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保羅再爆霸凌!3年香港1140宗霸凌!中產家長崩潰:幾十萬學費買不到心安…

最近,在網路上爆出了多所國際學校裡存在不少可怖的霸凌事件
香港名校聖保羅書院,2條男生髮生衝突的影片被匿名者釋出到網路上,引起熱議!
校方出面表示:第一段影片是發生在兩年前(2023年),兩名男生因口角而發生肢體衝突。第二段影片是發生在今年2月初,兩名男生因誤會而發生肢體衝突,訓導組已及時介入,有按照程式嚴肅跟進。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有媒體聯絡到了上傳影片的匿名者。
匿名者是聖保羅書院的學生,他曾向老師作出投訴,認為學校沒有正視整個校園的問題,也沒有給受害同學提供足夠情緒支援,事後校內暴力情況持續發生,受害同學也只能繼續啞忍,所以才決定在社交平臺公開有關影片,希望透過公眾輿論壓力引起校方的重視

據他所說,這兩條影片只是冰山一角,手裡還有其他相關短片。比如有人多次被同學毆打,遭受言語暴力,甚至有人會擺放鞋子在其他同學的飯盒上,作出集體嘲笑。

更可怕的是據說,聖保羅書院上月底還發生了上吊自殺事件!
一名中五(相當於內地高二)學生就在杭州參加交流活動期間死亡。甚至初步調查結果還是上吊自殺!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就有人猜測該學生可能遭遇校園欺凌。

幾件事串聯起來看,著實讓家長們覺得後背發涼…
2023年教育局資料顯示,香港學校就處理了約1140宗校園欺凌,教育局處理了35宗求助舉報!
從前,我們都以為霸凌往往存在於比較貧窮的地區,一個老師要管四五十人的公立學校,而在學生群體家境優渥、收取高昂學費、小班化教學的國際學校,霸凌情況也並不少見!

本文配圖自 | 《混沌少年時》&《黑暗榮耀》
果你的孩子在遭受某些形式的不良對待時,你會不會選擇上網開撕學校?(歡迎投票&評論)
國際化學校頻出霸凌事件
一年幾十萬學費家長也買不到心安?
近段時間以來,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過好幾次家長或者學生直接開撕國際學校的事件:
比如,有家長控訴孩子在一所國際學校被其他學生霸凌,老師和家長就能不能給監控影片、認定孩子是不是被霸凌產生了爭議,家長在一怒之下就發到網上去了。
後來又有該校其他家長髮聲對該家長的行為表示反對,雙方就在網上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吵,鬧得沸沸揚揚。幾天後發文控訴的家長已經將內容全部刪除了;
比如,有北京學生以採訪的形式在鏡頭前舉例,說自己剛剛轉到一所國際學校時,準備好好學習,結果被一群愛化妝不務正業的女同學排擠;
又比如,知名童星甜馨在一所北京非常昂貴的國際學校就讀,她深夜發文稱自己在學校被同學蹭完流量後被孤立;
還比如,之前有一位明星的妻子林寧瑞發文控訴,自己女兒所在的國際學校未能保護好她,使得孩子遭受二次霸凌。但此事後來經政府部門的聯合調查組證實:學生B同學主觀上不存在蓄意或惡意,未認定該事件為“霸凌行為”。
再比如,山西某雙語學校曾被爆出令人髮指的霸凌事件,兩位小學生對同寢室同學多次實施辱罵、毆打、欺凌等嚴重不良行為。
在被曝光後,因霸凌者均系未成年人,公安機關對其和其監護人依法予以訓誡,責令霸凌者接受心理輔導、行為矯治。並且責令該雙語學校立即整頓、限期整改;解除校長職務,辭退兩位副校長、涉事班級班主任和生活老師。

霸凌背後的家校關係
當“講理”和“共情”的博弈陷入囚徒困境

上述這些案例充分反映了霸凌這一行為的複雜性,有些肉體上的行為很容易被界定為霸凌,但有些心理上的冷暴力就很難界定了。

有些從家長角度看認為是霸凌的事件,但從學校角度看並不一定這樣認為,尤其像第一個例子裡發文的家長跟明星孩子的案例裡,還牽扯到輿論戰,這就更難說清,到底是學校沒有懲治霸凌者,還是家長過度保護,甚至利用輿論施壓學校了。

於是現狀就變成了,不論是肉體上還是心理上的施暴者,只要是12歲以下的未成年,處罰都比較輕,而那些被欺負的孩子、家長和學校,反而因為霸凌事件本身和媒體的曝光,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害。

那麼,感覺受傷的家長為什麼會選擇訴諸線上媒體,而不是僅僅透過找警察、教育局和律師等線下方式來評理呢?
透過觀察第一個案例裡的家長和明星家長在媒體上表達的情感歷程,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是在發現孩子被“霸凌”後,試圖找學校交涉,但學校老師和所謂的“霸凌者”都認為是孩子玩鬧,在幾次爭執的話趕話之後,他們的憤怒達到頂點,於是開始控訴學校態度強硬,並且選擇在網上當眾開撕,這才掀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最後在第三方或者其他助力下,家長結束此事。
這其中就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學校都有過一段口氣生硬地跟家長評理的時候,家長們上網開撕都發生在這之後。
從學校角度看,我的教育管理有沒有錯最重要,這可關係到我的名譽和學校管理能力,非得跟家長掰扯清楚不可,沒犯過的錯,堅決不能承認,否則以後還怎麼招生辦學,讓後面的家長信服。

可是當孩子的肉體沒有實質上的損傷時,孩子是否真的遭受到了霸凌,還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對於霸凌的界限其實並不完全一樣,是很難掰扯清楚的。
而此時,家長真正在意的是,學校是否安撫好了我們和孩子的情緒?還就只是就事論事,把“霸凌”事件的真相找出來,證明自己不用負責,然後告訴我,是我多心了?           
也就是當家校發生難以定性的矛盾時–
  • 一個在透過講理,來極力證明自己無錯;
  • 一個在透過表達情緒,來索要安撫和保護。
而從學校那裡沒有得到安撫的家長和學生,之所以選擇向輿論“討公道”,也是為了要輿論向他們表達同情和關注,從而“逼迫”學校意識到,他們之前的態度不夠真摯和熱誠,學校把自己的名譽和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沒有考慮到家長和孩子的心理感受,既然如此,那激進點的家長肯定就要鬧到網上讓學校名譽掃地。

我們常說,家庭是講愛的地方,社會是講理的地方,而學校恰恰既屬於社會,又面對的是家庭。
在學校看來,他們是教育的供應商,學生和家長是客戶,所以得講理。
可是,從家長看來,校長在招生演講時,口口聲聲說愛孩子最重要,那麼學校就該是孩子的另一位家長,家庭和學校都是孩子的家人,這裡就該是講愛大於講理的地方,甚至情緒安撫重於事實真相的地方。
這也就是為什麼家校雙方每次的爭吵都很費勁,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在一個頁面上吵。

學校到底要不要認錯?
家長到底要不要公開鬧?
於是,囚徒困境就來了。當學校體諒家長,家長也願意放過學校時,兩方的利益都最大;
而當學校服軟,家長獲勝時,學校在行業裡,會顯得是自己管理無能,竟然會踩到霸凌這跟紅線,這以後可怎麼招生?而且總感覺自己被家長拿捏了,以後校長老師管理起來就更畏手畏腳了,也不利於學校正常的運營;
而當學校不服軟,家長認輸時,恐怕家長和學生心裡就會比單純被霸凌更傷心了,從家長的視角看,等於被霸凌者和學校霸凌了兩次啊,這口惡氣怕是要很久才會消散了,搞不好還會從此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因此,單方面認輸的情況,恐怕學校和家長都不願意,於是雙方留情面一點的,就都選擇了第一種和解。
可是,但凡有學校堅定相信自己沒錯不服軟,而家長又堅決上網鬧大時,兩方就都會變成兩敗俱傷,雙方都很差的結果了。

面對可能的霸凌,家長的九字真言:

“早發現,早干預、早解決”

從家長和學校角度分析完霸凌事件後,我們將視線回到孩子本身。並不是每個孩子被霸凌後,都會直接告訴父母,所以,爸媽必須要學會察言觀色,先幫助孩子把霸凌扼殺於搖籃之中。記住這樣一個原則:
早發現,早干預,早解決。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正在經歷校園霸凌呢?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供父母參考:
zhenbang
傷痕與淤紫
如果爸媽在孩子身上發現不斷新增的傷痕和淤青,那麼要注意了。孩子很可能正在經歷校園霸凌,而且暴力程度可能還不低。
請特別注意發現傷痕的頻次問題,如果僅僅是偶發一兩處,並且孩子的精神狀態沒有明顯異常的話,可以放寬心,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時期的小男生,跟其他孩子打鬧可能是尋常行為,並不一定是霸凌,如果父母不放心的話,可以嘗試用簡訊與老師溝通,禮貌詢問一下傷口的成因,相信老師能夠給出比較客觀的答案。
zhenbang
身上的衣物經常被毀壞
在肢體侵害過程中,孩子的衣服很容易被撕扯毀壞,如果孩子回家時,衣服和隨身攜帶的東西經常被破壞,那麼父母要小心了,你的孩子可能正在經歷霸凌。
zhenbang
頭疼、肚子疼、拒絕上學
之所以把孩子生理上的疼痛以及心理上對學校的抗拒放在一起,是因為這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被霸凌的孩子常常會受傷,頭部和肚子遭受的擊打會形成物理性的疼痛。同時由於害怕繼續被打,TA們內心深處會拒絕上學。TA很有可能會對你說:爸爸(媽媽),我不想去學校(幼兒園),因為我不舒服。
大多孩子可能只會在寒暑假結束時表達出厭學情緒,但如果孩子長期都處於特別消極且身體不適的狀態,家長一定要分外小心,孩子遭遇霸凌的可能性非常大。

zhenbang
經常丟錢
如果孩子經常問你要錢,但是你又無法知道TA到底買了什麼東西,這時候父母就要多長個心眼兒了,孩子可能正在被其他孩子敲詐,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之間。
其實,不管是以上哪一點,孩子最終都會有情緒上的流露——憂鬱、傷感、常常有恐懼的心理表現,爸媽一定不要忽視這些,孩童時期的心靈創傷幾乎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父母發現的越早,就能越早干預。

如何應對?

5條「防身」建議請收好
每次霸凌事件發生後,微博評論區都會出現這樣的家長評論:
“看到他身上的傷,我在被子裡哭了很久”
“我一定會去學校大鬧一場”
“真想打那個欺負我家寶寶的孩子”
……
傷心、崩潰、憤怒,爸媽表現出的所有這些情緒都沒錯,但此時更需要的是對策,所以孩子被霸凌了,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zhenbang
不要漠視
不要懷疑,很多父母心很大,當孩子有傾訴慾望或表露沮喪情緒時,父母的表現是——無視。
在很多發展到無法控制的校園霸凌事件中,都有一對不作為的爸媽,他們主動或者被動地忽視孩子的感受,用工作和生活的不易來給自己做擋箭牌,要麼覺得孩子是無中生有,要麼認為老師介入一下就會沒事。
“都是小孩子,能鬧出什麼大事”
“我小時候也被欺負過,能有什麼大事”
。。。
爸媽的這種心態,會讓孩子進一步陷入絕望。

zhenbang
並告訴他們如何說“不”,幫助孩子說“不”
有調查顯示,90%遭遇霸凌的孩子,都是在生活中特別內向,以及順從性很強的孩子,過分內向的孩子很容易成為霸凌目標。
對於早已習慣抱團共同應對校園生活的孩子來說,單個獨立的個體是天然的攻擊目標,可以幫助霸凌團隊樹立威信,也能展示團體力量。如果碰上被欺負的孩子又特別順從,那情況就可以發展到非常糟糕的地步。
此時父母最要緊的是先鼓勵孩子大聲說“不”,下面這些句子可以直接使用:
我不喜歡這樣!
不要這樣對待我。
如果再欺負我,我會讓老師和你們的父母都知道!
。。。
宣告“我不喜歡‘是非常重要的,這會讓施暴方有一個最起碼的認定——你不是一個能被任意對待且會逆來順受的個體。
接下去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告訴孩子,被欺負之後,一定要遵循3個「馬上」:
馬上解決,馬上反抗,馬上要求道歉,不要拖!
一旦第一次孩子選擇不了了之,TA很可能會成為施暴者的長期目標。
你可以告訴孩子,不要怕把事情鬧大,必要時,可以一直盯著施暴方的眼睛,要求TA道歉,甚至可以鬧到全校皆知。哪怕對方繼續拉扯撕打,仍然不要放棄,繼續要對方道歉。起碼讓他知道,他的行為已經成為一個公共事件,是會讓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件大事。
而當下選擇沉默,那麼被藏起來的情緒勢必會反噬孩子的身心,要麼讓他更為懼怕懦弱,要麼慢慢形成扭曲的反社會型人格,討厭周遭的一切人。

zhenbang
不要介意把事情鬧大
輪到父母出場了,找老師,找家長
告訴孩子,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當孩子努力對霸凌者說出:“我不願意”的時候,你也在同步支援TA,在嚴重的霸凌事件後,爸媽們應該第一時間找到老師,說明情況,並且要求與霸凌者的父母見面。見面之後,你需要做這些事情。
1
讓孩子向霸凌者的父母還原事件的過程
2
要求對方孩子馬上道歉,並且保證今後不再會找麻煩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或許會遇到不合作的家長,那麼你需要明確表示,如果沒有道歉,你不會輕易讓事情就這麼過去,你不會對孩子訴諸暴力,但是你一定會向孩子們所在的整個教育體系投訴,同時不怕把事情鬧大,對於不講理的霸凌者來說,必要的“恐嚇”是需要的。
不要害怕撕破臉會讓孩子成為眾矢之的,從霸凌一開始,你的孩子就已經失去了被尊重的機會,現在是時候把它奪回來了,這需要你的勇氣。

zhenbang
試著去培養一個更“逆反”的孩子
毫無疑問,一個順從的孩子會讓爸媽省心不少,但是爸媽們要注意了,善良是美德,聽話卻從來都不是。專注於培養順從性性格孩子的爸媽們,很可能正在剝奪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瑞士有一項調查發現,男性霸凌受害者一般在家庭關係中,與父母過分緊密,或者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
孩子在一個集體中的位置,往往反映出他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
那些驕橫霸氣的欺凌實施者,在家中常常也是盛氣凌人的小霸王。而受害者則恰恰相反,是任何事情都願意接受的「好孩子」。所以那些在家庭生活裡無法自由說“不”的孩子,在霸凌事件面前一樣難以反抗。
平時爸媽們可以做一些實驗,故意發表一些錯誤的觀點,鼓勵孩子自行判斷,並且說出他的意見,當他習慣說出:“不,這樣不對。”時,其實就已經掌握了最好的自我保護技能。
zhenbang
練體育,不是為了打回去
而是要比打回去更強大
我們需要宣告的一點是:讓孩子去系統性地接觸某一項體育運動,並不是很多家長粗暴地以為,練好身體,就能打回去。可以這樣理解它的目的:
遭受霸凌就跟被慢性病侵襲一樣,將會是一個特別漫長的過程。暫時安全並不代表永遠安全,你需要增加TA的免疫力。
此時我們特別推薦體育鍛煉,最好是在專業教師帶領下,循序漸進地開始某一個體育專案的學習。
對於恢復初期的孩子來說,選擇3人以下可參與的小型專案為佳,因為孩子可能對團隊協作還有一定的障礙。等孩子慢慢覺得自己身體強壯了,則可以讓他加入一些團隊比賽,學會協作。
我們需要宣告的一點是:讓孩子去系統性地接觸某一項體育運動,並不是很多家長粗暴地以為,練好身體,就能打回去。可以這樣來理解體育的功能:
強健身體
讓心靈和身體同步強壯:在身體變強壯的過程中,孩子的心靈也會進一步強大,“沒有人可以輕易欺負我,因為我看上去很強大”,這是初步建立起來的自信。
開始敬畏力量本身
開始敬畏力量本身:有多少孩子會明白,力量——最後可以變成非常醜惡的霸凌事件,但同時也能變成美好的競技體育專案。當他的身體有能力創造力量的時候,體育給了他一個機會去選擇一種美好而且善意的表達,這不單單是身體上的成熟,這也是心靈的成熟。
最後,競技體育的協作性以及團隊獲得的榮譽感,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信心源泉,TA會明白:
人與人之間,是靠著協作和信賴來達成目標的,TA也會享受這種達成所帶來的快感,這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關於校園霸凌,寫到此處想給爸媽們看一個非常短的小影片,一個美國調查校園霸凌的團隊在街頭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想看看人們對待眼前的霸凌事件,會有怎樣的反應,結果出人意料:
所以制止霸凌的最後一件事,是不要忽略眼前任意一個霸凌現場,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的孩子就轉過臉去,也不要因為日常瑣事而忽視那個正在被欺凌的男孩或者女孩,沒有人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經歷這一切。
那麼每一對爸媽都應該像影片裡的那個老爺爺一樣,對著被霸凌的女孩說,你過來,你很棒,不要相信所有惡毒的話!然後為她吹起口琴……
這世界或許很糟,但我們仍能保護孩子!不是嗎?
本期福利
今日文章資源:
新增小助手,加入上海/北京/深圳/香港本地擇校群,瞭解本地學校真實就讀體驗👇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