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現在看到的是理想家月度專欄,梳理看理想App300多檔節目內容,每期聚焦一個主題,透過不同的視角,在愈發封閉和自說自話的今天,與你一同在思想中冒險,避免二極體與對立的情緒,看見分歧也看見覆雜。
說到工作,誰都有一肚子苦水。上班的羨慕不上班的,不上班的羨慕提前退休的,更慘的是不想上班又必須找個工作的,更別提狗屁工作、性別歧視、年齡焦慮、第二輪班……
“我和我的工作,只能活一個。”但說真的,我們能逃掉工作嗎?或者再大膽設想一下,如果AI發展至人類不再需要任何工作,意義感也會消失不見嗎?
在看理想App上,討論工作的節目很多,我們從中整理了幾條“復活指南”,送給處於不同心態或階段的“打工人”。看上去這些觀念互相吵架,但有一點不變: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工作蠶食我們對自我的信心和期待。
你是哪一種打工人?
A. 不甘心每天只有工作,想要整頓職場、挽救自身生活。
B. 經歷著工作危機,但仍對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心懷希望。
C. 想要找到高效工作習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職場舒適度。
D. 不滿社會現實、喜歡刨根問底,而且相信世界可以被改變。
E. 放棄幻想,想要隱居,不想和世界發生太多錢的關係。
A.
來自15世紀以前的英國人:
及時行樂,
勤勞不是美德

《霧都孤兒》劇照
在工業資本主義興起之前,英國農民的生活習慣是鬆弛的,沒有人認為他們懶惰。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進入城市的農民被貼上懶惰的標籤,認為這是他們貧窮和道德低下的根源。
資本家抱怨工人“奢侈、驕傲、懶惰”,只想掙到能夠餬口的錢,一點也不想多幹;商品價格高是好事,這能迫使勞工更加勤奮;高工資卻是壞事,只會導致酗酒狂歡。
所謂勤勞,並不是什麼自古就有的美德,而是現代工廠制度透過一系列規訓、懲罰和意識形態宣傳所塑造出來的社會性格,是15世紀以來漫長曆史的產物。
現代工作倫理,該改變了,也正在改變中。從改變觀念開始,與工作文化研究者王行坤一起,拆解工作的本質,揭穿打工的真相——
📖推薦節目:《反思現代工作:打工人如何尋獲自由》

恨工作指數:⭐️⭐️⭐️⭐️
知識密度:⭐️⭐️⭐️⭐️
好睡程度:⭐️⭐️
主講人:王行坤(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推薦人群:不甘心每天只有工作,想要整頓職場、挽救自身生活的朋友。
聽眾筆記:對工作更本質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升職和回報並不取決於你是否勤勞。
B.
來自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
假忙,全是假忙

《毫無意義的工作》,
大衛·格雷伯(著),中信出版社,2022
格雷伯指出,40%的工作是“狗屁工作”,分為五類:
1. 幫閒(flunky),如助理,旨在讓某些工作或人好像更有派頭
2. 打手(goon),如銷售、公關,伴隨一定程度的欺瞞哄騙
3. 查缺補漏(duct taper),修補組織自身產生的問題
4. 打勾人(box ticker),如行業研究,慣於用PPT展示虛假業績
5. 任務大師(task master),如中層管理,創造並分配無意義任務。
這些工作表面體面、專業,實則缺乏實質意義,工作者常常“假裝工作有意義”。而狗屁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連自己都騙過了。
讀10本書也許很難,來試試聽10集音訊討論。與看理想最受年輕人喜歡的主講人袁長庚一起審視996、階層壓迫、性別關懷等大問題——
📖推薦節目:《工作與人生:無限人生書單》

恨工作指數:⭐️⭐️⭐️
知識密度:⭐️⭐️⭐️
好睡程度:⭐️⭐️⭐️⭐️
主講人:袁長庚(雲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推薦人群:經歷著工作危機,但仍對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心懷希望的朋友。
聽眾筆記:分內的事情依舊盡力幹,也坦然接受付出沒有結果。
C.
來自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
想和同事搞好關係?
建議保持純粹的合作關係

《人生煩惱諮詢室》,
樺澤紫苑(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22
職場人際關係容易導致內耗,尤其是對於高敏感特質的人。很多人將“搞好關係”視為職場常態,但實際上,“人際關係不好”才是正常的職場現象。不必刻意追求與同事建立親密關係,做好本職工作並保持順暢溝通更為重要。
畢竟,工作累,和人相處更累。面對難以相處的同事,不輕易說“討厭”,而是在心裡將對方歸類為“普通”,就能做到情緒穩定,不再因人際關係而消耗自己本就有限的精力。
身為普通的“打工人”,在我與工作之間,需要一點技巧,也需要一位“場外指導教練。”討論10個最為普遍的職場議題,結合現實案例,提供一套強實操性的“攻略”——
📖推薦節目:《打工人的大問題:無限人生書單》

恨工作指數:⭐️⭐️
知識密度:⭐️⭐️⭐️
好睡程度:⭐️⭐️⭐️
主講人:錢婧(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心理學教授)
推薦人群:想要找到高效工作習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職場舒適度的朋友。
聽眾筆記:做好職場規劃,想好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有效做事、高效做事。
D.
來自哲學家卡爾·馬克思:
不是你的錯,都是制度的錯

《人生切割術》第一季
打工指的是你勞動了、付出工作時間跟努力,可是沒有任何你可以稱之為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結果理所當然屬於你。
而在馬克思看來,取得基本生存條件之後,剩下來的時間,去追求動物性以外的其他慾望滿足時,你才能夠和動物區隔出來,而變成了一個“人”活著。因此,“打工人”一說是不成立的,我們明明應該是“創造者”,而不是工具人。
在所有思想家中,對工作批判最為徹底的,無疑是馬克思。他不僅批判企業、貨幣、資本這些市場經濟的基礎條件,更加不認同這套工作所呈現的意識形態。
每一個在當下資本環境中的人,都應當走進馬克思複雜深刻的思想世界,意識到工作被剝削的本質——
推薦節目:《你好,馬克思先生》

恨工作指數:⭐️⭐️⭐️⭐️⭐️
知識密度:⭐️⭐️⭐️⭐️
好睡程度:⭐️⭐️
主講人:楊照(作家、歷史學家、人文經典領讀者)
推薦人群:不滿現實、喜歡刨根問底,而且相信世界可以被改變的朋友
聽眾筆記:低工資高工時,但我心裡知道,這個工資不代表我的價值。
E.
來自作家大原扁理:
不能就這樣為房東和老闆而活
有沒有一種不用賺太多錢似乎也可以生活無虞的方法?負擔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沒關係,可以租郊區的。不能經常去飯店吃飯,沒關係,可以自己動手做。嫌理髮又貴又煩人,沒關係,自己給自己理髮。
如果工作兩天,休息五天,我們是否能夠過得更幸福一點?換一份低強度的工作,砍掉不必要的慾望,清理掉消費社會的浮華和誘惑後,自己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的連結反而更真切、更堅實、更鮮活。
這世界不存在“錢多事少”的好事,真相往往都是“錢少事多”,即錢÷事 = 極低數值。如果要從這樣的惡性迴圈裡掙脫,首要的就是放棄努力工作一定會帶來“自由”的幻想。當你發現自己越忙碌越貧窮,閒下來可能是跳出這個怪圈的辦法——
推薦書目:《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恨工作指數:⭐️⭐️⭐️⭐️⭐️
知識密度:⭐️⭐️
好睡程度:⭐️⭐️⭐️⭐️
(現在你可以睡個懶覺了)
推薦人群:放棄幻想,想要隱居,不想和世界發生太多“錢”的關係的朋友。
讀者筆記:在各種積極向上拼搏賺錢消費提升的洪流中,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可能做其他選擇。

🎧
以上推薦節目,
加入看理想App年度會員均可免費暢聽
《做二休五》《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
等1000+種理想國圖書,
理想家會員可憑600元圖書餘額免費兌換
📚
點選下方圖片
加入年度知識會員計劃
✨
關於年度會員
「理想家」是理想國、看理想、naive理想國聯合推出的年度會員計劃。 每一位理想家,就像散落在龐大星系中的一個個孤獨星球,有獨立思考體系、獨立的人格,但彼此之間具有著某種引力與張力,相互依賴又獨立運轉,各自守護著一寸天地。
因一種共同的氣質、情感、信念與堅守,人海茫茫之中,我們彼此相遇,也彼此相認、相識。同行,但又不必成群,在彼此的身上發現另一種可能。 成為理想家之後,你即可享受六大專屬權益——看理想節目暢聽、600元圖書餘額(同享新書5折)、文化沙龍、贈禮、年會等豐富權益。
「暢聽卡」是看理想推出的看理想App專屬暢聽會員計劃。 購入暢聽卡,看理想App已上線及未來一年上新的節目,總集數約12000集,價值30000元以上的200+檔節目,均可免費收聽、收看。看理想自制出品的所有節目,目前都已涵蓋在暢聽卡免費聽的範圍之內。

加入理想家/暢聽卡App年度知識會員,訂閱一整年的文化生活提案,在碎片化時代,為自己保留深度思考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