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本文字數:1456,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黃琳
在風阻係數遭到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質疑後,5月9日晚間,阿維塔選擇開啟阿維塔12風洞測試直播,以求“自證清白”。在重慶的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風洞實驗室,一輛阿維塔12靜止停放在測試位,分別在6個不同的工況或配置下進行風洞測試,測試風速定在160km/h或120km/h。
在這場直播中,不同配置直接影響著同一輛汽車的風阻係數。測試現場,阿維塔12對配置進行了頻繁更換。第一個工況下,阿維塔12配置了主動進氣格柵、空氣懸掛、電子外後視鏡、20寸低風阻輪轂等等一系列配置,測試風速選擇為160km/h,所有指標拉滿格後,最終測得約0.21Cd(Coefficient of Drag,簡稱Cd)的風阻係數。
接下來的工況場景中,阿維塔12對影響風阻係數的多個指標進行了調整,包括降低過測試風速、或將低風阻輪轂更換成運動輪轂、或將電子外後視鏡更換成物理後視鏡、調節空氣懸架高度或主動進氣格柵狀態等,測試結果也各有不同。其中風阻係數最高的一次是第6個工況場景,即在物理後視鏡、提升空氣懸掛、開啟進氣格柵、車輛偏置5度、風速120km/h等條件下,阿維塔12測得風阻係數約為0.2973Cd。
國內某風洞實驗室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表示,影響風阻係數的關鍵因素及佔比包括:外型阻力(佔比近60%)、車身底部氣流(佔比約10%~15%)、車輪與輪拱設計(佔比約25%)、車頭投影面積(直接影響風阻係數計算公式)、車頂與A柱(佔比約5%~10%)、後視鏡等凸起部件(佔比約14%)、進氣格柵與散熱設計(佔比約12%)等。
在過去一週的時間內,阿維塔風阻係數是否造假掀起了業內的一場輿論風暴。事件的起因是,有博主釋出影片稱,他在天津風洞測試的一輛阿維塔12風阻係數實測為0.28Cd,而阿維塔12官方宣傳的整車風阻係數為0.21Cd,二者風阻係數相差0.07Cd。
在新能源汽車設計中,風阻係數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的能耗、續航里程、噪音和操控穩定性等。另有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風阻係數每降低0.01Cd,續航里程可提升5~10公里。換言之,相差0.07Cd的風阻係數,將直接影響最低35公里的續航里程。
針對同款車型在不同風洞實測風阻係數不同的情況,阿維塔方面將原因歸於3個點,一是車輛配置或功能狀態差異,二是測試方法不統一,三是某些零部件是否完整。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風阻係數測量跟風洞有關係,同一輛車在不同風洞測試,小數點後第二位的資料也不同。業內一般採用‘標準風洞’,不同風洞測試結果透過標準風洞測試結果進行修正,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儘管目前,行業內尚沒有統一的道路及環境風洞測試方法,但車企仍需要在自身營銷宣傳方面把好關。在阿維塔12此前的宣傳海報中,僅出現了“整車0.21Cd超低風阻係數,智慧主動進氣格柵自動化開合”的字眼,但並未明確標明在何種工況條件下測得0.21Cd的風阻係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費者的誤解。
有車企研發人士告訴記者,當前,某些新能源汽車為追求更好看的風阻係數便於營銷,會在風洞測試中將各項設定最最佳化。“比如將測試風速從120km/h提高到160km/h,以此獲得更低的風阻係數,但這一做法其實脫離了使用者的真實使用場景,只是一個實驗室資料。”
上述車企研發人士還表示,車企應當在宣傳資訊中明確各項指標引數或功能的適用場景,包括智慧輔助駕駛宣傳規範、風阻係數的宣傳規範等等,而不是一味誇大營銷博眼球。
正如直播結尾,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院長賴晨光所說,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最佳化風阻係數應當成為車企自主研發的前進方向,進一步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微信編輯 | 小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