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秦王,至死不敢稱帝

全文共5786字 | 閱讀需12分鐘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溫廢了唐哀帝,建立後梁政權,五代十國並立時代正式開啟。
與此同時,距洛陽大約千里之外的鳳翔(今屬陝西寶雞),也在舉辦一場登基大典。
這個登基的人,只稱王,不稱帝。但為了顯示該政權的合法性,稱王者在登基當天便冊皇后,立百官。
隨後,一個獨立於五代十國體系之外的秦歧政權正式亮相。
稱王者,是大唐最後一位秦王李茂貞。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李茂貞一直是大唐的忠臣。
那會兒,他還叫宋文通,是鳳翔節度使鄭畋手下博野軍的一個小隊正(隊正是唐朝府兵制下的一種職務,每隊領150人)。
若非後來的黃巢起義,宋文通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實現草根逆襲。
乾符二年(875年),因長期的天災人禍,黃巢起義爆發。農民起義軍在黃巢的帶領下,先後攻破了洛陽和長安。唐僖宗聞訊,趕緊收拾包袱,隨田公公南下逃亡。
▲黃巢起義。圖源:網路
唐僖宗剛離開長安,鳳翔節度使鄭畋就帶著人前去接駕,想盡一切辦法,要求在陛下身邊伺候。
或許是考慮到鳳翔離長安較近,趕著逃命的唐僖宗不願留下來。但為了穩定軍心,他還是給鄭畋打了雞血,賜其“便宜從事”之權,要他帶著鳳翔鎮“東扦賊鋒,西撫諸蕃,糾合鄰道,勉建大勳”。
鄭畋不是傻子,這種送命的活兒,怎能親自上陣呢?可陛下聖旨已下,公然違抗不大好,況且皇帝還賜給他相當於欽差的大權。自己不想幹,找人頂替就好啦。於是,一塊燙手山芋被分到了宋文通手裡。
在各路藩鎮討逆大軍的攻勢下,黃巢日子也不好過。為了給長安解圍,黃巢讓起義軍二號人物尚讓帶著五萬大軍進攻鳳翔,準備先期拿下這個軍事戰略重鎮。
150人VS五萬人,雙方力量的懸殊,讓人一眼就看出宋文通的窘境。
可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鄭畋同時安排手下大將李昌言帶著幾千精銳埋伏在各處要害,把守高點,“虛立旗幟,延袤數里,距賊十餘里,伐鼓而陣”。
原來,鄭畋是把宋文通當做誘敵深入的誘餌了。
眼見自己毫無退路,宋文通只能破釜沉舟,孤注一擲。
據後來出土的李茂貞墓誌銘記載,當時宋文通對敵“恩極投醪,謀深減灶”。有理由相信,他大約參照了孫臏當年打龐涓的路數,靠著百十來號人,硬著頭皮將尚讓引入了李昌言居高臨下的包圍圈。
在兩軍的合圍下,尚讓兵敗龍尾陂(今陝西岐山縣境)。五萬農民軍被斬首兩萬餘,鎩羽而歸。
憑藉如此功勳,宋文通身價登時水漲船高。
叛亂平定後,唐僖宗特地將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下級軍官調入都城,供職神策軍。宋文通由此成為了皇帝身邊的一個高階保鏢。
晚唐政局飄忽不定,宦官當政成了家常便飯。宋文通這個保鏢,表面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在晚唐,神策軍就是掌權宦官的私家部隊。
在他剛剛走馬上任後,他的上司、大宦官田令孜就不慎開罪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
▲田令孜。圖源:網路
起因是,田令孜要求王重榮交出他手裡的安邑、解縣等地,以便朝廷向地方收稅贍養禁軍。面對如此“無理”要求,王重榮哪能答應?於是,他聯合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起兵,準備推翻田令孜朋黨。
田公公聞訊,一邊指令鳳翔節度使李昌符、邠寧節度使朱玫等人,與朝廷禁軍聯合抵抗外敵;一邊私自調動親信,劫持唐僖宗南下川蜀。
由於事發突然,唐僖宗一度與外界失聯。直到數日後,唐僖宗才在田令孜的授意下,下旨召百官前去寶雞接駕。
田令孜的胡作非為,讓李昌符、朱玫等人徹底寒了心。他們乾脆陣前倒戈,當起了朝廷的“叛軍”。
雙方戰鬥打得熱火朝天,唐僖宗的死活根本無人顧及,以至於小皇帝每每長吁短嘆,聲稱自己還不如漢獻帝。
眼見皇帝猶如喪家犬,從前隨扈皇帝身邊的神策軍,幾乎皆作鳥獸散。只有宋文通等幾人還堅守崗位。
在這樣困頓的環境下,唐僖宗發誓,只要以後自己有一口吃的,就不會讓宋文通餓著!
為了阻止田令孜繼續挾持皇帝南下,朱玫、李昌符等指示山南節度使石君涉,讓其帶兵堵住了大散關,擋住了一行人南下的步伐。
▲大散關古戰場。圖源:圖蟲創意授權
隨後,朱玫命部將王行瑜到前線“收人頭”。
鑑於此前宋文通的彪炳戰績,唐僖宗點名讓他統兵去立功。在大唐峰(今陝西略陽縣東南)前,宋文通再次戰神附體,將匆匆趕來的王行瑜部打得大敗而歸。
王行瑜始終搞不定宋文通,受到朱玫責難,心有怨氣。在唐僖宗開出高官厚祿的誘惑下,王行瑜直接宰了朱玫,平息了叛亂。
追敘前功,“起義將領”王行瑜自然要拿大頭,做了靜難軍節度使。而唐僖宗也很講信用,稱平叛功臣宋文通“扈蹕山南,論功第一”,拜為武定軍節度使,並管洋、蓬、璧等州軍事。
唐僖宗還給宋文通賜名“李茂貞”,字“正臣”,以彰其功。
由此,年僅31歲的宋文通在基層混跡多年後,終於修成正果,成為大唐“國姓爺”,開啟後半生的巔峰之路。
既然做了手握重兵的大唐“戰區司令”,李茂貞的活法就不能像以前宋文通那樣按部就班了。
在那個雞犬不寧的亂世,手握重兵如果沒有一處合適的根據地,也是很難安身立命的。於是,這個御賜的“正臣”,也逐漸走上了對抗朝廷的道路。
光啟三年(887年),避難多時的唐僖宗準備啟程返回長安。時任鳳翔節度使的李昌符突然跳出來攔截,稱長安的宮室已在戰亂中焚燬,希望唐僖宗待在鳳翔不要啟程。
▲唐僖宗李儇。圖源:影視截圖
李昌符擔心,皇帝返京後,可能會對他秋後算賬。
眼見大唐天子的威權遭受臣下的藐視,唐僖宗決定不再沉默。他祭出了手中最後一張王牌:任命李茂貞為隴州招討使,全力剿滅李昌符。
李茂貞沒有稍作遲疑,拼盡了全力,在宰相杜讓能的協助下,順利打贏李昌符。李昌符在武定軍的猛烈攻勢下,步了朱玫的後塵,被部下隴州刺史薛知籌所殺,並夷其族。
訊息傳來,唐僖宗高興異常,親自晉升李茂貞為鳳翔、隴右兩鎮節度使。他以為,只要有李茂貞的庇護,就可以高枕無憂,繼續過著從前快樂的日子。
可老天爺並沒打算讓這個落難天子,返回長安後有更多的時間歇息。就在順利回家後數月,年僅27歲的唐僖宗便病逝了。臨終前,他將皇位傳給弟弟李曄,是為唐昭宗。
唐昭宗的即位,並沒有給苟延殘喘的唐朝帶來多大的希望。除了一些勢力較弱的藩鎮起兵造反外,唐王朝的兩大藩鎮節度使——朱溫和李克用也在各自的地盤上擴大影響力,準備隨時進入長安,擄走皇帝。
而在唐中央朝廷內,宦官勢力仍此起彼伏。在田令孜之後,輔佐唐昭宗上位的楊復恭又在朝中耀武揚威,擅殺大臣。
時局種種不穩,令李茂貞一時難以輕舉妄動。憑藉鳳翔西靠六盤山,南臨大散關,兼有秦嶺之險、渭水之便的先天優勢,他在鳳翔地區搞起了大型基建。與此同時,他在轄區內大肆招攬能人志士,並將鳳翔鎮所屬的秦州(今甘肅天水)、隴州等進行統一的加固翻修。之後,他又帶人把連線西北、川蜀、關中諸地的回中道、隴山道、陳倉道等一一疏通,使小小的鳳翔鎮成為了四方貿易的交通樞紐。
▲元和方鎮圖。圖源:中國歷史地圖集
經過多年經營,李茂貞勢力全盛時波及四道十五鎮四十餘州,地域囊括今陝西大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四川北部,成了大唐西北方首屈一指的邊鎮。
打天下雖易,但守天下難。很快,受唐昭宗影響,李茂貞的“好運”逐漸終結。
由於唐昭宗急於掌權,直接激化了宦官集團與皇帝間長期的尖銳矛盾。在楊復恭的排程下,包括時任興元節度使的楊守亮等“楊家班”子弟紛紛起兵造反,大唐帝國再度陷入崩塌危機之中。
參與平叛工作,一向是李茂貞積極表現的機會,這次也不例外。
由於興元(今陝西漢中)地處關中和巴蜀之間,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還沒等李茂貞出兵,東川節度使顧彥輝和西川節度使王建就來搶地盤。眼見自己即將錯失搶地時機,李茂貞乾脆一紙訴狀打到朝廷,上書乞加自己為山南西道招討使。
李茂貞以為,憑藉自己過往的戰功,朝廷大機率會認真考慮他的提請。可事與願違,唐昭宗大概看出李茂貞動了歪心思,“詔書久託不下”。
儘管沒有詔令,但自古以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實力雄厚的李茂貞絲毫不擔心長安朝廷秋後算賬,毅然發兵攻打興元。從鳳翔出兵,穿過大散關即可到達興元,因此,李茂貞的部隊居然趕在王建之前,搶先一步打進了興元,剷除了楊氏父子。
另一邊,得知李茂貞擅自出兵攻打興元,唐昭宗也預感到自己可能又養了只“白眼狼”。然而,此時的他,卻無能為力。
面對李茂貞,唐昭宗只能用剛掙回的一點皇權對其發號施令。他警告李茂貞,不要有不臣之心,趕緊退回鳳翔。否則,要他好看!
來自長安方面的警告,對李茂貞根本不起作用。實力接連的擴大,讓李茂貞逐漸看清楚了一個事實:皇帝誰做都可以,只要他姓李
所以,在那之後,李茂貞直接給朝廷整了封“最後通牒”。
在這封奏摺裡,李茂貞話裡話外都在嘲笑唐昭宗忝為人君。身為皇帝,“尊極九州,卻不能戮(楊)復恭之一豎”。作為唐僖宗的接班人,治國“但觀強弱,不計是非”,藩鎮勢弱則用國法約束,藩鎮勢強則想盡一切辦法籠絡他們為己所用。這樣的皇帝當著有什麼意思?
在奏摺的末尾,他明確拒絕朝廷將他調離鳳翔的安排,並反問道:“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我怕陛下下次逃難,不知能逃到哪裡啊?
讀到李茂貞的奏摺後,唐昭宗被氣得七竅生煙,大手一揮,讓宰相杜讓能籌集兵馬,幹翻李茂貞。
▲唐昭宗。圖源:網路
杜讓能到底從政經驗豐富,他十分清楚,那時的唐朝,已如一棵被蛀空的老樹,再也經不起任何一個藩鎮的隨意一擊。於是,他苦諫唐昭宗:“陛下初登大寶,國難未平,李茂貞近在國門,不宜與他構怨,萬一不克,後悔難追。”
也不知道是誰給了唐昭宗勇氣,他指著杜讓能的鼻子大罵:“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這正志士憤痛的時候,朕不能坐視陵夷!”可能擔心自己語氣過重惹惱宰相,末了,他心平氣和地補充道:“卿但為朕調兵輸餉,朕自委諸王用兵,成敗與卿無干。”
自古皇帝無錯,如果非得糾錯,那肯定是臣下的責任。當唐昭宗說出這句話時,杜讓能就知道自己死定了。
但身為開國元勳杜如晦之後,家族忠君的使命,令杜讓能無從退卻。
最終,歷史的結果正如杜讓能自己所預料,在唐昭宗戰敗後,杜讓能成了戰爭罪人,落得個被斬首棄市的下場。因為抗拒李茂貞,他的“過錯”,也順帶波及到了京兆杜氏全族。家族中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無一倖免。
自此,這個顯赫了數百年的家族,一蹶不振。
在杜讓能“忠心”而死之後,從前對大唐效忠計程車大夫階層紛紛離去,唐昭宗徹底成了孤家寡人。
打那以後,李茂貞幾乎成了朝廷實際的話事人。只要覺得唐昭宗不爽,就領兵進攻長安,逼迫皇帝出逃。但即便遭此羞辱,唐昭宗也不敢怎樣,還得反過來加封李茂貞為“歧王”作為安撫。
然而,李茂貞沒想到,自己公然欺負這個弱到掉渣的大唐皇帝,居然給他未來逐鹿中原挖了個大坑。
眼看大唐天子被李茂貞欺負得欲哭無淚,另一個大唐“忠臣”、時任河中節度使的朱溫高興壞了。

▲後梁開國皇帝朱溫。圖源:網路
與李茂貞類似,朱溫也是靠暴揍黃巢起家。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各地為唐朝廷平叛。論業績,論實力,他哪一點都比李茂貞強。打著勤王的旗號,朱溫找來了另一路忠臣——晉王李克用。此時,李克用的勢力範圍已活躍到鳳翔鎮的北方,壓制著李茂貞北進的步伐。
天覆元年(901年),在大唐最強的兩路藩鎮聯手下,李茂貞徹底吃了癟。
牆倒眾人推,從前與李茂貞有過爭地之恨的西蜀王建,趁著兩方打得火熱,也來插手,從南邊分割了李茂貞的大塊領土。
據史料記載,在鳳翔困戰發生期間,大唐境內遭遇一場雪災,大雪過後,寸草不生。戰前積累的糧食,迅速被眾人消耗殆盡。沒飯吃的人,只能易子而食。就連唐昭宗,每天也僅有一碗小米粥填填肚子。
最後,實在頂不住壓力的李茂貞,只能將唐昭宗拱手相讓,而這,也成就了朱溫日後的霸業。
唐天祐四年(907年),在殺掉最後一個宦官後,朱溫一腳踹開了大唐天子,登基稱帝,開五代先河。
訊息傳來,李茂貞未免有些難堪。這些年來,在大唐幾位藩鎮大佬的持續擠壓下,曾經叱吒風雲的他,手上僅有鳳翔等七州之地,元氣大傷。再掀風雲,已無可能。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關起門來過把皇帝癮,他還是有這個實力的。
於是,在鳳翔百官的見證下,李茂貞開朝置員,給自己的妻子上尊號皇后,接受群臣朝賀,三拜九叩。
為了讓自己東山再起“出師有名”,李茂貞並沒有選擇與朱溫同時稱帝。相反,在大唐藩鎮各自建立政權之後,這個天下聞名的大唐逆臣卻又舉起了“忠君”的大旗,始終用天祐年號,奉唐為正朔。
或許也正因如此,他最後錯失了和朱溫、李克用、王建等人一起被列入五代十國政權創始人行列的機會。
朱溫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後,天下政治中心東移,鳳翔失去了拱衛京師的戰略地位。在中原的各場大戰中,競逐者也逐漸將李茂貞排除在外。
藉著這片刻的寧靜,廝殺半生的李茂貞開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他的大力支援下,曾在晚唐遭遇“會昌法難”的法門寺重獲新生,成為秦歧政權欽定的“國寺”。
▲陝西扶風法門寺。圖源:圖蟲創意授權
為鼓勵軍民齊心信佛,李茂貞還親做表率,多次給法門寺捐獻自己手抄的佛法佛卷,並要求自己的王子王孫們通通訊佛修法。法門寺日漸恢復昔日榮光,但出錢又出力的李茂貞,卻沒能得到諸佛庇護,恢復王圖霸業。
在鳳翔吃齋茹素十餘載後,李茂貞也嚐到了被欺負的滋味。
隨著李克用之子、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崛起,曾經傲視群雄的李茂貞只能俯首稱臣。好在,李存勖並非小氣之人。對於一個戰力、精力、勢力持續衰弱的老者,新君也沒有必要與之計較。為了彰顯後唐的博愛,李存勖尊李茂貞為“秦王”,讓他在鳳翔府內安度晚年。
後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在接到新的恩賜後不久,69歲的李茂貞病逝家中,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縱觀其一生大起大落、高開低走,雖致力建立霸業,卻終究折辱於天下英豪之手,令人唏噓。但作為亂世的梟雄,他能頂住壓力,挾天子以令諸侯,關鍵時刻還能拋棄野心,堅持不稱帝,保轄下百姓安寧,有所為有所不為,亦屬難得。
▲大唐秦王陵。圖源:圖蟲創意授權
或許正因如此,在李茂貞去世後,其子李從曮才得以繼續鎮守鳳翔,庇護百姓。
直到公元960年,在李氏父子結束了對鳳翔統治的十餘年後,一個名叫趙匡胤的人,最終給五代十國大亂世畫上了句號。作為武人亂政的反思,在趙匡胤開創的大宋王朝中,尚文終究打敗了崇武,自此,天下再無李茂貞這種人
參考文獻:
[後晉]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2000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09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中華書局,2019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
劉軍社:《李茂貞與秦王陵》,三秦出版社,2006
王鳳翔:《晚唐五代李茂貞割據地域考述》,《蘭州學刊》,2011年第7期
吳毅:《岐秦政權興衰存亡管窺》,《人文雜誌》,2009年第3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作者:我是艾公子。獲取更多好看文章,請關注最愛歷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