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的遮羞布,終於被人扯下了….

大家好,這是我們EduKnow#留學圈熱點的第75篇文章。
放榜季過後,眾多國際學校和公立國際部開始敲鑼打鼓地曬出今年的戰績…
但是,在一片熱鬧中,華附國際部釋出了一封致家長信在國際教育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和其他學校的戰績彙報不同,這封信沒有洋洋灑灑地列出藤校榜單,也沒有營銷包裝學生故事,而是用一種“逆行者”的姿態,直面行業亂象,引起無數家長、學生、教育從業者的共鳴和反思。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所學校。
華附國際部,全稱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HFI),成立於2004年,是華南地區最早開展國際課程的老牌名校之一。
根據不完全統計,HFI在2025fall申請季斬獲了15枚藤校及Top 10全美綜合性大學&文理學院offer。
資料亮眼,卻沒有成為他們宣傳的重點,而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國際教育生態中的虛火與病灶。
提前預告一下:
一所好學校如何託舉每個孩子?
4月12日上海第4屆留學菁英匯
50+ 頂級學校/機構,一站式補齊教育資訊差
還有人氣IP:多兒、拽姐在現場與你互動!
👇名額有限,點下方圖片一鍵報名👇

當國際教育變味了

在信的開篇,HFI就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當前國際教育行業中令人擔憂的一面:
教育理想正在被逐漸侵蝕,原本助力學生全面成長的路徑,正變成一場功利至上的“升學競賽”。
01
資料造假,榜單至上
“升學即正義”的導向下,一些教育機構對GPA、活動背景做手腳,讓學生的資料材料看起來更亮眼,以此提升學校的升學率。
有的機構還存在“影子學生”,這些學生平時幾乎不在校學習,最後卻出現在學校的升學榜單上,搖身一變成為耀眼的成功案例。
還有的教育機構為了讓戰績榜更好看,讓已經被ED繫結錄取的學生繼續申請RD,以此堆積更多名校offer,製造虛假的“offer大豐收”的假象,吸引招生。
這樣的行為,不僅讓其他優秀的學生在競爭中受到不公平對待,也讓原本具備參考價值的升學榜單變得充滿水分。
02
高收費下的“保分”“保錄”黑鏈條
在“唯升學論”的主導下,市場甚至催生出一條“保分”“保錄”的灰色產業鏈。
這些學校透過與培訓機構,甚至和保分錄取機構合作,利用各種不透明手段,為學生提供“見不得光”的幫助。
例如透過代考、洩題、材料造假等方式,收取高額費用,簽訂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保錄協議”,向家長兜售虛假的名校保障。
最後的結果給中國學校帶來嚴重的信譽下滑:A-level考試針對中國區專門出卷,劍橋筆試禁止中國大陸、港澳地區學生參加第一天考試。
越來越多海外高校針對中國學生提供第三方認證的成績單,或者引入第三方審查申請人的材料。
02
製造焦慮,收割父母
在利益驅動下,很多機構把教育異化為單一維度的“升學競賽”。
透過不斷渲染焦慮,讓家長和學生掉入“必須進藤校,否則人生失敗”的陷阱。
一些機構宣稱“高中生如果沒有SCI,就無法在競爭中勝出”“SAT沒有1500+,直接勸退Top30”…
然後再用另一套說辭表示自己“100%保錄成功”“學生不需要參加考試就可以錄取”…
刷榜造假、篡改GPA、保分保錄,種種亂象暴露了行業潛規則。
這種操作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它迎合了市場中父母們急功近利的一面,也迎合了某些學校“用榜單吸引招生”的短期功利。
教育焦慮被過度製造,導致了一種“虛假繁榮”。
學生未必真的具備了進入世界名校所需的學術準備和獨立能力,卻被“包裝”成了大學錄取機器。
如果教育被異化為一場投機遊戲,我們最終失去的,不只是孩子進入名校的機會,還有孩子的全方面發展。

升學重要,但不是唯一目標

全人教育一向是國際教育的理念,但是一些家長誤以為“全人教育”是理想主義。
但在信中,HFI並沒有否認升學的重要性,而且強調了教育的意義遠不止一紙錄取通知書。
今天,很多家庭將進入名校視為教育的終極目標,但真正的挑戰,往往是從錄取那一刻才剛剛開始。
01
是否具備大學學術挑戰的能力?
進入名校後,很多孩子會發現,自己在國內苦練的“應試技巧”並不能很好地適應海外大學的課堂。
學術寫作、批判性思維、獨立研究、團隊合作…這些軟技能往往才是決定學生能否順利度過大學四年的關鍵。
(Jenny Lu因學業壓力,入學賓大三週後選擇退學)
學術誠信更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一旦忽視,輕則成績不理想,重則面臨掛科、轉學甚至退學的風險。
02
是否懂得如何利用大學資源?
一所大學能為學生提供的,絕不僅是課程和考試。它是一個資源寶庫,有豐富的科研專案、行業導師、實習崗位和全球化的校友網路。
但有些孩子進入大學後仍然沿襲“升學”思維,把重心放在成績上,而忽視了真正能提升自我和拓展視野的機會。
結果是,雖然他們從名校畢業,卻因缺乏實踐經驗和軟實力,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並不強。
圖源:Intelligent
03
是否具備規劃人生的能力?
國際學校和教育機構往往把大量資源投入在“拿到好offer”上,卻忽略了幫助學生建立獨立思考與人生規劃的能力。
事實上,留學只是人生新階段的開始。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學生必須自己去回答更深層的問題:
是否繼續深造?適合從事哪一類職業?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處?如何理解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這些能力和素養,才是決定他們是否能真正走得遠、走得穩的關鍵。但在中學階段卻往往被忽視。
HFI在信中發出的提醒,並不是否定錄取結果的價值,而是希望家長和學生能看得更長遠。
大學錄取是重要的,但它只是新一段旅程的起點,不是人生的終點。
真正的成功,不是進了哪所大學,而是你在大學裡學會了什麼,在走出校園後能否在更復雜的世界中自立、自省、自強。
而這,也正是全人教育真正想培養的“人”——不只是一名學生,而是一位能獨立面對世界的公民。

學校的底線,也是家長的選擇題

信中最讓人動容的是,面對行業亂象,HFI在信中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教育立場,很多內容值得父母們深思:
01
全人教育,而非單純升學機器
真正的國際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拿到一個名校offer,而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因為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能在未來的職場和生活中站穩腳跟,持續成長。
02
拒絕VIP通道,堅守教育公平
對於一所國際學校,如何看待留學圈的亂象?這裡HFI也為自己劃出了一條底線,不會為學生提供所謂的“VIP升學通道”,也不會給任何人特殊待遇。
這背後是對教育公平的堅守。如果每個孩子都憑藉自身的真實能力獲得大學的認可,他們能獲得的成長肯定遠遠大於靠“包裝”和“操作”來獲得的入學資格。
03
沒有“萬能公式”,大學錄取沒有終極捷徑
申請季,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名校錄取公式”,但大多都是偽命題。
大學錄取底層邏輯不變,但標準一直與時俱進,真正的競爭力,藏在長期積累的素質與能力裡。
那些依賴“捷徑”的學生,最終可能會因為缺乏真正的實力而在大學階段遭遇滑鐵盧。
國際教育的真諦不在於追逐短期的“成功率”,而是會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學術基礎和全面的個人成長能力。
好學校,不只是好資料,而是有教育底色。 真正負責任的學校,會讓你看到他們在課程、師資、理念上的積澱與堅持。
04
對父母來說,教育焦慮需要自我撫平
很多人說,現在國際教育越來越卷,其實不是教育卷,是家長的集體焦慮在透支孩子的成長空間。
在這場教育的博弈中,孩子是“主角”,但父母才是真正握方向盤的人。
父母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就是在為孩子塑造怎樣的價值觀;父母相信什麼樣的教育邏輯,就是在給孩子設定怎樣的人生軌道。
是繼續在“短期成功”的快車道上狂奔?還是願意慢下來,陪孩子走一條沒有捷徑、但更紮實、更真實的成長之路?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真正的國際教育,不是“資料遊戲”,更不是“鍍金通道”,而是給予孩子看世界的能力、理解複雜性的智慧,以及面對未知的勇氣。
當我們把目光從名校排名和光環,轉回到孩子本身的成長節奏與內在動能時,我們才能真正為他們開啟通向未來的大門。
這封信也許正提醒我們:教育從來都不該是一條流水線,而應當是一個激發生命潛能、成就獨立個體的過程。
願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與智慧——在焦慮盛行的當下,依然選擇相信成長本身,尊重差異,守護孩子的獨特。
讓花成為花,讓樹成為樹。讓教育,回到它該有的溫度與初心。
EduKnow
如何讓孩子閃光點在申請季充分綻放
留學全知道和閱讀第一攜手國內外頂級教育資源,讓您無論在擇校、選機構還是挑專業,都能“一站式逛齊”,不費心找到好資源!
川普上臺,美本留學何去何從?
2025年,美英名校招生“新偏好”和趨勢
AI衝擊世界,知名大學興起哪些新興熱門專業
“反向留學”大探討,多國聯申策略與資源整合的建議
從未來就業,反思現在孩子的留學路徑規劃
……
為了全面、專業地為家長們解決這些問題,幫家長、中學、機構和大學提供彼此交流的平臺,留學全知道和閱讀第一將在4月12日,推出連結國內外頂級國際教育資源的行業對話:萬事達卡 x EduKnow 留學菁英匯。
名額有限,點選下方圖片一鍵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