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年前,他釋出一道詔令,徹底改寫了歷史……

全文共3816字 | 閱讀需8分鐘
時光倒退1350年,也就是公元675年4月13日(後上元二年三月十三日),唐高宗釋出詔令:“武后攝政”
從此,一位女性正式走入大唐王朝的權力中心,直至成為中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女皇帝。
明弘治年間《歷代古人像贊》中的武則天
那麼,武則天是如何從一個普通女子一步步晉升為女皇?這背後又有著怎麼可怕的殺戮和陰謀?
01
一代女皇初長成
公元 624 年,一個註定不凡的女嬰降生了,她就是武則天。據《舊唐書》記載:“則天皇后武氏諱曌,幷州文水人也。”她的父親武士彠曾跟隨唐高祖李淵起事,算得上一代功臣。
武曌金簡 河南博物院藏
傳說,武則天出生時,大師袁天罡曾為她相過面,稱其“龍睛鳳頸,貴之極也。若是女,當為天子。”這個傳說為她的傳奇人生更添幾分神秘。
貞觀十一年 (公元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十四歲。賢仁的文德皇后(即長孫皇后)逝世,唐太宗李世民悲痛萬分。聽聞武家有女初長成,美麗聰慧,便召她入宮。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遂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也稱“媚娘),有美豔、嫵媚之意。
貴妃上馬圖 元  錢選  弗利爾美術館
尋常女子離家入宮免不了哭哭啼啼,然而武則天入宮時卻表現出異常的果決,她對抱頭痛哭的家人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
如果說美貌是她入宮的敲門磚,那麼她性格中的決斷、機敏和超凡的理性,便是日後她在勾心鬥角的宮廷中步步高昇的關鍵。
《舊唐書》中描述武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入宮後,唐太宗發現她博聞強識,便將她調入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使得武則天可以接觸皇家公文,書籍典章,通曉官場韜略與權術。
不過,這段做“才人”的歲月,武則天並沒有太多機會嶄露頭角。唐太宗在位期間有謠言稱:“帝傳三世,武代李興”。為止謠言,唐太宗殺害了官稱封邑皆有“武”字的李君羨,並對同樣為“武”姓的媚娘有所忌憚。真正令武則天扶搖直上的男人,是唐太宗第九子,也即後來的唐高宗,李治
電視劇《武則天》中武則天和李治
貞觀二十二年 (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按照唐後宮之例,武則天和其他的嬪妃被送到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之前,李治曾見過武則天一面。史料記載:“上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
唐太宗死後,唐高宗每每趁太宗周年忌日之時,入感業寺進香與武則天相會。兩人眉來眼去,互生情愫。
幾年寺廟情愛時光,唐高宗早已對武則天神魂顛倒。而十幾年沉寂與蟄伏的歲月,卻令武則天沉澱了心性。所謂,“伏隱已久,所謀必大”,事實證明,武則天“二進宮”,才是她真正權謀與鬥爭的開始。
02
血刃對手,開啟上位之路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孝服已滿,藉由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之隙,重詔武則天入宮,晉封為“昭儀”。從昭儀到皇后再到皇太后,這條通往最高權利的晉升之路,武則天以血鋪就。
唐高宗的王皇后出生名門閨秀,史料稱其:“性長厚,未嘗曲事上下。母柳氏,外舅奭,見內人尚宮,又不為禮。”然而,因為無子,又有得寵的蕭淑妃與之抗衡,並不得唐高宗寵愛。凡此種種,都被工於心計的武則天留意在心。
凡是對王皇后不敬宮女太監,武則天都悉心籠絡,收為心腹。唐高宗雖不寵愛王皇后,但未有廢棄之意。而武則天處心積慮,便是在等待一個時機出手。
司馬光編著的《資治通鑑》記載:“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宋祁、歐陽修等人主修的《新唐書》中則記載:“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
這些史料揭露了武則天當時為扳倒王皇后所使用的泯滅人性的手段——毒殺親子。
武則天誕下公主後,趁人不備,潛入臥室,親手將自己的女兒悶死在襁褓,又嫁禍於王皇后,向唐高宗哭訴喪女之痛,令唐高宗產生廢后之意。
但在《大唐新語》中,並未提到武則天掐死小公主陷害王皇后一事,而是汙衊王皇后在宮中行厭勝之術(巫術),並同時誣陷了蕭淑妃。雖然歷史上對這段歷史的說法不一,但無可否認,為了上位,武則天採取的手段非常狠毒。
鬥倒王皇后和蕭淑妃之後,武則天並沒有因此放過她們,而是將其做成“醉骨”。所謂醉骨,便是將人“各杖一百,截去手,投於酒甕中。”其殘忍的手段,不亞於漢朝呂后殘殺戚夫人為人彘。

影視劇中的蕭淑妃
除了妃嬪,皇嗣後代也被武則天一一趕緊殺絕。《新唐書》記載:“蕭妃女義陽、宣城公主幽掖廷,幾四十不嫁,太子弘言於帝,後怒,酖殺弘。”義陽、宣城二公主為蕭淑妃之女,武則天將她們幽禁於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就連深受唐高宗寵愛的太子李弘也被毒害致死。
蕭淑妃臨死前,怨氣滿腹,惡狠狠地詛咒武則天:“阿武妖滑,乃至至此!願我來世投胎成貓,而讓阿武變成老鼠,要生生扼其喉!”以致後來每每入夢,武則天都見到兩個厲鬼“被髮瀝血,如死時狀”,恐怖至極。但無論武則天如何命巫祝祈禱,冤魂始終不散。
永徽六年(公元654年),極盡唐高宗寵愛的武則天,終於掃清一切障礙,在波詭雲譎的後宮鬥爭中獲勝,登上皇后寶座。
03
一路通關,登上至高寶座
《舊唐書》中,這段風雲的歷史只有寥寥數筆:“大帝於寺見之,復召入宮,拜昭儀。時皇后王氏、良娣蕭氏頻與武昭儀爭寵,互讒毀之,帝皆不納。進號宸妃。永徽六年,廢王皇后而立武宸妃為皇后。高宗稱天皇,武后亦稱天后。”
在此之前,唐高宗欲廢王皇后而立武則天為後,曾遭到褚遂良、長孫無忌為首的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大唐新語》中提到,長孫無忌在朝堂上稱武氏為“武士彠女”,並非名門,並以武氏為先帝嬪妃,封后有違婦徳為由,竭力阻撓。褚遂良則“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流血”,以死諍之。
在簾後的武則天聽到這些諫言,雷霆大怒,大呼曰:“何不撲殺此獠,更待何時!”唐高宗也氣急敗壞,“急令引出,便欲斬之”。可見,武則天權勢之大,甚至已有凌駕於唐高宗上之勢。
為剷除異己,獨攬大權,武則天殺紅了眼,在封后之後的五年裡,她先貶尚書右僕射(唐左右僕射為宰相之職)諸遂良,使其鬱鬱而終;再黜中書門下平章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並罷免朝中諸、長孫的追隨者二十多人。自此,皇家內宮大權,盡落武氏之手。
北宋摹本《唐後行從圖》區域性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風疾發作,頭疼眩暈,言語不利,目不能視。太子李弘只有九歲。此時,正是唐高宗急需得力助手與他共謀政事的時候。“賢內助”武則天無疑是最佳人選。終於,這位才能超群、手腕高超的女性,等來了她在政治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機會。
據《資治通鑑》記載:“自是上每視事,則後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當時,武則天與唐高宗並稱“二聖”。然而,武氏則天治國的才能明顯高於唐高宗,唐高宗漸漸大權旁落,皇帝的位置形同虛設。
歷史終於來到了那一天,公元675年,唐高宗患的風疾久治不愈,武則天在朝中勢力越來越大,他不顧朝臣的勸阻,執意令武后攝政。為此,宰相郝處使曾諫道:“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
弘道天年(683年)唐高宗駕崩,他的兒子中宗繼位後,淪落為傀儡,僅兩個月的時間就被武則天廢除,另立睿宗,由此開始了武則天的“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攝政已十六年,時機成熟,她廣造輿論:“太后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在千呼萬喚中,榮登帝位,由一代女性開啟的傳奇王朝,正式拉開序幕。
此時,武則天已六十七歲高齡。人生的路程,已走過了一大半。
老年武則天(圖源影視)
04
傳奇女皇的功與過
在封建社會,女性是不可能參議朝政的。《尚書·牧誓》中有一言曰:“牝雞之晨,唯家之索”。意為母雞在清晨打鳴,這個家庭就要破敗。比喻女性掌權,顛倒陰陽,會導致家破國亡。
在一個男權至上的社會,女性執政都要受到詬病。武則天從一個小小的才女,成長為千秋萬代的女皇,這一路實屬荊棘叢生。這其中的因,有她的蓋世美麗、絕頂聰明、超群膽略,但也不可否認她的毒辣、冷酷、以及為達目的的不擇手段。
武則天一生總攬朝政達五十年之久,執政期間,她平定叛亂,維護了政治局勢的穩定。並且重用人才,大力發展科舉制度,選拔了一批如名臣狄仁傑的能人志士。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國力昌盛。
乾陵 武則天無字碑 圖源:中國乾陵網
歷史上,對於這位建立偉業的女皇褒貶不一。以古代儒家思想,武則天攝政是“牝雞司晨”,為大逆不道之舉。但如果撇去女性這一“特殊”的身份,她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或許正如《劍橋隋唐史》中指出的一般:“這位敢於推翻李唐皇室並像男人一樣潑辣地實行統治的女人……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權力,是由於她的傑出的才能、堅毅的決心和識別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無忌憚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參考資料:
趙立波《1344年前的今天唐高宗昭令武則天攝政,李治為什麼非要這麼做?》
劉健《武則天形象演變研究》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