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化、智慧化浪潮,對於車企來說,並非一路坦途。
本週,特斯拉公佈了十幾年來的首次年度銷量下滑。包括免息分期付款、免費充電和低價租賃等在內的一系列促銷政策,帶動該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銷量增長了2.3%,但這還不足以抗衡市場的整體波動。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特斯拉全球銷量達到179萬輛。但,由於美國和部分地區對電動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型)的總體需求放緩,這一數字比2023年的181萬輛同比下降了1.1%。
這是特斯拉自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全球銷量同比下降,而短期促銷付出的代價就是,第四季度的平均新車售價降至略高於4.1萬美元,為至少四年來的最低水平。
此前,馬斯克曾在財報會議上表示特斯拉2024年銷量將略高於2023年(2023年全年,特斯拉共計交付180.86萬輛,同比增長38%)。而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的表現似乎並不那麼糟糕。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跑者,中國市場仍處於上行通道。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12月特斯拉中國銷量達8.3萬輛,環比增長12.8%,全年銷量超65.7萬輛,同比增長8.8%,雙雙均創下歷史新高。尤其是中國市場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轉變,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廠商持續受益。
不過,中國自主品牌尤其是傳統燃油車品牌正在持續發力新能源,這也給新勢力帶來不小的壓力。
以2023年為例,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格局出現新變化,繼續呈現傳統品牌領跑新勢力的趨勢。這些企業得益於原有產品力及品牌認知度、智慧化加持以及營銷渠道和使用者積累等優勢,在市場爭奪戰中,似乎更勝一籌。
資料顯示,2023年純電動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中,新勢力僅剩下三席(特斯拉、蔚來、小鵬,相比於2022年,哪吒退出TOP10),剩餘均為傳統品牌及旗下新能源子品牌(包括獨立企業主體)。
而在2024年1-11月,按照新能源車型實際交付量為統計口徑,以生產主體(含自主和合資品牌)排序,除比亞迪已經全面轉型新能源並繼續領跑市場,上汽集團、吉利集團排名第二、三位。進入TOP10的車企中,僅有特斯拉、理想和賽力斯為新勢力代表。
以獨立品牌排序,進入TOP10的新勢力品牌也僅有特斯拉、理想、問界、零跑,尤其是去年開始的價格戰,對於仍處於虧損狀態的大部分新勢力品牌壓力倍增。在極氪智慧科技副總裁林金文看來,價格戰其實推動了行業所有玩家在技術和成本控制、使用者服務以及產品品質方面的進步,要打價格戰,得有這個能力。
在他看來,“未來2-3年,卷會是常態。所有參與競爭的產品、品牌一定要有卷得動、卷得起的能力,如果沒有,就會很快出局。”而特斯拉CEO馬斯克則坦言,該公司正處於“兩個主要增長浪潮之間”。第一波是Model 3和Model Y的推出,下一波應該是較低成本車型的即將問世。
而終端市場的消費「降級」和車企的價格戰,形成疊加效應。
按照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給出的資料顯示,2024年1-10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30萬元以上乘用車交付量同比下滑7.31%;這個數字是在2023年基礎上的繼續下行,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30萬元以上乘用車交付量佔比同比下滑約3個百分點。
目前,可以明確的是,2025年中國市場將繼續保持價格戰態勢,尤其是20萬元以下車型的智慧化普及,將對中高價位市場繼續產生衝擊。比如,蔚來汽車,在高階豪華品牌之外,也在加緊藉助樂道、螢火蟲等中低端品牌和車型來保證銷量的持續上行。
同時,價格戰也在持續升溫。
1月2日,剛剛在2024年完成50萬輛銷量的理想汽車宣佈,在1月1日到1月31日之間,定購併交付理想汽車的使用者,在3月31日前符合條件的車主可享受理想汽車給予15000元/臺的現金補貼。
即便是已經按照成本價銷售的零跑,在1月1日到1月31日之間下定並提車的使用者,還可以至高享受1.5萬元的現金紅包。此外,小鵬汽車也推出限時新春禮包派送,1月1日到31日間,提供10000元現金紅包,適用於消費者選購小鵬G6、小鵬G9、小鵬X9、小鵬P7i等車型。
與此同時,卷價格的同時,智慧化配置尤其是智駕普及也在加速。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1-9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20-30萬元價位區間乘用車前裝標配NOA佔到整體市場搭載量的41.25%;9月,這個數字更是首次超過30萬元以上價位車型。
尤其是去年車企價格戰打響,不少品牌開始將NOA作為促銷手段,在限定時間內為購買新車的使用者提供數年甚至是終身免費使用權的讓利優惠。同時,華為、小鵬等廠商更是撤下成本佔比較高的雷射雷達,進一步降低高速NOA的配置價位。
同時,智駕系統也在火拼價格。
去年6月,華為乾崑智駕高階功能包首次推出限時優惠價格,ADS高階功能包一次性購買標準價格從3.6萬元,統一下調至3萬元,相比原價降低了6000元,有效期為2024年7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
幾乎是同一時間,特斯拉公開宣佈,美國市場的FSD選裝價格,將從1.2萬美元大幅下調至8000美元。在此之前,訂閱付費價格也已經從每月199美元降至99美元。
11月,華為再次對外宣佈,乾崑高階智駕包訂閱服務從原價720元/月降至199元/月(相當於3折優惠)。活動有效期為11月11日開始,持續至11月30日,面向所有未啟用過“一次性購買”高階功能包的使用者。
緊接著,“全球首款AI汽車”小鵬P7+正式上市發售,官方指導售價為18.68萬元起,並且全系標配高通8295P、雙Orin-X+端到端大模型的全場景高階智駕。這是小鵬汽車正式吹響20萬元以下車型普及全場景NOA的號角。
資料顯示,目前,在中國市場,硬體成本相對較低的高速NOA,標配車型的價位已經進入10萬元區間。城區NOA標配車型價格則剛剛進入20萬元區間。而打破消費者對“智駕車型=高價位”的固有認知,成為2025年中國市場各家車企的頭等戰略。
而一些後來者,更是在成本上不斷挑戰極限。
去年底,卓馭科技(原大疆智駕)宣佈,在「成行平臺」基礎版配置(7V+32TOPS)平臺上首次實現了端到端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的功能。同時,後續車企可以透過軟體OTA的方式,為使用者提供免費升級服務。
相比於傳統的高算力晶片方案,該公司表示,透過極致的端側算力最佳化技術,針對晶片特性進行模型聯合訓練及最佳化,即便是有限算力也可實現端到端模型部署。更為重要的是,“中、高算力平臺的城市領航功能體驗,在絕大多數場景下是一致的。”
這意味著,對於那些售價在15萬元以下,甚至是10萬元以下的車型,這套平臺的成本已經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或許,這也是比亞迪最終決定投資卓馭科技的原因之一。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以今年1-11月交付量為統計口徑,比亞迪旗下15萬元以下車型仍佔到全部交付量的接近7成,20萬元以下交付量佔比更是超過9成。同期,比亞迪四大品牌新車交付均價(裸車價)為14.27萬元,較上一年度繼續下滑15.51%。
尤其是近年來,智駕技術的快速迭代升級,尤其是端到端技術的核心在於透過大量資料訓練模型,使其能夠識別和預測各種駕駛場景。高質量資料的輸入,某種意義上直接決定了模型輸出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以前團隊花了很長時間寫規則和程式碼,但依舊無法讓車輛實現完全擬人的、舒適緩慢的剎車,而端到端可以提取真實司機的行車資料進行訓練,”理想汽車智慧駕駛研發副總裁郎鹹朋強調,實現城市+高速綜合接管里程達到500公里,預計需要2000萬Clips(影片片段)的水平。
考慮到汽車市場從低價到高價車型的交付量呈現金字塔型的分佈特點,只有在中低價位車型捲動高階智駕配置率,才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快速的資料量規模增長。同時,高階智駕也已經成為新車營銷的重點。
而作為全球主要的車載攝像頭CMOS影像感測器供應商之一,韋爾股份近日也公開表示,由於客戶在高階智慧駕駛攝像頭的配置上向中低價車型下探,釋放了大量需求,市場對於攝像頭的裝配數量以及高階畫素攝像頭的需求增長迅速,公司聯合供應商積極備貨,以保障產能供給。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1-11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高速NOA交付新車171.04萬輛,同比增長168.30%,前裝搭載率為8.47%;其中,8月開始,單月高速NOA交付量首次突破20萬輛大關;預計,2025年高速NOA交付量有望突破400萬輛。

