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大佬無端惹爭議,虞仁榮的坐姿到底礙了誰的眼? 2025-05-12 23:32 財經會議圈 本文轉載自:間歇評卷人 各位看官,您瞅瞅!這年頭,企業家開個會,連坐姿都能上熱搜。昨天某高規格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一位大佬斜靠在椅背上,鬆弛得像在自家客廳嗑瓜子——這位便是韋爾股份的虞仁榮。網友炸了鍋:“這也太不嚴肅了吧?”“到底是真大佬還是擺譜?” 要我說,這爭議背後,倒像是給民營企業家量身定做的“顯微鏡考核”——坐得直不直、領帶歪沒歪,都能被解讀出八百種“深意”。可咱得問一句:企業家到底是靠姿勢吃飯,還是靠本事吃飯? 一、從“晶片倒爺”到“併購狂魔”:鬆弛的坐姿,緊繃的野心 虞仁榮這人,鬆弛的只有姿勢,創業路上可沒半點“躺平”。 1985年,鎮海狀元進清華,畢業後從浪潮集團工程師幹起,再到分銷界“扛把子”,攢下第一桶金。2007年創立韋爾股份,他玩了一手“兩條腿走路”:一邊搞分銷喝湯,一邊搞研發吃肉。結果呢?湯沒少喝,肉更香——靠著“蛇吞象”式併購豪威科技,硬生生把中國CMOS晶片從“卡脖子”變成“頂樑柱”,市值一度破3000億,自己成了“中國晶片首富”。 有人調侃:“這併購速度,比雙十一剁手還猛!”可人家併購不是湊熱鬧,是真能“化腐朽為神奇”。收購豪威時,韋爾市值才80億,豪威值120億,妥妥的“小蝦吞鯨魚”。結果呢?豪威的6400萬畫素感測器直接叫板索尼三星,國產手機攝像頭從此不用光看洋品牌臉色。 所以說,大佬斜靠椅背上,人家腦子裡轉的可是“如何讓中國晶片少挨兩巴掌”。 二、捐贈股票辦大學:爭議的另一面是“桑梓情懷” 有人盯著坐姿,有人盯著錢袋子——虞仁榮這些年捐了超60億股票辦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網友又嘀咕:“是不是借捐贈減持套現?” 要我說,這質疑好比“看見人捐款就問是不是洗錢”。虞仁榮的捐贈早有伏筆:2020年他就放話要捐200億,後來追加到300億,連股票都是“無限售流通股”,擺明了不玩虛的。更絕的是,他建的大學聚焦“卡脖子”領域:電子資訊、先進製造、資料科學……明擺著要給中國科技“種樹”。 這讓我想起他老鄉包玉剛捐寧波大學的故事。當年包船王說:“寧波人聰明,但沒大學,人才都跑外地了。”如今虞仁榮接棒,怕是也想說:“寧波不僅要出老闆,還要出諾貝爾獎得主!” 三、對民營企業家的“顯微鏡”與“望遠鏡” 坐姿爭議背後,藏著個更深的命題:我們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到底是“道德完人”還是“實幹家”? 網上有人喊:“企業家移民就是叛國!”“用外國產品就是不愛國!” 可虞仁榮們早用實際行動回答:華為的晶片、小米的攝像頭、賓士的車載感測器……哪樣沒沾韋爾的光?按某些人的邏輯,用蘋果手機就該“批鬥”? 說到底,民營企業家的核心任務就三條:依法經營、創造就業、繳稅創新。至於坐姿鬆不鬆弛、孩子留不留學,那是人家的自由。非要拿“聖人標準”卡脖子,結果只能是逼著企業家“躺平”或“跑路”?。 最後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中國民營經濟的活力,恰恰來自這種“鬆弛感”——敢冒險、敢試錯、敢在座談會上翹個二郎腿。 虞仁榮的坐姿爭議,像極了當年崔永元調侃的“雞蛋裡挑骨頭”。咱們不妨學學寧波人的務實:少盯著人家屁股下的椅子,多看看他們手裡的技術、賬上的稅收、捐出去的大學。畢竟,能讓中國晶片站起來的,從來不是正襟危坐的姿勢,而是鬆弛之下緊繃的創新神經。 下次座談會,建議給企業家們發條彈幕——“您隨意,我們看技術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