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這位老師燙著爆炸的小卷發,化著妝,自信而飛揚地跟孩子們唱《看我72變》。
老師歌唱得很好,簡直可以媲美一眾明星了,絕對專業出身,而孩子的舞蹈也跳得很好,可以看出來功底深厚。
而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課堂裡,才不會被埋沒,他們的個性才能得到施展。
這個影片在全平臺的轉發現在已經超過百萬,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順著這條線,我們去扒了一下這個老師的往期影片,才發現,她“大有來頭”。
她會帶領孩子們唱一些旋律很強的流行歌曲,根本不用完成校本課程裡的任務單;
孩子們的英語口語都很不錯,所以在她的課堂上,也時常出現一些英文歌曲,特別的“洋氣”;
在她的課堂裡,孩子們不必拘泥於“師生”關係,可以席地而坐,可以三三兩兩地抱在一起唱歌,唱到盡興時,還可以站起來舞蹈。
我們普通人看演唱會一票難求的周杰倫、劉畊宏,都來這個老師的課堂,跟孩子們互動。
不僅是他們,很多名人都來過這所學校,谷建芬,鞠萍姐姐……可謂是星光熠熠。
在這種自由,包容,灑脫的課堂氛圍下,孩子們青春洋溢,朝氣蓬勃。
的確,如果孩子能上這樣的學校,不僅增長見識,也能對他們的性格塑造大有益處。
這是廈門一所老牌私立貴族學校,這裡的學費12萬起步,如果算上寒暑假參加的活動經費,一年20萬還是保守的數字。
看到這裡,我也終於明白了孩子們為什麼如此自信而鬆弛:
他們根本無需面對高考的壓力,更沒有家長在他們耳邊不斷地提醒家裡的經濟狀況不行。
他們只需要,跟隨老師好好享受童年的生活,大聲地歌唱,歡樂地舞蹈。
他們沒有升學的壓力,不需要千軍萬馬跟人家去擠獨木橋,偶爾還能跟明星們近距離互動,這樣的人生,該是何等的愜意與舒適呢?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學習和生活的孩子,怎麼會不自信,不陽光?
當普通人家的孩子還在為中考苦熬的時候,這個學校的課程,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部內容。
游泳館,化妝間,舞蹈室,巴西柔術館……只要你能想到的,這裡幾乎都有。
校長說:你不必樣樣精通,只需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生活,大膽地釋放天性,追求自己的興趣。
他們可以成為藝術家,可以成為領袖,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任何人。
自信、鬆弛,個性十足,在這樣的貴族學校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都是這樣的性格。
他們無需追求什麼東西學了有用,能賺錢,他們只需要知道做什麼能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有價值就行。
無憂無慮的,根本不是孩子的年齡,而是他們背後的資源。
那背後每年幾十萬的學費,那強大的經濟和物質支援,給了他們釋放個性的底氣,讓他們可以在包容、鬆弛的氛圍裡,勇敢地做自己。
是因為我們很多家長,在短影片看到這個“好的教育方式”就要去學習,看到那個“國外自由教育方式”就要去效仿,非常盲目。
而我想說的是,作為普通的家長,不要盲目地去羨慕這樣的教育方式。
沒有足夠的資本,如果你盲目去模仿和跟風,只會讓自己跳入火坑,陷入絕境。
有人唉聲嘆氣,要是純靠孩子自覺學習,不知道又會有多少孩子被刷下來。
而這個訊息還沒有明確成文的時候,有些學校,卻“頂風作案”了。
“孩子是高興了,家長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孩子不自律。”
在農村,大部分的家庭,需要的是一個鬆弛感強,興趣廣泛的孩子嗎?
不,對於他們來說,孩子有沒有考上大學,才是最重要的事。
考上大學,就意味著你有機會可以考公、考編,去大公司上班,從此走出農門,去城市裡找到立足的根本。
它像是一扇門,幫助普通的農家孩子,從鄉村來到城市,從閉塞來到開闊,從平庸走向富足。
其實我們的每一條校規背後,都有著十分人性化的深意。
無論你什麼樣的家庭背景,什麼樣的經濟實力,只要在學校,你跟大家都是一樣的,這樣大家就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學習上。
也許我們現在的教育,會讓你感到束縛,但請相信,它是真真切切地在保護我們。
有些中考失利的孩子,不到15歲就要進入職高,學習廚師。
他們從此要面對的,就是日復一日的顛鍋、炒菜,與油煙為伴。
不是說學習這些就沒有出路,而是,以後他們的人生,會少了很多可能性。
這些孩子,可能就是初中時追求個性,在學習上鬆弛感十足的那一批人。
而他們的家底,也無法託舉他們另闢門路,於是只能中考分流。
所以,那些所謂的鬆弛、個性、灑脫,這些東西對於我們普通家庭想要嗎?
普通人,一旦像有錢人家孩子那樣,等待你的就是被沖刷,被淘汰的命運。
也許我們現在的教育,或許會讓你感到壓抑,但請相信,它可能是最適合你的。
不要只說它扼殺了孩子的個性,卻不說它維護了一群人的公平;
你只看到它制定了太多條條框框,卻不曾知道,它給了無數普通人託底的勇氣。
個性,自由,鬆弛,美感,這些詞語,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奢侈品。
它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是用錢去堆積,而它對普通人來說,卻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這個世界,有很多橫切面,你和他們,只是不在同一個平面上罷了。
文章作者:桌子,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