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面對65歲退休的未來?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託大家務必給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設定的方式就是點選上方的公眾號名稱,然後再點選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設為星標”了。

可能大家最近都看到了關於退休年齡延遲,或真或假的一些討論。不知道你發現自己未來可能要65歲才能退休的時候,是在想什麼?

其實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退休年齡調整是必然的,只是遲早而已。
畢竟退休年齡延遲,已經寫在了剛剛釋出的這個重要決定檔案中,是這樣說的:“按照自願、彈性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
在這句話裡,我劃了兩個重點,“漸進式的意思比較好理解。退休年齡改革不可能是一刀切的。日本進行60→65歲退休年齡延遲改革時,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來逐步完成,從而緩解對社會造成嚴重的衝擊。
而在退休延遲改革中,強調“自願、彈性”原則,這是之前在相關檔案中沒有出現過的用法。
到底什麼是自願、彈性原則?是在什麼事情上自願和彈性?如何規範和保證這裡的自願和彈性?

這需要相關部門後續做更多的說明和解讀。

退休年齡涉及到兩件事情:養老金和工作
我國的退休制度是在計劃經濟時代開始的,養老金在老一輩口中,就是“退休工資”。所以大家談到退休的時候,往往是將兩件事情混在一起思考,那就是到了某個退休年齡段時,會強制不再工作、把崗位讓給年輕人,然後領取養老金。因此自然談不上什麼“自願”或者“彈性”。
但現在中國人的養老金已經是養老保險了。參考國外的養老金制度,在領取上,的確可以實現一定的自願和彈性 —— 在約定的年齡可以開始定期定額支取,如果選擇提前支取,就會損失一部分。而如果選擇推遲支取,那則可以不斷增加未來可以支取的金額。
例如美國聯邦政府的退休年齡,也就是養老金完全發放年齡是67歲,可以提前到62歲支取,推遲支取則可以增加收益(70歲後不再增加)
日本的官方養老金,厚生年金的彈性更大一些:標準支取年齡為65歲,最早可以在60歲支取,但要損失24%。最晚可以推遲到75歲再支取,則可以增加84%。
但在退休年齡的另外一個關鍵問題:工作上。自願、彈性的原則如何掌握,就比較麻煩了。
自願推遲退休就可以推遲?自願早退休就可以早退休?那或許領導們會希望多站幾班崗,喝茶看報的工作也很希望多奮鬥幾年,順便還可以累積自己的養老金收益。但這應該不是退休年齡改革所希望達成的結果。
尤其是相對於年輕人,中老年人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原本就比較弱。因此更多的人其實擔心的並不是65歲還是60歲退休,而是35歲之後如何找到工作。
如果我們去參考日本在延遲退休年齡過程中所做的相關工作,其實可以發現退休年齡延遲的關鍵問題。就是保證老年人在推遲退休之後,還能有工作機會,也就是如何解決改善中老年就業難
即便是在日本經濟騰飛的階段,中老年人也很難找到新工作,55歲以上的求職人口/崗位比,是年輕人的6倍。因此日本政府在1971年就實施了《中高年齡者僱傭促進特別措施法》,1978年頒佈了中老年人僱傭開發補助金制度。而在1986年,開始面對老齡化壓力的日本,則將前面的特別措施法,修訂為《高齡者僱傭安定法》。
之後日本政府每次延遲退休年齡,最重要的時間標誌,就是修訂《安定法》,而修訂的核心內容,就是規定企業有義務實現僱傭員工的年齡限,1994年為60歲,2000年修訂為65歲,2020年修訂為70歲。
不過,即便日本政府根據安定法對企業進行補貼、監督和懲罰,來敦促企業招聘中老年員工。日本企業為了現實的效益和效率,往往也有怨言和對策,比如在60歲之後將員工轉移到比較不重要的低薪崗位上去等等。尤其是在2020年再次修訂到70歲之後,在相關調查中發現企業對《安定法》的配合度出現了進一步的下降。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有適合70歲老年人的職位。
已經用了半個世紀來促進中老年就業問題的日本,依舊有這類的問題。那現在同樣面對老齡化問題的我們,能找出怎樣的方法呢?這或許是延遲退休年齡改革中,最值得我們關注的。
畢竟,只有真的解決了中老年就業難,才是真的“延遲退休年齡”,才是真的增加了勞動力,緩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問題。
最近文章
本期優惠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