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企業家見識比企業家精神更重要


內容來源:記俠(Notemans)
責編 | 賈寧排版 | 拾零
第 8852篇深度好文:5092字 | 13 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2018年貿易戰爆發前,某半導體企業突然砍掉50%的海外訂單,全力投入自主研發,當時被嘲笑“過度保守”;跨境電商賽道上,遭遇同質化競爭的企業陷入虧損,而提前佈局海外倉的玩家逆勢盈利30%;當全球投資人爭相押注AI預訓練大模型時,杭州一家企業卻悄然將研發預算投向推理模型AI……
這些決策背後,藏著比勇氣更重要的能力——見識。
見識維度,決定企業生存高度。
企業家精神,是將見識和信念付諸行動的膽力和膽識。
今天的時代,沒有見識支撐的冒險精神(膽識,企業家精神),可能成為“矇眼狂奔”。在指數級變化的當下環境,見識構成了企業家的“認知作業系統”。 
一、企業家見識是企業家精神的前提
中國企業的發展,短則可以追溯至改革開放之後,也正是這段超級壓縮性的幾十年時間,企業家群體快速地生長和崛起。老一代企業家馮侖曾有一本書《野蠻生長》很好地概括了這種狀態。
時間推進到當下這個狀態,企業家的群體意識和社會自覺越來越高,逐漸在由野蠻生長走向精細化商業耕耘。
同時,當前的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外部世界也在發生劇烈變動,比如新的全球化與地緣重構、AI智慧技術革命,將要把商業帶向走出工業邏輯的新方向,多股力量正在加速重塑商業世界,對企業家也提出了重大時代課題。
新冠疫情後的產業鏈重組、中美關係,傳統全球化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企業家需要具備解讀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宏觀視野,才能規避系統性風險。
技術革命的加速度,包括AI、量子計算、生物工程等顛覆性技術的疊加發展,要求企業家必須建立跨學科認知框架,才能把握技術融合帶來的商業機遇。
最後是市場正規化遷移,使得簡單的經驗複製已無法應對未來的長久挑戰。
這時候需要更廣闊的視野來應對。
在這樣的時代大變局下,我們認為,“企業家見識”要比“企業家精神”更具體、更重要。
也就是,他們的視野、認知和戰略眼光,比傳統上強調的企業家精神,比如冒險、創新、堅持這些更重要。
傳統的企業家精神,可能已經不足以應對複雜問題,比如光有冒險精神,但方向錯了,反而更危險。見識還能幫助整合資源、跨界合作,找到新機會。
“企業家見識”,是企業家精神真正發揮經濟社會價值的進階路徑。有見識的企業家,能預判趨勢,作出更明智的決策,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避免無效競爭,開拓新市場,提升個人格局,影響企業文化。
網上流傳一句話,一個人想對社會和他人做一些善事,既需要菩薩心腸,也需要金剛手段。如果說企業家精神是菩薩心腸的話,企業家見識則是金剛手段。
企業家精神,不僅是一種內在自我要求的創新意識,也是一種對外奉獻的公共精神,對客戶、對員工、對社會乃至對國家,它更像是一種能力,一種發心。
而企業家見識,則具體到實際的企業戰略決策、商業發展的底層構架,乃至日常面臨的一個個具體的宏觀的和微觀的變數的應對,它是微觀的、褃節性的,有時關乎企業的成敗與興衰。
如果說企業家精神是偏務虛,那麼企業家見識則是務實的。企業家精神需要以企業家見識為基礎和前提。
二、何為企業家見識?
什麼是“見識”?
著名經濟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老師講到:見識就是形成比別人高出一頭的看法,看事情的時候能夠看得更透一點、更深一點、更高一點,別人還沒醒過悶兒來的時候,你能更早地醒過來,做出的反應也能更迅速。
孫立平老師也是筆記俠PPE2025級導師,他進一步明確了對企業家見識的看法,他認為:見識不是見多識廣意義上的見識,而是指及時、準確地獲得資訊,並明智、正確地形成認知及做出判斷的能力。
也就是說,企業家見識圍繞著一個人的判斷力,對宏觀大勢的判斷、對競爭環境的認知和對具體問題的決斷。
對於企業家而言,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一群體內比拼的不是具體的商業能力,也不是企業經營管理能力,而是要比這個高一點又面向這些具體商業操作的見識。
孫老師曾在相關文章和場合談到房地產行業內一些知名企業家在見識問題上的差距,比如王健林和許家印。房地產行業的問題早就昭然若揭,為什麼還有不少企業家犯下集體性的錯誤判斷?
王健林早期的壯士斷腕,和許家印的一意孤行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那短暫的幾年時間內,兩位在雄心壯志、經商能力等方面不相伯仲的企業家,為什麼差了那一步就收穫了截然不同的命運?差的那一步,秘密就藏在見識裡。可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三、如何提高企業家見識?
關於如何提高企業家見識,孫立平教授提出了四個關鍵詞:智力、知識、閱歷和方法論。
智力是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的共同影響,知識和閱歷是你看過的知識,遇見的人和事,則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感悟,方法論提供的思維認知上的提升則是透過持續學習可以突破的。
那麼,什麼是領導者所需的資質?安岡正篤是日本著名漢學家、思想家、一生都致力於用中國文化經典去教育日本管理者,稻盛和夫早期受到安岡先生的影響
安岡先生提出,領導者必須具備“見識”。“見識”是把知識昇華到“必須這樣做”、“我想成為這樣”等堅定信念的高度。
稻盛和夫說,企業的經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高層所信奉的哲學和理念。在商業能力不斷生長乃至純熟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家當前階段更需要修煉的正是這一底層能力。
見識,核心體現在弱訊號的把握上。弱訊號的問題最為集中地體現一個企業家見識的高低。
只有在正確的哲學理念和準確的方法論的加持下,才能對之於企業最為重要的“弱訊號”做出正確的判斷。
改革開放之初,來內地投資的霍英東有一個敏銳的觀察,就是看當時北京首都機場的壁畫《潑水節》是否還存在,因為這幅壁畫涉及有爭議的裸體形象。
他曾回憶說,當時投資內地,就怕政策突變。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這幅畫還在不在,如果不在,就可以推斷風向變了;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較踏實。
這幅壁畫,就是一個弱訊號。在一個政策訊號重要性甚至大於市場訊號的社會中,企業家要有足夠的判斷力,對弱訊號的敏感、捕捉、判斷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強風險,都隱藏在弱訊號裡。為何有人能搶先一步?因為他的敏感度捕捉到了別人意識不到的訊號。
具備地緣經濟見識的企業家,能在2018年預判中美貿易摩擦對半導體行業的影響,提前佈局自主可控計劃路線。比如長江儲存透過早期技術積累,在儲存晶片領域實現突破。
理解新能源革命本質的企業家,不會簡單追求鋰電池產能擴張,而是佈局氫能儲能、智慧電網等系統性解決方案。比如寧德時代透過佈局鈉離子電池和換電模式,構建技術護城河。
具備組織哲學見識的企業家,比如張瑞敏,推動海爾“人單合一”模式轉型,將科層制組織進化為4000多個自主經營體,啟用組織創新能力。
這種能力的底層在於開闊的眼界、睿智的頭腦和善於觀察的心。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家群體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諸多學習產品中,我們認為上世紀英國牛津大學創立的PP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的簡稱,通譯政經哲是最為合適的課程產品精神。
PPE(政經哲)不講管理,不講具體策略。把PPE引進到國內,針對企業家群體,做適當的本土化、企業家化的設計,對於夯實企業家的知識結構和拓寬眼界非常必要。
在此基礎上,與高瞻遠矚的老師們交流、跟同樣水準的企業家學員切磋互動,對於提高見識則是一條捷徑。
著名國際政治社會問題專家、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哈佛大學博士,也是筆記俠PPE2025級導師的丁學良教授認為:“在國際形勢加速動盪這個大環境下,隨著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不斷摩擦,在商業活動中的問題,會陸續湧現出來。如果你不瞭解國際政治的一些基本參照點,你最多隻能往前走三步,第四步就一定會栽跟頭。”
所以,他說:“PPE最大的價值,是拓寬了我們視野掌握批判性思維。學好PPE的人根基很深,看得很遠,能看清大的格局和趨勢,因為根深,所以在很多方面可以擴張出去,對於企業家、CEO等等,都是有幫助的。
PPE的課程內容和老師們提供的正是這樣的基礎。
同時,並肩學習、共同探討的同學也非常重要。企業家學習,很重要的一個點是可以沉浸在面對同樣問題、有著類似水平的群體構成的場域之中,這種交流和互動可以快速打破自己的資訊繭房,看到平時看不到的問題和機會。
如果長期處在過於封閉的環境中,容易沉浸在自己的邏輯和想象中,錯過錯失機會,乃至誤讀時代,鑄成大錯。
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這對企業家群體尤為重要。如果一直沉浸在行業競爭中和公司經營管理中,往往會忽略抬頭看路的戰略問題。這就是雷軍所講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四、見識:應對劇變與轉型的必備素質
對於支撐見識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法論而言,不僅需要底層又直接的知識結構(PPE)、與高水平老師和同學的日常交流,更重要的是在現實場景中持續的觀察、判斷、磨鍊、實操,甚至是試錯。這種動態地應對和把握現實的實戰,最能見真招。
對於企業家的學習而言,一切指向經世致用和現實世界。課程學習提供的是背景和底層,學習場域提供的是資訊、資源和能量。
而且,有了明確的目標和現實的應用場景,更能明確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把握的重點。逐漸地,可能形成個人的方法論,甚至形成一種經營哲學。
特別地,我們身處的經濟社會環境是大轉型的時代,而在國內外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動和智慧技術挑戰舊模式的情況下,又隨時需要面對劇變,需要我們拋棄過去的模式、習慣、經驗,迎接新的世界。
越是轉型和劇變的時刻,越是面臨超級密集的決策和選擇的時刻。可以說,每一次選擇都在考驗著我們的見識高低,每一次判斷都有可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謹小慎微又積極進取,學會尋找機會,閃轉騰挪,為自己建立一片安全且可以發揮的空間,是我們處理宏觀背景和個人空間中的彈性關係的現實選擇。
在現實的動態變化中,也有較長時間內不變的結構性問題,可以作為見識的基礎架構。至少可以從下面三個邏輯中錨定選擇和判斷的基礎:
第一,底層邏輯;
對底層邏輯的準確判斷,就是對大勢和宏觀的準確理解。這條線捋對了,無論現實狀態中的事情如何左右搖擺、變動不居,都不至於讓我們對深層結構的判斷出現大的偏差。
第二,內在邏輯;
凡事都有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對於重要且具體的事情更是如此。
好比做菜,雖然飯局已定,底層邏輯明確了,但具體的菜品,也就是我們要做的具體的事情還是有彈性空間的,我們既可以做紅燒肉,也可以炒土豆絲,兩個事情的資源準備、處理順序、最後效果等因素都有不同,它們各有其內在邏輯。
這個是我們面對具體的專案和問題時候應該著意把握的,這是在具體問題上的見識操練。
第三,現實邏輯。
最為複雜和難以琢磨的是現實世界。具體到每一件大事小情上,有結構性的影響因素,也有不起眼的執行性的問題,甚至是完全意料之外的情況,都在左右一件事情的成敗,甚至可能出現蝴蝶效應。
這是現實邏輯中困難的地方。雖是小事、雖然很具體,但一點不比前兩個看似高大上的邏輯簡單。
這三個邏輯構成了衡量一個人見識高低的基礎錨點。無論轉型多大,劇變何時到來,掌握住基本走勢,總能找到我們可以舒展的空間。
最後,我們提出企業家見識比企業家精神更重要,強調了一個“當下”,指的就是當下這個超級不確定性和複雜的時代環境。企業家見識和企業家精神兩者是互補的,而不是完全替代。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一個領導者應當努力結合“見識”“膽識”,再需要加上“人格”特質這些領導者的資質是超越時代新舊、超越大洋東西的普遍性的真理。
在複雜環境下,見識是導航,精神(膽識)是動力,兩者結合才能成功。
企業家精神,不僅是創新,也是一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公心。但菩薩心腸下,企業家見識作為金剛手段,可以確保企業能活下來、活得好,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創新空間,為社會做出獨特的貢獻。
高明的見識,是企業家所需要的。企業家的見識天花板,就是企業發展的隱形邊界。
結語
今天的企業家決策能力和見識的提升,需要更深刻的邏輯、更寬廣的視野。

今天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不僅要面對全球化和數智化的機遇與挑戰,也要面對決策、見識和智慧的挑戰。



為此,作為第一個面向企業家的PPE(政經哲)課程,筆記俠“第五代企業家PPE班”以“天下格局,有容乃大”為主旨,致力於為中國新一代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提升和放大見識。
筆記俠的PPE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實踐,我們一直在探索PPE內容的中國化、企業家化和經世致用化,這也是我們貫穿始終的治學理念:思想性、方向性、妙用性。
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希望更多的優秀企業家和創業者,在筆記俠PPE(政經哲)班的思想結構與社群組織中,去構築在大時代下的大見解和大格局。
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報名,加入筆記俠PPE(政經哲)大家庭👇🏻
附:筆記俠PPE2025級課表

好文閱讀推薦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