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聯手。
文|劉博
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封面來源|IC photo
投資界獲悉,3月18日蔚來宣佈與寧德時代在福建寧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構建覆蓋全系乘用車的換電網路。在此基礎上,寧德時代正在推進對蔚來能源不超過25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與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曾毓群也共同到場見證。
沒有最卷,只有更卷。透過這次強強聯手,背後上演的則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車圈淘汰賽。正如多年來投資圈內一個共識:智慧電動汽車將重現當年國產手機的廝殺一幕。
根據協議,此次合作旨在打造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乘用車換電服務網路。具體來看,寧德時代將支援蔚來換電網路的發展,蔚來旗下firefly螢火蟲品牌後續開發的新車型將適時匯入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標準和網路。
此外,雙方還將聯合推動換電技術國家標準的制定和推廣,促進跨品牌、跨車型電池相容;共同構建“電池研發-換電服務-電池資產管理-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全生命週期閉環,助力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安全降本增效。
在李斌看來,這次合作標誌著換電模式進入全新階段。“在寧德時代的支援下,蔚來換電網路將擴充套件到更多區域,更好服務使用者。雙方合作不僅體現在資本層面,更是技術標準與服務體系的雙向賦能。”
曾毓群同樣認為,此次與蔚來的戰略合作是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的里程碑。“我們將以巧克力換電技術為支點,透過‘雙網並行’模式打造覆蓋多層次需求的智慧能源網路,讓每塊電池在全生命週期創造更大價值,為全球使用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續的電動出行解決方案。”
這並不是蔚來和寧德時代首次聯手。2024年3月,雙方就曾簽署框架協議,共同推動長壽命電池研發創新。據悉,寧德時代將為蔚來規劃及開發更長壽命的電池系統,應用於後續車型,進一步提高服役壽命。
其實在換電賽道,雙方早已有過多次隔空致敬。回想2022年1月,寧德時代正式宣佈進入換電市場,釋出了乘用車換電解決方案“樂行換電EVOGO”。蔚來彼時就曾喊話寧德時代:“歡迎成為換電玩家。”
直到2024年12月,寧德時代舉辦2024巧克力換電生態大會,官宣了自己的換電藍圖。當時曾毓群判斷,到2030年,換電、家充、公共充電樁將三分天下。同時他還表示,要感謝先行者蔚來。
隨後蔚來舉辦2024 NIO Day,寧德時代也第一時間送上祝福影片:“致敬換電之路同行者,我們一起滿電出發。”
而李斌在接受採訪時的回應,頗有一種英雄惺惺相惜的意味,“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公司,它現在要下場建1萬座換電站,那我們很高興啊,我們在前面做,然後做的人越來越多了,那我們就不是一個人在走了。”
如今,李斌終於和曾毓群站在了同一個戰壕裡,成為了並肩作戰的戰友。
手握3000座換電站
蔚來能源有何來頭?
時間回到2017年5月,蔚來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簽署投資合作協議,其中一項重要成果便是——雙方合資組建蔚來能源,並將全球總部落戶武漢。
隨後在去年6月,蔚來能源獲得武漢光創新興技術一期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機構15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後者則是武漢光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市場化基金。
據蔚來汽車官網介紹,蔚來能源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加電解決方案,擁有廣泛佈局的充換電設施網路,依託蔚來能源雲技術,搭建 “可充可換可升級” 的能源服務體系,為車主提供全場景化的加電服務,讓加電比加油更方便。換言之,這是蔚來汽車換電業務的主要平臺。
截止目前,蔚來已累計建成3172座換電站,建成9縱9橫14大城市群高速換電網路,佈局近1000座高速公路換電站,連通全國超700個城市,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間高速換電網路建設。
如此龐大的換電版圖,也意味著一筆巨大投入。根據此前蔚來官方透露,蔚來一代換電站的建設成本約為300萬元,二代換電站為200萬元左右,三代站和四代站雖然有所下降,但也有150萬元左右。
那為何蔚來還要死磕換電?在此前的財報會議上,李斌曾表示,可充可換可升級的能源體系,是蔚來的護城河。“目前打造一座換電站,所攤銷的成本並不高,同時換電站也可以參與部分地區的儲能業務,從這個角度來看,換電業務不是蔚來的包袱。”
他曾經算過一筆賬,即換電站從長期來看是一個保有量生意,在網路建設初期進行投入,一旦網路建成、使用者保有量上來,換電站就將變成一個盈利的生意。“一座換電站平均每天有60單,這個站就盈虧平衡了。”
但李斌最近也是煩惱多多。“現在的挑戰非常大,別家孩子已經考上大學,我們還在復讀。”在前不久一場的內部會議上,他開始反思蔚來的現狀。
李斌直言,“不能創造使用者價值的崗位和專案,該停就停。任何一筆錢、一個崗位、一個專案、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都要有人付錢。要麼從外邊掙錢,要麼從內部掙錢。沒人付錢、算不過來賬的事就別搞。”此前,他還重申了2025年實現銷量翻番、2026年實現公司盈利是“不容有失的工作任務。”
粗略計算,如果要實現2025年銷量翻番即44萬輛左右,蔚來平均單月銷量需要近4萬輛。然而目前來看,要實現這一目標或許有些困難——今年2月,蔚來共交付13192輛,同比增長62.2%。
“以前是蔚小理,現在是小小理。”相比之下,蔚來似乎已經有些掉隊。資料顯示,小鵬汽車月交付量連續4個月突破3萬輛,登上了2月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榜榜首,同比增長570%;理想汽車2月交付26263輛,同比增長29.7%;小米汽車也持續保持著月銷超2萬輛的成績。
這也許是李斌對換電業務寄予厚望的原因之一。蔚來副總裁沈斐曾在近期直播中透露,目前在上海絕大部分地方,只要能把換電站建下去,是掙錢的,“上海(換電業務)一天9000單,馬上要接近1萬單了。”
去年年末,北汽藍谷釋出公告,旗下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資擴股,一舉引入11家外部戰略投資者以及北京汽車,總計增資101.5億元。增資陣容豪華,包含多家北京國資、AIC機構以及寧德時代、小馬智行等產業資本加持。
幾乎同一時間,智己汽車宣佈順利完成B1輪股權融資,由國有投資機構和市場化投資機構繼續加持。此前去年3月,智己汽車已成功獲得超80億元的B輪股權融資,由中國銀行旗下中銀資產領投,農銀投資、臨港集團等共同參與投資,寧德時代、Momenta、清陶能源等科技公司跟投,持續擴大公司生態圈;同時,上汽集團、工銀投資、交銀投資繼續追加投資。至此,智己汽車整體B輪融資共募集資金94億元。
無獨有偶,阿維塔科技也宣佈,順利完成C輪融資,募集資金超110億元。本輪融資由長安汽車、渝富系基金、南方資產系基金、國投系基金、交銀投資以及其他戰略和市場化投資人共同出資,最新估值超300億元。同時,阿維塔也宣佈已經同步開啟上市準備工作。
然而,出局者也越來越多——去年初,曾被稱為“最貴國產電動車”的高合汽車宣佈停工停產6個月,創始人丁磊隨後現身上海總部,稱“要在三個月內拼盡一切努力將公司救活”,但至今仍無扭轉跡象。前不久,極越汽車之困刷屏科技圈,儘管背靠百度、吉利,最終卻不得不“原地解散”,令人唏噓。
回想去年底,李斌曾在內部信中提出,“智慧電動汽車產業資格賽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已經來臨,兩三年後只有少數優秀企業能生存下來。”
何小鵬也在近期表示,“我相信,2025年到2027年是三年淘汰賽,今年正是淘汰賽的第一年。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今年年初,我在去年提出的很多猜想和看法已經部分成為現實。我認為品牌會越來越少,今年年初實際上有一些品牌在進行內部整合、減少。”
不久前在第二十四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大會,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的最新判斷髮人深思,“未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呈雙雄爭鋒格局,贏家將是有深厚積累,同時又能堅定快速轉型的傳統車企,以及具備深刻的使用者洞察能力和強大的迭代能力的中國科技與消費電子巨頭,沒有造車新勢力的任何空間。”
他判斷,中國汽車產業也必將重走家電、智慧手機之路:經歷殘酷的價格戰,進入成熟期後併購、整合,少數企業經過市場選擇成為贏家。一批汽車廠商將倒閉,中國汽車產業的生死淘汰賽正在加速到來。
“打鐵還需自身硬”。屬於中國車企的突圍戰已然打響,而稍不留神,可能就會宣告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