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哥
來源:Wbusiness商業
屋漏偏逢連夜雨!
5月10日早間,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剛剛在其個人微博釋出動態,這是其自小米 SU7 事故後首次公開表態,也是其停更社交媒體一個多月後的迴歸。
過去一個多月情緒比較低落
雷軍在微博發文稱:“過去一個多月,是我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情緒比較低落,取消了一些會議安排和出差計劃,也暫停了一段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過去這幾年一直很忙,這段時間反而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確實有一些收穫……最近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特別感動。大家的關心和支援,給了我莫大的信心,讓我也逐漸找回前行的勇氣和信心,狀態開始逐步恢復。”

已調整職務
5月5日,雷軍職務調整衝上微博熱搜。天眼查顯示,近日,小米之家商業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雷軍由執行董事改任董事,同時經營範圍新增智慧家庭消費裝置銷售、美髮飾品銷售。


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6月,法定代表人為孫波,註冊資本1億元,經營範圍包括通訊裝置銷售、通訊裝置銷售、計算機軟硬體及輔助裝置批發等,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小米汽車“智駕”更名“輔助駕駛”
同日,“小米汽車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的訊息也衝上了微博熱搜。
小米汽車App顯示,小米SU7標準版搭載的Xiaomi Pilot Pro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Pro”,此前名為“小米智駕Pro”。
同時,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小米SU7 Ultra搭載的Xiaomi HAD,更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此前名為“小米智駕Max”。

金哥點評:我對雷布斯的低落情緒並不意外
在高速公路安全事故事件後,小米最近的事件不斷。近日,小米汽車就近期小米SU7 Ultra車型引發的兩項爭議,兩次“深表歉意”。
第一個爭議是“排位模式”解鎖。小米SU7 Ultra近日更新了車機版本,對車輛的動力輸出進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馬力被鎖定,車主需要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否則只能使用大約900匹馬力。
金哥認為,這個限制對於廣大年輕車主來說,是一個善意的安全提醒,可以理解。
第二個爭議是小米SU7 Ultra 碳纖維挖孔機蓋。

有博主透過實驗,用鼓風機對著小米SU7 Ultra的“挖孔”前機蓋猛吹,結果發現紙巾紋絲不動。
更有車主親自拆解前機蓋,發現所謂的“雙風道高效導流”碳纖維開孔,既無法有效引導空氣至剎車系統或產生下壓力,日常使用中散熱效果也不明顯。
這樣的結果引發較大風波,讓一些“挖孔”版SU7 Ultra車主們破防了——花4.2萬元選裝的碳纖維挖孔機蓋,就是個裝飾品?
事實上,這個產品設計更多的是從營銷的角度來做的,如何理解因人而宜。
汽車前臉這個“鼻孔”(前機蓋通風口),最早出現在傳統燃油超級跑車上。例如法拉利488 Pista、保時捷911 GT3 RS等燃油超跑,前臉這裡兩個巨大的鼻孔。
這個設計對於傳統燃油超級跑車有很大的作用,如發動機倉散熱、汽車抓地等。但是SU7 Ultra是電動車,而且質量重,這些產品功能意義不大。但為何還要推出挖孔機蓋呢?
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喜愛,原型車在紐北刷圈時,碳纖維機蓋上霸氣的雙風道,吸引很多消費者喜愛。於是SU7 Ultra量產版,火速上線4.2萬選裝包,雖然沒有全部效能,但具有營銷顏值作用。不誇張的說,有些資深米粉估計就是看著這個“挖孔”造型才買車的。
事實上,這兩個爭議是比較溫和的事件,但是引發網路評論卻一邊倒,感覺是要把雷軍從偶像神壇上拉下來。
網際網路流量是把雙刃劍,網際網路上造神吃流量很爽,但翻車的時候也會很慘。雷布斯之前被網際網路推上了“良心企業家”的定位光環,享受了海量流量紅利,汽車爆賣,股票大漲。現在跌落神壇,心理落差可想而知。這可能是雷布斯情緒低落的原因。
人在巔峰時,應該時刻警醒。你想啊,一個初來乍到者,憑什麼把行業紅利和流量 紅利都給吃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一旦你露出破綻,所有人都會搞你,或者起鬨或者看你的笑話,特別是友商。中國人都這樣,你別不信。
所以,一旦遇到負面事件,網紅品牌很容易反轉,被流量反噬。以前馬爸爸和東哥都試過,現在輪到雷布斯而已。企業需要在營銷熱度與產品真實性間找到平衡,否則穿幫了,下不了臺。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