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唯一讓網友不吵架的人只有楊妞花

文 | 十三姐
前幾天寫了篇文章說葉珂能把弗洛伊德棺材板撬起來,然後我被罵:“人家再矯情也能超過99%的女人,你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什麼東西,明明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
我只能回覆他:在照了在照了。
我還寫了篇文章討論沙白生前影片裡傳遞的一些觀點例如“讓別人做別人,讓自己做自己”、“談論死亡是為了讓生命活得更精彩”……結果就因為我沒有罵沙白,然後我就被罵了:“你鼓吹自殺,你宣揚作死,你是傻X……”
我只能回覆他們:我不敢我不敢。

現在有嘴就是原罪,只要你一開口探討,自然會不知從哪跳出一批人,用他們慣用的方式把你往另一條泥路里領。大家進去了,就陷進去了,再想出來可就難啦。
我懶得和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吵架,世界需要清靜,我想聊聊近期唯一讓能大家不吵架的人:楊妞花。

希望今天這篇不會有人來罵。至於從什麼角度罵,不用替他們操心,他們自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點。

到時候我也只能回覆他們:我錯了我錯了。
其實我也不是想具體聊楊妞花將餘華英送上法庭、被繩之以法這件事的細節,我想說說楊妞花這個人
她的思維邏輯、言談舉止、情緒和情感表達,還有智商情商以及驚人的記憶力,我覺得她真的可以用“出類拔萃”來形容了。
而且她給人一種特別放心的感覺,就是好像不管什麼事,只要交給她就可以不用擔心。
她看起來總是落落大方,真誠坦蕩,表情溫和,表達能力超強,廢話非常少,用詞精準恰當,情緒還特穩定。
再聯想到她從小的不幸遭遇、她的學歷和背景、她可能有過的怨恨、“為什麼偏偏是我”……她明明有資格怨天尤人,明明可以歇斯底里……
然後就會覺得這一切顯得更神奇了。

她是如何做到好像那麼普通,但又那麼不普通的。

她又是如何做到經歷了許多不幸,被剝削了許多幸福感之後,還能用巨大的能量來保護自己和周圍人的。
心理學裡有很多理論總在說,人的性格和行為受原生家庭影響最大。她從5歲起就被賣到一戶殘障人士家庭,那家的“奶奶”還老是讓她快點長大賺錢,把當年“買她”花的錢賺回來……
楊妞花知道了自己是被拐賣的孩子之後,也或許有過挺長一段時間充滿怨恨和絕望,這肯定是比較痛苦的過程。

在尋親過程中,長期的等待和無數次無果帶來的失望,也會磨掉大部分人的意志。

找到餘華英之後,一般人可能會憤恨交加,甚至表現出歇斯底里的唾罵、羞辱和批判都不為過。

但是這些可能出現的東西,我沒看見。
她一直都沒有表現一個受過極大苦難者通常會有的樣子但是她又確確實實在做著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以一己之力來推動中國法制對人販子制裁的程序。
她真的是一個奇蹟。

我還想聊聊她跟她的丈夫,她的婚姻。

她不止一次在鏡頭和採訪裡談到這段婚姻給她帶來的能量。
能想象一個5歲就失去“家”的女孩,在遇到一個男人並嫁給她之後,才真正開始有了對“家”的理解,是一種什麼感受嗎。
她說結婚後她打掃房間,反覆、仔細,清理得一塵不染,捨不得任何一個角落蒙塵。
她說結婚之前她曾默默祈禱“這個男人只要不打我就行”,甚至還想著想著就自己降低了標準:“偶爾打我一次我也能接受”……
從5歲起就沒得到過愛的女孩,要求原來是這麼低。
而她的丈夫不僅讓她得到愛,給她一個家,還從精神上一直鼓勵她尋親,支援她追兇。他們還有了三個孩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對楊妞花來說相當於一次巨大的重生。
我特別欽佩她,別看只有小學教育水平,但是她思想獨立,認知清醒,不是一個會輕易被外界裹挾的女人。
即使在網路上各種所謂“女性思潮”鋪天蓋地、批判男人、主張不婚的今天,她還是坦坦蕩蕩表達對婚姻的感恩。
愛和包容是雙向的,女性和男性之間,本就不應該只存在著認知的差異和思維習慣的不同,也應該包含有現實意義的支撐和溫暖的寄託價值。

吞沒兩性之間這些頗具力量的共存意義,一味地放大對立和衝突,其實對我們這些生活在大城市、一向比較獨立自主的女性來說,沒有太大問題;但對於類似當初楊妞花這樣處境的女性來說,毫無益處。

有時候,一個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的兩性環境,對一個可能處在邊緣的女性來說,太重要了,太珍貴了,太有拯救性了。

同理,對男性來說,有一個像楊妞花這樣溫暖、客觀、有能量和懂感恩的女性在身邊,男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好。這裡推薦大家可以看一看付航的脫口秀作品。

兩性之間的相互拯救,以“構築家”的形式來彌補童年的精神困境,在心理學的“親密關係研究”裡比重是相當相當大。
我想起了我自己曾經在成都見過的一位讀者。
她是我心理學作業《生涯採訪報告》的受訪者,她的故事非常打動和震撼我,以至於我不飛一趟成都親自見她都不行。
她也是一個原生家庭破碎的女孩,父母的問題導致她從初中開始就成了問題少女,你能想象到的問題她基本都經歷過,那時以為人生幾乎“完蛋了”。
長大後她有了自己獨立生存的能力,除此之外,她跟我講了很多次,對她來說更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是結婚。他的老公接納她的全部,支援她鼓勵她,她一點點被改變,最後成了很優秀的人,還得了“全國標兵”稱號。

一個人的自我救贖過程,除了自己的意志,更需要來自身邊人的支援,尤其是家人。

對一些原生家庭不圓滿的人來說,找到另一半,獲得愛和支援,重新擁有一個完整的家,不光是一個形式,也是人內在的動力,是為數不多的希望來源之一。
從楊妞花和丈夫的關係裡,我們更多的應該是要看到人與人之間釋放能量和彼此撫慰的一面,兩人都在關係裡有所付出,才會有很好的平衡。這在兩性關係裡應該是被我們關注的,而不應該只關注對立的一面。
拋開性別來說:每個人都可能或多或少承受過來自不同方向的傷害,有的被傷害了感情,有的被擊潰了信任,有的被剝奪了自信……但是當我們看到楊妞花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一次又一次自己拯救了自己的人,應該明白:比起指責、對立、抱怨、仇視,只有提升自己愛和感恩的能力,才能換來真正的幸福。

人越善良,反而不會慫,只會更有力量,更堅韌,更勇敢,更被人尊重。
善良並不是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