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值得關注。
今天,兩辦發文: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

這次兩辦發文和以前不同,還設了具體的時間點:
2027年就要見到重要成效,2035年就要建設完成教育強國。
也就是說:
2027年之後進入各級教育階段的學生都要受到此次調整的影響。
一起來看下。
綱要洋洋灑灑幾萬字,我們來劃個重點:
1、幼兒園
穩步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落實和完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政策。支援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至3歲幼兒。
幼兒園沒什麼說的,現在孩子越來越少,不太存在學位的問題,關鍵是支援招收2-3歲孩子上幼兒園,其實就是變相托育,減輕大家生育負擔。
2、義務教育
比較多,分段來說。
1)繼續推進“雙減”
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嚴控學科類培訓,規範非學科類培訓。
之前很多人表示為了刺激內需消費,雙減也會放開,看來沒有這回事,目前的情況都是打著非學科類培訓的幌子做學科培訓,其實有關部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政策層面並沒有變化。
2)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壓減重複性作業,提高課後服務質量。
這個可太好了,不但給孩子減輕負擔,據說很多孩子半夜12點都寫不完作業,而且老師課後不負責任,都推給家長,這次提高課後服務質量,家長也能減輕孩子教育負擔了。
這才對嘛,我們80、90後上學的時候,沒有那麼多作業,家長也沒那麼累。
3)支援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
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融合發展。
這個怎麼說呢,分流的體面說法,減少分流阻力吧。
4)提升老師素質、提高老師地位
健全教師教育體系,擴大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推動高水平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提高師範教育辦學質量。最佳化教師工資結構,落實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這裡的事情也不少:
目前中小學的老師招聘都傾向於名校生而不是師範生,另外各地中小學校都有打破鐵飯碗的趨勢,這對於學校教育質量可能會有些影響。
3、大學階段
也分段來說:
1)擴大招生規模
有序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穩步提高博士研究生佔比,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這個現象其實已經很長時間了,本科高考化了,大家讀完本科,還要讀碩博才能找個好工作,因為就業門檻提高了。
也算是延遲就業的一種,不然怎麼辦呢?
2)推進高校改革發展
支援理工農醫、人文社科、藝術體育等高校差異化發展,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
差異化辦學,而且鼓勵國外理工類大學合作辦學,那麼在我看來:
理工類高校未來會更受重視。
各位家長在孩子報考的時候可能要注意了,在突破科技卡脖子,發展新興產業,全面實現現代化的當下,理工科顯然更吃香。
3)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推動有條件地區將高等職業教育資源下沉到市縣,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融合發展,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積極推動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招錄(聘)、職稱評聘、晉升等方面與普通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
職業教育三個痛點:
學不到東西、找不到工作、受人歧視。
這次教育綱要算是找到痛點了,效果如何,拭目以待吧。
4)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依託國家大學科技園打造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加強與各類技術轉移轉化平臺和高新園區等的協同。
就是美國的矽谷模式嘛,打造校企旋轉門,把高校的研究由企業快速應用並進入市場,目前有國內高校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比如武大的雷軍班和清華的巔班,效果如何呢,反正爭議不小。
4、終身學習
這塊簡單一點。
成人教育和老年大學。
特別是老年大學,很好玩的,其實是給退休老人提供一個社交和消費的場所,挺好的。
基本就是這些,還是比較全面的,特別是中小學和大學的資訊比較多,大家可以再深入瞭解一下。
就這樣。
推薦閱讀:
感受到風向變化。
開年的幾個事,讓我感受到風向的變化:
擴大免籤韓國人扎堆來上海我還沒覺得,小紅書賽博難民也有點將信將疑,直到今天看到上海今年對泰勒來滬巡演持樂觀態度…
我們之前說過,小機率事件的密集發生,唯一的解釋就是底層邏輯在變化。
可以繼續閱讀:感受到風向變化。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