甲烷體積濃度低於8%的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CCER—10—001—V01)》。未來,生態環境部還將釋出更多的減排方法學,以支援我國低碳專案發展。
二、減排專案申請、CCER簽發與交易
2.1 CCER申請簽發流程
CCER從減排專案申請到最終簽發可交易,簡單來說可分為六步:專案公示、專案審定、專案登記、減排量公示、減排量核查、減排量登記(即簽發),隨後即可交易。根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令 第31號),CCER申請簽發流程如下圖所示。

根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令 第31號),通常來說,從減排專案申請到CCER簽發一個完整週期需要3個月左右。但是從第一批申請CCER減排專案於2024年9月2日掛網公示,到2025年3月7日CCER最終簽發,時間長達180余天。這一方面是因為生態環境部對於重啟後的CCER簽發仍然秉持十分審慎的態度,對專案質量、資料質量、減排量的保守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由於CCER重啟後首次開展相關工作,各項工作以及對標準的準確把握仍然處在磨合階段。預計後續,CCER簽發相關工作將更加順暢,2025年度有望簽發更多CCER。
2.2 減排專案申請登記情況
根據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公佈資訊,截至2025年3月7日,已完成過掛網公示的專案共有78個,已登記專案共14個,已終止的專案共12個;已完成減排量公示並登記的專案共9個,有2個專案還在減排量公示期間。
2.2.1 減排專案申請情況
截至2025年3月7日,已完成過掛網公示的專案共有78個,但由於有12個專案已終止,因此對僅考慮剩下有效的66個減排專案進行分析說明。
從專案型別來看,目前專案數量最多的是造林碳匯,主要是因為我國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近20年來為全球貢獻了約四分之一的新增綠化面積。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數量第二多,主要原因是海上風力發電專案是我國清潔能源發展重點領域之一。而紅樹林受限於實際地理條件,因此是目前數量最少的減排專案型別。但是,無論從預計年均減排量還是從預計計入其總減排量來看,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將在未來一段時間佔據主導地位,CCER也將多由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供應。

從專案所在區域看,66個已完成掛網公示的減排專案分佈在2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江蘇,共有14個專案;福建、甘肅、廣東、內蒙古都有6個;隨後是江西的5個。各個區域的減排專案也呈現一定當地特徵,例如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申請的專案全部以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為主,而2個紅樹林營造專案則全部落在福建省,而我國青海、甘肅、內蒙古、新疆等西部地區擁有良好的光照條件,因此都開發了併網光熱專案。

2.2.2 CCER簽發情況
截至2025年3月7日,共有9個減排專案的CCER獲得登記簽發,具體情況如下。
從專案型別來看,目前只有兩類減排專案型別獲得CCER簽發,分別是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7個,併網光熱發電專案2個。這7個減排專案簽發的CCER覆蓋2020~2024年共5個年度,合計簽發的CCER共948.2312萬噸。其中,併網海上風力發電專案合計簽發CCER共897.9522萬噸,併網光熱發電專案合計簽發CCER共50.2790萬噸。首期CCER簽發量最大的專案是“福州海峽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A區297.8MW海上風電專案”,合計簽發CCER數量為164.5179萬噸。目前尚無林業碳匯型別CCER簽發,主要原因是該型別專案核算核查情況複雜,因此進度緩慢。
從專案所在區域看,已獲得CCER簽發的減排專案分佈在5個省份,分別是福建、甘肅、廣東、江蘇和山東。其中,江蘇的專案數量最多,共4個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開的資訊,預計這些已經獲得CCER簽發的專案在未來10年內均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約35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2.3 市場交易情況
首批CCER在2025年3月6日簽發後,便有5個專案開始掛網交易,並在3月7日達成了首次交易。根據《財經》報道[1],開市後的首單交易是由龍源碳資產買入的3萬噸CCER,價格為80元/噸。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系統的資訊顯示,2025年3月7日,CCER成交量74.88萬噸,成交額6024.1798萬元,成交均價80.45元/噸。相比自願碳市場重啟後在2024年1月22日的首日交易平均價格(約63.5元/噸),上漲了26.69%。CCER交易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自願碳市場重啟後首批CCER交易具有較大意義,存在一定溢價;(2)CCER交易價格與全國碳市場配額交易價格存在正相關關係,2025年3月6日全國碳市場配額收盤價為89.62元/噸;(3)自願碳市場CCER存量極少,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
五個掛網交易專案開盤價格設定不同,最高的是一風電專案,開盤價89.12元/噸;最低的是一光熱專案,開盤價66.19元/噸。一方面是因為專案業主預期不同,對市場判斷不同;另一方面是因為重啟後首批CCER入場交易,無有效前期價格參考。未來隨著交易的逐步推進,價格訊號逐步明確,價格趨勢也將逐漸統一。
三、自願碳市場機遇與發展建議
3.1 市場機遇
隨著首批CCER的簽發和交易,我國自願碳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自願碳市場規模逐步擴大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5〕8號)提出:“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市場發展”。生態環境部也表示,未來,隨著自願碳市場支援領域的進一步擴大,更多減排專案將參與自願碳市場交易,我國自願碳市場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主要體現在未來自願碳市場將釋出更多減排方法學,支援更多型別專案開發成為減排專案,支援我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2025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第二批兩個減排方法學:《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 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CCER—07—001—V01)》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方法學 甲烷體積濃度低於8%的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CCER—10—001—V01)》。前者屬於交通運輸業領域和能源需求領域方法學,後者屬於燃料(固體、石油和天然氣)的逸散性排放領域方法學。兩個減排方法學釋出進一步拓寬了我國自願減排專案支援領域。據估算,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方法學預計當前潛在專案的年減排量約為20萬噸CO2,至2030年減排量有望增加至80萬噸CO2[2];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方法學預計當前已建專案可產生減排量約為每年45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到2030年減排量預計每年將增加至約20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3]。
根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專案設計與實施指南》附2的表格可知,共有16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領域,因此未來還有更多領域的方法學等待出臺。而隨著更多型別的減排專案出現,不同型別減排專案簽發的CCER交易價格或將存在差異。那些技術難度大、前期投入高、收益回報低、規模擴大難等額外性突出的減排專案或許能以更高的價格達成交易,從而更好地支援相關技術和行業發展。

(2)自願碳市場潛在收益可觀
自願碳市場是我國強制的碳市場的重要補充,控排企業可以使用CCER抵消不超過5%的碳排放配額,為我國控排企業提供了多樣化履約選擇,有效降低企業履約成本。根據中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即中碳登)公佈的資訊[4],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2023年度納入控排企業共計2096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2億噸。因此,全國碳市場存在每年約2.6億噸CCER潛在需求。且隨著全國碳市場即將擴容,在納入鋼鐵、水泥、電解鋁三個行業後,全國碳市場覆蓋碳排放量將達到80億噸左右,CCER需求將達到約4億噸。而首批簽發的CCER僅948萬噸,難以滿足全國碳市場控排企業的履約需求,因此未來CCER將是我國碳市場未來最炙手可熱的碳資產。
此外,由於CCER交易價格與全國碳市場配額呈正相關關係,而全國碳市場配額未來一段時間預期價格在80~100元/噸。根據復旦碳價指數[5],2025年3月全國碳排放配額(CEA)的買入價格預期為86.64元/噸,賣出價格預期為90.80元/噸,中間價為88.72元/噸。因此,未來CCER交易價格也將維持在一個高位水平,為專案業主帶來可觀收益。
(3)CCER碳金融發展值得期待
隨著CCER的逐步簽發,也為圍繞CCER開發的碳金融創新和應用提供了發展空間。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和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釋出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金辦發〔2025〕15號)提出:“圍繞企業碳配額或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穩妥有序開展碳金融相關業務”。可以預計的是,銀行和保險機構未來將大力探索CCER碳金融產品。對於銀行機構,或將推出更多CCER抵質押融資、CCER綠色債券、CCER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對於保險機構,或將圍繞碳匯開拓更多保險產品。
事實上,從廣義碳金融角度考慮,銀行圍繞自願碳市場還能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例如為客戶提供開戶、資金管理、交易清算、專案融資、交易諮詢、交易中介等更多服務,透過創新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幫助客戶更積極更有效地參與自願碳市場,協助自願碳市場更好地發展。
3.2 發展建議
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自願碳市場的發展,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相關工作。
(1)完善交易規則
根據北京綠色交易所在2024年12月27日釋出的《關於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交易主體、交易方式有關事項的公告》,目前交易方式只有掛牌協議,適時開放大宗協議交易和單向競價交易。因此,建議未來儘快放開交易方式,從而幫助CCER更好地開展交易,提升市場活躍度。
(2)推進國際互認
自願碳市場需持續提升資料質量,提升CCER質量,推進CCER在國際上認可度,例如獲得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貼標或國際航空業碳抵消與削減機制(CORSIA)認可。以此獲得國際買家青睞,獲取國際資金以支援我國綠色低碳專案發展。
注:
[1]資料來源:首筆交易80元/噸,新簽發的自願減排量入市,財經雜誌,2025/03/07[2025/01/15],https://mp.weixin.qq.com/s/JG-bye9yUIq9uAzMp62DCQ
[2]資料來源:專家解讀 | 在交通運輸業和能源需求領域為何首推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方法學?,生態環境部,2025/01/12[2025/01/15],https://www.mee.gov.cn/zcwj/zcjd/202501/t20250112_1100407.shtml
[3]資料來源:專家解讀 | 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專案納入CCER,減排效益如何?,生態環境部,2025/01/12[2025/01/15],https://www.mee.gov.cn/zcwj/zcjd/202501/t20250112_1100409.shtml
[4]資料來源:2024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及清繳工作順利結束,中碳登,2025/01/04[2025/03/08],https://mp.weixin.qq.com/s/2wDc1YBpB3QwAP4iCe1URg
[5]資料來源:2025年3月復旦碳價指數,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2025/02/28[2025/03/08],https://mp.weixin.qq.com/s/2wDc1YBpB3QwAP4iCe1URg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