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空前的機遇與挑戰,國際教育未來應該向何處去?

這幾年,隨著國家教育新政的不斷推出,一個本正源清、潛心教育生態系統建構、矢志教育強國全面建立的大時代已經到來。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為我們這些教育者勾畫了更為明確的宏觀藍圖。置身其中的國際教育,面臨著空前的機遇與挑戰。
應該如何把握機遇、直面挑戰、乘勢而上?筆者認為,有三個值得大家“冷思考”的問題。
文丨葉翠微    排版 | 李嘉祺
01
問題一:國際學校舉辦者的
價值態度與價值選擇
中國國際教育歷經了一個從零至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相當多的學校舉辦者踐行教育使命、追求教育意義,給中國基礎教育帶來了新氣象,一度被社會各界好評熱議。遺憾的是,在國際教育發展的大勢中,也出現了魚目混珠、泥沙俱下的現象。
一是重引進、輕深化,虎頭蛇尾,抑或神龍見首不見尾,讓政府、家長、學生一頭霧水。個別學校甚至引發了社會的嚴厲質疑,似乎其辦學就是為了圈地建房。
二是重招生、輕兌現,往往是承諾的多、兌現的少,致使家校矛盾逐漸激化,有的學校為此而面臨停辦的窘境,政府部門對此也無可奈何。
三是重管理、輕教學,許多管理者或者教師的精力不在教學、不在課堂,學校“空心化”現象嚴重,缺乏校本化可持續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四是重理念、輕課程,很多學校口號多、花樣多,但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課程和教師並不多,或者參差不齊,因此而被很多家長詬病。
五是重眼前、輕長遠,學校沒有“成就百年基業”的雄心壯志,而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教師也是前腳進後腳出,流失率普遍偏高。
這背後,有著多種原因,但無論如何,國際學校的舉辦者都難脫責任。這些問題在實質上,反映的是學校舉辦者的價值態度與價值選擇。如果舉辦者的價值態度是商業邏輯而非教育邏輯,那麼他必然以功利主義為導向,所辦學校難免每況愈下;而如果舉辦者的價值態度是育人邏輯而非商業邏輯,那麼他必然拒絕功利、拒絕變現,所辦學校必然行穩致遠。
中國不缺國際教育的出資人和舉辦者,缺的是有遠見、有情懷、有實力的出資人和舉辦者。“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們呼喚、期盼、敬重有真教育情懷的國際教育出資人和舉辦者。
02
問題二:國際學校學生的
誠信品格與信任重塑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學校面臨著一些人為的困境——很多學生誠信失範,引發了很大的升學危機,也一度影響了國際教育的健康發展。
比如,有的學生在申請材料上造假,透過哄騙招生官而得以入學,結果一夜之間不僅自己被打回原形,還影響了全校學生的錄取。
又如,有的學生在考試中作弊,利用某些不法機構提供的“特別通道”,在SAT、AMC的個別考試中獲得“人造高分”,最終害人害己,引得世界一大批頂級大學紛紛拒作分數確認。
再如,有的學校引導家長重金聘請所謂的“專業升學團隊”,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真實想法,對孩子進行過度包裝,讓人啼笑皆非。
這一系列的低階錯誤,引發了很多國際學校的信任危機,導致許多世界一流大學開始減少對這些學校學生的錄取數量。
鑑於此,國際學校必須高度重視每個學生的誠信問題,嚴格把關、嚴格管控、嚴格懲治,防止“一顆老鼠屎攪壞一鍋粥”。讓人高興的是,也有一大批國際學校重信守諾,在辦學中綻放出了獨特的風采。
例如,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常年堅守這一教育的邏輯,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張和行為哲學,把誠信置於學生成長的真實場景中,由此而鑄就了學校辦學的“金口碑”,令人欽佩。
又如,杭州湘湖未來學校以育“一個大寫的人”為辦學追求,針對每一個出國學生實現了“一生一課表”“一生一數庫”,形成了“八力合一”的成長正規化,把生命力、學習力、閱讀力、探究力、創造力、平衡力、品美力和誠信力作為學生的成長像,確保每個出國學生人誠品實、意氣風發,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
03
問題三:基於AI教育的
時代引領與實踐風範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下,人工智慧突飛猛進,極大地賦能各類教育向著更高品質、更大可能發展。在這種情形下,國際教育理應成為AI教育的“風水池”、排頭兵、主戰場。
其一,國際教育往往有自己獨特的稟賦,以得風氣之先、創風氣之先而獨具風騷。在此基礎上,國際教育借AI教育形成自己的“風水”,成為AI教育的高地,進而從高地走向高峰,既是戰略之舉,更是明智之為。
其二,國際教育常常具有一些獨特優勢,如資源優勢、先發優勢和機制優勢。如何盤活這些優勢,在AI教育上大膽闖、大膽試、大膽用,形成新挑戰下的新優勢,是國際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美國亞利桑那州Unbound Academy(無界學院)是全球第一所用AI全面授課的學校,其實踐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我們的國際化學校應該有這樣的氣魄與胸懷,高品位地對接並引領AI教育。
其三,國際教育品牌眾多,“池大魚大”,自然應該成為AI教育的主陣地。把學校理念、課程設計、管理整合、成長畫像、服務精準全部智慧化,是國際教育的必然選擇。
其四,以DeepSeek為代表的本土科技企業,正在透過開發智慧平臺推動個性化學習方案的普及。目前國內一些公辦學校思想解放、動作果敢,把AI教育推向了新高度。
比如上海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山東沂州實驗學校等學校,以AI教育為抓手,直面學習的本質意義,開啟了個性化學習、多學科融合學習、專案式學習探索,拓展了學生的課程平臺、深化了學生的學習境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得學校面貌煥然一新。這是值得國際化學校認真學習和借鑑的。
總之,在人類教育必將因AI 進入新紀元的當下,國際教育攜手AI教育,可謂“悠悠萬事,唯此為大”。
就目前來看,國際教育發展任重道遠,但只要銳意進取,必將大有可為。
來源:《留學》雜誌總第262期,原題為《國際教育未來應該向何處去?

編輯:李嘉祺
終審:姜乃強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