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龍無首、四分五裂,被特朗普大敗的民主黨還有救嗎?

躺平的背後是轉型鎮痛和路線破產的無奈。
文 | 修明
上任兩個月,特朗普與馬斯克將美國政府攪得天翻地覆,兩人幾乎越過了國會和法院,擅自就對美國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外交上,特朗普更是背棄了傳統盟友,反而與美國長期的宿敵俄羅斯眉來眼去。經濟上特朗普不顧經濟滯漲的風險執意開展貿易戰。特朗普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各國無論大小,都對特朗普的行為進行強勢還擊。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向以“反川”聞名,且最有可能制衡特朗普的民主黨在這兩個月內出人意料的平靜。除了利用司法程式進行不痛不癢的反擊外,民主黨高層未發起任何像樣的“反川”運動,躺平背後是轉型鎮痛和政治路線破產的無奈。
01
躺平的背後是政治路線的破產
民主黨高層的躺平引起了民主黨選民的普遍不滿。昆尼皮亞克大學(這是一家親民主黨的機構)的民調就顯示,只有40%的民主黨人認可民主黨國會領導人的工作,而49%的人不認可。進步派民意調查公司Data for Progress的民調也顯示,70%的民主黨選民給民主黨高層打出了C級或以下的評分,21%的選民甚至給出了D不及格。全國來看,民主黨的好感度也降到了29%,達到了歷史新低。(CNN民調)
可以說,民主黨高層的無能激怒了所有人。在特朗普的政策愈發激進、經濟陷入滯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選民希望反對黨能發揮作用,給特朗普一點制衡,民主黨的不回應讓他們深感失望。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那個擅長階級鬥爭,在2017-2020年給特朗普造成過大麻煩的民主黨,為何不見了?
一種說法是民主黨在靜待特朗普犯錯,希望公眾能充分意識到特朗普和MAGA的危害,在特朗普把一切都搞砸後,民主黨再來收拾殘局。這種想法無法解釋為何2017年民主黨沒有躺平,而且也不是選舉的最佳策略。
躺平最多讓民主黨拿下2026年中期選舉,因為中期選舉本就是對執政黨的投票,只要特朗普繼續胡作非為,民主黨都不做也能拿下一院,但等到了2028年大選,大部分選民都投入選舉時,就需要貨真價實的政治路線、團結的政黨機器和有足夠威望的黨派領袖了。
就算2028年特朗普不參選,共和黨也有萬斯、德桑蒂斯等後起之秀,而民主黨是後繼無人,必然難以匹敵。
如今民主黨的躺平與其說是一種主動的策略,不如說是迷茫之下的被動反應,民主黨感到迷茫,還要從2024年大選的慘敗說起。
2024年的選舉失敗不僅讓民主黨喪失了對國會和總統的控制權,還從根本上摧毀了奧巴馬以來黨內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正確,在舊有的路線被證明錯誤後,整個民主黨都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特朗普的挑戰。
2017年民主黨雖然輸掉了選舉人票,但普選票卻大勝特朗普2%,民主黨普遍認為,希拉里的失敗是“大意失荊州”,失敗是因為希拉里的個人原因而不是黨的路線有錯誤。所以特朗普第一任期,民主黨的反擊非常犀利,因為全黨都相信在之後的選舉中,特朗普會一敗塗地,既然如此自然要窮追猛打。
2020年拜登的勝利更是增長了民主黨的信心,認為特朗普永遠被掃進了垃圾堆。2022年中期選舉意外保住一院更是讓全黨覺得特朗普不過如此。
但2024年的失敗,直接打蒙了民主黨,在大選前,無論是媒體還是經濟學人智庫等專業的機構,都認為拜登的勝算更大,理由是美國經濟強勁,且墮胎和醫保等議題特朗普不得人心。
但最終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拜登先是民調落後,在第一次辯論中被打得滿地找牙,之後民主黨又經歷換人風波,匆忙讓哈里斯接棒。但哈里斯並未改善局勢,反而因為極左的聲名遭到了選民的厭惡。大選日,哈里斯不僅輸掉了所有搖擺州,甚至在普選票上也輸了2%,直接將一眾偏左的民調機構幹到C級,民調分析機構538更是因此被關停。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這次選舉中,被民主黨認為是未來票倉的少數族裔和年輕人都出現了倒戈的情況。
美聯社民調顯示,18-29歲年輕人支援民主黨的比例從64%下降到51%,其中年輕男性的變化最為顯著,2024年,56%的18-29歲男性投給了特朗普,性別差距達到了32%,是有史以來最高。這說明年輕男性對女權主義和政治正確已經無比厭煩,他們的艱難處境讓他們擁抱保守主義,這與韓國、中國發生的情況近似。
除了青年倒戈,少數族裔的變化也讓民主黨憂慮,在奧巴馬時代,美國政治一直呈現部落化的趨勢,民主黨大力推行身份政治,宣傳政治正確也是想透過身份和投票繫結來穩固自身的優勢。但2024年大選顯示,少數族裔,尤其是新近的歸化移民,愈發不認同族裔和政治傾向繫結的現狀。
如黑人一直被認為是民主黨的鐵票,但此次對民主黨的支援率則下降了7%,拉丁裔相比2020年,支援率也下降了7%。一切都預示著美國的身份政治正在破產,選民投票的影響因素再次迴歸政策和固有的意識形態。這也標誌著亨廷頓的預言破產。
專業研究機構Blue Rose Research的報告也顯示,選民投票愈發考慮政策而不是膚色、性別等身份,而民主黨在大多數選民關心的政策上得分都落後於共和黨。
下面是Blue列出了40個問題,它讓選民給40個問題按重要性排序,並詢問選民你在這些問題上更信任哪些黨,在大部分政策上,選民都選擇了共和黨。選民最為關注的經濟和移民問題,共和黨更是遙遙領先,在重要問題中,民主黨僅在醫保上領先共和黨。
一系列的研究都表明,奧巴馬時代形成的後現代主義的、強調身份政治和文化多元,而輕視經濟、移民等具體問題的政治路線,徹底失效了。年輕人和少數族裔並非一定是民主黨的票倉,他們仍然有選擇的自由意志,那些政治正確式的大道理也不可能一直忽悠選民,選民最終還是會關注物價、移民、安全等關乎切身利益的問題。
“柴米油鹽”等涉及生活的問題,仍是大多數人的關注點,沒有多少美國人對千里之外的事情和形而上的意識形態感興趣。
02
老人退而不休,中生代後繼無人
奧巴馬的政治路線在民主黨內實行了16年,早已是樹大根深,如今遭遇重創,這意味著整個黨的領導層都要換血,而這必然牽扯到無數人的利益,最直接的問題是,誰要為2024年的慘敗負責?民主黨高層和很多選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拜登,但這麼大的鍋,怎是拜登能背的。
要說責任,拜登身體不好,佩洛西、奧巴馬、舒默等高層開始不也幫著隱瞞了?後來事情敗露,不得已又推翻合法的初選程式,倉促換人,最終導致選情更加惡劣。要再往前回溯,2016年拜登就想參選,那時他大機率擊敗特朗普,但奧巴馬卻看不上拜登,非要讓希拉里上陣,這才給了特朗普發起的機會。
可以說,一連串的失敗背後都有民主黨高層的影子,就算要負責,也要高層集體來負,但在政治利益面前,又有幾人願意集體背鍋呢。無論是西方政黨,還是蘇共,還是東大,每一次路線鬥爭都需要鬥倒反面典型,這是政治的規律決定的。沒人負責,自然難以對當下黨內的政治路線進行充分的反省。
除了沒人負責,現在黨的人才結構也有問題,現在黨內的後起之秀,一多半是照奧巴馬路線培養的,要轉型談何容易?黨內如夏皮羅、凱利、貝希爾等溫和派2022年才登上政治舞臺,名聲遠不如2018年崛起的AOC等人,以至於CNN調查“誰能代表民主黨核心價值觀”時,AOC竟然以10%的支援率名列榜首,側面反映出拜登之後,民主黨內的溫和派仍沒有被黨員普遍認可的領袖。
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也不認為民主黨能在1-2年內形成新的政治路線,恐怕非要到2027年甚至2028初選開始才能形成。
不過當下民主黨雖然陷入困窘,但是隻要美國的選舉制度未被顛覆,民主黨還是會找到新的路線,並對共和黨形成挑戰。歷史上,林肯之後的民主黨、羅斯福之後的共和黨、里根獲勝時的民主黨、奧巴馬大勝後的共和黨,形勢都遠比今天的民主黨要艱難。當時優勢的一方都對劣勢的一方形成了碾壓的優勢。
但如今,特朗普在普選票上不過贏了2%,而且特朗普仍不得人心,RCP的平均民調顯示,特朗普在就任2個月後,不支援率就超過了支援率,而拜登直到就任7個多月後才出現類似情況。特朗普支援率下降的速度是驚人的,這表明大多數選民並不認可特朗普、馬斯克的激進行為。更對當下美國經濟滯漲的現實不滿。
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的利益是多元的,不同的利益集團訴求不同,就是資產階級內部也有很大的分歧,比如矽谷在大選中左右各一半且彼此水火不容。對特朗普不滿的人依然人數眾多,他們遲早會推動著找到自己的代理人。這一過程和紅脖子找到特朗普並無本質區別。

03
民主黨的變革方向
所以,民主黨的變革必然會發生,而且大機率聚焦在以下三個方面。
1、拒絕老人政治。
老人政治害苦了民主黨,且引起了選民的憤怒。民主黨的失敗離不開奧巴馬、佩洛西、拜登等老人的責任,民調就顯示71%的民主黨人希望由新的溫和派人物帶領民主黨參加中期選舉和2028年大選。無論佩洛西等老人如何抵賴,在大勢面前都會退出政治舞臺。雖然桑德斯和AOC等激進派目前風頭正盛,但我認為最終仍會由夏皮羅、凱利等溫和派領頭。
2、放棄政治正確,聚焦經濟、移民和社會福利問題。
2024年的失敗標誌著身份政治和文化左翼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再講女權主義、LGBTQ,和黑人、拉丁裔平權將無法贏得選舉。民主黨大機率在經濟上回歸羅斯福,而在文化上向共和黨靠攏。
現在特朗普和歐洲極右翼都是經濟左文化右,特朗普上任後拒絕削減福利、反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實際上更向經濟左翼而非右翼。民主黨大概會效仿羅斯福和更靠前的美國總統,透過產業政策保護美國企業和美國工人,同時要求增加社會福利。
羅斯福的新政聯盟是民主黨最鼎盛的時期,現在支援特朗普的南方紅脖子當時都是羅斯福的票倉,他們離開民主黨是因為民主黨開始支援種族平權,如果重心轉變,南方民主黨人的重新出現並非痴人說夢。
3、行為方式上將效仿特朗普,對政治對手的打擊將愈發嚴酷。
如今,選民另一個詬病民主黨的點就是太過遵守程序正義,在選民看來,如今兩黨已經不再是不同政見的鬥爭,而是民主和獨裁的生死之戰,在民主生死存亡的時刻,再講法律和程式顯得不合時宜。NBC民調就顯示願意和特朗普妥協的民主黨選民,從2017年4月的59%下降到了如今的32%,65%的民主黨人希望本黨高層秉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與特朗普對抗到底。
特朗普不守規則,“亂拳打死老師傅”的行為模式深深刺痛了民主黨選民,在特朗普不斷降低底線的前提下,他們也希望本黨高層不要遵守政治規範,而應儘可能的以牙還牙。未來的民主黨或許政策會更加溫和,但手段一定會更加毒辣。在政治德性衰敗的年代,兩邊為了生存底線必然會越來越低。
放長遠看,未來經過變革的民主黨必然會更有戰鬥力,甚至民主黨才會是破局的人。特朗普很可能是美國從共和邁向“帝制”的一個過渡階段,最後的奧古斯都大概不會是特朗普。原因無他,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它最多在曲折中前進,而絕不會被個別群體所扭轉,而特朗普和MAGA在歷史趨勢的反面。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和AI、機器人的發展,必然會導致美國中低層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紅脖子並不會因為特朗普就改變自身的境遇。最終一輪破壞後,美國人還是會認清現實,意識到過去的經驗和政策完全不能解決新時代的問題。紅脖子最終的結局大機率如羅馬帝國初期的羅馬公民一樣,一方面喪失政治權利,一方面被皇帝用福利“養起來”,僅作為舊時代的圖騰而存在。
美國深刻的政治變革才剛剛開始,這一過程可能持續20-30年,那時的世界將和今天截然不同。


目前,國際局勢的動盪,牽一髮而動全身,很多人都在為家庭謀求一個海外身份,這可以讓自己和家庭有更多的選擇和保障,必要時可以選擇一個更穩定,更安全或更有利發展的地方生活和工作。
孩子可以在當地免費上學,接受國際化教育,配偶也可合法工作,全家人享受當地的福利和醫療。目前沒有舉家移民的計劃的,也可以先辦理個身份,配置一下國內外資產,分散風險。這裡可以選擇辦理移民身份的國家有很多,但具體要看自身條件進行匹配,分享個渠道給大家👇可以獲得更多訊息!

原創不易,喜歡請三連加關注,萬分感謝!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裡面有我專門提煉的政經資訊
讓你用最短的時間瞭解世界政經和產業的變化
加入星球還能與諸多大咖交流,並進入修明會員群
239元一年,續費有優惠
三天不滿意可退款
讓我們擺脫短期、碎片化的視角,看本質,看長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