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大佬“轉行”搞教育了!馬雲、任正非、馬化騰、劉強東……他們辦的學校,靠譜嗎? 2025-05-10 07:35 說說咱家娃 昨天給遠在深圳的閨蜜打電話聊天,倆當了媽的女人煲電話粥,免不了把話題扯到孩子的教育上。 她家娃明年小升初,於是我聽她“科普”了一大堆擇校資訊,其中有一條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所名為“明灣學校”的深圳民辦學校正在籌建中,預計於2025年9月正式開學。 △圖源: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官網 01 這所新學校,憑什麼引人注目? 在教育圈,建校辦學的訊息屢見不鮮。 然而,這所即將亮相的新學校卻格外值得矚目,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身世背景”: 深圳明灣學校由騰訊旗下的明灣教育基金創辦,選址位於騰訊新總部“企鵝島”上,將為數千名學生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K-12一貫制雙語國際教育服務。 目前,校區主體已接近完工,早前釋出的校園外觀概念圖特別高大上,充滿了未來科技感👇️ △圖源網路 去年12月舉行的家長日活動上,校方分享了許多辦學資訊,包括課程體系、師資力量、教育資源、配套設施等等: ·幼兒園共6個班,1-9年級共54個班,10-12年級共18個班 ·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學團隊成員均來自世界頂尖國際學校 ·校內具備演藝廳、游泳館、體育館等設施 ·義務教育階段課程以國家課程為基礎,融合深度雙語教育+特色校本選修 ·採用IB課程體系,提供對應文憑,適合以海外升學為目標的學生 據說活動的預約名額剛放出就爆滿,家長們的反響十分熱烈。 還沒開始招生,就已經收穫了這麼高的關注度和話題度,感覺學校的“騰訊”招牌一打出去,未來的生源問題完全不用擔心嘛! △家長日活動現場,圖源:明灣教育 其實,這已經不是騰訊第一次“跨界”搞教育了。 2013年,騰訊初次“試水”教育領域,與深圳福田區政府合作創立了深圳明德實驗學校。 憑藉創新的教育模式、卓越的教學質量以及強大的師資團隊,明德學校先後獲得了“深圳教育改革創新十大領跑學校”“全球風向標學校TOP100”“深圳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和學生家長的高度認可。 12年後,騰訊再次起手拓展國際教育事業版圖,妥妥地把“辦學校”這條新路子給蹚出來了。 △圖源:明德學校官網 02 “背靠大廠”的學校還有哪些?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投身教育行業已然成為新風潮,有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大廠和大佬“轉換賽道”辦起了學校,凝聚成教育界的新生力量。 除了騰訊之外,華為、京東先後進軍教育圈,創辦了各自旗下的學校;馬雲從阿里巴巴“退休”之後也在杭州建了一所國際學校,迴歸他“教書育人”的老本行。 1、阿里巴巴:雲谷學校(杭州) 先說雲谷學校,是因為前面提到的騰訊明灣學校的首任校長Dr.Ted Faunce方泰德博士,曾在雲谷學校任職高階顧問。 △明灣校長方泰德博士,圖源:明灣教育 雲谷學校位於杭州西湖區的“雲谷板塊”,由馬雲作為“發起人”、聯合其他阿里巴巴合夥人於2017年投資十多億創辦,自誕生之日起就自帶巨大流量。 作為一所15年一貫制的國際學校,雲谷學校提供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部的課程,師生比達1:5,讓每個學生的發展都能被關注到。 學校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依託阿里強大的數字科技優勢,設定了雙語言、人文與社會、數學科學與技術、體育與生活、藝術五大學習領域,透過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手段,在特色課程中融入資訊科技、程式設計、STEM等知識技能,旨在提供面向未來世界的全面教育,全方位發展學生個性和能力。 如主流國際學校一樣,雲谷實行“走班制”,並推行開創國內K-12教育先河的“導師制”,讓學生在導師的引導和“放權”中主動思考、探索和實踐,有效培養內驅力。 △圖源:雲谷教育 馬雲曾說,辦這個學校的初衷就是要探索一條不同的教學之路,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而云谷學生的表現,也很好地印證了學校的理念:2023年,54名首屆畢業生斬獲多達190+封offer,其中不乏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紐約大學、愛丁堡大學等頂尖學府! 2、華為:清瀾山學校(東莞) 同樣在2017年,華為集團和清華附中合作開辦了一所“強強聯合”的雙語國際學校,也就是坐落於廣東東莞松山湖附近、與華為終端總部毗鄰的清瀾山學校。 華為出資數億投資建設,清華附中負責教學管理和學校運營,學校的優秀教師來自全球各地,85%有海外背景,90%取得了碩士以上學歷。學校採取小班教學模式每個班學生不超過24人,全校師生比約為1:5。 △圖源:清瀾山學校TsinglanSchool 清瀾山學校採用清華附中國際課程,以多種核心素養為導向,博採中國教育和國際教育之所長,提供超過240門的可選課程以及豐富的研學行程,鼓勵學生“嘗試一切可能”,致力於培養根植中國文化土壤、具備學術底蘊、創新潛力和高尚品質的國際化人才。 學校利用華為在ICT技術領域的優勢,量身打造了一套智慧校園的數字化平臺。學生背靠華為和清華的資源優勢,擁有豐富、優質的學習、研究和實踐機會,透過沉浸式教學、哈克尼斯圓桌授課法、跨學科綜合學習(STEAM)和基於專案的學習法(PBL)等方式,得以在完整的PreK-12學術體系中持續提升語言水平、學術能力、品德發展和文化認知,也能充分鍛鍊4C能力,即批判性思維、創造與創新、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建校以來,清瀾山學校的教學水準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口皆碑。目前學校已獲得WASC、Cognia等國際教育機構的權威認證,也在福布斯中國、京領、胡潤百學等國際學校榜單上拿下好名次。 首屆畢業生的升學成績同樣讓人眼前一亮:30餘名學生累計斬獲160+份錄取通知書,錄取院校包括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紐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3、京東:南外仙林分校宿遷學校(宿遷)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宿遷學校,由宿豫區人民政府、京東集團、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合作共建,2017年簽約,2019年開校。 △圖源網路 京東在學校的建成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身為江蘇宿遷人的劉強東,給家鄉捐助上億元用於當地建設;另一方面,學校的落地,離不開章澤天以“南外校友”的身份展開的協調和推動工作。此外,京東還為學校的硬體設施和餐飲供給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援。 南外仙林分校宿遷學校秉承南外本部“培養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的辦學目標,在教育教學上與南外仙林分校實行“八統一”,推行全面素質教育,堅持外語特長、文理綜融、身心和合、自由成長的育人理念。 學校設有幼兒園、小學、初中和國際高中部,由南外仙林分校全權負責運營,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均由分校直接派駐,實施小班化、國際化、多元化、個性化、精品化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在英語教學上,宿遷學校延續南外“情景-結構-交際”的特色教學模式,統整融合多版本教材,教學過程重參與體驗、合作和探究,為學生呈現地道的語言和文化,培養其卓越的語言能力和國際視野,並透過外語節、讀書節、演講會等校園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鍛鍊機會,最大程度地實現“知行合一”。 03 “大廠辦學”成潮流,但真的靠譜嗎? 不可否認,搞網際網路產品、新興科技,或者是做生意,這些公司和老闆都是專業的,而且是成功的。 但估計很多姐妹和我有一樣的顧慮: 他們為什麼“轉行”搞教育?這些學校真的靠譜嗎? 從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前景來看,企業加持的辦學模式是一片廣闊的藍海,這塊“蛋糕”勢必早已放在高速發展中的網際網路大廠的“盤子”裡,入局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像明灣學校、雲谷學校等,都強調了自身“非盈利”的性質,可國際化教育高昂學費仍是不爭的事實。背後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投入,以及對頂尖合作關係的拓展,如此巨大的成本,也許只有騰訊、阿里這樣的體量才能負擔得起。 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更需要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辦學之舉不僅彰顯了網際網路行業領袖們的理想和情懷,也有效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形象以及社會影響力。 △圖源網路 對於咱們普通家長來說,有資源豐富、實力強大的大廠護航,從某種程度上也保障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環境。而且大廠往往會尋找經驗豐富的學校或團隊合作,在教學質量上也不用擔心。 然而,大廠辦學也並非毫無隱憂。 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和耐心耕耘的事業,這與某些企業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目標恐怕會產生衝突。 此外,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瞬息萬變,如果企業的戰略佈局因此有所調整,就可能影響學校的穩定性。 所以,咱們做父母的在給孩子擇校時,千萬別被大廠的“金字招牌”迷了眼,還是要保持理性和謹慎,做好以下工作: -關注辦學背景:深入瞭解企業涉足教育的初衷與資源投入,分析其企業資源和教學模式是否契合孩子發展需求。 -考察師資力量:瞭解合作辦學的教師團隊的資質、教學經驗和穩定性,能否助力孩子學習。 -瞭解課程設定:明確學校採取什麼樣的課程體系,學科內容是否豐富多元且具備創新性,有沒有融入大廠特色的科技和網際網路元素等。 -參考升學就業:充分了解畢業生升學去向和就業質量,為孩子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衡量費用負擔:考量學費價效比,摒除“品牌溢價”,確保在經濟可承受範圍內為孩子選到優質教育。 與其執著於深挖大廠辦學背後究竟是出於對利益的追逐?對名聲的考量?還是純粹的教育情懷?我們不如就主打一個“論跡不論心”,更多關注如何讓教育摒棄外界的紛擾,迴歸到“育人”這一最純粹、最本質的職能上。 ❤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