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支援率超特朗普?一個笑話而已!

昨天所有媒體幾乎都發了一個“大新聞”:路透社/益普索(Reuters/Ipsos)最新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以微弱優勢領先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2個百分點。
說實話,本來我是不太願寫這件事的,因為太假了!
我就問你:你相信這個資料嗎?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但是,我發現群裡很多人都在轉發這個新聞,而且還進行了比較“激烈”的討論。另外,雖然這件事的參考意義不大,但是裡面卻有很多知識點。所以,我們打算和大家說說這件事。
這個新聞就是一個“真實的謊言”。
什麼叫做“真實的謊言”?
簡單的說就是:這兩個民調公司調查的過程和資料都是真的,但是方式和結論卻是錯的。
首先,這個民調沒有廣泛的代表性。
2024年總統大選過程中,有500多家民調機構參與於民意調查,而這次的調查結果只不過是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的調查結果,根本就沒有廣泛的代表性——絕大多數民調機構的結果都是特朗普的支援率要高於哈里斯。
其次,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的調查取樣也有問題。
大家看看調查過程:路透社/益普索於週一(7月22日)和週二進行全美民調,對426名民主黨選民、376名共和黨選民和341名獨立選民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哈里斯以44% 比42%領先特朗普,誤差幅度在3個百分點之內。
我們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小學計算。
這次總共調查的人數是426+376+341=1143人。
新聞報道里面說的是調查了1241人,實際只有1143人,實際人數比調查人數少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問卷沒有收上來或有些是無效問卷。
收上來的有效問卷是1143份:哈里斯的支援率為44%,那麼支援哈里斯的人數就應該是1143×44%=503人;支援特朗普的人數是1143×42%=480人。
503+480=983。
總調查人數1143人,但是支援特朗普和哈里斯的人數僅有983人,這說明還有人可能把票投給了其它人(哈里斯現在還沒有被正式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瞭解這些基本問題後,後面的事情就相對好懂了。
整個調查過程中是對426名民主黨選民376名共和黨選民和341名獨立選民”進行了調查,這裡面就有很大的問題:調查樣本中民主黨的選民遠比共和黨選民要多。
比如,我是民主黨的鐵桿支持者,那麼我就會去註冊成為“民主黨選民”。一旦我註冊為民主黨選民,那麼我就基本不可能去支援共和黨的。
註冊為“民主黨選民”有什麼好處?
因為有些事情,你必須要註冊為民主黨選民才有投票權。
比如,民主黨想要在兩個總統候選人裡選出一個代表民主黨,這個時候就不能讓所有人去給他們投票,因為共和黨可能去搗亂——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投票,那麼共和黨就可能會號召自己人都去把票投給給民主黨內那個比較差的人。
支援哈里斯的有503人,其中包括了426名民主黨選民;支援特朗普的有480人,其中就包括了376名共和黨選民。
我們必須要把這些鐵桿支持者減去,剩下的就是獨立選民:支援哈里斯的獨立選民為503-426=77;支援特朗普的獨立選民為104。
大家看出問題沒有?
在獨立選民中,支援特朗普的人數更多:支援特朗普的獨立選民比例為104÷(77+104)=57.5%。
那麼美國有多少獨立選民呢?
根據美國最具權威的民調機構蓋洛普釋出的資料,2023年,美國成年人中獨立選民的佔比已達到43%,創下2014年以來的新高。
如何才能保證民調更具準確性?
按照正常道理,如果抽樣調查1000個人,那麼應該選430個獨立選民和570個註冊選民。
570個註冊選民,美國兩黨註冊選民是差不多的,那麼註冊選民應該各是285人;430個獨立選民中,支援特朗普的比例為57.5%,那麼就是247人。
這下我們來計算下真實的支援率:
特朗普的支援率=(285個註冊選民+247個獨立選民)÷1000×100%=53.2%;哈里斯的支援率=(285註冊選民+183獨立選民)÷1000×100%=46.8%。
現在大家看出問題了吧,特朗普的支援率為53.2%,哈里斯的支援率為46.8%,特朗普整整比哈里斯高出6.4個百分點。
這就是親民主黨的民調機構做的第一個小動作:在抽樣調查的時候,抽取了更多的民主黨註冊選民。
第三,支援民主黨的選民不太願意去投票;
假設我和你競選村長,一個民調機構進行了調查,村裡100人有60個支援你,40個支援我,我就必輸了嗎?
未必!
雖然支援你的有60人,支援我的只有40人,但是最終投票的時候極有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支援你的60人中可能只有30個人去投票了,而支援我的40人可能都去投票了,最終還是我當選。
支援民主黨的選民和支援共和黨的選民,哪個更不願意去投票?
民主黨選民更不願意去投票!
為什麼?
哪些人不太願意去投票?
窮人!
窮人每天都在為生計而奔波,他是沒有太大心情去投票的——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去打點小工多賺點錢;窮人一般做的都是體力活,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多休息下。
美國最窮的是哪些人?
紅脖子?
錯了!
“紅脖子”是白人,他們並不是最窮的。
在美國,最窮的是所謂的“有色人種”,即黑人和拉美裔——這些人,大多都是支援民主黨的。
這個問題是在奧巴馬時期被發現的。
在奧巴馬之前,想要透過郵寄的方式投票,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只有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才可以用郵寄方式投票。比如,美國駐其它國家的軍人是無法回國投票的,那時才可以用郵寄的方式投票。
但是,奧巴馬改變了這種規則。
郵寄選票真正開始發揮作用是從奧巴馬時代開始的——隨著選民身份的多樣化,民主黨人發現那些底層移民、家庭婦女、年輕人的參政熱情並不高,親自前往投票站的更是少之又少,而這些人恰好是民主黨的基本盤。為了獲得這部分選民的投票,民主黨積極推動相關立法,讓郵寄選票走進千家萬戶。
共和黨當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共和黨是拼命阻止郵寄選票的。但是,沒有辦法,因為當時全美最高法院牢牢掌握在民主黨手裡,共和黨怎麼也告不贏。等到特朗普改變最高法院的佈局已經晚了,郵寄選票已成定局。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為什麼會輸?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2020年的時候正好爆發了疫情,民主黨以疫情為藉口,不僅要求選民採取郵寄選票(郵寄投票可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從而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而且大幅度延長了郵寄選票的有效期;
第二,郵寄選民很容易作弊。
2024年,民主黨沒有疫情做藉口了,無法再提前發放郵寄選票了,也無法要求延長郵寄選票有效期了,所以就算民調顯示支援哈里斯的佔多數也未必能贏得了特朗普——因為支援哈里斯的選民中很多壓根就不會去投票。
共和黨的基本盤是白人,那些人投票是比較積極的。
所以,就算民調顯示哈里斯的支援率位元朗普高,哈里斯也沒有必贏的把握。
第四,美國採取的並不是普選,而是“選舉人團”制度。
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有48.2%的選民投票給希拉里,她最終獲得約6584.5萬張選票;而特朗普共獲得約6298萬張選票,佔比46.1%。希拉里所獲得的選票超過特朗普近290萬張。
希拉里得到的選票超過了特朗普,但是特朗普卻贏了希拉里。
為什麼?
就是因為美國採取的並不是普選,而是“選舉人團”制度。
就是因為特朗普的得票總數低於希拉里卻獲得了總統位置,所以有人就質疑特朗普獲得大選勝利的合法性,但特朗普卻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如果可能的話,基於普選票數來決出勝者,那麼我在大選中的表現甚至會更好,但是我要換另一種拉票方式。”
那麼,什麼叫做“選舉人團”制度呢?
假設某個州有1000萬人,每100萬人作為一個選區,那麼就可以分為10個選區,這10個選區中每個選舉都選一個代表,那麼就有10個代表。然後採取“贏者通吃”的模式決定最終結果。
某州1000萬人,支援哈里斯的有501萬,支援特朗普的有499萬,那麼最終這10張選舉人票就都歸哈里斯,這就叫做“贏者通吃”。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懂了。
假設有兩個州:A州和B州。
A州有1000萬人,共有10張選舉人票;B州有1100萬人,共有11張選舉人票。
假設A州1000人中的所有人都支援哈里斯,B州1100萬人中有500萬支援哈里斯,那麼支援哈里斯的總人數就是1000+500=1500萬,支援率就是1500÷2100=71.4%。
雖然哈里斯的支援率達到了71.4%,但是最終哈里斯卻輸掉了大選。
A州1000萬都支援哈里斯,那麼10張選舉人票就都歸哈里斯了;B州1100萬人,支援哈里斯的只有500萬,支援特朗普的卻有600萬,那麼按照“贏者通吃”的模式,那麼B州的11張選舉人票就都歸特朗普了。最終的得票就是:特朗普11票,哈里斯10票,特朗普獲勝。
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支援率比希拉里低,但是最終特朗普卻獲勝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所謂的“哈里斯的支援率超過特朗普”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如果大家關注民調就會知道:在拜登和特朗普進行第一輪電視辯論後,兩者的民調均為40%。
但是,幾乎所有人,包括民主黨人都認為拜登必輸了。
自從特朗普出現後,美國的民調機構幾乎都沒用了——特朗普顛覆了傳統,原有的調查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了。
其實,你看看全網的分析和世界各國的反應就知道了:2020年的時候,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敢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說誰輸誰贏,但是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定了特朗普必贏——只要特朗普在大選前能活著!
所謂的“哈里斯支援率超特朗普”只不過是民主黨控制的主流媒體發動的一場輿論戰而已,其目的是為了激發民主黨人的“鬥志”,忽悠選民去捐錢而已——你得讓那些選民看到贏的希望,那些“二傻子”們才會去捐錢啊。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