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無字碑背後是一場激烈的政治戰,無字碑就是個爛尾工程

 / 子
所謂通透、精彩的人生其實是有模板的,大概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女皇武則天的人生就是這套模板的深刻詮釋者,雖然其落幕的形式略顯尷尬,但卻成為被歷史持續討論的“網紅”,後世對女皇的評價是眾說紛紜,當時的李唐王朝更是無法以一塊墓碑精準地定義女皇的一生。
無字碑成為空碑似乎是一種必然。
按照歷史的慣例,武周王朝一代而亡,是會被李唐王朝徹底否定進而清算的,但武則天晚年卻透過一系列組合拳不僅將自己以高宗皇后的身份葬於乾陵,享受世代祭祀,且武氏的權力也在中宗李顯的朝堂中得以延續,一切都切換得非常絲滑,人們甚至覺得,武周王朝只是李唐王朝歷史上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能做到如此的人,那絕對是有大智慧和強悍手腕的加持的。
神龍元年(705)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駕崩於上陽宮,臨終前她交代了這麼幾件事:去掉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的身份與高宗合葬乾陵;對曾經的政敵王皇后、蕭淑妃、褚遂良、韓瑗等人的子孫實施優待。
武則天的遺囑總結起來就四個字,迴歸、和解:從武周王朝皇帝的身份迴歸李家媳婦的定位;與過去被自己打擊的政敵進行和解。
也就是說,武則天在生命的終點進行了自我否定,以達到淡化武周、女皇這些曾經與自己深度繫結十五年的關鍵詞,讓自己以一個被世俗所認可的身份定格於歷史中,同時保證武氏家族的安全。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武則天的碑文就應該以李唐皇后的身份進行敘事、總結,不至於讓中宗無法下筆,進而導致其墓碑成為了一塊空碑。
要想理解無字碑,就必須讀懂武周王朝殘餘溫度對中宗朝局的深刻影響。
中宗面對的第一撥衝擊就是大家不同意將武則天葬於乾陵。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宗召集眾人在同明殿討論太后的下葬事宜,但給事中嚴善思卻強烈反對將太后葬於乾陵,理由有三點:
高宗是作為尊者先下葬的,太后不應該以卑者的身份驚擾高宗;乾陵的玄宮是以石門封閉的,且當時以鐵水澆灌了縫隙,存在開啟的技術難度;如果從別的方向進入玄宮又會破壞掉乾陵的風水;近年天下多事,開陵不詳
總之就是反對將武則天葬於乾陵。
在這些人的認知中,武則天就是高宗皇帝的背叛者,沒有資格與高宗合葬乾陵。
表面上看,這是大臣對女皇、對武周王朝的否定,但實際上是對作為女皇合法繼承人的皇帝李顯的施壓,以否定將女皇葬於乾陵的方式來給這位在京師長安毫無根基的皇帝來一個下馬威,進而稀釋中宗的皇權。
也就是說,將武則天葬於乾陵對中宗來說是一場政治戰,此舉將直接決定他以後能否在廟堂立得住的大事
李顯在京師長安的根基非常薄弱
圖源/劇照
當時,嚴善思還給出了自己的方案:在乾陵所在的梁山之外另選一塊地方作為陵址將太后下葬。也就是所謂的從葬。
很明顯,這是直接將武則天踢出李唐宗譜的節奏。既然武則天都被孤立,那麼作為女皇接班人的中宗此後的路就將走得異常艱難。
這只是其一。
最重要的是,朝臣要以否定女皇的方式清洗武氏家族,這對中宗來說,更為不利。眾所周知,女皇晚年在決定還政李唐之後之所以選定李顯為皇太子就是因為,李顯在長安沒有任何根據,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皇權,更重要的是,李顯即位之後面對朝臣和以相王李旦為代表的李唐宗室的權力威脅就必須得重用武氏。
這是完成由武周到李唐的迴歸、保全武氏家族的最好方式,是女皇晚年下得最高明的一步棋。
這樣看的話,朝臣和李唐宗室為什麼在李顯能夠順利即位的情況下卻還非要發動一場神龍政變,就是因為,朝臣和宗室都想以擁立之功來分享李顯的權力,掌握主動權。當時,李顯幾乎是被裹挾著參與了神龍政變。
而李顯即位之後也不得不在權力層面對以張柬之為首的五臣和宗室的相王李旦、太平公主進行政治分紅:五臣全部被封王;相王李旦加號安國相王,進拜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賜予五千戶的封地。
對於五臣的作為,女皇當時給李顯就已經點明,他們是貪功。這也是李顯後來為什麼以強力手腕誅殺五臣的核心原因。當然,以相王和太平公主為代表的宗室也不想五臣分享他們的權力,將五臣清洗出局也符合他們的利益。
不過,這也就造成了相王和太平公主對中宗皇權的強大威脅,為什麼相王后來能夠問鼎皇權,為什麼太平公主曾經一度壟斷朝政,原因就在這裡。
所以,中宗不僅不能否定老媽,還要強調自己女皇繼承人的身份,以團結武氏來對抗宗室和朝臣。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宗否定女皇的話就是在否定自己
這樣看的話,神龍政變中朝臣和宗室沒有將武氏洗牌就是他們最大的漏洞
所以,憑藉武氏和女皇當年培養的一幫嫡系的支援,中宗最終還是成功將太后葬於乾陵。武則天下葬乾陵的時間為神龍二年(706)五月。
這是中宗在拿到皇權之後打的第一場勝仗。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打贏了大禮議之爭這場政治戰一樣,都是對個人威望的重塑
只是,太后的碑文如何來寫就成了擺在中宗面前的現實問題:讚揚吧,太后畢竟短暫顛覆了李唐王朝,部分朝臣和宗室肯定不願意;批判吧,自己不僅是太后的兒子,且是女皇的合法繼承者,否定女皇就等於否定自己。
怎麼定義都無法滿足眾人。
更讓中宗無法下筆的是,他是透過發動神龍政變從女皇手裡奪的權力,等於是事實上推翻了武周王朝,當中宗將筆提在半空中時也只能僵在那裡,根本沒法落筆。
於是,中宗就將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筆桿子崔融
但是呢,這對崔融來說實際上是個艱鉅的政治任務,是要以文字的形式來替中宗解決無法解決的政治難題。既然中宗都沒有解題的能力,那麼崔融就更無法完成。最終,這個政治難題將崔融直接給壓死了。
結果是,武則天的墓碑連書寫文字的格子都打好了,但卻根本沒有承載武則天彪悍的一生,於是,武則天的墓碑就成為了無字碑。
本質來說,無字碑就是個爛尾工程,是中宗及其後人無法定義女皇人生的結果,絕對不是武則天個人的意志。
確實,武則天這個個體絕對是歷史上的“孤本”:14歲進宮,31歲做皇后,67歲稱帝,82歲去世。
對於武則天的人生我們完全可以如此劃分:從弘道元年(683)到永昌元年(689)的太后稱制階段;從天授元年(690)到神龍元年(705)的女皇執政時期。
這是持續進化的一生,也是戰鬥的一生。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體驗的話,那麼女皇的人生劇本絕對是一場精彩絕倫的電影,不僅當事人體驗感頗為精彩,就連後世的觀影人也每每總是意猶未盡。
女皇是自己人生劇本的書寫者,也同時給世間提供了一道獨一無二的下酒菜。
只是,女皇的人生雖然謝幕,但她依舊持續影響著大唐政局。武則天對大唐政治最大的影響就是,其稱帝的行為激發了皇室女性的權力慾望,因而導致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女性一度成為帝國的權力主角,導致了政變頻發
太平公主是和相王並列的一股極其強悍的勢力
圖源/劇照
其次,相王勢力始終是威脅皇權的存在,並最終由李旦之子臨淄王李隆基以政變的方式完成了帝國皇權由中宗一系向睿宗一系的轉移。
到了這時,武周對大唐政局的影響才徹底被抹除。
之後,隨著玄宗發動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勢力之後,由武則天稱帝造成的亂局才暫時被平息,實現了皇權的集中。
女皇對大唐政治可謂影響深遠。
但話又說回來,女皇事實上是高宗政治的繼承人,武則天大力發展科舉的行為也進一步稀釋了門閥對帝國權力的壟斷。如果不是武則天,大唐很可能會再次跌入被世族壟斷廟堂的局面,甚至出現權臣,武則天只是以稱帝的方式來完成帝國在高宗駕崩之後的過渡階段
玄宗時代的開天盛世和女皇的政治過渡也有很大的關係。
像武則天這樣的猛人,其實往往都是迎合了歷史的需求而已
當然,武則天雖然在向皇權攀登的過程中誅殺李唐宗室數百人誅滅大臣數百家,刺史、郎將不計其數,並透過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持續對廟堂進行洗牌,使大唐賴以支撐的公卿勢力遭受重創,但女皇畢竟將其控制在了一定的範圍內,而且在實現其目的後還及時終結了酷吏政治,保證了天下的大體穩定
就像當年的呂后專權,武則天稱帝的影響只侷限於權力鬥爭,並沒影響整個天下的良性運轉
只是,武則天的稱帝還是導致了邊疆問題的愈發嚴重,此後,邊境問題就始終是大唐的主要壓力所在。
而且,由於武則天的女性身份,以及其沒有組建一個穩固而強大的軍政集團,導致武周王朝一代而亡,這也是她的失敗點之一。
但不管怎麼說,女皇武則天的人生都是歷史的“孤本”,不可複製。
無字碑還將繼續被後世所解讀。

名校生找物件,用理想島VIP!
截至2024年12月1日,碩博相親小程式“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20萬人!其中,碩博學歷使用者佔比92%,本科學歷使用者佔比8%。
理想島VIP核心功能是搜尋,想找什麼樣就找什麼樣。
關注公眾號後,可直接登陸↓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