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件小事。
最近廣州一個街道招聘環衛工人,公告裡寫著要求年齡35週歲及以下,持有汽車駕駛證照者可以適當放寬至40週歲。
這還不是招有編制的管理崗,而是招掃大街的環衛工人。
誰看了不懵呢。
畢竟環衛工被視為年齡友好型工作,不少資料報告指出平均年齡都在55歲以上,換個角度看是越老越吃香的崗位。
然後你偏偏要求35歲以下。
而且年輕人在低薪情況下,是很難忍受髒亂差的工作環境的。
然後你偏偏要求35歲以下,一下子還要招6個人。

我們的法律雖然沒有年輕歧視方面的規定,但你這樣明晃晃寫著,真當《勞動法》《就業促進法》不存在啊。
我問了問DeepSeek,它的結論也是:
該年齡限制存在就業歧視嫌疑。

我也問了問,環衛工人未來會被AI機器人替代嗎?
它的回答是:完全替代需較長時間,因為要考慮社會保障、職業培訓同步等等。

滴水不漏,但事還沒完,後續又出現了彩蛋。
記者去採訪,街道辦回應說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待這行業。

問題來了,究竟是誰在對環衛工另眼相看?
接著,街道辦事處又發情況說明,表示年齡條件的設定是因為這次搬運轉運垃圾的工作量大,又在夜間凌晨工作,會很累,需要體力更好的年輕人。

問題又來了,這些要求跟普通環衛工的不一樣嗎?
當然網友也並不在乎答案是什麼。
大家關心的是這件事背後的就業焦慮。

說來也怪,如今一個單位不寫限制35歲以下,都不好意思跟大家打招呼了。
有的奶茶店不要35歲以上的了。

有的圖書館編外工作,也就是臨時工,都要35歲以下。

有的流水線工作,技術難度不大的,直接33歲以下,你34歲35歲都不要了。

這些工種工資不高,上升渠道也極為有限,結果招聘單位毅然決然要求35歲以上OUT,這種做法只能說本事不大、脾氣不小。
只不過沒人會批評他們,因為很多單位也幹了。
勞務派遣崗位,只招30歲以下碩士。

測試工程師崗位,需要3到5年經驗,招聘啟示裡赫然寫著:硬性要求30歲以下。

一家大健康產業的公司,要求應聘者看好養老產業,結果自己只招30歲以下、全國排名top20學校出來的學生。

即使如此,還沒到底。
非常需要工作經驗的財務出納崗,還得28週歲以下。

這依然不是極限。
一家廣告設計公司,甚至只招25歲以下的。

一個比一個狠,一個比一個希望我們社會的未來牢牢掌握在年輕人手上。
底線還可以再低嗎?誰知道呢。
之前青山資本出了一篇叫《35歲,中國式中年》的報告,裡面有段話被反覆引用:
在中國,35歲的確是個帶有分水嶺意味的年齡。公務員錄取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城市落戶政策要求35歲以下;醫院裡輔助生殖科室寫明,高齡試管嬰兒門診針對的是35歲以上人群;四川大學研究了30萬個招聘廣告,發現上海8成以上、成都7成以上的社會職位都要求應聘者年齡在35歲以下……
跳出特定城市,看看全域情況。
最近,經濟學(季刊)這本權威期刊刊發了一篇論文,裡面學者研究了過去三年裡4159萬條崗位資訊,發現幾個招聘網站釋出的存在年齡上限的崗位中,明確要求35歲以下的崗位佔比基本在28%至31%,也就是三成左右。(接下去我們還會講到這篇論文)

這已經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數字了。
那不寫年齡限制,打工人就安全了嗎?
一位33歲左右的姑娘,跟HR聊天發現自己符合公司招聘的所有要求,但HR就是不讓她面試。

這也不是HR個人在使壞。
就像HR透露的,年齡問題不能放在招聘啟事上,但有的企業還是會那麼操作。

她的遭遇算好的,起碼知道自己沒過,只是被卡年齡來了。
虎嗅等媒體報道過,很多時候機篩和初篩時會把35歲以上的刪除,而應聘者渾然不知,還以為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呢。

結果不言而喻,無論隱性的顯性的,超一點年齡都不行,再優秀也不行。
最後數以萬計的招聘把人推向深淵:要你紙面成績好,要你動手能力強,要你學歷高,要你深諳人情世故,還要你35歲以下。
東亞不愧是“怪物房”。
以致於網友會有這樣的吐槽:
—給了我一個錯覺,上了35歲不用活了 —不用。


事實上,這種焦慮還成規模了。
全國總工會2022年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35歲-39歲年齡組職工中有54.1%擔心失業,70.7%擔心技能過時,94.8%感覺有壓力,均是各年齡組中比例最高的。
一些公司想招聽話好教的年輕人,可以理解;
一些行業需要年輕人吃青春飯,所以基本看不到40歲以上的勞動者,這也可以理解。
但這些操作不應該推廣開來。
更何況就連一些體制內都在積極改變。
2023年3月,據南方週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近十個省份在省級公務員年度錄用考試中將部分崗位年齡調整為40週歲以下。
而有的企業依然執迷不悟。
問題就是,真的需要什麼行業,什麼工作都35歲以下嗎?

從資料上說,20世紀傑出科學家的成名年齡、最佳峰值年齡分別為33歲、37歲。
吃青春飯的科學家尚且需要37歲時去達到人生巔峰,普通行業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規定35歲以上的人OUT呢?
而且憑啥設定35歲,一點餘地都不留,哪怕設定45歲都要好很多。
事實上,35歲以上的可能不再年輕,但他們經驗足、人脈廣、坐得住,是能帶來很好效益的。
有一部職場電影就剖析了這一點。
安妮·海瑟薇演網際網路企業老闆,羅伯特·德尼羅演退休後再就業的老頭,這天他應聘成為女老闆的助理。

他一開始不懂年輕人的行事風格,犯了一些錯,但憑藉他之前職場積澱,慢慢地去做到位:
包括主動清理辦公室積壓垃圾,得體提醒醉酒司機,並積極鼓勵上司走出丈夫出軌的陰影,等等。

最後女老闆改變了對老年人的偏見。
這個例子並非單純的戲劇演繹。
不久前,經濟學(季刊)期刊刊發了研究論文:《年齡歧視導致了失業:一個斷點回歸設計》

結果顯示:
控制生產力因素影響,剛好超過35歲的受訪者因單位原因失業的比例從0.40%上升到0.54%。
作者研究後還發現:
年長勞動者較可靠、性格較好、溝通能力較好、經驗較豐富,這些正面年齡刻板印象可以大大緩解年齡歧視。
說白了,年齡歧視確實存在。
但年紀大的打工人可靠,溝通技能和工作經驗也好,他們出色的工作成績是可以大大緩解年齡輕視的。
不幸的是,這些結論往往被刻意忽視了。

每次寫招聘的荒唐事,我都會想起《少林足球》裡的一幕。
周星馳演的角色去找大師兄,打算來一場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的秀,賺錢養活自己。
但擅長鐵頭功的大師兄說:“這裡有一份洗廁所的工作,你先做著,你就別做夢了。”

接下來就是周星馳回覆的經典臺詞:
“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很燃是吧,但這位喜劇之王沒想到,20年後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就是做躺平的鹹魚。
但這些都不是事情的重點,重點是:
未來洗廁所不要只招35歲以下的,好吧。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7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