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吳瑩 曹冰穎(實習)
來源|Microsoft(YouTube)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做一個企業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好奇心,我為正在做的事情感到興奮。”李飛飛說。
3月初,斯坦福大學教授、World Labs創始人李飛飛接受了微軟副主席兼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的播客採訪,一起探討了對好奇心的理解。她認為每個人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刻在我們的DNA裡。好奇心不僅僅是愉悅或驚奇的情緒,更是一種能讓她保持亢奮的狀態,這種狀態讓她能繼續做很多感興趣的事情。
李飛飛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剖析了好奇心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她表示,能從一名科學家轉型成一名企業家,好奇心就是根本原因,是好奇心驅使她對空間智慧感興趣,並在研究中意識到學術界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援這個想法,它需要大量資料和人才,所以最後決定創業。
精彩觀點如下:
1.我認為每個人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刻在我們的DNA裡,是人類區別其他物種的巨大天賦。
2.我當了幾十年的職業科學家才意識到,第一次看到新事物時感到高興並將這種好奇心保持下去有多麼重要。
3.如果想做人工智慧,離不開GPU、神經網路演算法、資料這三樣東西。
4.基於好奇心的研究最好還是在學術界進行,學術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沃土,研究人員和學生可以在這裡自由地想象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或者想象一些人們可能會嘲笑的事情,就像構建ImageNet那樣,但最後這些事情確實改變了技術的發展程序。
5.當我對空間智慧這個想法感到興奮時,我意識到,學術界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援這個想法,因為它需要資料,需要計算,還需要更多專注於解決這個問題的人才。最後決定,我們要創業。
以下為分享全文(有刪減):

李飛飛的好奇心源自哪裡
主持人:今天我想和您討論一個詞——好奇心,討論它在您的生活和成功中所扮演的角色。您似乎一直都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你的好奇心是從哪裡產生的?
李飛飛:我很高興你選擇這個詞。我這本書的書名是《我看見的世界》,但副標題“人工智慧領域的好奇、探索與發現”第一個詞就是“好奇”,這絕對是我作為一名科學家的人生主線,也是生命賜給我的禮物之一。我很幸運,永遠都充滿好奇心。我認為每個人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刻在我們的DNA裡,是人類區別其他物種的巨大天賦。

對一切感到好奇深刻影響了我的發展,而能保住我的好奇心則要歸功於我的父母。非常幸運,無論生活如何起伏,境遇如何變化,我父母都不遺餘力地保護著我的好奇心,它不斷成長,成為一團火焰,照亮著我的生活。你提到我現在是一名企業家,這是我人生中一個比較奇特的選擇,至少很多人會問我:“你為什麼要做一個企業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好奇心,我為正在做的事情感到興奮。
主持人:您一路走到今天,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一下嗎?我想這些故事意義非凡,也能影響其他人。你在自己的自傳中也講述了不少故事,其中提到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曾陪同父親參加了不少的庭院拍賣會,可以講講這方面的故事嗎?
李飛飛:你說的是我們早年移民時候的事情。15歲那年,我隨父母一起去了美國新澤西州(State of New Jersey)。在當時移民家庭的生活很不容易,我們變成了新澤西州帕西帕尼(Parsippany)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
所以一個重要的生存方式就是從庭院舊貨市場中淘一些生活必需品,因為它們更便宜。我曾在書中多次以不同的角度寫過,週末我會和爸爸一起去參加庭院拍賣會,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甚至不是什麼好事。但如果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我和不會說英語的爸爸一起去參加庭院拍賣會,懷著旺盛的好奇心去對待生活中的這件小事。我父親就是這麼做的,他會用那種天真的孩子氣的態度對待每個小架子上的東西。“飛飛,快來看這個杯子!上面有一隻貓頭鷹。”“看看這個園藝工具,我從來沒想過可以這麼設計,這樣可以更容易地拔掉植物。”他開心地和我說。他用孩子般純真的心態來看待一切,對一切感到新鮮和好奇,那時的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多麼重要。
我當了幾十年的職業科學家才意識到,第一次看到新事物時感到高興並將這種好奇心保持下去有多麼重要。我們作為科學家第一次開啟一篇論文或第一次接觸一種技術時,你必須要有那種喜悅的感覺,必須有好奇心並想要探索下去。
主持人:我認為從這段經歷中獲得的一個經驗是,幾乎生活中的每個時刻,即使是最平凡的時刻,也常常能創造學習新事物的機會,但你必須觀察、傾聽、提問,保持那份好奇心。後來你獲得了獎學金,得以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讀書。顯然,你不只是好奇,還很勤奮。你曾經分享過如何全身心投入課程、學術工作和考試。但有一件特殊的事情,是你一邊參加考試,一邊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媽媽,能跟我們講講那件事嗎?這對你個人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李飛飛:首先,這本書寫的是一位科學家以及人工智慧學科的成長曆程,這不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我也不以這種方式來講述這些事情。你提到的這個故事和主題,對我來說是一個關於奮鬥的故事,數以百萬計的美國移民懷著希望和夢想努力工作,我只是其中之一。
那確實是一段艱難的歲月。我媽媽身體不好,她有很嚴重的心臟病。你談到的那件事發生在我讀普林斯頓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次我必須帶媽媽去醫院做緊急手術,我得為她翻譯,因為在手術中她身體的一部分仍需要保持清醒,隨時需要對醫生做出回應。我是母親唯一的翻譯,但那天我正好也要參加考試,所以請求普林斯頓大學允許我這麼做,最後我穿著手術服,陪在媽媽身邊,一邊參加考試,一邊協助手術,與醫生進行溝通。
但總的來說,這是兩個城市的故事,其中一個是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物理的地方,我熱愛在那裡的每一分鐘,學物理很痛苦、很艱難但很有趣。這也是帕西帕尼的故事,我的家人住在那裡,開了一家乾洗店。用矽谷的表達方式來看,我就是這家乾洗店的執行長,我僱用了我的父母。和大多數乾洗店一樣,這是一項週末生意,我也在那裡努力工作。

什麼是“基於好奇心的研究”
主持人:我覺得有趣的是,這兩個城市因為你產生了聯絡。你從東海岸的普林斯頓大學一路向西來到了西海岸的加州理工學院,我想在這個階段你會面臨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當你在加州理工學院的時候,有機會決定下一步做什麼,其中一條路通向麥肯錫,一家非常出色的管理諮詢公司,他們給你提供了誘人的薪水;另一條路則是繼續追求科學,這就意味著你沒辦法賺到很多錢。我聽說你和媽媽討論過這件事,她告訴了你什麼?
李飛飛:我認為很多學生都會經歷這種情況,但我的家庭經濟狀況可能對這個選擇的影響更大一些。當你處於研究生學習的中間階段時,攻讀博士學位的第二、第三年是最艱難的,此時正處於博士學習的低谷期,論文被拒稿,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尤其在那個階段,人工智慧領域還處於寒冬時期。它與今天火熱的人工智慧時代不同,現在如果你是一名人工智慧專業的學生,那你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但在那時,這還是個無人問津的專業。這個行業還沒有成熟,也沒有大規模商業化,教師崗位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此外,我媽媽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我也不可能甘心做一個乾洗店老闆,這不在我的職業規劃中,所以當時我內心十分煎熬,深思熟慮了很久。
參加招聘會非常容易,作為一名大四畢業生,我順利收到了麥肯錫的offer。麥肯錫給我的薪水非常豐厚,超出了我的想象,比我父母的薪水加在一起還多,動搖了我選擇繼續研究的心,但這也表明了我多麼熱愛科學。我媽媽總是第一個支援我的人,她對我說:“你在苦惱什麼呢?追求你所熱愛的就行。”對她來說,這沒什麼值得猶豫的。回想起來,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勇氣,也是一種無條件的愛,她無私地為我著想,而不是為她自己著想,她沒有醫療保障,更需要錢,但她只是對我說,“追求你所熱愛的。”
回到好奇心這個話題,對我來說,好奇心不僅僅是愉悅或驚奇的情緒,更是一種能讓我保持亢奮的狀態,這種狀態讓我很快樂。成為一名科學家讓我非常快樂,因為我能一直保住這份好奇心,我媽媽知道這一點,她也鼓勵我這麼做。
主持人:你的好奇心、熱情和對科學的追求讓你在21世紀初期創造了一些新的東西。人們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那時候你就已經開始構建一個用於視覺物件識別軟體研究的大型視覺化資料集了,也就是ImageNet。可否介紹一下ImageNet?
李飛飛:ImageNet是一個我們花了三四年時間完成的專案,從2006年開始,一直到2010年才建成。最後,它成為了人工智慧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視覺資料集,包含1500萬張影像,手工進行標記,清理後涵蓋22000個視覺物件類別。這些圖片來自世界各地的網際網路,每一幅都經過精心挑選和標記,成為所有人工智慧演算法的重要訓練資料集,尤其是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神經網路演算法是ImageNet的最大“消費者”。
ImageNet的意義不在於影像數量本身,也不在於它是視覺影像的形式,而在於大資料的概念。假設快進到2024年,沒人會質疑大資料這個概念,如果想做人工智慧,離不開GPU、神經網路演算法、資料這三樣東西。從AlphaFold到ChatGPT,再到Gemini,所有最新、最偉大的人工智慧演算法、模型、產品,都是建立在這三個要素之上。但在ImageNet開發之前,大資料還不是一個受人重視的概念,資料只是在研究之後才去整理抓取的。我們在建立ImageNet之前就觀察到,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從數學上講,要想讓這些機器學習模型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除了演算法的架構之外,還需要大量多樣化的資料,所以對這個概念的重視是由ImageNet發起的。對我們來說非常幸運的是,ImageNet對深度學習革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主持人:我認為您構建ImageNet的原因之一,當然也是您職業生涯中至關重要的選擇,就是致力於成為學術界的一分子,在大學工作,進行影像和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基礎研究,請談談為何熱衷於這方面學術研究?
李飛飛:我真正熱衷的是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作為這個創新生態系統的受益者,我認為學術界和相關政府部門在這個系統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當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學術生態系統去支援科技創新時,人們就可以帶著好奇心去追求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培養出精力充沛、創造力十足的學生,可以與生態系統的其他部分合作,將其轉化為真正的技術和產品,並交付到人們手中。
在我看來,基於好奇心的研究最好還是在學術界進行,學術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沃土,研究人員和學生可以在這裡自由地想象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或者想象一些人們可能會嘲笑的事情,就像構建ImageNet那樣,但最後這些事情確實改變了技術的發展程序。

主持人:能否詳細解釋一下“基於好奇心的研究”這個在學術界廣為人知的短語?這是什麼意思?與其他型別的研究相比,基於好奇心的研究有什麼不同?
李飛飛:基於好奇心的研究從根本上來說是與“自由”這個詞聯絡在一起的。當你是大學的研究員或教授時,沒有經理或主管告訴你:“飛飛,來普林斯頓大學或斯坦福大學吧,你應該努力做好這三件事。”不,你只是得到了一張辦公桌、一間辦公室和一個申請資金的機會,然後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當然,它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麼自由,無論你想要什麼,都取決於你的專業知識。我接受的是人工智慧科學家的培訓,我不會從事化學工作,即使我嘗試這樣做,至少在開始時,如果沒有資歷,我就沒有信譽來獲得資金。但因為有這種自由,我才有機會做出ImageNet。
當時我還是一名年輕的助理教授,回到普林斯頓當教員,我有一個只有兩個學生的小實驗室,沒人告訴我該做什麼,我對這個大資料的想法充滿熱情,然後我就開始探索。我和同事們聊天,有些人會說:“嗯,這個主意不太好。”有些人甚至會說:“這個想法可能會損害你的職業生涯。”但即使面臨這些阻力或爭論,也沒有人說:“你不可以這樣做。”他們只會說:“這是我的觀點,這是一個壞主意。”但你仍然可以這樣做。我也被資金申請拒絕過,但即使遭到拒絕,這仍然是自由的,沒有人會對你說不能做某件事,也不會有人規定你應該做什麼,這極大保護了研究人員的好奇心,讓他們可以大膽地想象一切。當然,我不想將其過度美化,這也需要韌性、毅力和勇氣,因為你確實會聽到一些消極評論和意見,你必須自己做出決定,是要改變路線,還是堅持下去。

研究資金從哪裡來
主持人:你提到的關鍵詞之一是資金。你可以自由地追求你的好奇心,但確實需要資金。它可能用於購買實驗室裝置,計算資料,或者聘請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等。在美國,很多資金來自聯邦政府、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級研究實驗室。這些組織在您職業發展和研究過程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李飛飛:總體來說,這些資金支持者在我的研究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科學基金會絕對是我研究專案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另一個主要資金來源是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海軍研究實驗室在計算機科學、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尤為出名,它建立了這項多所大學聯合研究計劃,並資助來自不同大學的教授來促成這項多學科的合作。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參加過很多次多所大學聯合研究計劃。
此外,企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年前,當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開始工作時,我的第一筆行業資助來自微軟,那是一項給教職人員設定的獎學金。後來我的實驗室逐漸得到了谷歌、微軟、亞馬遜、松下、豐田和英偉達等國際合作夥伴的資助,因此政府資金和企業支援對創新生態系統和學術界來說至關重要。
主持人:對我們這些企業人士來說,這有點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以學術界的大量研究成果為基礎開發技術和商品。你們發表論文,我們閱讀論文,從中獲得見解並將其融入我們的產品中。而創新活力的另一個體現是人們從大學畢業後,會創辦公司,甚至還沒畢業就在創辦公司了。如今,您既是學者,又是企業家。請簡單介紹一下您目前所關注的創業生態。
李飛飛:這就是我喜歡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原因,它非常開放,沒有人會被強制歸入某個類別,你甚至可以同時屬於多個類別,也許我們都是“薛定諤的貓”。尤其是當今的人工智慧發展如此之快,來自企業界和學術界的研究者知識和能力的更新如此之快,幾乎不可能被限制住。
學術界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休假,但在一年前,當我的新一輪休假即將到來時,我感覺非常不安,因為我意識到計算機視覺領域即將經歷一場新的革命。Transformer、擴散模型、神經渲染等技術將深度學習、計算機圖形學和計算機視覺重新組合,融合成新的概念,我稱之為空間智慧。這確實是理解和生成3D世界,並實現我們從未想象過的互動性的根本技術。當我對空間智慧這個想法感到興奮時,我意識到,學術界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援這個想法,因為它需要資料,需要計算,還需要更多專注於解決這個問題的人才。最後決定,我們要創業。我們要好奇,要大膽,讓我們保持好奇心,勇敢一點,解決空間智慧這個問題。我們希望建立能夠帶來全新體驗的世界模型,推出一系列全新的產品,讓使用者體驗我們創造出來的3D世界並與之互動,將其用於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這就是我們世界實驗室(World Labs)所要走的路。

主持人:到2025年,許多人都會問:“我們的稅款都用到哪裡了?”聯邦政府是如何花錢的?哪些專案值得資助,哪些專案不值得資助?當談話轉向基礎研究、大學的作用、聯邦政府對大學的支援時,你作為一個科學家和創業者,對政府制定相關支援政策有什麼建議?
李飛飛:在過去五年裡,一開始我可能不太情願,但現在已經在積極倡導政府為學術界和企業界研究和技術提供資源。這不僅關係到我個人能否從中受益,還關係到科技創新生態系統能否正常運轉,其他國家或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生態系統,我想為保護和發展這個生態系統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一名站在行業研究而非學術研究的企業家角度,我更加體會到為我們的學術界和企業界提供資源的重要性,因為很多創新想法都來自那裡。在學術界,人才培養也是個重要議題,只有在健康的創新生態系統裡,才能讓人才發揮作用,對非常重要和具有挑戰性的議題進行討論和研究。
因此,我對政府的期望是,將學術界和企業界視為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中值得投資的戰略物件併為其提供發展資源。這種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知識資源和硬體資源,這些地方需要政策支援和投資,這是保持創新生態系統健康運轉的關鍵。
主持人:我們在這裡討論的這個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它以基礎研究、政府的支援和財政健康為基礎。如果沒有它,很難想象美國能取得如今的科技成就。你的個人故事和經歷很好地體現了這個科技創新系統發揮的作用。一個新澤西州的年輕女孩,考上了普林斯頓大學,靠你自己可能支付不起學費,但最後可以憑藉獎學金繼續學習,這要歸功於財政健康和政府支援。這些支援讓你可以繼續學業並追求自己的好奇心,事實證明,你看到了當時別人都沒有看到的東西。在人工智慧的寒冬期,你們看到了大資料、影像將帶來的光明未來,你們創造的東西成為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基石。當我們展望未來十年及以後的日子時,我認為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經驗教訓,要努力維護好這個科技創新生態系統。
李飛飛:正如你所說,我的成功要歸功於這個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我還要感謝每一位幫助過我的人。在我的自傳中,我談到了許多英雄,除了剛才提到的我媽媽,還有我的高中數學老師、研究生同事、我的學生,我的導師等等,他們給我的幫助都很大。是這個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將我們所有人組織在一起,做一件對科學技術發展有意義的事情,未來我希望這個系統能健康地執行下去。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