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斯里蘭卡總統迪薩納亞克在一月訪華期間,中斯釋出聯合宣告。
第十二條中說:“雙方願在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基礎上繼續開展海洋合作,定期舉行海洋事務雙邊磋商。雙方願深化海洋環境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海域態勢感知、海上救援救災、海事人員培訓和能力建設等領域合作,努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雙方同意簽署關於推進藍色夥伴關係與海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採訪/撰文:楊詩源)
第一屆斯里蘭卡海洋研究國際研討會於科倫坡盛大舉行,本次研討會聚焦探索藍色經濟、國際合作以及可持續海洋解決方案,致力於推進藍色夥伴關係與海洋合作。
斯里蘭卡作為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嶼國家,其海洋科學研究獨具地域特色與實用價值。此次研討會,也充分展現了海洋研究領域的中國力量。它由斯里蘭卡海洋大學主辦,中斯科教中心和中山大學協辦。我們有幸對斯里蘭卡海洋大學漁業和海洋科學學院院長維克拉馬辛哈女士進行了獨家專訪。
維克拉馬辛哈:這是斯里蘭卡海洋大學舉辦的首個國際研討會。在此之前,我們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國內研討會,這次國際研討會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在當前全球化形勢下,海洋研究的國際交流至關重要,所以我們積極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外高校開展合作。本次研討會與其他大學和研究機構攜手,共收錄了54篇論文,並將其出版成冊。這些論文來自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不同的研究機構、斯里蘭卡的科學家和相關組織,涵蓋的議題十分廣泛。
所有投稿均經過嚴格的雙盲審稿流程,最終選定這54篇論文。審稿小組由國際教授組成,成員包括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教授,這次研討會在海洋研究領域意義非凡。

(圖:斯海洋大學漁業和海洋科學學院院長維克拉馬辛哈)
您怎麼看待各國學者對本次研討會的貢獻?
維克拉馬辛哈:現代研究離不開國際交流。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教授,中國科學院中國 – 斯里蘭卡聯合科教中心主任王東曉先生,在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以及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研究方面造詣深厚。我們與他並非初次見面,此前我們與中國的大學已有過一些合作經驗,王院長也曾到訪斯里蘭卡,對這裡十分熟悉。我們還共同舉辦過海洋研究方面的研討會。
王院長是本屆研討會的兩位主旨演講者之一,為研討會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基於過去十年的觀測結果,分享了關於熱帶印度洋洋流及其氣候效應的研究成果,演講內容豐富、資訊量大,我們還將他的文章摘要收錄在論文集中。

(圖:斯海洋大學校長為王東曉院長頒發證書)
能與中國的科學家合作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這不僅有益於海洋研究,也是斯里蘭卡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科學領域成就斐然,在世界各個領域都佔據著重要地位。能與中國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合作,推動科研不斷進步,是十分寶貴的機會。
另一位主旨演講者是斯里蘭卡賈亞瓦德普拉大學的副校長帕提馬納,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他的演講全面且深刻,聚焦于海洋經濟學以及可持續農業,探討了農業如何成為改善藍色經濟的一個有前景的領域。此外,我們還舉辦了五個平行技術會議,涵蓋漁業、農業、海洋運輸與物流、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海洋學、海洋工程與技術等多個領域,綜合探討了海洋環境、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問題。”

(圖:斯賈亞瓦德普拉大學的副校長帕提馬納)
您是是本次研討會的主席,在斯里蘭卡海洋研究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研討會的未來規劃如何?
維克拉馬辛哈:我是一名環境學家,碩士階段研究海洋生態管理,博士階段專注於環境管理,特別是環境公平和環境管理方向。目前,我負責海洋學、食品技術等三個部門的工作。作為斯里蘭卡海洋大學,我們專注于海洋和漁業領域,有責任承擔起該領域的各項任務。我們的使命是為海洋、航運和漁業領域培養專業人才。
本次研討會旨在探討與海洋、航運、漁業相關的各個方面,包括海洋工程、船舶設計等領域的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未來,我們計劃持續舉辦國際研討會,從國際社會汲取支援和創新思路,將這些理念和解決方案應用到我國的研究和教育中,讓學生們也能從中學習到相關知識和經驗。
這個平臺為國際和本地人員,尤其是本科生,提供了討論問題、展示自我以及接觸不同國際視野的機會。藍色經濟是全球熱門話題,我們希望透過這些研討會深入探討其主要方面、發展可能性和前景,透過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推動該領域的發展。
維克拉馬辛哈: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是科研的前兩個階段。海洋大學的存在意義在於為海洋領域輸送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必須具備紮實的知識和技術能力。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出領域專家,透過這些研討會提供的平臺和國際網路,讓他們能夠提升知識水平、接受專業培訓,並將所學的理論和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我們期望這些人才能夠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力量,在更大的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斯里蘭卡目前在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面臨著裝置不足、操作人才短缺以及裝置更新換代等問題。
海洋大學的學生,通常是怎麼實習,以具備實操經驗的?
維克拉馬辛哈: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我們為他們精心打造了豐富多樣的實習機會,尤其是對於那些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學位課程,實踐環節更是重中之重。以水產食品技術專業為例,這是一個極具技術含量的學位,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操作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幾乎所有的學位課程,都會安排學生進行三到六個月的實際操作培訓,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寶貴的經驗。

而對於一些特殊的學位課程,到了第四學年,我們還會為學生提供為期六個月的專項研究機會,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科研和實踐能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都表現得十分出色。我們積極與外部的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這些機構擁有先進的裝置和豐富的資源,學生們可以藉助這些平臺,接觸到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獲取到更為實用的專業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們的工程學位課程體系中,學生畢業後能夠順利獲得海員證書(CDC),這可是從事海洋工程領域工作的必備證書。目前,我們是斯里蘭卡唯一能夠提供該證書的大學。一旦學生取得這一證書,便可以憑藉它直接進入相關行業開啟職業生涯。
除了在第三年和第四年為學生提供的工業培訓和研究機會外,我們還透過多種渠道為學生創造參與實際工作的條件。我們擁有自己的水產養殖解剖實驗室,同時與國家水產發展局(NAQDA)——斯里蘭卡負責發展水產養殖和內陸漁業的核心國家機構,現隸屬於漁業和水產資源部,以及國家水產資源研究與發展局(NARA)展開深度合作。學生們可以在這些機構中親身參與實踐工作,積累豐富的行業經驗。透過這些全方位的舉措,我們期望學生們在畢業前就能擁有充足的實際工作經驗,並且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未來的職業發展中。
維克拉馬辛哈:正如你所說,當前斯里蘭卡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書本知識為核心,考試內容也完全圍繞既定課程展開,學生們往往只是被動地按照課程安排進行學習。但我希望,隨著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教育制度的變革,我們能夠迎來全新的教育格局。
我認為,從教育的起始階段就應該將重點向技術領域傾斜。學生們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本知識和應試學習,他們應該從一開始就有機會去發現自己的天賦和才能。所以,我們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能夠挖掘和提升自身才能的機會。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小型專案,讓他們動手製作一些實物作品。像木匠、建築工人等行業,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從事這些行業的人才也應該接受系統的職業培訓。
在斯里蘭卡,我們設有專門的職業培訓部門,海洋大學也是其中的一員,並且擁有自己的區域培訓中心。但我始終認為,教育改革應該從學校抓起,從學生的基礎教育階段開始,就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發展機會,讓他們瞭解到不同職業的可能性。否則,在家庭和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們往往只會將目光聚焦在成為醫生或工程師等少數熱門職業上,而忽略了自身其他方面的潛力。我們必須打破這種思維定式,幫助學生充分釋放他們的潛力。
未來如果有可能與中國科研機構合作,您主要期待哪些方面的支援?
維克拉馬辛哈:我們深知技術和科技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技術培訓和意識提升專案對我們而言具有極高的價值,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大學教師和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對於整個教育和科研事業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安排學生定期進行外出交流,甚至可以前往中國等國家進行學習實踐。例如,農業專業的學生如果能到中國的水產養殖公司進行實地實踐,這將對他們的專業成長大有裨益。
此外,如果能夠得到來自中國的支援,為我們提供先進的裝置,那將是非常寶貴的幫助。同時,在研究資金方面,尤其是合作研究專案的資金支援,對於正處於發展階段的斯里蘭卡來說至關重要。過去十年,我們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因此,這樣的支援將為我們的科研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我們在海洋研究等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選文末右下角的“好看”哦。如需定製旅行服務,請給我們留言或者發訊息。
歡 迎 探 討 合 作
聯絡微信:srilanka-nanggii1

斯里蘭卡小妞:資深島民,寫蘭卡最多的中國人。
長居科倫坡的中國記者,出版7本書,斯里蘭卡國營報紙《星期日觀察》專欄作者。曾獨家專訪時任總統、總理、外長、國防部高官,商界人士和藝術家,同時也是旅行者和徒步愛好者,住遍島上酒店,足跡慢行4大洲30多國。
出版作品包括:指南《中國國家地理.斯里蘭卡旅行指南》、旅行筆記《印度,不可思議》, 譯作《勇者征途:攀登七大高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