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這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再對孩子說了(建議收藏)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那個無精打采、消極悲觀的孩子,也是最需要接納和鼓勵的孩子。掌握積極正向的話術,在日常溝通中給予孩子力量,才能幫助他們更快樂地生活。
——薩姐
作者:牛媽彭小蹦
來源:牛媽彭小蹦(ID:pengxiaobeng)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我身邊就有好幾個。
前段時間看一個採訪,說精神病院裡10來歲的孩子越來越多。我的一位醫生朋友說,她們醫院心理門診常年爆滿,患者幾乎一半都是青少年。
她還提到,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都是逐漸累積起來的。如果父母能夠做好引導,孩子的情況就會樂觀很多。
今天這篇文章,其實是引導孩子的“話術”集合,大家生活中可以參考。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我有個朋友,她是人群中的開心果,在哪裡她都是焦點,但是她抑鬱了。
旁人聽她說抑鬱了,反應都很統一:“全世界的人都可能抑鬱,你肯定不會!”
所以,你身邊任何人都可能抑鬱!
坦白說,如果孩子陷入抑鬱,家人是非常非常難的。
因為這個時候說什麼都不太對,怎麼做都容易出錯,怎麼陪伴都不會讓孩子在短期內覺得“有用”。
所以沒有什麼比“接納”這個現實更重要了。
但凡你希望孩子快速走出來,或者透露出對孩子的失望、不耐煩,都會引發孩子更重的症狀。
網上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
其實抑鬱症自古就有,只是你不知道。
我們小時候也有抑鬱症,只是資訊沒有這麼發達,你聽說得少不代表沒有。
抑鬱症是社會因素、心理因素、身體因素三方面作用的結果,身體會感冒,心理也會感冒,不應該對心理感冒有任何歧視和偏見。
如果我們能客觀面對,就能讓抑鬱症的人群少一些羞恥感,更有利於他們康復。 
-END-
來源:牛媽彭小蹦(ID:pengxiaobeng),作者: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阿德勒學派心理諮詢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共育專業理事,出版育兒漫畫集《成長,不慌張》入選全國家庭類親子閱讀書目。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標題,檢視近期課程安: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