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知道芊芊是飯渣,我最煩就是每週末逛超市,給閨女集中採購下禮拜早餐。
先不說味道,光一看成分就沒幾個乾淨的, 恨不得90%的快手餐都入不了我法眼。

雖然還剩10%可選餘地, 但我買回家給閨女做,她小叼嘴不吃,我白花錢、白費勁。
因為超市大多數快手餐,都是機器流水線做的,用料也不講究,芊芊說沒飯味,不愛吃。

所以,可選種類就沒剩啥了。每次轉來轉去就那幾樣,恨不得百八十年都不出新

因為兼顧好成分和好味道的快手餐,實在太少。說實話,這些年找的我腦闊疼,一年也只能攢夠這麼一、兩波給你們推薦


比如, 之前給你們找的西貝,在家能吃上門店味道, 我就已經挺美滋滋的了。

所以,今天就把我摸索出選快手餐的這些標準,給你們也寫寫。
不用非等我,你們逛超市的時候,可以多留意下:
🍜想孩子愛吃,可以按茶樓標準選。
是的,我把愛吃放在了排序中的第一位。因為不愛吃,再好成分都白搭。
但是這個愛吃呢,咱可以跳脫刻板印象,以為只有垃圾食品,孩子才愛吃。
我現在倒有一個新的判斷角度,我們可以按茶樓標準來挑。
比如,我家為什麼愛吃茶樓?而覺得普通早餐門店早餐味道一般呢?
因為我個人覺得茶樓餐食更偏精緻,對食材和做法更講究。不像普通早點攤的粗線條,孩子接受度就更高。
比如,我在巴厘島吃的下午茶,就是更點心型的餐食,顏值和味道都很牛。

另外茶樓價格雖然貴點,但它實打實是手工做的,不是機器流水線一鍋出。
比如,我閨蜜去廣州旅行,也是為了口粵式非遺茶點,特意開車1小時去吃。
不過價格不便宜,169/人8道茶點,她侄女巨挑食,但那次一個渣兒沒剩。

比如,這個翡翠素包週末她侄女吃來,說怎麼跟廣州非遺粵式茶樓一個味。

比如,我找的小籠包,另一個閨蜜兒子說跟杭州吃過的非遺小籠包一樣。

所以,不光是我飯渣閨女,就連我周圍閨蜜家孩子小叼嘴兒的,也都愛吃。
🍜但怎麼選,味道還原茶樓,食材還乾淨放心呢?
我選十幾年快手餐很少失手,有一個百用不厭的小經驗:先看包裝,再看品相。

比如,我發現這個杭州小籠包,就是老面發酵,不是新增劑泡打粉發的。

往往咱們挑選時注意到這一個細節,可能味道一下就能上個大臺階。
那怎麼驗證是手工製作還是機器流水線?
我個人經驗來說,如果有褶的就看褶。
比如,你們看這個小籠包,全部是手工捏的褶,恨不得沒一個一樣的。

但如果機器流水線做的,跟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似的,基本都一個樣兒。

但如果沒褶那就看面。
比如,我發現手工和的面暄乎但略有嚼勁,彈軟勁道,麥香味濃,氣孔大。
如果機器和的面表面光溜,也暄乎,但口感糟了吧唧的沒面味,氣孔小。

當然有時也憑口感,孩子愛吃你就問店家吧,手工做的機率就會很大。
我總結的這個方法,還適用於超市買盒裝速食,你們再買時可以試試。

①配料表是天花板級別食材,還是濫竽充數。
比如,這個紙皮燒麥,芝士是紐西蘭進口的馬蘇裡拉芝士,味道更濃郁。

因為口感很好,它一咬拉絲,所以這種進口的中高階芝士,一袋得4、5十。

所以,如果快手餐選用了這些天花板級別的配料,會成為我的首選(我之前入的蛋黃味的,但現在沒這款了,皮不變,但餡兒換成三丁的了,也還蠻好吃的,下同)

但如果想少踩雷,還要結合看成分表,練就一雙“透視眼”。
👉🏻看主要餡料配比
比如,我發現這個翡翠素包餡含量≥65%,蔬菜、雞蛋、粉條等含量都寫了。
所以,這個餡料配比,基本可以透過配料表排位和百分比腦補了。

像我超市買的翡翠素包雖然蔬菜、雞蛋都有,但沒寫多少,只寫了粉條含量。
之所以粉條含量高,是因為它相比蔬菜和雞蛋類價格更低些。

所以,我吃翡翠素包,像茶樓包的薄皮兒大餡兒的感覺,一大兜菜吃的過癮。
雖然翡翠素包味道也還可以,但我肉眼看感覺皮略厚實,裡面菜量也更少。

👉🏻除了看主料,其實配料和鎖鮮技術也很關鍵,但往往很容易忽略這些細節。
首先就是,看配料是否選用家用級別。
比如,我透過資料瞭解到,這套快手餐配料用的是中糧麵粉、金龍魚非轉基因大豆油、六月鮮醬油。

其次呢,選鎖鮮技術的總時長更短的。
比如,這套快手餐從製作👉🏻包裝👉🏻出庫,全程不到1小時,屬於快速鎖鮮。
鎖鮮時間越短,食物保留的新鮮度就越高,往往小工廠做不到這麼快的速度。

所以,天花板級食材,搭配高品質調料,再有鎖鮮技術加持,在味道上就是三重疊加。

❗️這個往往包裝提現不出來,可以留意下他們的詳情頁的有沒有這方面的介紹,或者問下客服。
②食材用鮮肉鮮菜,還是冷凍肉或脫水菜。
比如,這個小籠包肉湯透油像茶樓現蒸的,我發現它用的當日現宰的豬後腿肉。

但超市的往往湯汁沒這麼多,味道也沒這麼鮮,很可能用的就是冷凍肉,或其他部位的肉。

但是,往往這一個小細節,恨不得一下就能決定孩子愛不愛吃。
不過,配料表其實我剛開始也判斷不好,但每次逛超市都學著看。到家每次再“吃”一塹長一智,慢慢就火眼金睛了

有一說一,滿足這些條件的確實鳳毛鱗,就像開頭說的,一年攢2-3波我就能樂開花了。
距上次給你們推薦,雖然還沒攢不夠一波,但確實也發現了個新的,這次就一塊說了(這是我之前做的功課,略遺憾的是現在有些款下架了,但好在這些都是芊芊和周圍閨蜜家孩子們普遍比較愛吃的)

如果快手餐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按圖⽚識別【jin限群內福利品】(已在福利社群的妞,不用重複加哈,全群同步滴)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提前規避下哈。
我下面給你們再詳細說說,我最近新發現的這個,雖然只有一個,但是可選的種類滿多,可以隨意組合,價效比也蠻高。

我最近給芊芊吃的這套快手餐,味道接近差茶樓水準,但特好做,10分鐘就搞定:
-
1袋1頓的量,頓頓都能吃新鮮的
-
做之前不用解凍,10分鐘一鍋出
👉1袋1頓的量,頓頓都能吃新鮮的
我發現快手餐要想好吃,有個不起眼的細節很難注意到,就是挑“小”的入。
比如,一個是包裝小。像這個小籠包一袋就5個,我每次吃幾袋開幾袋。
即便穿插著吃別的,也不怕跟大包裝的似的,老放就乾巴了,沒水分了。

比如,再一個是個頭小。像這個油條是小小根,我閨女基本一頓2根。
因為再就點豆漿、雞蛋,堅果啥的,量剛好,不像大根油條老剩半根。

所以,我撿“小”的挑好處就是不剩,每頓老能吃新鮮的,孩子就愛吃。
👉做之前不用解凍,10分鐘一鍋出
味道好孩子愛吃,但省事咱當媽的才愛做,不然再好吃做著複雜也不愛做。
像我發明個10分鐘懶人做飯大法,就是儘量“一鍋出”,超快超省事(但前提是一定要選不用提前解凍的快手餐哈)。
這個一鍋出的底層邏輯,就是利用快手餐主食的做法特點,同理做其他的吃的。
比如,如果是需要蒸的小籠包、肉花捲,我就上面蒸主食,下面煮雞蛋,同時微波爐再打一杯牛奶,齊活。

這種蒸的蕞省事,我把快手餐扔鍋裡去洗漱,定10分鐘鬧鐘完事直接吃,不用看著。
❗️但切記不要太過火,否則肉會縮巴,菜也沒那麼綠了,整體會稍微影響口感。

如果快手餐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按圖⽚識別【jin限群內福利品】(已在福利社群的妞,不用重複加哈,全群同步滴)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提前規避下哈。

下面芊媽的服務號【芊媽的i陪娃小店】,可以接收到訂單查詢和一鍵聯絡客服等服務。(直接單擊👇)關注後,右下角可一鍵聯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