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s Takeover Is Now CompleteDespite the arrival of new competitors and growing
political tension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the ecommerce juggernaut Temu proved in 2024 it’s here to stay.
Temu(拼多多海外版)已經全面佔領市場
儘管新競爭者不斷湧現,美中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電商巨頭Temu在2024年證明了其地位之不可撼動
撰文/Zeyi Yang
載於/Wired
日期/2024.12.26
按語:本文介紹了電商巨頭Temu 2024年在美國市場的發展情況。它以低價商品迅速崛起,在過去一兩年內快速在美國市場擴張,在下載量、訪問量、銷售額方面均成績優異,並且已經正面挑戰本土電商具有亞馬遜。Temu作對了三件事,找到了合適的中國供應商;準確的市場定位;快捷可靠的交付手段。但未來公司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美國醞釀的限制“最低免稅限額”豁免政策,效仿TikTok,以資料隱私、國家安全等方面對Temu的審查。但Temu發展非常之快,正在透過業務模式的迭代規避美國監管,同時還在加大全球業務多元化。同時,作為售賣商品的電商平臺,其面臨的政治風險要小於TikTok這樣的社交媒體平臺。無論如何,Temu已經挺進美國,並將作為一個有競爭實力的行業參與者,長期留在這個市場。2024.12.31
(全文約3,4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無論你喜歡與否,都必須承認Temu(拼多多海外版)在過去的一年大放異彩。這家由中國運營的電商網站於2022年末上線,以銷售種類繁多且價格低到令人驚訝的商品而聞名。僅用了兩年時間,它就在美國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在過去一年裡,它榮登下載量排行榜榜首,超過了像ChatGPT和Threads這類熱門應用,並且已在全球數十個國家開展業務。就連它最大的競爭對手亞馬遜,最近也推出了一款名為“Amazon Haul”的仿品,從物流供應鏈到使用者介面都和Temu極其相似。
據AB Bernstein和Tech Buzz China的分析師預測,Temu今年的銷售總額預計將超過500億美元,有望達到2023年的三倍。Temu網站目前每月全球訪問量接近7億次。蘋果最近透露,它也是2024年美國iPhone上下載量最多的應用。
在文化語境中,Temu已經完全取代了之前主打平價商品的網路購物平臺Wish,成為仿製品或平價替代品的代名詞。例如,最近在紐約市舉辦的提莫西·查拉梅(Timothée Chalamet)模仿秀大賽的獲勝者自稱“Temu-thée Chalamet”。數千萬普通民眾都試用過這款應用,其中許多人是透過Temu無處不在、無休止境的廣告宣傳活動才知道它的。到現在,說不定你的祖母也在對Temu著迷呢。
··· ···
(全文約3,400字)
China’s firms are taking flight, worrying its
rulers
Policymake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xious about
offshoring
中國企業投資出海佈局,引起監管關注
國內外的政策制定者都十分關注產業外遷問題
載於/The Economist
日期/2024.12.29
按語:這是日前刊載在《經濟學人》上關於中國企業投資出海的文章,內容不涉及意識形態及論斷,總體比較客觀。文章指出,中國企業在啟動新一波的投資出海;如果說上一波“走出去”更多的是收購發達經濟體地標資產作為投資品的話,這一波出海的特點是對外直接投資(FDI)——在新興市場投資建設產能。驅動這一波出海的因素,既是為了規避美國關稅,也是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對海外市場的積極開拓。但環境的不斷變化,還在推動中國企業進一步調整模式:一是投資接受國(如各東南亞國家)以“蘿蔔加大棒”,敦促中國企業更多的僱傭本地工人、採購本地供應商產品;二是美國可能對中國在第三國簡單組裝換標的產品也加徵關稅,使得原來規避關稅的辦法行不通了。其結果是,中國企業在逐漸增加海外產業的“本地化”——從僱傭工人,但培育當地產業鏈。但這就相當於把中國本土產業外遷,給中國國內經濟帶來問題,一是技術外流,二是產業“空心化”,三是影響就業。地方政府對產業外流是最為敏感的,因為一些地方龍頭企業可能會帶走整個供應鏈,給當地就業、經濟乃至社會穩定帶來影響;國家層面,中國一直強調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強調利用大國縱深留住產業根基(即將低附加值產業從沿海及中部城市向內陸經濟落後地區轉移,而不是簡單遷往海外)。
但一個問題是,各國都希望發展自己的產業,在價值鏈裡攀升,不可能只向中國購買商品。因此,單純依靠“中國製造”出海的模式會造成貿易不平衡,長期難以維繫,而且可能導致和許多國家及貿易集團產生經貿衝突,甚至影響地緣政治關係。因此,中國企業為了做大海外市場,一定的出海投資也是必由之路。但只要企業出海投資,在國外建設產能,一個難以避免的結果就是導致中國產業外流,減少地方稅收,影響就業,而且很關鍵的一點——這有可能會惡化已有的需求不足的情況,並造成某種惡性迴圈。一言蔽之,由於國內需求不足,商機有限,企業到海外找機會,順便把產業帶走;而產業外遷反過來又因為會對經濟、就業的影響,加重內需不足的問題。中國需要避免在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過渡尚未完成,內需尚未壯大起來,就先出現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導致某種發展陷阱。
因此,中長期的出路還在於大力提升內需,透過需求側政策,將內需提上來,消化本土產能,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弱化對出口的依賴以及投資出海的動力;另外,和特朗普政府圍繞關稅的談判在短中期也就很重要了。假設美國要對華加徵關稅,則關稅增長越平緩,節奏可控,中國就越可以利用緩衝時間,提升內需,消化產能,減少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不平衡,同時也減少產業外移的壓力。2024.1.1
(全文約3,2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積極利用外資——官員們鼓勵西方企業用技術換取進入中國廣闊市場的機會。這些政策幫助培養了質量往往更好,且價格永遠更便宜的中國企業。它們開始向西方出口商品。由此產生的“中國衝擊”常被認為是導致美國工業核心地帶的經濟混亂及人們的絕望情緒的根源。然而現在,中國也需要擔心產業外遷的問題了——許多中國製造商正在選擇外流。
截至今年6月的過去12個月裡,中國企業在海外非金融資產投資達到了創紀錄的1,770億美元。其中,超過五分之四的資金很可能投入到了“新建”專案中,也即用於建設資產而非收購資產,且大多投向了新興市場。這個投資總額大致相當於中國GDP的1%,這與1980年代中期日本企業集團每年將低價值製造業向海外轉移時的投資規模相當。日本這一波對外直接投資(FDI)浪潮重塑了全球製造業格局,幫助東南亞國家在價值鏈上攀升。
··· ···
(全文約3,200字)
The Return of the Jihad
“伊斯蘭聖戰”的捲土重來
載於/National Review
日期/2025.1.1
按語
:新奧爾良皮卡撞人事件導致15名無辜群眾死亡,35傷。嫌疑犯是沙姆蘇德·丁·賈巴爾是阿拉伯裔,美國得克薩斯州土生土長。此人曾在美國陸軍服役十年,受激進伊斯蘭主義影響,襲擊時在車上懸掛了“伊斯蘭國”旗幟,同時恐怖襲擊的策劃和安排懷疑有共犯。右翼雜誌《National Review》驚呼,正當美國人以為已經遠離中東,打算把對國際事務的注意力聚焦在中國身上時,久違的“伊斯蘭聖戰”回來了。而許多美國人沒有覺察的是,以色列的中東戰爭在穆斯林世界掀起了大量反以、反猶、反美、反西方情緒,確實可能讓伊斯蘭恐怖主義捲土重來。而美國作為以色列的無條件包庇者,很自然的成為襲擊目標。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本·拉登的“基地”組織襲擊美國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後者的以色列政策。那麼,這次恐怖事件,會不會讓美國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中東身上呢?2025.1.2
(全文約1,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新奧爾良發生的恐怖事件,應當提醒美國人一個這些年來已被逐漸淡忘的事:我們可能已經懶得顧及伊斯蘭恐怖主義分子了,但他們卻一直惦記著我們。
有很多的美國人(雖然也許並非全部)曾經期望,在經歷了“9·11”事件長達二十年的衝突後,我們最終於2021年從阿富汗撤軍,可以由此擺脫大中東地區複雜的地緣政治問題。而且,不管怎樣,我們難道不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國及其在印太地區的雄心之上嗎?
但事情並未如人們所願發展。及至2023年10月6日,以色列還以為自己生活在安寧和平靜之中,但10月7日瞬間粉碎了所有的虛假。隨後,就是在多條戰線持續了15個月的慘烈戰爭——在加沙地帶對付哈馬斯,在黎巴嫩和敘利亞対付真主黨,在葉門對付胡塞武裝,以及對付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那段時期,美國實際上一直在與反美勢力、反以勢力、反西方“聖戰”勢力等多方交戰,但拜登政府或全國性媒體幾乎都不願談論其中的具體情況,所以,大多數美國人對此事缺乏關注也是情有可原的。
··· ···
(全文約1,600字)
From Bird Strike to Crash: the Mystery of the Korean Plane's 4 Fateful Minutes
從鳥擊到墜毀:韓國客機神秘的致命四分鐘The time between when the pilot reported a bird strike and when it crashed could be key to unraveling one of the world's worst aviation disasters in years.
撰文/Choe Sang-Hun
載於/New York Times
日期/2024.12.30
按語:韓國濟州航空客機墜毀事件,最初認為是鳥擊所致,越研究越覺得撲朔迷離,有一系列無法解釋的細節,不知道最後時刻到底發生了什麼。謎團可能還是需要透過黑盒子的資料解開。此外,機場跑道末端搭建的混凝土牆(韓國的建築規劃要求)也遭到質疑。2024.12.31
(全文約2,3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週日上午,濟州航空一架搭載181人的客機已經晚點30分鐘,飛行員正準備在韓國西南部的目的地降落,這時控制塔向他發出該區域有鳥群的警告。
官方人員稱,兩分鐘後,即上午8點59分,飛行員報告遭遇“鳥擊”並出現“緊急情況”。他告訴務安國際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塔,他將進行“復飛”,這意味著他會放棄首次降落嘗試,在空中盤旋以便準備第二次降落。但顯然他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整個盤旋過程。
相反,僅僅一分鐘後,這位有著近7,000飛行小時經驗的資深飛行員從相反方向,即由北向南靠近跑道。三分鐘後,上午9點03分,他駕駛的濟州航空7C2216航班在跑道南端撞上一個混凝土建築,飛機瞬間陷入一片火海。
··· ···
(全文約2,3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
“閱讀原文”
可快速加入
【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