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宣佈全面現房銷售,現房時代要來了嗎?

現房銷售會降低週轉和資金使用效率,但有利於打造產品溢價率,推動造好房子的企業獲得更高利潤率,也有利於降低企業營銷成本,重塑行業社會口碑

文|《財經》記者 鄒碧穎

編輯|王延春
河南信陽宣佈全面推行現房銷售,“現房時代”更進一步。
5月13日,信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釋出了《關於加強商品房預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試行)的批前公示》檔案,提出嚴控預售許可條件、全面推行現房銷售。嚴格落實使用自有資金購地,開發公司需具備與專案匹配的自有資金,禁止“空手套白狼”。
“檔案印發後新出讓土地開發的商品房,一律實行現房銷售。”這份檔案要求,按照“新老有別”的原則,對已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專案,按照法律法規,“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時可申報商品房預售許可;或按照河南省相關規定“工程進度達到設計形象進度的二分之一以上”時,可申報商品房預售許可。檔案印發後新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專案,施工進度需達到主體封頂方可申報商品房預售許可。
近年來,隨著各地探索現房銷售模式愈加成熟,全國推行現房銷售的可能性有多大?
海南已實現8萬套住房現房銷售
商品房現售制度是指將建成完工後的商品現房(或二手房)作為標的物,確立房企(或賣方)與購房者交易關係的銷售制度。買賣雙方“一手錢一手貨”,所見即所得。中國內地的商品房預售制度借鑑香港地區,於20世紀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初期引入。
長期以來,中國商品房新房主要推行期房預售制度。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商品房預售面積(期房預售制)佔總銷售總面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其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達到87.9%、89.8%和89.6%。房企透過“期房預售制”獲得購房者購房價款,轉化為零成本開發資金,大大降低了房企的自有資金門檻。
民建湖南省財政與金融委員會委員楊孟著分析指出,房地產業投資量大、建設週期長、資金週轉慢,“期房預售制”無疑是根本破解開發資金約束難題的有效途徑。然而,在“期房預售制”下,對於購房者而言,將來房屋交付時是否合乎預購時的承諾條件,還存在很多變數—購房者幾乎為此承擔了爛尾、貨不對板、延期交付等全部風險。
中信證券今年4月釋出的一份研報指出,當前,商品房預售制的市場基礎(供不應求)已經不存在。房價的持續下跌,和不合時宜的預售制存在顯著關聯。穩步推動現房銷售,有助於敦促開發商關注產品本身而不是週轉速度,避免下一次交付問題的產生。
而中指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指出,近幾年信陽土拍市場表現偏弱。2025年1月-4月,信陽市本級僅成交1宗涉宅用地。當前信陽已有不少專案實質上處於現房銷售的狀態。
信陽之前,北京、海南、深圳、雄安等部分地方政府也探索過現房銷售。
2020年3月,海南釋出相關通知,要求對在新出讓土地上建設的商品住宅、實行現房銷售。該政策落地至今已超5年時間。去年8月,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採訪時介紹,海南第一批現房交付的商品住宅專案於2022年陸續上市。實施現房銷售以來,海南已有8萬套住房(含安居房)實現了所見即所得。
上述負責人介紹,海南7個安居房專案,工期從常規的24個月以上縮短為11個~14個月,從拿地到竣工驗收具備銷售條件僅用了一年左右。現房銷售對開發商的資金實力和運營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可將一些資金鍊脆弱的中小房企以及“高槓杆、高負債、高週轉”的企業“擠出”市場,由市場來“優勝劣汰”,促進房地產企業提質增效。
實際上,深圳也探索過單宗地塊的現房銷售。2024年9月,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新了深圳當年的第三塊宅地–A219-0080。出讓公告中提到了“全部現房銷售”的新規定,即意向競買人在申請競買資格時須提供承諾函,承諾提供“交房即發證”服務。
未來中國更可能是期房與現房並存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改革房地產開發融資方式和商品房預售制度”。2025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強調,“有力有序推行現房銷售,最佳化預售資金監管”。
根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監測,2022年末以來,全國已有超30個省(市)出臺現房銷售相關政策。安徽在合肥、蕪湖開展了現房銷售的試點;今年4月,湖北荊門首批試點專案中的一個專案入市,商鋪售罄住宅簽約超八成,另一專案竣工在即,認購率近九成。多地出臺配套政策,如贛州多區縣延長現房銷售專案土地出讓金繳納期限,九江多區縣對現房銷售專案的購房者進行契稅補貼,山東多地提高購買現房的公積金貸款額度。
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消費者亦傾向於購買現房。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2年1月至2月,期房銷售面積同比負增長,2022年全年最大負值為-28%,2023年底為-14.1%。但在此期間,現房銷售始終為正增長,2023年全年同比增幅為18%,表現明顯好於期房。
華泰證券2024年7月釋出的一份研報顯示,過去三年,現房佔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比重明顯提升,從2021年的10.4%提升至2023年的18.7%。2024年上半年,國內商品住宅的期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1%;現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3%。2024年上半年,現房佔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26.7%,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最高值。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同時指出,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啟動現售的壓力不小,面臨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的阻力。而且,推行現房銷售,最關鍵是要降低地價。此外,需要降低開發貸利率。越是確定性的產品,銀行之間的競爭越大,利率也應該越低。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必然是期房與現房並存的時代。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現房銷售模式,若專案建成後銷售不及預期,房企前期投入資金回收及償還貸款將面臨巨大壓力。但這將倒逼企業更加尊重市場供求規律,審慎拿地,科學決策。同時,有利於保障樓盤專案品質,更加考驗企業的產品力。
中信證券2024年12月釋出的一份報告預計,中國現房銷售會以新老劃斷,分盤逐次方式推廣。現房銷售會降低週轉和資金使用效率,但有利於打造產品溢價率,推動造好房子的企業獲得更高利潤率,也有利於降低企業營銷成本,重塑行業社會口碑。
責編 | 秦李欣
題圖|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