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逃避上學(也稱為拒絕上學或學校恐懼症),是指孩子經常性地抗拒或找藉口不去上學。
孩子可能直接拒絕上學,或者以各種理由推脫,甚至經常因為身體不適而缺課,但症狀往往模糊且無法具體解釋。
許多逃避上學的孩子表現出與焦慮相關的身體症狀,但他們無法控制這些反應。他們可能會出現頭痛、胃痛、呼吸急促、噁心或頭暈,這些症狀通常只在上學日出現,而週末就會消失。然而,醫生檢查後往往發現並無實際的生理疾病。

孩子為什麼會逃避上學?
大多數孩子在面對上學焦慮時,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讓他們不舒服。家長需要耐心引導,找出可能的原因,比如:
✅ 對學業的焦慮(害怕失敗、完美主義傾向)
✅ 學習困難增加(無法跟上課程進度)
✅ 與同齡人的問題(被取笑、孤立、沒有朋友)
✅ 對公共衛生間的焦慮(不願在學校上廁所)
✅ 對某位老師的害怕(覺得老師“很兇”)
✅ 校外的網路欺凌(可能在課外時間受到傷害)
✅ 遭受校園欺凌(語言或身體上的攻擊)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逃避上學?
✅ 1. 先排除生理疾病
首先,帶孩子去看醫生,確保沒有真正的身體疾病。同時,醫生還可以幫助孩子表達焦慮的根源,併為他們的返校制定合適的計劃。
✅ 2. 與孩子開誠佈公地交流
-
溫和地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直接否定他們的感受。
-
表達理解,但同時堅定地鼓勵孩子回到學校。
-
一起思考解決方案,幫助孩子應對壓力或困難。
✅ 3. 讓孩子儘快迴歸校園
越早回到學校,越容易適應。如果逃避上學的時間拖得太久,孩子會越來越難迴歸正常學習。
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
告訴孩子“你是健康的”,你的身體不適可能是因為心理壓力。
-
強調上學是法律要求的責任,孩子可能會不斷請求留在家中,但家長要堅定立場。
-
和學校溝通,讓老師、校長、校醫知道孩子的情況,並尋求他們的幫助。
✅ 4. 堅持“上學日規則”
孩子最容易在早晨找藉口不去學校,家長應當保持冷靜和堅定,避免過多討論身體不適或焦慮問題。
有效做法:
-
不要每天早上問“你感覺怎麼樣?”——如果孩子能正常活動,他們就能上學。
-
若焦慮較嚴重,可採用“漸進式返校”方法:o 第一天:讓孩子起床、穿衣服,熟悉返校的節奏。o 第二天:送孩子去學校,但只待半天或上一兩節課。o 第三天:嘗試讓孩子恢復完整的上學時間。
如果需要,醫生可以開具證明,說明孩子過去確實有身體症狀,但現在可以返回課堂。
✅ 5. 尋求學校的支援
如果孩子的焦慮與欺凌或師生衝突有關,家長需要成為孩子的倡導者,積極與學校溝通。例如:
-
如果欺凌問題存在,要求學校採取措施,例如加強監督、調整座位等。
-
如果孩子覺得老師太嚴格,可以與老師或校長溝通,讓孩子獲得更多理解和支援。
-
如果孩子受到網路欺凌,家長應監控孩子的社交媒體活動,並向學校報告問題。
✅ 6. 在家休息時,避免給予特殊待遇
如果孩子留在家中,家長應當讓他們感到舒適,但不要給予特殊待遇。
避免以下行為:
-
提供額外的螢幕時間(看電視、玩電子遊戲)
-
提供額外的零食或特殊待遇
-
允許朋友或親戚來陪伴
如果孩子真的不舒服,可以讓他們休息,但應該保持與學校環境相似的作息,而不是讓“請假在家”變成一種享受。
✅ 7. 幫助孩子建立社交自信
如果孩子因為社交焦慮或缺乏朋友而不願上學,家長可以鼓勵他們在學校外建立社交圈:
-
參加俱樂部或課外活動(如運動隊、音樂班)
-
與朋友或親戚社交,增強社交適應能力

什麼時候應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的逃避上學持續超過一週,或者他們出現以下情況,家長應該考慮尋求專業心理諮詢:
✅ 持續的身體不適(頭痛、胃痛等)影響生活質量
✅ 持續的焦慮、情緒低落或社交回避
✅ 上學壓力嚴重影響學業表現
醫生可能會建議諮詢兒童心理健康專家,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應對焦慮和恐懼。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