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加速歐洲佈局,寶馬15年老將掛帥電動車研發;廣汽否認收購恒大汽車南沙工廠;文遠知行獲法國無人駕駛牌照…|迴響

“時光不聲不響,卻悄然推動行業發生變革。未來汽車Daily試圖用本週新聞回顧的方式,記錄變革過程的細節,對行業發生的一點一滴進行留存。”
作者 |未來汽車Daily編輯部
小米汽車加速歐洲佈局,
寶馬15年老將掛帥電動車研發
3月25日,汽車媒體carscoops釋出博文稱,小米汽車正從寶馬等歐洲車企挖角至少5名高管,籌建歐洲研發中心,加速全球化程序。
前寶馬底盤技術主管Rudolf Dittrich出任小米歐洲研發中心負責人,他擁有寶馬15年及威廉姆斯(Williams)、索伯(Sauber)兩隻 F1 車隊管理經驗。
同期還招募寶馬/勞斯萊斯背景的Dusan Sarac,及負責效能開發的高階工程師 Jannis Hellwig,訊息還指出小米公司在德國慕尼黑開放高階汽車設計師、動態工程師等職位。
小米計劃 2025 年在中國銷售 35 萬輛電動車,若達成將超越 2024 年大眾、奧迪、寶馬、賓士和保時捷的電動車型銷量總和。
編輯部點評:小米從傳統歐洲車企挖高階工程師,顯示出高階人才爭奪戰已擴大到全球戰場,未來或許有更多新勢力會加大對歐洲團隊的吸引,加速人才流動。
而寶馬等傳統車企不僅面臨中國市場競爭,還要面對人才外流的挑戰,加大轉型的壓力。
對於小米汽車來說,招募寶馬、勞斯萊斯背景的工程師有助小米繼續提升底盤調校、豪車效能等方面的競爭力,有效提高品牌溢價,繼續小米的高階化轉型。小米選擇在慕尼黑設立研發中心,不僅能吸引歐洲人才、本土合作伙伴,還可更好提高歐洲消費者對小米品牌的認可,為未來進軍歐洲市場鋪路。
廣汽否認收購恒大汽車南沙工廠
3月26日,有訊息稱,廣汽集團與華為合作的華望專案將收購恒大汽車位於廣州的南沙工廠。恒大汽車股價一度漲幅超230%。
對此,廣汽集團方面回應稱,華望汽車將優先利用廣汽集團現有產能,不要輕信任何傳言,以公司公告為準。
編輯部點評:目前,恒大汽車仍在尋找“白衣騎士”。今年2月,恒大汽車釋出業務及運營更新公告,儘管過去6個月,恒大汽車一直在透過各種方式節省成本,但是僅能維持基本運營活動。
雖然造車專案一地雞毛,但產能仍屬於優質資產,這也給車企接盤恒大保留了一部分想象空間。
理想汽車李想:將對理想自研車載作業系統理想星環OS進行開源
3月27日,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表示,理想汽車將對自研車載作業系統理想星環OS進行開源,成為全球第一家將車載作業系統開源的車企。李想透露,理想星環OS將於今年4月上線開源社群,預計每年可為汽車廠商和供應商節省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作業系統授權費用。
李想表示,“當年,特斯拉的開源,推動了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最近DeepSeek的開源,帶動中國AI產業邁上新臺階。而汽車作業系統是汽車行業智慧化下半場的大腦中樞,所以今天理想星環作業系統的開源,勢必也能推動我們國家甚至全球汽車產業的智慧化。我們希望多年以後回頭再看,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上,有今天,有我們,有理想。”
編輯部點評:據瞭解,理想星環OS相比大量傳統車企仍在使用的行業頭部閉源AUTOSAR作業系統,其核心效能、安全性、成本效率、適配性和靈活性等指標全面領先,並且對國產晶片的支援尤為出色。
理想透過星環OS的開源,短期內幫助行業節省重複的研發投入,長期來看,或將推動國產晶片市場份額提升,打破國際壟斷,推動國產供應鏈崛起,形成“中國系統+中國晶片”的產業鏈。
而對於理想汽車,開源這一舉動樹立行業技術標杆的形象,若計劃執行成功,或將成為汽車行業里程碑事件。但長期來看,開源必將影響自身商業利益,理想汽車需持續在智慧化浪潮中搶佔高位。
文遠知行獲法國無人駕駛牌照
3月27日,文遠知行WeRide(Nasdaq:WRD)宣佈與法國自動駕駛出行網路運營商beti攜手,獲得法國純無人駕駛公開道路測試和運營牌照。
至此,文遠知行成為全球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國、阿聯酋、新加坡、法國、美國五國自動駕駛牌照的科技公司。
目前,文遠知行已在10個國家30個城市進行自動駕駛的研發、測試和運營,旗下robotaxi、robobus、robosweeper等前裝量產產品已落地法國、西班牙、瑞士、新加坡、阿聯酋、日本等國家。
編輯部點評:法國以嚴謹的自動駕駛立法體系著稱,根據其2019年頒佈的PACTE法案,自動駕駛牌照申請必須透過能源與氣候總局協調內政部、生態轉型部等多個部門的聯合稽核,相關技術檔案、安全預案和運營方案也需經過全面審查與評估。
從提出申請到最終獲批,文遠知行與beti僅耗時3個月,創自動駕駛公司在法國拿牌記錄,同時意味著文遠知行在技術安全驗證、運營方案設計等環節均達到歐洲地區最高標準。
東風集團:控股股東正在謀劃將長安旗下汽車板塊進行重組
3月28日,據財聯社,在2024業績溝通會上,東風集團股份管理層表示,公司和長安的整合目前正在進行中,控股股東正在謀劃將長安旗下的汽車板塊進行重組。“公司不太掌握具體細節,相關資訊我們會按照重組節奏,定期向股東或投資者進行披露。”
編輯部點評:東風、長安的重組已是板上釘釘,作為國有車企第一次大整合,可能會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從“分散競爭”轉向“集中資源”的集團化作戰,減少行業內無序競爭。
合併之後,東風、長安在產銷研等環節可形成協同效應,減少重複投資。不過,旗下品牌定位衝突和管理體系合併將是重組最大難點。
此外,由於目前重組細節仍為披露,市場對整合的預期尚未明確,可能會影響投資者信心。若涉及較大調整,短期內可能影響企業運營的穩定性。
蘭博基尼將在2030年前推出首款純電車
3月28日,據第一財經報道,蘭博基尼汽車主席兼執行長Stephan Winkelmann(史蒂芬·溫科爾曼)近日表示,“蘭博基尼將在2030年前推出首款純電動車,預計那時市場將足夠成熟,適合超豪華汽車品牌推出純電車型。”
他還表示,在車身形態方面,這款新車將會和蘭博基尼其他產品有所不同,新車預計是一款GT車型,採用“2+2”的佈局。純電動產品的推出不會影響現有產品線,而是對品牌的進一步補充。
編輯部點評:蘭博基尼的電動化是從混動逐漸轉向純電動。早在2023年,蘭博基尼便宣佈其燃油車產能已售罄。從2024年開始,蘭博基尼將不再生產純內燃機車型,並計劃在2025年之前將全部產品線轉向混合動力。
財報顯示,2024年蘭博基尼營業額為30.9億歐元,首次突破30億歐元,同比增長16.2%。此外,2024年蘭博基尼營業利潤為8.35億歐元,同比增長15.5%;營業利潤率為27%。
不過純電動時代的到來也讓燃油車的效能變得平權。蘭博基尼的純電動車如何保持燃油車產品的效能特性,是蘭博基尼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