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晶片獲新進展,理想純電車型能否靠AI「翻身」?

“業績增收不增利,理想汽車開始講AI故事。” 
作者 | 王瑞昊
編輯 | 相輝
“我仍是公司CEO,管理汽車業務相關的產品線、產品部、品牌、戰略等團隊,這和2024年是完全一致的。我們的確在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和DSTE(Develop Strategy to Execute)的負責人方面做了新的分工,但仍然有效地透過全公司的協同方式來實現戰略目標”。
3月14日晚財報會上,在被問到公司的管理層分工是否有調整以及在汽車業務與AI之間如何平衡時,李想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對照理想汽車在3月14日交出的2024年業績成績單,截至2024年末公司現金儲備高達1128億元,理想汽車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1445億元,同比增長16.6%,連續兩年實現盈利,但2024年顯然比2023年更難,營收增速有所放緩。
作為第一家實現盈利的中國新勢力,盈利的勢頭讓李想有更多精力放在AI上。
李想在3月14日財報電話會上回答的4個問題中有3個和AI相關,大篇幅闡述了理想汽車的AI佈局以及在AGI時代的自身定位,正如其在內部所說,理想汽車的願景是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企業,而不是成為全球領先的車企。
人工智慧企業確實一個更大更好的故事,但資本市場似乎並不買賬,財報公佈後,理想汽車美股週五盤前一度大跌逾7%,收盤時仍下跌4.39%。
1

理想汽車的AI故事

汽車將從工業時代的交通工具進化成為人工智慧時代的空間機器人,這是李想本人在諸多場合不斷提及的汽車發展前景,這也是業內在不斷強化的共識,但外界對理想汽車疑問是是否能做好,這個問題也隨即被具現到李想本人身上。
也正是雷峰網《新智駕》在不少投資人口中聽到的問題,“李想他懂AI嗎”。
“理想汽車當時對大模型有一定預判,早在2022年就展開預訓練工作,但ChatGPT的“大火”,讓理想汽車也沒想到模型竟能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內部員工王啟(化名)告訴《新智駕》
李想本人在訪談中也談及過這一時間節點:在2022年9月,我們就已經確定了,要把人工智慧作為真正重要的一個方向,並且我們認為這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據王啟介紹,李想對AI的理解和判斷非常超前,比內部做AI的人都要提前半年到一年。李想對AI的認知來自於和許多專業人士的交流。李想會在交流後形成自己的邏輯,然後結合公司的結構和業務情況,形成自己的判斷。如果OpenAI達到了某個水平,李想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團隊人才密度和OpenAI的差距,而是達到那個水平的要求和標準在哪裡,然後李想會想盡辦法去達到那個要求。
2023年上半年,李想堅決地告訴團隊,我們是一個AI公司,就必須把大模型做出來,沒有大模型就不配稱為AI公司,隨即理想汽車啟動了大模型的研發,取名為“Mind GPT”,並在2023年年底成功將大模型應用到車上,成為完成大模型上車的國內首家車企。
2024年底理想汽車又釋出了基於大模型的“理想同學”App,將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從車內擴充套件到車外。李想在2024年底理想汽車的AI Talk對話節目中表示,AI對理想汽車意味著未來的全部。
李想認為基座模型是人工智慧時代的作業系統+程式語言。基座模型所構建出的人工智慧超級產品,會是新一代入口——它會在所有裝置之上,在所有服務之上。
“理想同學”App的推出,就是李想基於該判斷的驗證。
在公司內部,李想對自研大模型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支援力度。內部研發人員周曉峰(化名)告訴《新智駕》,李想經常告訴團隊,要大膽提出要求,“理想汽車此前從未投入過這麼多資源,李想很願意投資,預算方面給了我們很多支援。”
為此,理想汽車還在內部專門設立了AI技術委員會,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對未來的技術路線進行評審和判斷,以及對技術投資進行決策。理想汽車有一個面向研究的RD預算池,這個池子的資金分配,很大程度上由AI技術委員進行決定。
“在中國,很少有大公司設立AI技術委員會,騰訊也沒有這樣的委員會。這是一個由公司願景驅動的事情,需要一把手來推動。”李想今年初透露“我們一年100億研發投入,有接近一半投在人工智慧”。財報顯示,理想汽車2024年的研發投入達111億元,同比增長4.6%。
據此前公開報道,理想汽車總GPU訓練卡的數量達到1.5萬張,每年光租卡的投入就達10億元,《新智駕》瞭解到僅智慧座艙團隊,理想汽車就擁有高達8000張GPU訓練卡。
另一方面,理想汽車早在2021年就開始圍繞智慧化構建自研能力,目前已經跑通了智慧座艙的自研體系,下一步將補齊自動駕駛自研閉環,《新智駕》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理想汽車自研晶片已經進入上車倒計時。
目前,理想汽車已經跑通了基於“理想同學”的智慧座艙自研能力,接下來的重點是建立自動駕駛自研能力,理想汽車的AI發展規劃將經歷三個階段:增強能力、變成助手、成為家人。理想汽車的目標是,至少在中國範圍內,未來幾年必須保證大語言模型的基座模型是行業前三,要真正跟頭部企業去PK,去競爭,而不只是在汽車行業裡比一比。
李想告訴團隊,我們不要再在感知上與他人競爭,我們要在認知上競爭,那麼我們的能力就會提升。
周曉峰表示,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汽車智慧化水平將越來越取決於各自公司的自研技術能力。而理想汽車的邏輯是,在內卷的汽車行業,對抗不確定性、保持領先的最快方式就是自己不斷創新和前進。如果只是跟隨大流,那麼最終只能達到行業的平均水平,而無法實現領先。
根據李想此前介紹,第一階段的AI是一個輔助,主要提升使用者解決問題的效率;第二階段的AI進化到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併為任務負責,具體到自動駕駛上就是實現了L4能力,是“拿掉”方向盤的階段,是真正的“iPhone4時刻”;第三階段是實現“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的終極時刻,這一階段的是最難的,需要具備情緒價值。
基於此判斷,理想汽車也明確了其在AGI時代的自身定位。
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當中催生了像蘋果公司、微軟,以及谷歌這樣的巨頭。蘋果代表的是終端,微軟和谷歌代表的是作業系統和開放的軟體平臺。三個巨頭都獲得了市場上的成功,但它們成功背後的定位和自我取捨是不同的。
蘋果這樣的垂直整合終端企業,雖然減少了一定的開放性,但確保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而微軟和谷歌生態增加了開放性,但影響力使用者體驗。
內部管理層人士徐天佑(化名)告訴《新智駕》,理想汽車一直在效仿蘋果這樣的公司形態,同時也在學習華為。
李想認為AGI時代會出現三類機器人:一個是L4級別自動駕駛空間機器人,它在一個開放空間裡執行;第二個是跟人合體的機器人,是增強人類能力的機器人;第三個是空間內的人形機器人。
“這三類終端或者說AGI機器人,會把使用者的生活覆蓋非常完善,類似於今天我們在使用蘋果的時候,會有Mac、iPhone、iPad、Apple Watch。”李想說,“未來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這是我們對於整個AGI時代,我認為我們應該去做的事情以及自身的定位。”
“我們要做AGI時代的終端企業。”
據悉,理想汽車的目標是要在3年內推出100%使用自動駕駛的車型,也就是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車型。
2

純電i8能否打贏“翻身仗”

徐天佑向《新智駕》表示,李想對AI的第一訴求是提升產品力。創辦汽車之家的經歷,使得李想特別善於將複雜的技術術語轉化成使用者可以清楚理解的產品化語言。
目前,理想汽車已經啟動了下一代技術架構VLA(視覺-語言-行動)模型的研發,並計劃在今年與首款純電SUV車型理想i8同時釋出。
毫無疑問,AI能力,將會是純電i8的產品亮點之一。而純電i8對於理想汽車來說,是一款不容有失的產品。
單憑增程車產品組合,理想汽車的財報已顯現出頹勢。
理想汽車2024年交付新車50.05萬輛,較2023年增長33.1%;但汽車毛利率從2023年的21.5%下降至2024年的19.8%。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曾說過,採用直營模式的車企,20%毛利率是最低的健康標準。
行業競爭加劇,是理想汽車2024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為了應對競爭,理想汽車在2024年4月推出指導價只要24.98萬元的理想L6。理想L6的2024年全年交付量在理想汽車總交付量的份額超過30%,2024年Q4的佔比更是接近50%。理想L6的推出及熱銷,拉低了理想汽車的單車平均售價。
此外,理想汽車還在2024年及2025年多次調整了新車交付價格,也拉低了單車均價。
比如在2024年底理想汽車推出3年0息政策。近期理想汽車又在此前3年0息的基礎上,推出了尾款減1.6萬元的政策。
理想汽車單車平均售價(ASP)在2024年Q4已下降至26.87萬元。作為比較,2024年Q3和2023年Q4的單車平均售價分別達27.04萬元和30.64萬元。可以看到,理想汽車的單車平均售價呈季度下降之勢。
在財報電話會上,理想汽車給出的預期是,2025年Q1的交付量將保持9.5%~15.7%的同比增速,季度交付量將達8.8萬輛至9.3萬輛;但營收指引遠低於市場預期,預計Q1營收將達234億~247億元,同比減少8.7%至3.5%;汽車毛利率將繼續下降至19%左右。
理想汽車急需提振財報表現,4個月後上市的純電i8被寄予厚望。
李想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不會在正式釋出會之前公佈太多理想i8的產品資訊。目前,理想汽車只公佈了i8的產品外觀,最明顯特徵是車頭處延續了MEGA車型的的“子彈頭”設計,車尾則延續理想L9的設計。
李想透露,理想i8將在今年7月釋出,緊接著理想i6也將在下半年釋出。上市節奏與2022年理想L9和理想L8的釋出類似。
李想解釋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在下半年獲得較好銷量表現的同時,為2026年第一季度儲備更多的訂單。
但實現預期效果的前提是理想i8需要如理想L9一樣快速開啟市場。
理想L9在2022年6月21日釋出,釋出即上量,第一個完整交付月便獲得了交付超1萬臺的成績。理想L9的大賣,是此後理想L8/L7/L6熱銷的基礎。
理想i8能否達到當初理想L9的效果?恐怕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答案。畢竟理想汽車曾在純電領域“栽過大跟頭”。
理想汽車首款純電車型——理想MEGA在2024年3月份上市。當時李想認為MEGA會成為50萬以上銷量第一的車型。但在整個2024年,理想MEGA的銷量僅有10798輛,月均1000輛出頭。
李想將MEGA失利的主要因素歸因於錯判市場規模以及對純電的理解還是不夠,尤其對充電樁該怎麼建。
同時,李想也承認增程產品的成功,是得益於理想L9的一炮而紅。“L9出來是一個震撼世界的產品,L8、L7、L6也享受到這個好處。李想說,“L9的所有方面都是天花板。”
這就為純電i8的市場前景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事實上,理想汽車首款純電SUV原本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釋出。MEGA失利後,理想推後了純電SUV的釋出節奏,一方面吸取MEGA失利教訓繼續最佳化產品,另一方面加快建設超充站,為即將推出的純電SUV鋪路。
整個2024年理想汽車一共新增上線了1,420座理想超充站,截至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900座理想超充站。李想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目標在首款純電SUV理想i8釋出時上線2,500座超充站,並在2025年底將超充站數量增加至4,000座。理想汽車建站的速度不可謂不快。
不過,熟悉理想汽車的分析師告訴《新智駕》,理想汽車的前景依舊面臨挑戰,一是市場定位狹窄,如果只做奶爸車,理想汽車將很快觸及其上限;二是下沉市場做得不夠,小米等競爭對手已經開始佈局理想汽車所在細分市場的車型。該分析師認為,待小米佈局對應車型後,理想汽車搶佔下沉市場難度增大。
此前,理想i8的官宣亮相時間原本計劃是2月27日,但李想在得知小米SU7 Ultra的釋出會時間也是同一天時,和小米取得溝通後,他將理想i8的官圖釋出時間定在了2月25日,以回饋雷軍此前的幫助。
比較戲劇性的是,小米首款純電SUV——小米YU7也將在今年六七月份釋出。理想純電i8終將還是要和小米YU7直面競爭。可想而知,理想i8所面對的競爭對手,比3年前的理想L9要強大許多。

//
近期熱門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