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曾曾
當Katy開著電車,在過年時帶著5歲的兒子從佛山開去漠河看極光時,朋友覺得她瘋了。
從佛山到漠河,整整4000多公里,由南向北穿越中國,開車已是疲累,更何況是一輛電車,還是一人一娃。
“因為孩子3歲的時候就已經跟我自駕去過新疆了,所以我自己覺得是沒問題的。”與大多數人心目中“電車不能遠行”的成見不同,Katy這一路換電行程非常絲滑,“大年初四出發,從廣州到齊齊哈爾一路上都有換電站,三分鐘左右就能換好,路上換好電便出發,沒有因為電車補能耽誤一點時間。”歷時四天,依靠9次換電和後續充電接力,她的車順利穿越風雪,抵達漠河。
那一刻,車載溫度計顯示車外已經零下43度,在北緯53°的夜空中,極光若隱若現,她也因此收穫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而這次春節時的漠河之旅,只是Katy和兒子駕駛電車這些年行遍中國的一個小片段——她和兒子到過新疆無人區,在賽里木湖邊看過天鵝,見過中國的最東邊的日出,也感受過海南的海風……幾年下來,這輛電車的行駛里程超過了26萬公里,打卡過天南海北的換電站,她們還將一起去到更多更遠的地方。
“我要讓大家看到,油車能去的地方,電車真的也能去。” 和Katy這樣,隨著蔚來在全國的加電基礎設施不斷加密,越來越多的車主依靠貫穿九縱九橫、聯通全國超700座城市的換電站和高速充電樁,跨越成千上萬公里,將電車開到了遙遠的遠方。今年春節,也有車主全程只用蔚來換電站,從吉林松原橫跨六省由南至北、到達四川樂山,單程超3100公里。
另一則訊息也從側面印證了未來新能源車出行將越來越成為主流——未來五年,全國將有2萬座加油站被淘汰,從現在的11萬座縮減到9萬座左右。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超過1200萬輛,佔全年汽車總銷量的46.6%;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突破了3000萬輛,佔汽車總量的8%以上。
Katy 母子二人,由佛山向漠河的看極光之旅
這次漠河之旅,起初只源於一段去年下半年Katy與兒子偶然的對話。
“你想不想去看雪?那種特別大的鵝毛大雪。”Katy問兒子。她還從網上找來許多照片,尤其是雪鄉的景色,雪在房屋上面堆成了一個蘑菇頂。
兒子回答說:“想。”這段旅程就這麼定了。作為一個資深的蔚來使用者,她對長途出行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加電焦慮,也沒有做太多攻略,更不會像網上說的那樣“提前規劃好充電樁路線”。
“在去漠河之前,我開著ES6去過兩次新疆。第一次是快兩年前,當時補能設施還沒有這麼完善,但是去年9月份我再次開車進疆,發現基本上每一站都能到達一個蔚來的充電樁。”
Katy有一個群,群裡都是開著蔚來的車走遍天南海北的“瘋狂的人”,其中就包括2024年8月,從南京自駕蔚來ES6,一路跨越近10國,到巴黎看奧運會的車主周駿。
過往的出行經驗以及車友們的經驗,給了Katy無限底氣。她直接帶娃從廣州開車出發了。“廣州到齊齊哈爾這一段,不規劃都是沒有問題的,全程都是換電站銜接,尤其在北方,換電非常方便,不用在冰天雪地中去拔冰冷的充電槍,也不用擔心到地方了沒閒置充電樁的問題,沒電了去換電站換一塊電池就是了。”
最誇張的是,為了追極光,她和娃在漠河的晚上直接睡在了車裡。那個夜晚,星空很亮,當時,車外是零下43度的寒風,由於加滿了電,車裡放心地開著空調,車窗甚至都結了冰,有一種奇妙的溫暖。
Katy把她在漠河的經歷拍成了一段段的小影片,打算把它剪輯出來,“我要讓大家看到,油車能去的地方,電車也能去。”
但事實上,父母在得知她開蔚來ES6前往漠河之後,被嚇了一大跳,“我一開始沒跟他們說,當我發了第一個影片給他們的時候,他說你怎麼能開電車開到那兒去?他們會說,萬一沒電了怎麼辦?會有這種焦慮”。
某種程度上,這種焦慮代表了一種普遍的聲音,尤其是低溫、高寒、充電樁不足之類的阻礙,更加加劇了它。但Katy是個不服氣的性格,成見越是巨大,她越是想讓大家看看電車的極限到底在何處。漠河之後,她又帶著孩子一路到了撫遠的東極,那裡是中國的最東邊。
“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日出,那一天正趕上暴風雪,積雪都到了小腿的地方,但按照我的性格,既然來都來了,我一定要去最東邊的地方拍個照。”
早上6點,第一縷陽光照進了這片風雪之中。“我當時揹著我的孩子,在雪裡走了一公里左右,那裡有個拍照的打卡點,是中國東極的一塊碑,在那裡能看到對面的俄羅斯。”雪太深,風太大,她走得極其緩慢,但最後還是走到了。
她感覺到一種身為新能源車主的自豪。“之前其實也遇到兩輛燃油車,但看風雪太大,都退縮了。所以拍照的時候,我也一定要把綠色的車牌拍進畫面裡去。”
“我就是想表達,電車真的可以開到這麼遠的地方。”Katy說。而奇妙的是,當時她一回頭,還看到東極的廣場上,在如此極致的地點,竟然還立著一個蔚來的超級充電樁。
後來,當Katy跟其他人說起她的這趟旅行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覺得她太瘋狂。但是,當她沿著蔚來遍佈全國的換電站,越走越遠,經歷了很多的難忘瞬間,見過更多的風景時,她已經停不下來了。“我就待在家那麼一週兩週,又得開車出去哪裡溜達一下了。”
毫無疑問,在被換電站極大拓展了出行的邊界之後,包括Katy在內的車主們的生活也在發生變化。面對2年多時間開著電車跨越了26萬公里的Katy,你很難想象,此前她曾在醫院工作,很少開車出遠門。頂多在廣東省內轉轉,像許多人一樣,去遠方旅遊更多的是坐飛機。
“現在回想起來,我轉變有點大,我過去是真的想不到我能開電車去這麼遠的地方,並且我還真的做到了。”
她覺得,也可能是疫情三年,讓她產生了對遠方的更大的渴望,尤其當孩子也慢慢長大,她也想帶著孩子一起,來一場旅行,“因為孩子長大之後,可能能這樣深度陪伴的時間就會變少,學習負擔也會加重,所以這幾年我想過得更有意義。”
她很喜歡“生活在別處”這句話,“世界不單單只是我們所在的舒適區,就像不單只是用燃氣灶做飯,野外的柴火也一樣能做飯。”她記得之前撒貝南說過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賽里木湖你都沒去過,白活了。”而她與兒子,已經開著ES6去過兩次了。尤其是其中的一次,是10月份,天空很藍,兩隻天鵝在湖水中打鬧。“那場景,美得像是畫出來的一樣,感覺到了仙境。”
換電開啟自由人生”
劉王斌 無障礙駕駛車主,從陝西到湖北,超800公里
開ES8環遊中國,累計30000公里,打卡27座換電站
有人把換電站稱為是電車的“第二選擇”,這就意味著,車主們總有兩套方案來應對行駛過程中的補能問題。這一點,對如今已37歲、從出生起就無法行走的劉王斌來說,體驗更為深刻,對他來說,換電站甚至是“第一選擇”。
因為如果只能使用充電樁,就需要不斷地上下車、拿輪椅,然後坐著輪椅去充電樁,拔下充電槍然後充電,對他來說,簡直是一種災難。但是因為買了蔚來,他獲得了和加油一樣便捷甚至更舒適的體驗。全程無需下車,只要3分鐘,一塊新的電池就可以換好了。
在蔚來之前,劉王斌駕駛的是一輛油車,加油雖然不用自己動手,但很多地方的加油站,仍然需要下車付款。雖然他也曾開著油車走過一些地方,但每次出門,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便甚至需要別人幫助的地方。
從油車換到蔚來ES8之後,這一切似乎都發生了變化。印象最深刻的是是2024年國慶節時的一趟旅途。當時,他載著一家7口人和行李,從陝西渭南出發,一路駛向湖北,參加表妹的婚禮。由於是國慶節出行高峰,無論是加油還是加電都要排隊。當開進換電站前,劉王斌所駕駛的蔚來ES8的電量表停留在3%的位置,但當他把車停進換電泊車位後短短幾分鐘,一塊新的充滿電的電池就換好了,可行駛公里數直接飆升到400公里以上。
那種車子換好電池後,瞬間滿電的感覺,除了踏實,甚至還有一種爽感。“短短幾分鐘之後就能出發”,就連乘坐的家人也都相當感嘆這種便捷。對他來說,那是頗為值得紀念的一次駕駛旅程。
在過去,他更多的是一個被家人照顧的角色——比如需要家人幫他把輪椅抬上抬下,生活中因腿腳帶來的不便也會需要幫忙。但在這輛加裝了無障礙手駕裝置的ES8上,他是自由且能給別人提供幫助的人。在別人眼中,換電站可能是作為“第二選擇”,但對於劉王斌來說,這是能為他帶來安全感和自豪感的“第一選擇”。
“所以我在高速上,90%都會選擇換電,我經常東西南北這樣跑,距離都非常的遠,在高速的換電上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劉王斌說。
這其中還有個小插曲,由於距離秦嶺近,他經常開車去跑山。但他的一位油車朋友經常跟他搗鼓一句話:“電車沒有靈魂”。
於是在2024年6月份的時候,他約這位朋友一起開車去爬山。秦嶺的山有的是30度的陡坡,朋友的燃油車上山巨費勁,“有時候拉的人多了,他甚至都開不上去,只有我的電車能輕鬆開上去。結果回來之後,再去開車爬山,他都直接開我的車。”
“那之後,我這朋友再也不提電車靈魂的事。反而是幾次跟我說,讓我幫他瞅一瞅,看看有沒有價格合適的電車,要不然給他先弄輛二手的,先開一開。”劉王斌說。
像這樣,蔚來對人的改變,不光改變著對遠方的定義和生活方式,甚至會改變人的信念。對從小不能走路的他來說,記憶深刻的畫面停留在杭州時,當時他在公交站前陷入困局,光靠自己無法把輪椅抬上公交車,人群匆匆掠過,最終是崗亭的解放軍戰士將他連人帶椅抬上車。這樣等待幫助的場景貫穿了他前面幾十年的人生——直到他在2019年與蔚來相遇。
“開車就像在風裡游泳。”秦嶺30度的陡坡上,ES8的電機輕吟著碾過油車需要手動降擋的險彎;寧波漁港邊,車窗搖下時鹹溼的海風灌滿車廂。這位天生相當於截癱的1987年出生的程式設計師,用手操控著定製方向盤,讓輪椅與車輪的軌跡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疊。
有時候他也會覺得是某種緣分。同樣身為創業者的他,也對蔚來從誕生至今一路走來的路心有慼慼焉。就像電車要克服成見,他也一樣要面對“既然不能走路,為什麼還要嚮往遠方”的成見。尤其是在2024年,他生了一場大病,一度徘徊在生死邊緣,但他挺了過來,也因此更珍惜當下。
對他來說,能夠換電的蔚來是他買車的唯一選項。“不光省下了油錢,也帶來更多可能性。”更細節的變化也同樣發生在他的生活裡——他敢在服務區開著空調睡覺,敢帶7個家人穿越秦嶺,甚至計劃用兩年時間環遊中國。這些“敢”,都建立在蔚來全國3000多座換電網路織就的安全網上。
“林芝的換電站,
徐柔 累計出行129356公里,打卡210座換電站
在買蔚來之前, 徐柔家裡已經有三輛燃油車。就在買蔚來之前,她才剛增購了一款行政級轎車。買下蔚來的初衷是為了買輛大玩具”嘗新“,一開始,她甚至都不太瞭解這輛車的很多功能。“比如離車不下電,都是車友告訴我的。一開始對換電也無感。”
但如今,她已經把這輛蔚來開了3年半,遠遠超出她此前的換車週期。以至於,油車始終停在地庫吃灰。也只有在蔚來送去做保養的時候,她才會偶爾開一次油車。那感覺對她來說相當難受,“油車這啟動一套下來,我會覺得非常不絲滑,我還得帶鑰匙,還得點火和掛擋,油車的APP也不太好用,我還老忘記熄火……”
“所以電車已經成為我的生活工具了,已經不僅僅是交通工具了。”徐柔說,真正感覺到換電的便利,源於一次偶然的錯誤。有一天,她半夜開車到家,“我那個時候迷迷糊糊記得我插上了槍,結果第二天醒來發現我充電樁的開關沒開”。當時,整臺車只剩3%的電,但是那個時候她非常著急要用車,從蘇州趕到上海。好在想到家門口就有個換電站,她開車去換了個電,立馬就出發了。那之後,本來對於換電沒有任何感知的她,發自內心覺得“真的是蠻方便蠻實用的”。
“在給車主提供便捷的加電服務之外,還提供了一種高容錯性。”在徐柔對於換電的認知座標系裡,忘了開啟家用充電樁開關的那一個晚上,絕對是一個分水嶺。自此以後,她越來越離不開這臺車,在走南闖北的經歷中,也發現了換電的更多好處。
比如,在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她一個人從黑龍江開車到雲南,從初一開到了初四,正趕上路上非常地堵,“從京哈轉到京港澳轉到京昆高速,加油站排隊等待加油的車粗略一看估計得有20輛,等待充電的車輛多到服務區都很難擠進去。但我全程換電基本無排隊等待,這行駛效率從未有過的極致高效”。
從黑龍江到雲南,行駛里程超過4000公里,徐柔一路換電,覺得換電在“高速場景上面就非常地剛需,不需要體驗加油的排隊痛苦,也不需要體驗充電的混亂場面”。
還有一些時候,因為有換電,旅途也有了一些好玩的故事。頗為有趣的一次經歷出現在徐柔開ES6去西藏的路上。從西藏G318色季拉山一路下來開到林芝市區。“我朋友是一位沒有開過新能源車的大排量油車愛好者,他一路都擔心我補能問題。到達色季拉山口時,我車輛剩下7%電量,我朋友特別興奮,他覺得終於可以大顯身手,給我拖車了。”
〓 林芝中國石化南粵大道站 蔚來換電站
結果,哪知道從色季拉山口下來,幾十公里外正好有個換電站,“我就去換了一塊電池,跟他一路差不多400公里開到了拉薩,也是重新整理了他對於蔚來換電的認知,當然,他是有些失落的,因為給我拖車的願望是落空了。”
而由於多次開蔚來ES6進藏,徐柔練成了一個318老司機。她甚至被一個開油車的朋友要求做他們的保障車。“過去一般都是油車給電車做保障車,現在是我給那些油車朋友做保障車,這也很有意思。”
而這些感知和體會,往往只有真正開過蔚來,體會到換電站便捷之處的使用者,才會產生共鳴。而大部分人,仍然還抱著“電車不能遠行”的成見,還有一些人,依然對蔚來“讓加電和加油一樣方便”的願景心懷質疑。
但如今,遍佈全國的換電站,以及像Katy、徐柔這樣越來越多的蔚來車主,在依靠換電站和高速充電樁,跨越成千上萬公里,將電車開到更遙遠的遠方。僅2025年春節,蔚來就為使用者提供1,716,746次換電服務,單日換電量突破13萬次。在高速路上,有83.2%的加電量都來自於換電;今年2月,蔚來累計為使用者提供2,738,400次換電服務,日均換電量達到97,800次,平均為0.88秒,就有一臺蔚來從話電站“滿電出發”。相比充電,單月為每位使用者節省下5小時42分鐘加電時間。
開上蔚來之後,越來越多車主過往的偏見高牆正在崩塌。而蔚來也在透過持續的換電站佈局,用自己的行動鑿穿偏見的大山,讓光透了進來。截至3月4日,蔚來已在全國佈局換電站3145座,其中高速公路換電站970座。蔚來使用者在全國主要城市間均可以實現換電直達,出行無憂。
當“3公里電區房”覆蓋了越來越多用車小區,當計程車司機在換電站感慨“比加油還快”時,新的共識正在形成——未來給電車加電,不會再如開盲盒一樣擔憂,而會像賽車場給賽車更換輪胎般自然。換電帶給使用者的安心感還不止於此,每次換電都是一次電池健康檢測。出門在外,磕磕碰碰必不可少,但換電像是給使用者配置了一位隨行的安全“監測員”,讓你不必擔心每一次遠行。
因為身體限制,劉王斌反而想要走得更遠;因為陪伴可貴,Katy想要帶孩子去看更遠的風景;更因為有了春節出行的對比,徐柔對於換電有了更深的感知。她/他們都在計劃開車去更遠的地方,他們也期待蔚來的換電站能建到更多的地方。破除偏見的征程永無止境,而向前,也永遠有第二種選擇。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