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丨最高1000萬元支援——廣東等地釋出人才新政

01
江蘇
出臺“15條”政策舉措支援先進製造業促就業
日前,江蘇出臺《關於實施先進製造業促就業行動的通知》,透過15條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深化先進製造業產業鏈和人才鏈融合,破解行業結構性矛盾,拓寬職業發展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就業同步。《通知》明確,江蘇將全力做好先進製造業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建立本地區先進製造業企業名單及需求清冊。重點聚焦全省“1650”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築峰強鏈”企業培育支援計劃、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支援壯大一批優質企業群體,更好支撐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躍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增強就業吸納能力。建立高階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產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可以直接申報高階職稱評審。
02
吉林
長春“人才新政3.0版”釋出
1月6日,長春市釋出了《關於進一步激勵人才引領支撐長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人才新政3.0版”。新政策主要具有堅持政策的引領性、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注重政策的整合性、突出政策的創新性4個特點。新政策將過去分散在7個檔案中21項人才政策點進行整合整合,形成8項集中發力、便於操作落實的政策點。比如,整合支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據測算每年至少安排3億元財政資金保障;比如,對“產教科才”融合度高的創新聯盟,每年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援等。同時,圍繞高質量發展新趨勢,堅持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新增了25項政策點。比如,聚焦“一港雙城”,每年安排5000萬元人才資金,打造具有“全鏈條創新生態、整合性協同效應”的新質生產力人才高地;比如,強力支援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對企業或高校、院所新引進培養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支援;比如,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對促成我市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經紀人,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比如,激勵校友人才、海外人才、吉林籍人才迴歸回長創業,按其創業投資額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以及對鄉村振興領域“四鄉人才”創業、科研人才離崗創業、人才創業金融支援、創業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比如,擴大人才開放,支援東北區域人才一體化、哈長城市群建設等,切實發揮人才政策在促進新質生產力、引領高質量發展中的賦能作用。
03
廣東
廣州重金支援銀髮經濟領域科創
近日,廣州出臺《促進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措施》鼓勵銀髮經濟領域科技創新,對落戶廣州的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最高扶持1億元。《措施》提出,推動基因檢測、分子診斷等生物技術與延緩老年病深度融合,開發老年病早期篩查產品和服務,在穗企業積極承接銀髮經濟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專案、顛覆性技術重點專案、國家科技獎專案等落地轉化和產業化,對實現落地轉化的專案,最高給予1000萬元支援。此外,《措施》提出推進新一代資訊科技和智慧裝置在養老場景整合應用。
04
貴州
貴安推出人才政策“大禮包”
近日,《貴安新區進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印發。聚焦招引領軍人才、強化人才培訓、獎勵產業人才、支援柔性引才、提供安居保障、提供金融支援、貼心服務保障、最佳化工作機制8個方面綜合施策。在招引領軍人才方面,對全職引進的領軍及以上層次人才提供科研經費、團隊支援、生活保障等“一人一策”政策支援和全週期服務。對領軍及以上層次人才領銜的重大創新專案、重大技術成果轉化專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案、高科技高成長創業專案首次落地貴安新區的,採取“一對一”方式提供人才服務。鼓勵企業結合發展需要引入海外高層次人才,支援符合條件的海外人才(含柔性引進)申報“築才卡”。在獎勵產業人才方面,聚焦貴安新區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分類分檔制定釋出高階緊缺崗位人才清單,對企業聘用的清單內人才每年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人才獎勵。在提供金融支援方面,用好政策性信用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鼓勵金融機構對人才創辦企業提供信貸支援。提升人才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對個人和小微企業貸款最高額度分別提高至30萬元、400萬元,並給予最大限度的利率優惠。對於到貴安新區發展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人才(團隊),在投融資方面給予政策支援。
05
廣西
向海經濟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釋出
2024年12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聯合自治區海洋局釋出《2024年廣西向海經濟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進一步引導各類向海經濟人才在各領域合理流動,促進廣西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重點產業範圍的確定上,依據相關檔案,這些崗位涉及海洋新興產業、海洋傳統產業、綠色臨港產業、海洋公共管理服務產業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產業5大重點產業發展領域,共19個具體產業。其中,5大重點產業領域排名前三的為綠色臨港產業、海洋傳統產業、海洋新興產業。綠色臨港產業人才需求分佈在高階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電子資訊、輕工食品、高階造紙5個產業;海洋傳統產業人才需求主要分佈在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旅遊業、海洋工程建築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漁業7個產業;海洋新興產業人才需求分佈在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4個產業。
來源 :《留學生》雜誌綜合科技日報、長春日報等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