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當你接觸的人越多,你會發現,人性的本質就是,比你層次低的人,詆譭你,同一層次的人欣賞你,比你層次高的人鼓勵你

作者:千程forever
來源:雷叔寫故事(ID:gh_f8c8d56b484e
“菜雞隻喜歡互啄,強者才會互相欣賞。”
用這句話,來形容李善德身邊的人群縮影再恰當不過了。
不僅僅是李善德,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見不同層次的人。
想要把路走通暢,就要記住:
“永遠不要和比你層次低的人論長短,那是一種內耗。要和欣賞自己、鼓勵自己的人為伍。”
因為人只有到能夠託舉自己的地方去,靠近光、追隨光,才有可能成為光,擁有自己照亮自己的本事。
01
低層次的人:詆譭你
李善德初入職場,像皮球一樣,被領導踢來踢去。
一個原本專業過硬的會計,最後卻落得個伺候一些花花草草的境地。
這一切“得益於”他的同事何監士。
何監士為了提高採買鯉魚的頻次,從中多撈些油水,於是偷偷給魚池裡投藥,導致鯉魚翻白肚。
李善德發現後,揪著何監士的袖子,來到了領導劉署令面前,希望他能遏制這種歪風邪氣。
可沒想到,劉署令卻與何監士蛇鼠一窩,聯手做局,將已經死去的鯉魚,偷樑換柱,換成了活的,成功反咬了李善德。
最終,李善德被扣上了汙衊同事的罪名,還被罰了一個月俸祿。
他也因此,被調到了上林署最不受待見的部門,上游苑。
看到李善德落魄的離開,何監士和劉署令,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正如東野圭吾所說:
以後要多加小心啊,這個世界有很多置他人於不幸,並幸災樂禍的人。
像劉署令與何監士這類人,認知往往是匱乏的,在他們的世界裡,人際關係不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助,而是充滿了惡意和利用,甚至反噬。
往往是這類人,對待上級他當狗,對待同級他當狼。趨炎附勢和欺軟怕硬是他們為人處事的常態。
殊不知,他們以為的聰明,不過是在順著人性往下出溜,是愚蠢。
而愚蠢的人不可能正直善良,因為愚蠢的人,是非對錯不分,奉惡魔如父母,視良知如仇寇。
愚蠢本身,就是一種不可救藥的惡。
被罰了一個月俸祿的李善德,一開始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已經死去的鯉魚,怎麼就復活了?
其實,一開始死了的不是鯉魚,是人的良知,最終復活的也不是鯉魚,是人的惡意。
當李善德看明白人心後,他並沒有怒氣衝衝地去指責,去為自己鳴不平,因為他明白,和不同層次的人論長短,是一種內耗。
他選擇接受眼前這一切,守著面前的那些花花草草,兢兢業業地伺候好它們。
正如馮唐所說:
不要因為自己是職場小白,沒背景,根兒沒那麼深,就對好的東西視而不見,不要順著人性往下出溜。
我始終堅信,李善德最終能因禍得福,倖免於戰亂,得益於他一直堅守著的做人的初心,處世的大道。
無論經歷了多少人心險惡,他始終沒有順著人性往下出溜。
02
同層次的人:欣賞你
蘇諒起初接近李善德,不過是看上了他和刺史府的關係。
他想透過李善德之手,拿到更多的通關符牒,讓商隊利益最大化。
但和李善德接觸幾次之後,蘇諒發現李善德和他接觸過的大唐官員不一樣。
他這樣評價李善德:
“說你精明吧,你比那些官員可傻多了,傻的我都不忍心騙你;說你傻吧,你又能把一件不可能辦成的事兒,辦的越來越有眉目。”
蘇諒口中的精明,不過是李善德的專業過硬,會算;口中的傻,便是李善德想要把一件事兒辦成的執著,以及做事過程中的踏實。
和李善德這樣的人共處,蘇諒感覺實在。
所以蘇諒願意給李善德的荔枝轉運專案投錢。
在同事眼裡,李善德的誠實和本分,是傻,過硬的專業,是隨時可以接他們老底的禍患。
但這些在蘇諒眼裡,都是少見的美好品質。
正如楊絳所說:
你把一朵牡丹放在人前,人看了會說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但是你把它放在牛跟前,他嚼吧嚼吧吃了,還要說一句:什麼玩意兒,還不如草!
有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他那個層次欣賞不了。
人和人如果不在一個層次上,那麼無論你做什麼對方都覺得不對,所謂層次,不是社會地位,而是人品和認知事物的清晰程度。
從這個層面講,蘇諒和李善德是一類人,他們都是做事有態度,對人有誠信的人,他們認知事物的角度和高度大抵是一致的。
真正欣賞李善德的人,除了蘇諒還有阿僮。
她也說,李善德和其他城人不一樣。
其他城人來到荔枝園,除了吃拿卡要,沒有別的。
可李善德,竟然會下地和他們一起勞作,沒有一點城人的架子。
李善德的存在,讓阿僮和那些峒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看到了人性之光。
同樣,阿僮和那些峒人的存在,也讓李善德感受到了一份溫暖,這種溫暖,在充滿涼薄的長安城是感受不到的。
從這個層面講,李善德和阿僮也是一類人,他們都是心懷善意的人。
人和人最好的相遇,必定是帶著善意,穿越人海,彼此照亮的。
無論是蘇諒還是阿僮,他們能和李善德處得來,能夠彼此真心對待,真誠相處,說明他們是一類人。
而我們終其一生,不就是為了去遇見能和我們同頻共振的那一小撮人麼,而非讓所有人都滿意。
03
層次高的人:鼓勵你
杜子美,李善德人生中特別的存在。
他做了兩件事,讓李善德接近自己,成為自己。
第一件,他鼓勵李善德在自己的造化上劈一刀。
彼時,李善德在同僚的算計下,接了荔枝轉運這個死差。
他原本心灰意冷,準備採納韓十四的意見,和妻子和離,然後等死。
可就在這時,杜子美講了一個老兵的故事。
老兵年輕時,被抓去戍邊。
在一次戰爭中,他被兇狠的敵人壓住,眼看就要喪命,結果老兵發起狠來,用牙齒咬掉了對方臉頰上的肉,這才僥倖逃脫,最終得以反殺。
那一刻,老兵突然明白了:
既然身臨絕境,退無可退,何不拼死相搏,說不定還能搏出點微茫的希望。
李善德聽完後,看到了一絲希望,於是決定在自己的造化上劈一刀,開啟荔枝轉運專案,為自己,為家人搏一個希望。
福樓拜說:
人的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並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從悲嘆絕望中產生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邁向意志那天。
是杜子美的鼓勵,讓李善德在絕望中燃起了一絲希望,勇敢的接受了命運的挑戰。
後來,當李善德把鮮荔枝成功運回長安時,他沒有絲毫歡喜,也不覺得自己做了件多麼成功的事兒,反而深陷困頓中。
他鼓足勇氣到楊國忠跟前諫言,質問他:荔枝和百姓,孰輕孰重?
此事發生後,很多人不解,覺得李善德太愚蠢,自毀前程。
只有杜子美站在他這邊說:良元為民諫言,何罪之有?
他甚至不惜頭頂的烏紗帽,要給聖人上書,為李善德求一個公正。
作家阿耐說:
做人,怎麼都行,但心裡一定要有個信念,明確自己該做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很多個十字路口,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時,請面對自己的良知。
杜子美沒有從功名利祿的角度去評判李善德的選擇,而是從生而為人的良知的角度,理解李善德,支援李善德。
他懂這個抉擇,在李善德的內心經歷了幾番的曲折輪迴。
他更懂,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那麼一撥人,僅僅是為了一個道理,純良的活著。
而李善德,就是這樣的人。
04
寫在最後
稻盛和夫說:
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互相為難。格局小的人,喜歡詆譭和嫉妒,因為我不好,我也不想讓你好。
格局大的人,就都懂得一個道理,強者互幫,弱者互撕。
所以,我們要儘量去到能夠託舉我們的地方,與有胸懷存善意的人為伍。
我們常說努力是為了出人頭地,其實不然,努力不是為了讓你鶴立雞群,而是為了離開雞群。
所謂努力,並非只是考學、求功名,還要學會向內求,做一個內在精進的人。
TH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