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完年復工,你心裡是不是也有了離職換工作的念頭。
辛辛苦苦奮鬥了一年,也沒撈著多少年終獎,金三銀四近在眼前,想著看看新的機會;
或是在前一年的工作中受夠了委屈,想離開討厭的老闆、領導和同事,在新的一年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又或者在不斷尋覓新工作的過程中,對目前的大環境失望,想著乾脆gap一短時間,暫時不找工作了。
如今的時代,我們耳邊總是充斥著“做自己”“年薪XX/大廠員工選擇裸辭”“生活是曠野,而非軌道”的聲音,似乎離職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十分平常的事。
但我想用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勸勸你,真的別輕易離職。
就像那句話所說:
雖然人生是曠野而非軌道,但沒有軌道,我們到不了曠野。


朋友小A裸辭一年,最近過年聚會,她告訴我:
“我真是後悔死了,早知道裸辭的代價這麼大,當初就多想想別的辦法了。”
一年前,小A是我們很多人羨慕的物件:年輕漂亮,大廠工作,父母不用她照顧,工作壓力也不大,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但大廠的結構調整,她整個部門被優化了一大半。
當時她有兩個選擇:要麼拿賠償走人,要麼轉崗去其他部門。
小A覺得,熟悉同事都走了,自己換了崗位優勢也發揮不出來,再加上她和其他部門領導關係並不好,於是就選擇了離職。
她本以為憑藉自己的能力,找一份新工作並不難,結果在招聘網站上游蕩了幾個月,也沒找到像樣的下家,只能靠各種兼職工資和離職補償得過且過。
很快房租和生活壓力就壓過了自由的快樂,而且不工作的生活,也讓她和身邊的朋友脫節,大家聊工作的話題,她也插不上話。
到了過年期間,家裡親戚朋友都在問:你外地幹什麼工作呀,一個月掙多少錢呀?她直接破防了。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說什麼也不離職了。哪怕多換幾個部門或者崗位,總有別的辦法的,混著也比現在每天朝不保夕強。

聽了她的話,我也很感慨。
過去的一年裡,有太多情緒上頭衝動離職的人了。
看別人工作賺錢買房買車,再看看自己畫餅的老闆、討厭的領導和不靠譜的同事;
看別人離職之後自由自在,滿世界旅遊或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任誰都會想離職的心情達到頂峰。
但在短暫的快樂過後,才發現依然要面對現實的物質生活,以及與社會脫節的情緒問題。
再加上這幾年就業形勢的嚴峻,很多人不得不回到原來的公司,或降薪尋找新工作。
正如那句話:在工作中尋求情緒價值,是一場災難。
當你把工作當作生存的手段,而非尋找快樂的渠道,或許能更客觀地面對自己的工作。

當然,並不是說完全不能離職。
畢竟除了一時衝動,很多人的離職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比如目前的薪資確實不足以滿足生活開支,或者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或者自己的崗位已經沒有晉升空間,學不到新的東西了;
又或者,跟領導同事的矛盾確實到了無法調節的地步。

這種時候,我們也會很自然地想到離職。
但這些問題真的只能用離職解決嗎?又或者說,離職了就一定能解決嗎?
朋友B和我分享了他的經歷。
在公司待了兩三年,已經是業務骨幹,但老闆遲遲不能給到晉升和漲薪,還總是將一堆零散的工作丟給他解決。
眼看著再待下去,也不會有更好的發展,既學不到東西也賺不到錢,於是找好了一份工資更高的新工作,果斷跟領導提了離職。
他本以為,自己的選擇是理智和聰明的。但到了新公司才發現:
從前的工作他很擅長,領導也認可他的業務能力,但新公司的工作領域幾乎是完全陌生的,領導還總是打壓他。
雖然工資高了一些,但同事們的能力不幸,一個任務半天都完不成,每天都在無效加班耗到半夜,從前遊刃有餘的他變得心力交瘁。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所謂“想清楚了才離職”,其實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在工作中遇到了難題,就只能透過離職來解決。
但正如那句話所說,非黑即白地看待問題,是一種“懶惰”。
放棄當前的工作,並不是解決我們問題的萬金油。
離職並不一定意味著更高的薪資、更好的發展。
反而,它一定意味著新的不確定性,畢竟我們無法保證新的工作一定能順利進行,甚至可能陷入新一輪的離職、失業危機。

最近幾年,大環境的嚴峻讓從前對打工人來說司空見慣的離職,變得需要一再謹慎。
很多人從過去的挑選工作,變成了想辦法保住工作。
似乎不管什麼行業,大家賺錢都比從前艱難了。
所以當你決定放棄自己最穩固的經濟收入來源的時候,請一定謹慎謹慎再謹慎。
新的一年,如果想要提升生活品質,建議不要首先考慮離職,而是從這幾件事做起:
1)守住身心健康,不生病就是賺錢
聽過這樣一句話:40歲之前,拿命賺錢;40歲之後,拿錢換命。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熬夜加班、996、007,但人到中年之後,身體素質下降,各種大小毛病找上門來。
一旦生病,前面多少年攢下的錢都花個精光,一夜回到解放前。

如果你也不想透支健康,建議你:
①忌加班熬夜,宜保護睡眠
有人說,睡覺是最便宜的養生方式。
好的睡眠不僅能讓身體健康更有保障,更能讓精神和思維得到充分的休息。
睡眠好了,心情就好了,狀態就好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也就有一戰之力了。
②忌暴飲暴食,宜運動健身
工作壓力大、加班到半夜時,很多人喜歡吃點好的犒勞自己。
但過度的勞累本身已經讓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再暴飲暴食會更加加重負擔。
想要更好地舒緩壓力,不妨試試鍛鍊:跑步、健身、拳擊、跳繩……
當你揮灑汗水的時候,身心都會獲得難以想象的放鬆和愉悅,不僅更健康,還能遠離“油膩”。
③忌飲酒過度,宜健康社交
人到中年,免不了社交應酬。
但以往“喝酒才能籤合同”“感情深一口悶”的社交方式,已經讓很多人苦不堪言。
與其飲酒傷身,不如大家一起唱唱歌、打打球,或者走出去,野個餐、露個營。
世界很大,生活很豐富,聯絡感情的方式不應該只有酒桌。

2)忍住情緒,不為衝動買單
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剛剛學習演講的男孩,問自己的老師:臺下的有那麼多觀眾,怎麼做到不緊張呢?
老師笑著回答:你就把他們都想像成大白蘿蔔,你會因為大白蘿蔔緊張嗎。
同理,面對工作中那些討厭的領導、同事、客戶,不妨也把他們想像成大白蘿蔔。
他們不過是生命的過客,因為他們的言語、行為、看法,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甚至因為這些原因衝動離職,失去了自己的收入來源,讓自己陷入糟糕的境地,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更不要太相信社交媒體上,別人光鮮亮麗的人生,感慨自己有多倒黴。
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多的人有錢有閒,更多的人都在自己的生命裡負重前行。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3)挺住時代衝擊,學習新的技能
快節奏發展的時代下,似乎稍稍停滯不前,就會被淘汰。
所以某種意義上,一份工作也不止意味著工資,還有學習一技之長。
如果真的覺得自己的工作已經到了瓶頸,無法再提升能力,不妨在用工作賺錢的同時,發掘自己新的優勢。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個普通的傳統媒體工作者。
在傳統媒體沒落、短影片剛剛興起時,她身邊的同事都在抱怨被時代拋棄,想著如何轉行。
而她一邊穩住工作繼續賺工資,一邊抓緊開始自學拍攝、剪輯、P圖。
後來,她不僅很快成為了部門裡最懂新媒體的骨幹,還開始靠這個技能賺外快。
而那些急著轉行的同事們,不僅沒有了原本的工作,還因為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和技能,而被市場拒之門外。

總有人認為,開始一種新生活,就一定要放棄過去,比如辭職考研、辭職創業、辭職考證等等。
但這些事情和工作未必不能兼顧。
相反,工作能為我們的新選擇提供必要的支援,以及在迷茫和失望時,提供一條後路,這也是我勸大家不要輕易離職的原因。

寫在最後
“不要慌,不要慌,太陽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陽。”
在人生這場漫長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面臨各種選擇與困境。
好好生活,慢慢相遇,你總會遇見屬於自己的光,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請相信,做好自己,守住內心,不衝動,不冒進,我們都將迎來自己的坦途。
安利時刻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2025社沒共讀會】
正式跟大家見面
了。
如果你對【2025社沒共讀會】感興趣,可以加入社沒共讀會交流群,推薦共讀主題和書目,第一時間瞭解共讀會的最新進展,參加共讀會的部分活動。
在群內,四大福利:
1、領取2023年【美好關係】主題書單和12本電子書
2、領取2024年【自在成長】主題書單和12本電子書
3、一些梁老師讀書寫作、搞錢成長閉門會名額等
4、第一時間瞭解最新進展,參加部分公益共讀活動。
加下方老梁社長的微信,即可進入共讀交流群,成長快人一步。
暗號:2025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